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一中沾益清源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一中沾益清源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学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 72 分)
(本题 6 分)适宜的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同时,它也是维持水循环和气候平衡的关键因素,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下图示意太阳系主要天体的构成。完成下面小题。
1 .(2 分)图示 a 、b 、c 、d 四个行星的共同特征有 ( )
①体积大,质量大②自西向东绕日公转③体积小,质量小④存在液态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2 分)c 天体表面温度适宜,得益于 ( )
①长期稳定的太阳辐射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大气层的保温作用④地球内能不断释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2 分)图示太阳表面白色集中连片区域分布的太阳活动 ( )
A .为太阳黑子 B .位于色球层 C .周期为 20 年 D .位于日冕层
(本题 6 分)天文辐射为大气层顶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我国太阳能资源总体比较丰富,但由于幅员辽阔,所以太阳能资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下图是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和北半球各纬度天文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2 分)关于我国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年天文太阳总辐射量东多西少②年天文太阳总辐射量南多北少
③年太阳总辐射量西多东少④年太阳总辐射量东北多西南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2 分)影响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地势高低 C .植被类型 D .天气状况
6 .(2 分)下列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 ( )
①天气状况 ②海拔 ③直射点纬度 ④昼长时间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本题 2 分)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 1 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 )
气象台站 经度 纬度 1 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1 月偏离天数/天 7 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 7 月偏离天数/天
珲春 130.35 °E 42.86° N 约 14 时 00 分 20.8 约 14 时 40 分 19.6
辽源 125.15 °E 42.90° N 约 13 时 20 分 14.4 约 13 时 50 分 17.2
A .降水多 B .受海洋影响强 C .风力强 D .受山地影响强
(本题 4 分)下图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
瓜的形状放在盘子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2 分)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部分错误,这些错误有 ( )
①地核内部结构划分②分界面的文字标注③岩石圈的范围④分界面的数字标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 .(2 分)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有相关性 B .软流层的上界也就是莫霍界面
C .下地幔为熔融状态,属于液态 D .地核因压力大形成固态金属球
(本题 8 分)2024 年 6 月 20 日,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以南约 60 公里处的塔阿尔火山爆发。有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排出的火山灰和气体上升到2400 米高空,测量到的二氧化硫总量为 4641 吨/天。下面左图为塔阿尔火山喷发图片,中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2 分)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来源于图中 (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11.(2 分)本次喷发中,其火山灰在地球各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C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2 .(2 分)火山灰所处的大气层的热量直接来自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2 分)火山灰在当地空中飘浮期间,最可能导致 ( )
A .连续性暴雨 B .太阳辐射增强 C .大气逆辐射减弱 D .昼夜温差减小
(本题 4 分)2024 年 11 月 4 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从距地面 340-370 千米的天宫空间站安全返回。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2 分)飞船返回地面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为 ( )
A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C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 .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15 .(2 分)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B .②层天气复杂不利于飞机飞行
C .②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 .③层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本题 6 分)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海冰融化,海面比例就会增加,这时北极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减弱,海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进而使得海冰融化加速,这就是“冰雪正反馈机制” 。卫星数据显示,从 1984 年到2022 年,北极海冰消融了三分之二。左图为北极海冰融化景象,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2 分)下列关于北极海冰消融对当地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①减少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④减少
17 .(2 分)与“冰雪正反馈机制”密切相关的环节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2 分)从成因分析,下列关于缓解北极海冰消融的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
A .在海床上修建隔离墙 B .在极地投放干冰(固态)
C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 .在海冰上覆盖中空玻璃球
(本题 4 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沙漠和绿洲地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2 分)图示时刻 ( )
①为白天②为夜晚③近地面气流从沙漠流向绿洲④近地面气流从绿洲流向沙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 .(2 分)下图与图示时刻沙漠、绿洲高空等压面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符合的是 ( )
A.
B.
C.
D.
(本题 4 分)下图为“风形成示意图”和“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2 分)关于甲图中 a 、b 、c 、d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表示摩擦力,只改变风速不改变风向
B .b 表示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C .c 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
D .d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22 .(2 分)乙图中 A 、B 、C 、D 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本题 6 分)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下图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读“8 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2 分)曲线②表示的是 ( )
A .海水温度 B .海水盐度 C .海水密度 D .海水水质
24 .(2 分)影响图中曲线①数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气运动 B .太阳辐射 C .海水运动 D .海陆分布
25 .(2 分)与赤道海区相比,副热带海区 ( )
A .温度低、盐度低、密度低 B .温度高、盐度高、密度低
C .温度低、盐度高、密度高 D .温度高、盐度低、密度高
(本题 4 分)2023 年 11 月 1 日,中国第40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是建改罗斯海新站。 图为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模拟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2 分)上海至罗斯海新站沿线海域表层水温变化 (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
27 .(2 分)与甲海域相比,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 ( )
A .海样表层盐度较低 B .海洋表层密度较小
C .海洋表层温度较高 D .海洋垂直温差较大
(本题 4 分)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垂直于波浪方向的每米宽度,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能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2 分)影响该区域波浪能流密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下垫面差异
29 .(2 分)关于波浪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波浪能是不可再生的新兴清洁能源 B .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C .波浪能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D .波浪能的能流密度低,但总量较大
(本题 4 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2 分)P 附近洋流与下列海水等温线分布相符的是 ( )
A.
B.
C . D .
31 .(2 分)P 、Q 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
A .P 沿岸降水增多 B .P 洋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C .Q 沿岸气温升高 D .Q 流经海域冷水鱼类较多
(本题 4 分)下图为某丛林的植物景观图,图中树干上长出一簇簇花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2 分)该丛林的植被 ( )
A .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B .以松、杉类针叶植物为主
C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 D .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33 .(2 分)该丛林植被被砍伐,可能会导致该区域 ( )
A .降水量明显减少 B .地表径流增加 C .地下径流增加 D .地表下渗量增加
(本题 6 分)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2 分)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
A .干旱 B .湿润 C .炎热 D .寒冷
35 .(2 分)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 )
A .热带荒漠 B .热带草原 C .温带荒漠 D .温带草原
36 .(2 分)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会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 .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 .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 .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二、综合题(共 28 分)
37 .(本题 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 1000 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升降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 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填“抬升”“下降”)运动。
38 .(本题 8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 ,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 1 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图 2 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 l 中点①②③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若图 1 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 A 、B 中代表城区的是 。若图 1 中的 A 处为海洋,B 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 (填白天或夜晚)。若图 1 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A 在 B 的正东方向,则 A之间 B 的风向为 。
(2)结合材料及图 2 ,请在下图中画出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3)试分析白天晴天时“穿堂风”风力比阴天大的原因?
39 .(本题 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左图示意水循环环节,右图示意某年某月长江入海 口的表层盐度分布。
(1)夏秋季节,上海常常被台风侵袭,台风登陆属于左图中的环节 (填数字),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而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 。
(2)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除了环节⑥减少之外,还影响到了环节⑦⑧⑤ , 使环节⑦ 、 ⑧ 、⑤ 。(填“增加”或“减少”)。
(3)右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甲处盐度比乙处 ,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左图中的 (填数字)环节。正常年份, 甲附近海域盐度最低的季节为 季,该季节海水温度比较 (填“高”或“低”)。
《2025 学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D D B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A C B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B B C D A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C D B A C C
37 .(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
(3) 沉积 古生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 海洋 陆地 抬升
38 .(1) ⑤>①=②=③>④ A 夜晚 西北风
(2)
(3)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
39 .(1) ①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2) 减少 减少 增加
(3) 低 ⑤ 夏季 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