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寺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四周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褶皱生长过程中同时发生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层即“生长地层”,“生长地层”记录了褶皱生长演化的历史。如图为“不同类型‘生长地层’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沉积速率大于褶皱隆升速率时( )
A.背斜山发育显著 B.生长地层发育不明显C.内力作用更明显 D.地形起伏变化不显著
2.研究“生长地层”时,a较b的突出优势表现在( )
A.岩层较老 B.褶皱出露 C.地层完整 D.挤压力强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其构造特征能揭示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下图示意某地地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断层东侧的岩层( )
A.向西水平移动B.向东水平移动C.向北水平移动 D.向南水平移动
4.该区域地壳至少抬升了(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吐鲁番盆地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1月均温-9.5℃,7月均温32.7℃。吐鲁番传统聚落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水资源,村落与耕地沿绿洲边缘相邻,缓解了干旱少雨的大气候环境带来的影响及避免季节性河流流量增大造成的灾害。经长期发展,吐鲁番传统聚落形成了四种景观格局(盆地地区景观格局、平原地区景观格局、丘陵地区景观格局、高山地区景观格局)。下图示意吐鲁番地区传统聚落及农业生产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降水 B.光照 水源 C.土壤 地形 D.地形 水源
6.盆地地区建筑设计首要考虑( )
A.隔热降温 B.御寒保暖 C.建筑风格 D.集水节水
7.下图符合平原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马尔代夫群岛所属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9.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
A.生长边界、海岭 B.生长边界、海沟 C.消亡边界、海岭 D.消亡边界、海沟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该地区形成的地质过程,先后顺序组合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断层——岩浆活动——水平挤压——沉积作用
B.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岩浆活动——断层——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岩浆活动——沉积作用D.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沉积作用
11.下列关于①②③界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西侧的岩层相对上升B.②附近可见古猿人化石C.③附近未发生侵蚀作用 D.③处附近沉积从未间断
下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断层的形成( )
A.早于花岗岩 B.晚于安山岩 C.早于侵蚀面 D.早于背斜
13.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
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为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上升
15.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条件 B.b处岩石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貌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
下图为某地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未知岩层最可能是( )
A.大理岩 B.玄武岩 C.页岩 D.石灰岩
17.图示地质构造和成因分别是( )
A.向斜东北—西南方向的岩层水平张裂 B.背斜东北—西南方向的岩层水平挤压
C.向斜西北—东南方向的岩层水平张裂 D.背斜西北—东南方向的岩层水平挤压
18.图示地区地质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层活动 B.固结成岩——断层活动——岩浆侵入
C.断层活动——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D.断层活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
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区的河湖相沉积物经长期风力侵蚀,辅以间歇性流水冲刷与风化作用,形成的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风蚀地貌。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在气候变化、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全球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下图为柴达木盆地鸭湖地区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鸭湖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bdca B.dcba C.bacd D.bdac
20.b时期在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辅以间歇性的流水冲刷 B.为雅丹地貌提供水环境
C.形成深厚的湖相沉积层 D.增加干旱地区空气湿度
21.由图可知,c时期该地区形成的地理现象是( )
A.岩层错位 B.海陆变迁 C.地形倒置 D.风向突变
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险峻,图1为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图2为墨脱县内某山地附近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墨脱县的公路呈“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
A.减少对当地耕地的占用B.减缓坡度提高安全性C.保障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D.便于欣赏秀丽的风景
23.图2剖面中建有墨脱公路重要的隧道工程,隧道最可能分布于( )
A.乃彭峰 B.那木拉措 C.多雄拉 D.扎工普巴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甲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5.该区域内大致呈水平分布的地层是( )
A.C1、C2 B.P2、P3 C.T1、T2 D.N1、N2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
据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在东北部修建水库的原因,并说明水库最大蓄水高程设计为390米的不当之处。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花岗伟晶岩是一种侵入岩,主要是岩浆在冷凝出花岗岩后,剩余岩浆向上迁移到裂隙处产出的脉状岩石。四川西部某地的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探明储量位居亚洲前列。我国正加速构建“开采—加工—制造—回收”锂产业链,布局川西—成都的锂产业带。下图为四川西部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1)图中向斜的数量共有 个;从内、外力角度说明①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中最可能产出锂矿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分析在川西—成都布局锂产业带的区位优势。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非大裂谷(如图所示)北起西亚,南抵非洲东南部。研究表明,肯尼亚裂谷带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距离的增加而变化。东非大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
(1)估算东非大裂谷南北长度,简述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
(2)说明肯尼亚裂谷带两侧火山岩的年龄随离裂谷轴部距离增加的变化。
(3)若东非大裂谷构造运动持续,推测其未来地貌的演化。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河南山断裂位于党河南山北侧,盐池湾盆地南缘。下图示意党河南山断裂构造展布。在盐池湾附近断裂由近似平行的2条断裂组成(北侧断裂f1、南侧断裂f2),沿北侧断裂f1中段有一系列的断层泉出露,从西向东依次有蓝泉、大泉、小泉、红泉等。
(1)说明党河南山断裂对区域河流发育的影响。
(2)断层泉仅沿北侧断裂f1发育,而南侧断裂f2无泉水出露,试从北侧断裂f1角度解释缘由。
(3)结合北侧断裂f1的断层泉活动特征,推测其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依据。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新西兰南岛,山地形成和形态演变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其中西坡河流侵蚀强于东坡,导致南阿尔卑斯山脉分水岭向东移动。考察发现,南阿尔卑斯山脉断层附近的山体中富含硬度大、具有铁矿斑点的石英岩(砂岩与岩浆侵入的接触带形成)。下图示意新西兰南岛地理位置。
(1)描述新西兰南岛的地形特征。
(2)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南阿尔卑斯山脉海拔升高的主要原因。
(3)从降水和流水侵蚀角度,分析南阿尔卑斯山脉分水岭向东移动的原因。
(4)描述南阿尔卑斯山脉断层附近石英岩自形成至广泛出露的地质作用过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D A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A A A D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C D
26. 东北部为盆地形态,利于蓄水,地形条件优越; 有河流流经,水源补给充足;周边分布居民点、耕地和果园,水库可提供灌溉、生活用水及防洪功能。
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
27.(1) 7 在沉积环境下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沉积岩成为变质岩(或变质砂岩和泥质变质岩),岩层被挤压成褶皱;地表抬升,向斜槽部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张力作用下形成断层,山岭滑落成谷地,谷地继续被风化、侵蚀。
(2)乙地。川西的锂矿主要产自花岗伟晶岩,而花岗伟晶岩主要是岩浆在冷凝出花岗岩后,剩余岩浆向上迁移到裂隙处产出的脉状岩石。只有乙地通过断层的裂隙与花岗岩相连。
(3)川西锂矿储量大,原材料丰富;四川的水电、油气等资源丰富,能源动力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或土地)成本低。
28.(1)南北长度约6400~6600千米。形成原因为板块的张裂。
(2)肯尼亚裂谷带轴部为板块张裂区,多裂隙发育,地壳较薄弱;岩浆沿地壳中的裂隙或薄弱处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随着板块张裂,轴部不断有火山岩形成,将原来形成的火山岩推向裂谷两侧;故随着离裂谷轴部距离增加,火山岩年龄增加。
(3)因板块张裂运动,东非大裂谷北段已形成海洋(红海),非洲大陆段每年均在加宽;随着板块的继续张裂,东非大裂谷将被彻底撕裂开,海水涌入后演化为新的大洋。
29.(1)党河南山断裂北侧的盐池湾盆地与南侧山地高差大,使党河等河流向北沿断裂带流向盆地;党河南山断裂的破碎岩体为河流侵蚀提供通道,导致河流沿断裂发育;党河南山断裂的破碎岩层成为地下水运移通道,导致党河等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径流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潜流等。
(2)北侧断裂f1发育大量裂隙和破碎带,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输水通道;北侧断裂f1岩层渗透性好,地下水易通过断裂带上升至地表;北侧断裂f1海拔较低,更接近地下水补给区;北侧断裂f1地表侵蚀作用强烈,导致断裂带暴露于地表或浅部,便于泉水出露等。
(3)滑坡:断层泉的持续涌水会使岩土体长期处于湿润状态,易引发滑坡;地面塌陷:断层泉的集中排泄可能带走地下松散沉积物,形成地下空洞,导致地面塌陷;泥石流:泉水活动加剧岩体风化,形成松散碎屑堆积,遇强降雨可能会触发泥石流。
30.(1)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原面积狭小,沿海分布;地势起伏大,中部高,东西低,坡度西陡东缓。
(2)该山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使山脉海拔升高。
(3)山地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充沛,河流流量大;西坡地势起伏更大,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作用更强。
(4)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发生沉积作用形成砂岩;岩浆侵入到地壳岩石中,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浆周边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石英岩;后经地壳运动,强大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层断裂,地壳抬升,石英岩经外力风化、侵蚀后,广泛出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