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夏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间周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夏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间周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夏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间周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35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1.2025年4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下图示意期间某日14时的锋线位置和部分气象站点风级、风向。此次大风天气过程期间,图中各气象站点( )
A.昼长变化幅度相同 B.正午日影均指向正北
C.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D.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方
下图示意某地河流所在区域地层及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该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南向北
3.该地最可能发育有( )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4.L 的气流运动状况为( )
A.逆时针辐合上升 B.顺时针辐合下沉
C.顺时针辐散下沉 D.逆时针辐散上升
5.图示两天天气状况( )
A.甲:风力增强 B.赣州:天气转晴
C.H :气压降低 D.日本:细雨绵绵
下图为某年10月两日内气旋移动的路径图,图中等压线反映的是某测站附近第一天2时的海平面气压形势。该测站测得第一天7时、15时前后风向发生两次明显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第一天7时前后,测站的风向由( )
A.西南变东北 B.西南变西北
C.东北变东南 D.东北变西南
7.第一天不同时间天气系统依次经过测站次序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示意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该图( )
A.①②为低压带B.③④为高压带 C.⑤为东北信风 D.⑥为极地东风
9.当①气压带在该半球分布面积最大时( )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印度盛行西南季风
C.长江中下游寒冷干燥 D.亚洲高压势力最强
塔希提岛位于南太平洋上,岛上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差异均较大。下图示意塔希提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塔希提岛主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盛行西风带
11.塔希提岛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5~10月为湿季、东南多,西北少
B.5~10月为干季、东北多,西南少
C.11月至次年4月为湿季、东南多,西北少
D.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东北多,西南少
下图为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2.①地典型植被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④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②地,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②地冬季受沿岸暖流影响大 B.④地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大
C.②地夏季高压控制缓解高温 D.④地夏季降水多加剧高温
下图示意南美洲南部。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干极”。乙地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地区,虽距海洋近,但以荒漠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甲地气候类型狭长分布的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洋流
C.地形、洋流 D.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15.导致甲、乙两地均荒漠广布的相同成因是( )
A.受低纬信风带控制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暖流影响,蒸发旺盛 D.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
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 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 D.位于锋线前方
17.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 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 D.东南→西北
下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及某水文站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补给松花江流域水源的水体类型主要是( )
①冰川融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大气降水④地下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影响该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冻断流期的长短 B.冬春季积雪的厚度
C.夏季风势力的强弱 D.工农业用水的多少
H湖(湖面海拔约4077米)深藏于我国某高大山脉腹地,流域相对封闭。该湖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湖泊面积年际变化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下图示意1985—2019年H湖面积变化,该时段流域内冰川亏损变化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985—2019年,H湖水体盐度(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21.1985—2019年H湖湖水收入与支出比率最大的时段是( )
A.1985—1989年 B.1997—2001年 C.2009—2013年 D.2017—2019年
营养盐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其在海洋表层分布不均匀。位于西太平洋10°S附近的甲海域浮游植物生长良好。下图为甲海域深度500m以上的海底地形及海水营养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多数海区表层营养盐分较少,主要原因是( )
A.浮游生物消耗多 B.跃层阻碍上下层海水交换
C.表层海水盐度低 D.阳光照射强致直接分解多
23.甲海区表层浮游植物丰富,其形成过程为( )
A.西向洋流—山地阻挡—上下海水交换—表层营养盐分丰富
B.赤道逆流—山地阻挡—不同海水搅动—表层营养盐分增多
C.暖流向西—山地阻挡一海水搬运山上盐分一藻类植物生长快
D.寒流向东—山地阻挡—表层海水盐度降低-浮游生物繁殖易
图为某区域灰鲸迁徙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24.灰鲸南下迁徙过程中,沿途( )
A.先逆洋流后顺洋流 B.海水密度逐渐变高
C.海水温度先下降后上升 D.海水盐度先下降后上升
25.除水温高外,灰鲸停留在甲海区过冬的原因有( )
①降水较多②食物充足③水域封闭④风浪较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秘鲁鳀是生存于东南太平洋近岸海域的冷水性鱼类。研究表明,秘鲁鳀的生长繁殖、资源波动等受到洋流影响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
A.洋流②属于副热带环流 B.洋流①③成因相同
C.洋流④增加沿岸的温度 D.洋流③④性质相同
27.厄尔尼诺年,秘鲁鳀( )
A.栖息地向北偏 B.整体产量增加
C.生长速度较快 D.平均体长减少
通常情况下,我国台风高峰季节为每年7-9月,10月中下旬以后数量逐渐减少。然而,2024年10月底11月初,超强台风“康妮”在台湾强势登陆,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极端暴雨天气。下图示意东南沿海10月31日8时500百帕等位势线(位势意义与气压相同)。完成下面小题。
28.推测“康妮”来临前浙江的天气特征为(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9.与秋台风“康妮”登陆我国关联较小的是( )
A.副高异常北抬 B.拉尼娜现象
C.全球气候变暖 D.冷空气势力强
下图示意1979-2017年北极地区9月份平均海冰覆盖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月份中,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大的是( )
A.2月 B.5月 C.8月 D.9月
31.1979-2017年海冰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直接导致该区域( )
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辐射增强
C.太阳辐射增强 D.地面反射减弱
等潜水位线指的是地下水水位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下图为我国鲁西南地区某季节等潜水位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甲地河流附近地下水流向为( )
A. B.
C. D.
33.乙地等潜水位线特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旱季降水少 B.植被遭破坏
C.雨水下渗少 D.地下水超采
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和最深的海峡,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海峡内海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导致福克兰寒流(西风漂流的小分支)流速和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下图示意南美洲南部洋流与渔场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4.下列与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形成关系最小的是( )
A.南北温差 B.狭管效应 C.极锋影响 D.水温高低
35.当福克兰寒流减弱时( )
A.澳大利亚东部多火灾
B.秘鲁沿岸暴雨、洪涝频繁
C.德雷克海峡海水盐度升高
D.甲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二、综合题(30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通常把中高纬大陆冷空气突然向南爆发,南海一带东北风迅速加强的现象称为“冷涌”。2021年12月15——20日,南海一带经历了一次强冷涌过程,马来西亚出现了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下图表示北京时间12月17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箭头示意此次冷涌气流移动路径。
(1)指出冷涌南下过程中气流温湿性质的变化,并运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解其变化原因。(6分)
(2)结合材料,分析马来西亚此次强降雨的成因。(4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哈得逊湾是位于北冰洋的边缘海,伸入北美洲大陆的海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该湾海底平坦,平均水深约100米,海湾中鱼类资源丰富,沿岸生态良好,沼泽广布。海湾中几乎一年都有冰和浮冰存在,经常有风暴和浓雾,一年有300多个雾日。
(1)分析哈得逊湾多渔业资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简述哈得逊湾多雾的原因。(4分)
(3)推测哈得逊湾南部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原因。(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C C C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C D D A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A D B D A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C D D C
36【答案】(10分)
(1)变化:气流温度升高,湿度增大。(2分)
原因:冷涌气流南下过程中,海面温度高于冷空气温度,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使冷空气增温;(2分)海洋表面水分蒸发,水汽进入冷空气中,使冷空气湿度增大,且冷空气受海洋加热后,空气对流运动增强,进一步促进水汽的输送和混合,导致冷涌气流湿度增加。(2分)
(3)①冷涌带来的冷空气与当地暖湿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2分)②冷涌气流势力强,推动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水汽快速凝结成云致雨,降水强度大;(2分)
37【答案】(20分)
(1)深度较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2分)多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无机盐);(2分)与外海相连,沿岸河流较多,吸引洄游鱼类;(2分)周边居民较少,且环保意识较强。(2分)
(2)临近寒暖流交汇处,水汽易凝结;(2分)纬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周边陆地上暖湿气流遇到冷海水,水汽易凝结。(2分)
(3)亚寒带针叶林。(2分)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靠近海洋,水汽充足。(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