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东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到第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东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到第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东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到第2章)
1.(2025九上·温州月考)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衢州白瓷 B.温州剪纸
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将陶土烧制呈白瓷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剪纸的过程,只是纸片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木雕的过程,只是木头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刺绣的过程,只是针线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2025九上·温州月考)下列生活用品中,没有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手持电风扇 B.牙刷
C.塑料凳 D.玻璃杯
【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1)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具有质轻、易加工、耐腐蚀等优点,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2)合成纤维也是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等特性,常用于制作衣物等。
【解答】A、手持电风扇的外壳等部分通常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B、牙刷的刷柄一般是塑料材质,刷毛可能是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C、塑料凳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D、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5九上·温州月考)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A、牛奶变酸,pH值将变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可知苹果汁的酸性更强,故B错误;
C、鸡蛋清的pH值大于7,可知鸡蛋清显碱性,牛奶的p H值小于7,可知牛奶呈酸性,故C错误;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苹果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5九上·温州月考)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盐酸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盐酸 D.测盐酸的pH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选项正确;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慢慢倒入液体,选项错误;
D、测溶液的pH时,应将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待测溶液,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5九上·温州月考)下列物质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
A.醋酸属于酸 B.纯碱属于碱 C.食盐属丁盐 D.水属氧化物
【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A. 醋酸在水中电离为CH3COO-和H+, 属于酸,故正确A不合题意;
B. Na2CO3在水中电离为Na+和CO32-,不产生OH-,它是一种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NaCl由Na+和Cl-组成, 属于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H2O由H和O组成, 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2025九上·温州月考)柠檬酸 (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大量的 H+。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发生反应的是 (  )
A.Mg B.K2O C.HCl D.NaOH
【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镁与酸生成盐和氢气,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钾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不合题意;
C.酸和酸肯定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2025九上·温州月考)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反应后是否存在明显不同的现象即可。
【解答】 A.氢氧化钙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2025九上·温州月考)向氯化铁溶液中渝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分析判断。
【解答】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铁过量,所以现象为:上层为黄色溶液,下层为红褐色沉淀。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2025九上·温州月考)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 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鉴别两种物质时,加入试剂后必须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行。
【解答】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硫酸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则用pH试纸可以鉴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使无色酚酞无色,可以鉴别,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5九上·温州月考)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
A.食盐水 B.白潜 C.蔗糖水 D.白醋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它与食盐水、蔗糖水和白潜不反应,和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2025九上·温州月考)小明阅读教材得知: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H2SO4,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图甲)。那么该电池的正负极与什么有关呢 对此,小明做了二组实验,并借助灵敏电流表进行判断(图乙)。发现该电池的正负极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且存在一定规律。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图内)的是 (  )
A.a铝片、b镁片 B.a铁片、b锌片
C.a铁片、b铜片 D.a铜片、b银片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时a、b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即可。
【解答】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左边接镁片,右边接铁片时,指针向左偏转,即电流表左边a接活动性强的金属,右边b接活动性弱的金属时,指针向左偏转。
A.a铝片的金属活动性小于b镁片,故A不合题意;
B.a铁片的金属活动性小于b锌片,故B不合题意;
C.a铁片的金属活动性大于b铜片,故C符合题意;
D.a铜片、b银片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2.(2025九上·温州月考)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
A.Zn和H2SO4 B.ZnO和 H2SO4
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
【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弱,则锌和硫酸钠不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5九上·温州月考)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现象。下列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戌可能是铁
C.内可能是氢氧化钠 D.丁可能是碳酸钙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稀硫酸不变色,故A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故B错误;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白色沉淀,故C错误;
D.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4.(2025九上·温州月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a至b段溶液pH大于7
C.c至d段溶液pH小于7 D.b至c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即存在剩余的稀盐酸,此时没有沉淀生成,且溶液pH<7,故AB错误;
C.cd段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
D.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此时会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5.(2025九上·温州月考)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等质量,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镁的质量可能大于铁的质量
B.消耗的稀硫酸质量大于稀盐酸质量
C.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等于稀盐酸质量
D.反应结束铁和镁一定均有剩余
【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结合图示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少于铁的质量,故A错误;
BC.根据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盐酸的质量,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少于铁的质量,由于加入金属质量是相等的,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故D错误。
故选:B。
16.(2025九上·温州月考)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明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3天后,发现只有装置C中的铁丝生锈了。
(1)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    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答案】(1)作为干燥剂,吸收水分
(2)与氧气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 (1)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分析;
(2)根据B和C实验变量为氧气分析。
【解答】 (1)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作为干燥剂,吸收水分。
(2)装置B中铁丝因不接触氧气不生锈,C中铁丝生锈,由两实验对比说明与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17.(2025九上·温州月考)科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
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
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   。
【答案】(1)盐酸
(2)大;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胃酸的成分解答;
(2)①当温度升高或气体质量增大时,封闭容器内气压增大;
②注意分析哪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即可。
【解答】(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① 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如果有气体生成,那么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大;
②根据题意可知,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镁与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镁或氧化镁与盐酸反应都没有气体产生,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18.(2025九上·温州月考)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微观角度分析,最初使烧杯中溶液变蓝是   。(填离子符号)
(2)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   。(填写溶液名称)
(3)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答案】(1)OH-
(2)稀盐酸
(3)NaCl和HCl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化蓝色,而所有的碱性溶液都存在氢氧根离子;
(2)根据滴入B溶液后的颜色判断加入物质的种类;
(3)根据M点时的酸碱性确定溶质种类即可。
【解答】(1) 最初使烧杯中溶液变蓝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OH-),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紫色石蕊后溶液变蓝。
(2) 乙图颜色由蓝变紫再变红,说明溶液从碱性变为中性再到酸性。图甲中B溶液应为稀盐酸,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是A溶液(碱性),加入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最终溶液呈酸性。
(3) M点时溶液呈红色(碱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后还有剩余则,此时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NaCl)和未反应的稀盐酸(HCl)。
19.(2025九上·温州月考)实验室处理含铜废液的过程中,部分流程如图:
(1) 操作A 的名称是    .
(2)沉淀物中 一定含有    .
【答案】(1)过滤
(2)铁和铜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反应产物和剩余的反应物确定沉淀物的物质种类。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A是将固体沉淀物和液体分离,则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2)加入过量铁屑,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沉淀物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
20.(2025九上·温州月考)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碳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B 的化学式    。
(2) 写一个C→D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反应类型有 ____(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1)CO
(2)CO2+H2O=H2CO3
(3)A;B;C;D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价类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对应的物质种类确定对应物质的名称,最后通过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A是含有碳元素的单质,所以A是碳。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酸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碳酸钠或碳酸钙是含有碳元素的盐,二者分解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以E是碳酸钠或碳酸钙。
(1)综上所述,物质B是一氧化碳,它的化学式是CO;
(2)C→D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过程,则对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 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 碳和氧化铜转化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碳和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碳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ABCD。
21.(2025九上·温州月考)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 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 Mg(OH)2、MgCO3和“镁粉”留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6.29%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林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 理由是    .
(3) 表格中m的值为   。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休休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 枌”的成分是    。
【答案】(1)二氧化碳
(2)等质量的MgCO3和“镁粉”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
(3)84
(4)MgCO3和Mg(OH)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镁和水;
(2)将碳酸镁和“镁粉”消耗稀盐酸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计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再根据氢氧化镁的质量计算盐酸的质量;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设计实验,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烧杯③中为碳酸镁,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如果“镁粉”中都是碳酸镁,则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应该相等。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二者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大小不等,因此不只含有碳酸镁一种物质。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2g碳酸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58g,
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解得:x=3.65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与4.2g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解得:y≈5.286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答:表格中m的值为84.0;
(4)根据m=ρV可知,碳酸镁的质量与体积呈正比,
设MgCO3的质量为m,则;
解得:m=3.57g,
已知4.2g碳酸镁和58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此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
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
解得:n=84g,
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22.(2025九上·温州月考) Cu,Zn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 1 次 40 m
第 2 次 40 14.8
第 3 次 40 12.2
第 4 次 40 11.2
第 5 次 40 11.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表格中, m=   .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17.4
(2)44%
(3)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0g稀盐酸与2.6g锌恰好完全反应,
设40g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解得:x=3.92g
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2和3次确定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硫酸和锌的数量关系,据此推测m的数值;
(2)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就是铜,用样品质量减去铜的质量得到锌的质量,最后与样品的质量作比即可;
(3)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锌的质量计算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最后于溶液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 (1)根据表格数据第2次和第3次可知,40g稀硫酸能和2.6g(14.8g-12.2g)锌反应,那么第1次和第2次剩余固体的差值也是2.6g,即表格中m=14.8+2.6=17.4。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结束时,固体质量保持11.2g不变,则铜的质量为11.2g
其中锌的质量为:20g-11.2g=8.8g;
则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23.(2025九上·温州月考)某兴趣小组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 5.11kg ,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废液。在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AB 段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 求出B 点的坐标(x0, y0)
(3)求C 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2)解:根据图片可知,开始时混合液的质量为5.11g,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5g,反应结束后溶液质量为10g,
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11g+5g-10g=0.11g。
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

解得:x=1.25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
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
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B点的坐标(3.75,8.86)。
(3)解:C点时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只有硫酸钠,
因为硫酸钠中的硫酸根离子肯定来自于稀硫酸,所以硫酸根质量守恒;
设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

解得:y=1.42g
C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与它反应的稀硫酸的溶液质量。用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减去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硫酸质量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溶液质量,据此推算此时的溶液质量即可;
(3) 根据硫酸根质量守恒得到稀硫酸和硫酸钠的质量关系式,据此计算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B段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1 / 1浙江省温州市东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月考试题(到第2章)
1.(2025九上·温州月考)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衢州白瓷 B.温州剪纸
C.东阳木雕 D.杭州刺绣
2.(2025九上·温州月考)下列生活用品中,没有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手持电风扇 B.牙刷
C.塑料凳 D.玻璃杯
3.(2025九上·温州月考)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食物 苹果汁 西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2.9 5.8 6.4 7.6
A.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pH变大
B.西瓜汁比苹果汁酸性强
C.鸡蛋清和牛奶都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苹果汁
4.(2025九上·温州月考)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盐酸 B.稀释浓硫酸
C.倾倒盐酸 D.测盐酸的pH
5.(2025九上·温州月考)下列物质的分类中,错误的是 (  )
A.醋酸属于酸 B.纯碱属于碱 C.食盐属丁盐 D.水属氧化物
6.(2025九上·温州月考)柠檬酸 (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大量的 H+。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发生反应的是 (  )
A.Mg B.K2O C.HCl D.NaOH
7.(2025九上·温州月考)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  )
A. B.
C. D.
8.(2025九上·温州月考)向氯化铁溶液中渝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9.(2025九上·温州月考)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 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10.(2025九上·温州月考)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
A.食盐水 B.白潜 C.蔗糖水 D.白醋
11.(2025九上·温州月考)小明阅读教材得知: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H2SO4,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图甲)。那么该电池的正负极与什么有关呢 对此,小明做了二组实验,并借助灵敏电流表进行判断(图乙)。发现该电池的正负极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且存在一定规律。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图内)的是 (  )
A.a铝片、b镁片 B.a铁片、b锌片
C.a铁片、b铜片 D.a铜片、b银片
12.(2025九上·温州月考)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
A.Zn和H2SO4 B.ZnO和 H2SO4
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
13.(2025九上·温州月考)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现象。下列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戌可能是铁
C.内可能是氢氧化钠 D.丁可能是碳酸钙
14.(2025九上·温州月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a至b段溶液pH大于7
C.c至d段溶液pH小于7 D.b至c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15.(2025九上·温州月考)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等质量,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镁的质量可能大于铁的质量
B.消耗的稀硫酸质量大于稀盐酸质量
C.消耗的稀硫酸质量等于稀盐酸质量
D.反应结束铁和镁一定均有剩余
16.(2025九上·温州月考)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明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3天后,发现只有装置C中的铁丝生锈了。
(1)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    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17.(2025九上·温州月考)科学活动小组对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和药物进行了分类整理。
食物 馒头、皮蛋、苏打饼干、花生等
药物 有效成分 氢氧化铁 碳酸镁 氧化镁 食品级铁粉
类别 碱 盐 氧化物 单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有些药物与胃酸反应时有气体生成,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   ,引起不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表中的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这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是   。
18.(2025九上·温州月考)兴趣小组研究酸碱反应时利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指示剂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溶液颜色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微观角度分析,最初使烧杯中溶液变蓝是   。(填离子符号)
(2)根据乙图颜色的变化,判断图甲中B溶液是   。(填写溶液名称)
(3)图乙中M点时,溶液中除紫色石蕊外还存在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19.(2025九上·温州月考)实验室处理含铜废液的过程中,部分流程如图:
(1) 操作A 的名称是    .
(2)沉淀物中 一定含有    .
20.(2025九上·温州月考)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碳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B 的化学式    。
(2) 写一个C→D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反应类型有 ____(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1.(2025九上·温州月考)举重前运动员常常会抓一把“铁粉”在手里搓,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只含有 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固体,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分别取4.2克MgO、 Mg(OH)2、MgCO3和“镁粉”留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6.29%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林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1)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    。
(2)“镁粉”中不只含有MgCO3一种物质, 理由是    .
(3) 表格中m的值为   。
(4)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兴趣小组补充了如下实验:取“镁粉”和MgCO3各4.2克,加入足量稀盐酸,生成相同条件下的气休休积分别为952毫升和1120毫升。由此可知该种“ 枌”的成分是    。
22.(2025九上·温州月考) Cu,Zn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 1 次 40 m
第 2 次 40 14.8
第 3 次 40 12.2
第 4 次 40 11.2
第 5 次 40 11.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表格中, m=   .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3.(2025九上·温州月考)某兴趣小组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 5.11kg ,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废液。在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AB 段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 求出B 点的坐标(x0, y0)
(3)求C 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将陶土烧制呈白瓷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剪纸的过程,只是纸片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木雕的过程,只是木头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刺绣的过程,只是针线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1)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具有质轻、易加工、耐腐蚀等优点,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2)合成纤维也是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等特性,常用于制作衣物等。
【解答】A、手持电风扇的外壳等部分通常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B、牙刷的刷柄一般是塑料材质,刷毛可能是合成纤维,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C、塑料凳是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错误。
D、玻璃杯是由玻璃制成,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值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解答】A、牛奶变酸,pH值将变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西瓜汁的pH大于苹果汁,可知苹果汁的酸性更强,故B错误;
C、鸡蛋清的pH值大于7,可知鸡蛋清显碱性,牛奶的p H值小于7,可知牛奶呈酸性,故C错误;
D、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饮酸性的苹果汁,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将胶头滴管伸进试管内,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选项正确;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慢慢倒入液体,选项错误;
D、测溶液的pH时,应将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会污染待测溶液,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分析】 酸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A. 醋酸在水中电离为CH3COO-和H+, 属于酸,故正确A不合题意;
B. Na2CO3在水中电离为Na+和CO32-,不产生OH-,它是一种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NaCl由Na+和Cl-组成, 属于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H2O由H和O组成, 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镁与酸生成盐和氢气,故A不合题意;
B.氧化钾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不合题意;
C.酸和酸肯定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反应后是否存在明显不同的现象即可。
【解答】 A.氢氧化钙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A不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B不合题意;
C.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反应发生,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分析判断。
【解答】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氯化铁过量,所以现象为:上层为黄色溶液,下层为红褐色沉淀。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鉴别两种物质时,加入试剂后必须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才行。
【解答】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硫酸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则用pH试纸可以鉴别,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显红色;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使无色酚酞无色,可以鉴别,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硫酸钠与稀硫酸不反应,可以鉴别,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碳酸钠、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解答】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它与食盐水、蔗糖水和白潜不反应,和白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向左偏转时a、b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即可。
【解答】根据乙图可知,电流表左边接镁片,右边接铁片时,指针向左偏转,即电流表左边a接活动性强的金属,右边b接活动性弱的金属时,指针向左偏转。
A.a铝片的金属活动性小于b镁片,故A不合题意;
B.a铁片的金属活动性小于b锌片,故B不合题意;
C.a铁片的金属活动性大于b铜片,故C符合题意;
D.a铜片、b银片都不与稀硫酸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碳酸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弱,则锌和硫酸钠不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结合图片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稀硫酸不变色,故A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故B错误;
C.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白色沉淀,故C错误;
D.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据此对各个选项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图像可知,ab段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即存在剩余的稀盐酸,此时没有沉淀生成,且溶液pH<7,故AB错误;
C.cd段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此时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
D.bc段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此时会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结合图示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少于铁的质量,故A错误;
BC.根据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大于稀盐酸的质量,故B正确,C错误;
D.根据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可知,每24份质量镁与98份质量的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镁的质量少于铁的质量,由于加入金属质量是相等的,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作为干燥剂,吸收水分
(2)与氧气
【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解析】【分析】 (1)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分析;
(2)根据B和C实验变量为氧气分析。
【解答】 (1)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作为干燥剂,吸收水分。
(2)装置B中铁丝因不接触氧气不生锈,C中铁丝生锈,由两实验对比说明与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17.【答案】(1)盐酸
(2)大;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胃酸的成分解答;
(2)①当温度升高或气体质量增大时,封闭容器内气压增大;
②注意分析哪种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即可。
【解答】(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轻度胃酸过多时,可用馒头、皮蛋等食物调理。
(2)① 使用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时,如果有气体生成,那么容易导致胃内压强变大;
②根据题意可知,铁粉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镁与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镁或氧化镁与盐酸反应都没有气体产生,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氢氧化镁或氧化镁。
18.【答案】(1)OH-
(2)稀盐酸
(3)NaCl和HCl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化蓝色,而所有的碱性溶液都存在氢氧根离子;
(2)根据滴入B溶液后的颜色判断加入物质的种类;
(3)根据M点时的酸碱性确定溶质种类即可。
【解答】(1) 最初使烧杯中溶液变蓝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OH-),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入紫色石蕊后溶液变蓝。
(2) 乙图颜色由蓝变紫再变红,说明溶液从碱性变为中性再到酸性。图甲中B溶液应为稀盐酸,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是A溶液(碱性),加入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最终溶液呈酸性。
(3) M点时溶液呈红色(碱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后还有剩余则,此时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NaCl)和未反应的稀盐酸(HCl)。
19.【答案】(1)过滤
(2)铁和铜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根据反应产物和剩余的反应物确定沉淀物的物质种类。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操作A是将固体沉淀物和液体分离,则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2)加入过量铁屑,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则沉淀物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
20.【答案】(1)CO
(2)CO2+H2O=H2CO3
(3)A;B;C;D
【知识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价类图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对应的物质种类确定对应物质的名称,最后通过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A是含有碳元素的单质,所以A是碳。在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酸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碳酸。碳酸钠或碳酸钙是含有碳元素的盐,二者分解都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以E是碳酸钠或碳酸钙。
(1)综上所述,物质B是一氧化碳,它的化学式是CO;
(2)C→D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过程,则对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 如图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 碳和氧化铜转化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碳和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碳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选ABCD。
21.【答案】(1)二氧化碳
(2)等质量的MgCO3和“镁粉”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
(3)84
(4)MgCO3和Mg(OH)2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镁和水;
(2)将碳酸镁和“镁粉”消耗稀盐酸的质量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计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再根据氢氧化镁的质量计算盐酸的质量;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设计实验,根据数据进行分析:“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
【解答】 (1)根据表格可知,烧杯③中为碳酸镁,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烧杯③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取MgCO3和“镁粉”样品4.2g,如果“镁粉”中都是碳酸镁,则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消耗的盐酸质量应该相等。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二者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大小不等,因此不只含有碳酸镁一种物质。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2g碳酸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58g,
设与碳酸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解得:x=3.65g;
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与4.2g氢氧化镁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解得:y≈5.286g;
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答:表格中m的值为84.0;
(4)根据m=ρV可知,碳酸镁的质量与体积呈正比,
设MgCO3的质量为m,则;
解得:m=3.57g,
已知4.2g碳酸镁和58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则此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镁粉”中另一种物质的质量为4.2g-3.57g=0.63g,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61.9g-49.3g=12.6g,
则设4.2g该物质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n,则;
解得:n=84g,
故“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22.【答案】(1)17.4
(2)44%
(3)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0g稀盐酸与2.6g锌恰好完全反应,
设40g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解得:x=3.92g
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
答: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2和3次确定恰好完全反应时稀硫酸和锌的数量关系,据此推测m的数值;
(2)反应结束时剩余固体就是铜,用样品质量减去铜的质量得到锌的质量,最后与样品的质量作比即可;
(3)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根据锌的质量计算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最后于溶液质量作比即可。
【解答】 (1)根据表格数据第2次和第3次可知,40g稀硫酸能和2.6g(14.8g-12.2g)锌反应,那么第1次和第2次剩余固体的差值也是2.6g,即表格中m=14.8+2.6=17.4。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结束时,固体质量保持11.2g不变,则铜的质量为11.2g
其中锌的质量为:20g-11.2g=8.8g;
则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23.【答案】(1)2NaOH+H2SO4=Na2SO4+2H2O
(2)解:根据图片可知,开始时混合液的质量为5.11g,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5g,反应结束后溶液质量为10g,
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11g+5g-10g=0.11g。
设与碳酸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x,

解得:x=1.25g
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5g-1.25g=3.75g,
对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11g+3.75g=8.86g,
所以B点的坐标(x0,y0)为B点的坐标(3.75,8.86)。
(3)解:C点时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只有硫酸钠,
因为硫酸钠中的硫酸根离子肯定来自于稀硫酸,所以硫酸根质量守恒;
设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

解得:y=1.42g
C点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与它反应的稀硫酸的溶液质量。用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减去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硫酸质量得到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溶液质量,据此推算此时的溶液质量即可;
(3) 根据硫酸根质量守恒得到稀硫酸和硫酸钠的质量关系式,据此计算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AB段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