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考试参考答案1.D 2.B【解析】1.由生活常识可知,乒乓球体积小,户外运动时容易受到风的干扰,故要求风力微弱。重庆夏季高温,是我国三大“火炉”之一,A错误;重庆多云雾,有“雾都”之称,总体上光照弱,B错误;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C错误;重庆位于盆地,群山环绕,风力偏弱,有利于户外乒乓球运动的开展,D正确。故选D。由材料可知,比赛时间为北京时间15:00,重庆位于东七区,地方时约为14:00,此时太阳位于西南天空;小明在比赛中多次因阳光对视线的干扰而失误,故其面向的方位应为西南方向,B正确。3.D 4.A【解析】3.结合地质剖面图以及所学知识可推测,伴随着地壳沉降,沉积物先形成沉积岩,在内力作用下岩层受挤压出现褶皱,后来背斜顶部受侵蚀,而后地壳沉降,又经历了漫长的沉积过程,新的沉积岩覆盖在背斜之上,从图示岩层出现岩层断裂和相对位移可知,在最顶层沉积岩形成之前,发生了断层活动,而后,最顶层沉积岩形成,最终岩浆侵入,侵入体切穿全部岩层,可知,岩浆侵入发生在最后。因此,最新的地质事件是岩浆侵入,D正确,ABC错误。故选D。4.背斜构造地层中向老,两侧新。由图可知,该背斜顶部较老地层曾被侵蚀出露,而两侧较新地层仍存在,可说明顶部易被侵蚀,A正确;断层是在背斜顶部被侵蚀,又继续接受沉积之后形成的,断层可能会加速背斜顶部被侵蚀,但不能说明背斜顶部易被侵蚀,B错误;根据图示岩浆侵入体的位置可知,岩浆侵入了整个背斜构造,岩浆侵入是该地的最新地质事件,因此也无法说明背斜顶部易被侵蚀,C错误;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可能是顶部岩层受到张力作用,岩体破碎导致的,不一定是岩性差异引起,D错误。故选A。5.C 6.B【解析】5.结合材料分析,“西瓜雪”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可知“西瓜雪”出现时会使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③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C正确;①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西瓜雪”对①没有影响,A错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②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④大气逆辐射增强,BD错误。故选C。6.①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臭氧层主要吸收紫外线,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削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导致① 减少,A错误。②代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浓度降低会减弱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因此②减少,B正确。③代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导致地面获热减少,因此③减弱,而非增加,C错误。④代表大气逆辐射,雾霾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同时增强大气逆辐射,尤其在夜间起到保温作用,因此④增强而非减少,D错误。故选B。7.C 8.D【解析】7.由材料可知,河流冲积扇规模差异与变化是导致滦河改道的关键因素,且两次改道对应的冲积扇扇顶高度依次降低。地势更低的冲积扇更利于河流在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排泄,因此地势高低差异是改道的主要原因,C正确;材料未提形成速度对改道的影响,A错误;改道核心是地势,非沉积物类型,B错误;位置是结果,地势差异才是原因,D错误。故选C。8.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河流入海口处水位抬高,河流落差减小,排水受阻,排水效率降低,D正确;含沙量主要受流域植被、地形影响,与海平面变化无直接关联,A错误;海平面上升会减弱河流下蚀能力(落差减小),B错误;流域面积由地形决定,与海平面升降无关,C错误;故选D。9.A 10.B【解析】9.题干明确提到金石滩遍布古沉积岩地层(石英砂岩、灰岩),这些岩石易受风化作用破碎,说明“倒石堆”堆积物的主要来源是岩石就地风化,A正确;潮汐搬运的沉积物通常形成海滩或潮坪,具有分选性和磨圆度,与倒石堆的杂乱堆积不符,B错误;风力搬运的颗粒细小(如沙尘),无法形成倒石堆的粗大碎块,C错误;海浪堆积物多为分选良好的砂砾,而倒石堆颗粒大小混杂,属快速崩塌堆积,D错误。故选A。10.磨圆度高需经长距离搬运(如河流或海浪冲刷),而倒石堆是近源堆积,碎块棱角分明(磨圆度低),A错误;倒石堆是重力作用下岩屑(岩石碎块)从陡坡(如海蚀崖)崩落堆积形成的,其特点是未经搬运或短距离搬运,因此碎块大小混杂,棱角分明,B正确;倒石堆为崩塌碎屑直接堆积,颗粒大小差异显著(如巨岩与碎石共存),不具备均一性,C错误;层理是沉积岩在稳定环境中逐层沉积形成的构造,倒石堆属于快速堆积的杂乱岩屑,无层理结构,D错误。11.C 12.A【解析】1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故选C。1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故选A。13.A 14.C 15.D【解析】13.读图得出谷底品尼松的年轮增长距平值,甲时期为负数,乙时期为正数,由此判断出谷底品尼松甲时期生长较慢,乙时期生长较快。根据谷底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前一时期相比,甲时期沉积层加厚,沉积作用为主;乙时期沉积层变薄并出现 冲沟,侵蚀作用为主。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根据题干信息“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对比图中甲、乙时期品尼松的生长演变过程,可得到甲时期谷底品尼松下部枝条被沉积物掩埋,乙时期沉积层内的原有枝条接近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被沉积物掩埋后死亡,再被分解以致接近消失,C正确;干热风、土壤养分流失、低温冻害,应是影响树木整体的生长,而不仅仅是下部,因此A、B、D错误。15.根据文字材料可知,乙时期属于降水增多的时期。根据题干信息“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再结合示意图,可判断乙时期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进一步得出当时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坡面“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有利于树木生长,A选项错误;不同时期,坡面并没有显著变化,坡面的阳光照射变化较小,且不同坡向的阳光照射情况不同,进而导致水热条件不同,无法判读其对树木的具体影响,B选项错误;在降水增多的情况下,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主要影响谷底植被生长,品尼松位于谷坡,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受盐碱化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降水增多,坡由于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根系裸露,品尼松生长较慢,D正确。故选D。16.A【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A正确;乙地南侧气压高于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为偏南风,B错误;丙地位于准静止锋西北侧,受冷气团控制,但近地面等压线稀疏,风力较低,受冷气团影响较小,气温不会持续降低,C错误;丁地不受准静止锋影响,D错误。故选A。17.C 18.D【解析】17.据图可知,甲出现的时间是7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为北纬30°附近,且气压值较低,说明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在7月,亚洲大陆较同纬度海洋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即甲为亚洲低压;乙出现的时间是1月左右,其气压中心位置位于50°N附近地区,气压值较高,说明1月,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亚洲大陆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被称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所以甲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乙是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C正确,ABD错。18.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推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北)附近。春季升温快,气压变化大,则容易造成大风天气,容易增加沙尘灾害天气,所以A项错误。夏季受低气压控制,容易出现降水,但并不一定是东南季风造成的降水,所以B项错误。秋季气压变化与气旋出现频率的降低并非直接相关,气旋的出现频率受热力、动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C项错误。冬季受气压(亚洲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气温低,上层气温降温相对较慢,常形成下冷上暖的低空逆温现象,D项正确。故选D。19.A 20.A【解析】19.Ⅰ型准静止锋所处纬度最低,说明冷气团势力最为强大,将冷气团前方的暖气团推动到最南部的位置,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云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冷空气在到达后,难以穿越西部高山地区,故准静止锋走向由西北-东南向逐渐演变为与高山地区走向一致的南北向,A正确。冷气团势力减弱和副高影响增强能改变准静止锋的位置但不能改变其走向,BC错误。台风难以到达此处,对滇黔准静止锋影响很小,D错误。21.D 22.A 23.A【解析】2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2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夜间盛行山风,冷空气顺山坡下沉聚集,导致下部气温低,上部气温高,因此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2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24.B 25.A 26.C【解析】24.晴朗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强烈,利于水汽凝结成雾,①对;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不利于雾的形成,②错;风力较小有利于雾的聚集,若风力较大则会吹散雾气,不利于雾的维持,③对,④错。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云贵高原地形较封闭,冷空气易在谷底堆积,雾气不易扩散,①对;逆温层稳定时,大气层结构稳定,逆温层抑制对流,雾气不易消散,②对;气流干扰大会导致雾气加速扩散,缩短持续时间,③错;谷底增温快会加速雾气蒸发,不利于谷雾的长时间维持,④错。26.谷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夜晚气温相对较高,A错误;谷雾可能携带污染物颗粒,尤其是城市地区,会使空气质量下降,B错误;谷雾中的水汽沉降到地表,能够增加土壤湿度,C正确;植物蒸腾需要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再通过叶片蒸发到大气中,而谷雾在夜间形成,此时植物处于休眠状态,蒸腾作用较弱,且雾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降低了叶面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进一步抑制了蒸腾速率,D错误。27.D 28.B 29.C【解析】27.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28.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29.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30.A 31.D【解析】30.读图可知,图中存在甲处的蒙古高压和东部的副热带高压,温带气旋可能会移向两个高压之间的相对低压区域或者其他气压较低的区域。由于蒙古高压气压更高,等压线更加密集,所以气旋主要受其驱动,沿着高压中心外围顺时针移动,故温带气旋向东南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31.根据图上信息可知,甲区域是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高压(冷高压),乙区域是温带气旋(低压)。丙区域位于甲高压东部、乙低压西南部,气压梯度加大时,丙地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应为西北风,西北风加强;同时冷空气从高纬南下,气温进一步降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32.(1)(6分)城市生产生活废热的排放、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城市建筑材料结构和高大密集等原因,造成城市气温高于周围乡村气温;城市气温偏高,引起空气膨胀上升,乡村气温偏低,气流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导致高空风由城市吹向乡村,近地面风从周围乡村吹向城市,形成城市风。(2)(6分)午夜至凌晨最强。夜晚失去太阳辐射后,乡村气温随之下降,但城市生产生活废热继续排放,城市气温下降幅度小,乡村与城市气温差值增大;在其影响下,城市风逐渐增强,午夜至凌晨最强。(3)(4分)白天的海风与城市向海岸一侧乡村吹来的风向一致,对城市风起到加强的作用。夜晚的陆风与城市向海岸一侧乡村吹来的风向相反,对城市风起到削弱作用。33.(1)(6分)蒙古冷高压势力增强(南下)切断西风槽,形成独立的低压系统;强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在低压系统附近交汇,暖气团爬升,加强上升气流;高空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进一步强化低压系统,逐步发展形成温带气旋。(2)(6分)北京地处局部冷高压与温带气旋之间,气压差大,形成大风;北京西部与北部山脉(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形成狭窄通道,狭管效应加强风力;城市热岛效应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区,进一步加强风速等。(3)(6分)河套平原以北为内蒙古高原,春季地表植被较为稀疏,沙质土壤裸露(或沙漠广布),提供充足沙源物质;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冷锋过境时风力强劲;由于阴山地形阻挡,沙尘集聚,加强影响程度。(4)(4分)前期冷空气势力弱,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占据主导,挟带水汽进入东北地区;冷空气快速南下,与暖湿气团相遇,水汽剧烈抬升凝结形成大范围雨雪天气。答案第1页,共2页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常年均可开展户外乒乓球运动(下图)。4月2日,小明参加在重庆主城区举行的户外乒乓球比赛。北京时间15:00左右,小明在比赛中多次因阳光对视线的干扰而失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可常年开展户外乒乓球运动,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A.冬暖夏凉 B.光照充足 C.雨水稀少 D.风力微弱2.比赛中阳光对视线产生干扰时,小明最可能是面向(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该地最新的地质事件是( )A.岩层褶皱 B.地壳沉降 C.岩层断裂 D.岩浆侵入4.图中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的证据是其顶部( )A.更老地层曾出露 B.存在断层 C.存在岩浆的侵入 D.岩性差异2020年2月,南极某科考站附近出现了“西瓜雪”现象。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6.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燕山南麓的滦河曾通过还乡河入海,中更新世后历经两次改道,先后经沙河、滦河下游入海,改道过程伴随海平面阶段性上升。还乡河、沙河、滦河下游冲积扇的扇顶位置甲乙丙高度分别为65m、50m、20m,且冲积扇规模差异与变化是影响滦河改道的关键因素。下图为现代燕山南麓水系格局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滦河改道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时期冲积扇的( )A.形成速度差异 B.沉积物类型差异C.地势高低差异 D.分布位置差异8.海平面上升对滦河改道的直接影响是( )A.增加河流含沙量 B.增强河流下蚀能力C.扩大流域面积 D.降低河流排水效率金石滩位于我国辽东半岛黄海之滨,遍布石英砂岩、灰岩组成的古沉积岩地层。海岸线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地貌形态各异,部分海蚀洞下常有“倒石堆”发育(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照片中“倒石堆”堆积物的主要来源是( )A.岩石就地风化 B.潮汐周期搬运 C.海风搬运沉积 D.海浪持续堆积10.照片中“倒石堆”堆积物特征表现为( )A.磨圆度高 B.分选性差 C.颗粒均一 D.层理清晰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12.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 )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 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 D.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14.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 )A.常受干热风影响 B.土壤养分流失 C.曾被沉积物掩埋 D.遭受低温冻害15.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 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 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16.下图为北京时间2025年5月18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推断,当日( )A.甲地气流辐合上升,大气逆辐射强 B.乙地受东北风影响,海面波浪滔天C.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持续降低 D.丁地准静止锋停滞,天空浓雾弥漫亚洲的天气、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7.甲、乙气压系统分别为( )A.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B.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C.亚洲低压、西伯利亚高压 D.副极地低压、亚洲高压18.图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方( )A.春季气压变化,能减少沙尘灾害天气 B.夏季气压控制,易出现东南季风降水C.秋季气压变化,可降低气旋出现频率 D.冬季气压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温现象昆明准静止锋是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一般而言,昆明准静止锋比较温和。但是,一旦对流条件好,准静止锋也能产生暴雨天气。某学者根据实际预报经验,按所处位置不同将准静止锋分为4种类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准静止锋中冷气团势力最强大的是(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20.导致Ⅳ型到Ⅰ型准静止锋走向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西侧地形阻挡 B.冷气团势力减弱C.副高影响增强 D.台风影响增强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据图可知(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22.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23.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在低洼谷地,经辐射冷却后的空气因密度大而下沉,水汽达到饱和,在山谷聚集成为谷雾。云贵高原谷雾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对当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云贵高原的谷雾多形成于( )①晴朗少云的夜晚②阴天多云的夜晚③风力较小的夜晚④风力较大的夜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5.与平原相比,云贵高原谷雾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有( )①地形较封闭②逆温层稳定③气流干扰大④谷底增温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云贵高原冬春季的谷雾会( )A.降低夜晚气温 B.提升空气质量C.增加土壤湿度 D.增加植物蒸腾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月偏离天数/天 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 130.35°E 42.86°N 约14时00分 20.8 约14时40分 19.6辽源 125.15°E 42.90°N 约13时20分 14.4 约13时50分 17.227.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28.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29.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天气图是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重要工具。下图为亚洲东部地区10月某日地面天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图中乙区域温带气旋后续最有可能的移动方向是(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31.当甲区域高压、乙区域低压进一步加强,丙区域会出现( )A.西北风加强,气压梯度变小 B.西南风加强,形成强降水过程C.西南风加强,温度变幅平缓 D.西北风加强,气温进一步降低二、综合题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地形差异导致的热力条件变化,会引发局部气压变动,进而产生局地环流。这种环流现象被称为地方性风。在沿海城市中,热岛效应导致的城市风与海陆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下图为城市风示意图。(1)分析城市风形成的主要过程。(6分)(2)推测城市风的日变化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6分)(3)阐释海陆风对沿海城市风形成的重要作用。(4分)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 2025年4月12日,一场“史诗级”大风天气突袭我国华北地区,多地气象台发布大风红色、橙色预警,局部地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这次被称为“空气炸弹”现象,让北方人着实感受到“台风”般洗礼。材料二 研究表明,这次大风过程源于蒙古局部高压增强,受其影响高空西风槽开始南下并发生转变,出现一个独立的“切断低压”系统,同时我国北方地区逐步形成温带气旋并向东移动。在此之前,我国南方、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天气。材料三 这次大风过程导致北京地区日平均风力达到7~8级,局部阵风11级以上。同时还造成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河套平原以北地区(下图)沙尘暴尤为严重。(1)结合材料,分析该温带气旋的形成过程。(6分)(2)从天气系统与地形等角度,说明北京城区大风天气的原因。(6分)(3)结合地理环境特征,推测河套平原以北地区沙尘暴严重的原因。(6分)(4)阐述东北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原因。(4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考试地理参考答案.docx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考试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