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甘肃省兰州八十一中等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5分。
1.我国采用“无人机”模式,在草地生物多样性智慧化遥感监测中取得新进展。以下技术与化学相关联的一项是( )
A. 规划飞行路线 B. 接收卫星信号 C. 研制机翼材料 D. 处理光谱数据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习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立春“咬春”吃春饼,制作春饼时面粉发酵属于物理变化
B. 谷雨“食椿”尝椿芽,炒制椿芽时水分蒸发属于化学变化
C. 夏至“秤人”量体重,体重秤的示数变化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大暑“喝伏茶”饮凉茶,伏茶清香四溢属于物理变化
3.氢氧化钾俗称苛性钾、钾灰等,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类似,有极强的碱性和腐蚀性,主要应用在皮革、造纸、印染、污水处理等各个领域、医药中间体、消毒等领域,装有氢氧化钾的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爆炸性物质 B. 易燃气体
C. 毒性物质 D. 腐蚀性物质
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氧气加压后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 加压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A. B. C. D.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分钟后,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型管内附着大量水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 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 吹灭蜡烛产生白色烟雾
D. 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称量试剂 D. 检查气密性
8.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 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 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9.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降低
C. 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基本一致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相同浓度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和,向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电解水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氯化钠、铁、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______。
稀有金属镓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在高温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一个甲分子由 ______个原子构成;由该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为 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是暗紫色固体,、都是黑色固体,、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在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______; 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反应: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Ⅰ活性炭吸附池是利用活性炭具有 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主要是 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过滤操作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实验室中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湿斗和 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
图Ⅱ可实现海水的淡化,其原理和常用净水方法中的 ______操作相似。
五、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潜水员背着的瓶子叫做“水肺”。“水肺”中常见的潜水呼吸气有:压缩空气、富氧压缩空气、高压氦氧混合气、高压氖氧混合气等。压缩空气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而成,压缩前后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几乎保持不变。潜水呼吸气采用压缩空气时,氮气作为与氧气共存的气体,会导致潜水员出现“氮麻醉”的情况,限制了潜水的时间。因此,潜水时常使用富氧压缩空气,但是过高浓度的氧气在高压环境下会引起潜水员“氧中毒”,其他条件相同时,潜水员使用氧气体积分数不同的氮氧混合气潜水时,最大下潜深度及在此深度下的平均持续工作时间如表所示。
氮氧混合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最大下潜深度 平均持续工作时间
潜水呼吸气中用氮气、氖气替换氮气,可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氮麻醉”的情况,因为氦气、氖气在血液中的溶解能力都明显小于氮气。高压氦氧混合气作为潜水呼吸气时,由于氦气热传导系数高,潜水员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症状。与此同时,还因为氦气的密度过小,使潜水员在与岸上工作人员交流时声音传播受到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水肺”中常见潜水呼吸气中都含有的气体名称为 ______;
用高压低氧混合气作潜水呼吸气,可以避免潜水员出现 ______;
最大下潜深度为时,应选择氧气体积分数为 ______填序号的氮氧混合气。
A.
B.
C.
使用高压氦氧混合气时,声音传播会受到影响,因为氦气具有 ______的性质。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学习了氧气制取知识后,对家用制氧机产生了兴趣,请大家参与并回答以下问题。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装置。
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______。
若使用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则有一处明显错误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现用此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的仪器组合是 ______。
二、认识制氧机结构和原理。
如图所示,该制氧机通过加入甲剂和乙剂产生氧气,其中甲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乙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查阅资料可知:过碳酸钠固体遇水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反应仓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______填标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同学们利用家庭中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其中瓶的作用相当于图中的 ______仓。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6.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质量和 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如表。
步骤现象 步骤现象 步骤结果 步骤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步骤现象为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与步骤 ______的现象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步骤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______,步骤的目的为 ______。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以生成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
序号 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反应时间
氧化铜
______ 二氧化锰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为 ______,加入二氧化锰质量为 ______,上述实验中收集氧气最适宜的方法为 ______。
若,则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______。
【任务四】探究溶液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如图:在三颈瓶中,加入均为,在恒压漏斗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溶液各分别进行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并绘制出瓶内温度与时间关系图如图。
再将该装置的三颈瓶浸入水浴池中图该池可使瓶内的溶液温度恒定在,用上述实验中相同量的各物质重复上述实验,用气压传感器测量并绘制出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如图。
由图知道:溶液分解时会 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由图知道:溶液浓度越高,其分解反应速率越______填“快”或“慢”。
某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溶液分解的反应速率还可能与催化剂的质量有关,请你帮学习小组同学完成具体实验方案设计,证明溶液分解的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质量有关。
【实验方案】______。
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7.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是,其原子序数为。个碳原子含个质子和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请回答:
个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计算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要求写出计算步骤,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氯化钠;
失去;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生成新分子
12高锰酸钾;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
13吸附;物理;
玻璃棒;引流;
蒸馏
14氧气;
氧中毒;

密度小
15长颈漏斗;
试管口未放棉花,应放一团棉花;、;


加湿过滤
16化学性质。
复燃;。
;验证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药匙;;排水法。
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放出;快。
取等体积、等浓度溶液,加不同质量,测生成氧气时间
17;

第10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