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养正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夯基固本(科学)(1.1-2.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养正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夯基固本(科学)(1.1-2.2)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养正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夯基固本(科学)(1.1-2.2)
1.(2025七上·杭州月考)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科技是把双刃剑。
【解答】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说法错误。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说法错误。
故选B。
2.(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组合法”测硬币直径的方法,结合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用“组合法”测金属球的直径时,用桌面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金属球,将一个刻度尺竖直立在桌面上,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重合,此时桌面到三角板的距离就是金属球的直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2025七上·杭州月考)在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科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养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下来,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1.5mL B.40mL C.42mL D.43mL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坐在座位上的小科同学操作方法正确,即读数正确;站在他身后的小明同学俯视读数,则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是错误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2025七上·杭州月考)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一天从早晨到晚上的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弯管,使测温后水银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内,结合以上分析即可。
【解答】BD、从早到晚一天中气温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普通温度计放在窗台上,其示数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体温计的示数只上升不下降,BD错误;
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A正确;
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C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5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有零刻度线
B.都是量程越小,精确度越高的工具
C.测量沸水温度时,取出温度计读数
D.测量的精确度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观察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温度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量杯没有零刻线,故A错误;
B.量程小的分度值不一定小,因此精确度不一定高,故B错误;
C.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不能取出读数,故C错误;
D. 测量的精确度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6.(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果将人体的白血球及植物的保卫细胞分别置于两杯蒸馏水中一段时间,不会破裂的细胞及其原因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白血球,因具有细胞核 B.白血球,因具有细胞膜
C.保卫细胞,因具有细胞壁 D.保卫细胞,因具有液泡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解答】动物细胞有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白血球是动物细胞,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故不会破裂的细胞为保卫细胞。
故答案为:C。
7.(2025七上·杭州月考)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酒精灯火焰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
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
D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 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 一般烫伤直接用大量冷水冲洗,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应该用湿抹布盖灭, 被化学试剂灼伤 ,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水银有毒,要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
【解答】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可能会让火势更加猛烈,故答案为:B。
8.(2025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解答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株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获得事实与证据 D.合作和与交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通过观察法收集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9.(2025七上·杭州月考)凭你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这属于科学发现
C.让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接近25℃左右
D.单位换算过程: 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答案】B
【知识点】估测;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AC.根据对常见物体体积、温度的认识判断;
B.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D.单位换算时,换算过程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 教室的尺寸通常约为长10米、宽6米、高3米,则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10m×6m×3m=180m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这是科学发现,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人体舒适温度一般在20-26℃之间,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换算过程中只能一个单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5七上·杭州月考)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B.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
D.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机器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2025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盖好盖玻片 ②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后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③漱口后,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 ④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⑤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A.④③②①⑤ B.⑤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分析。
【解答】 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可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②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盖盖玻片→染色。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②①⑤。
故选A。
12.(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I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Ⅱ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C.Ⅲ可表示可以开花 D.Ⅳ可表示有根
【答案】B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结合藻类、蕨类和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用孢子繁殖(某些藻类);无花。
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假根);用孢子繁殖;无花。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用孢子繁殖;无花。
A.藻类植物有单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分化,则Ⅰ不能表示茎和叶,故A错误;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则Ⅱ可以表示用孢子繁殖,故B正确;
C.蕨类植物体和藻类植物体都不开花,则Ⅲ不能开花,故C错误;
D.苔藓植物无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则Ⅳ不能表示具有根,故D错误。
故选B。
13.(2025七上·杭州月考)在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啄不鸟等鸟类的筑巢行为后,某科学小组得出了“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这一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  )
A.分析 B.类比 C.归纳 D.比较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A. 分析:指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因素来考察;
B. 类比:指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
C. 归纳: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具体事例中得出普遍结论;
D. 比较:指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某科学小组根据燕子、麻雀、啄木鸟的筑巢行为推测得出了“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属于归纳。
故选C。
14.(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下列对“白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成熟时果皮脱落
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种皮包被
【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直接着生在球果或类似结构中,外层可能是种皮,但没有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皮。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结的白果,是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故选B。
15.(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同学们用苔藓制作的微观盆景,盆景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苔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易失水
B.苔藓只有假根,吸水能力差
C.苔藓的孢子萌发需要湿润的环境
D.苔藓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对苔藓植物的结构特点和生存环境判断。
【解答】 A.苔藓的叶结构简单,只有一层细胞,且没有角质层保护,水分容易蒸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苔藓的假根吸水能力弱,主要依赖环境中的水分直接吸收(通过叶和茎的表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苔藓的繁殖依赖水,孢子萌发和精子游动都需要湿润环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苔藓确实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但水分主要是通过环境吸收的,而不是湿润环境直接导致光合作用的发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5七上·杭州月考)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为   。
【答案】1.56;0.0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为估读数字,剩下的就是准确值。
【解答】 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m, 则它的准确值为1.56m,估读值为0.08m。
17.(2025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支温度计,刻度线均匀但刻度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5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15℃,此时水银柱长为25cm。
(1)如果实际气温为50℃,水银柱长为    cm。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实际温度。
【答案】(1)15
(2)2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该温度计-5℃相当于0℃,该温度计115℃相当于120℃,
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得到:。
如果实际气温为50℃, 代入得到:;
解得:L=15cm。
(2)根据题意可知,该温度计-5℃相当于0℃,该温度计115℃相当于120℃,
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得到:;
当二者示数相同时得到:;
解得:t=25℃。
18.(2025七上·杭州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烧杯 B试管 C试管夹 D酒精灯 E石棉网 F G滴管
(1)写出仪器F名称是:   。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酒精灯用完后,必须用   盖灭。
(3)若实验室需加热约50mL某液体,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答案】(1)铁架台
(2)滴管G;灯帽
(3)AE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仪器F的名称;
(2)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解答;
(3)根据实验室对液体加热的操作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F为铁架台;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滴管G;酒精灯用完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3)加热50mL液体时,由于体积较大,不能用试管加热,可以将液体倒入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然后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则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AE。
19.(2025七上·杭州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南宋的著名辟a、试从科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填“生物”或“非生物”)。
【答案】(1)新陈代谢
(2)繁殖
(3)生长
(4)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 "红杏出墙"后,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说明红杏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2) 红杏的枝条能开花结果,说明它能繁殖后代,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
(3) 红杏能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说明它能生长发育,体现了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
(4) 综合以上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生长),红杏属于生物。
20.(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养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物镜;调焦;增加光源(或“使用可调节支架”“更换更高倍数的透镜”等其他合理建议)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靠近物体的为物镜,靠近眼睛的为目镜;
(2)调整物镜到装片的距离,从而看到清晰像的过程叫调焦;
(3)与显微镜比较可知,这个装置不能调节亮度,放大倍数有限,调焦不太方便,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包括物镜和目镜。在简易显微镜中,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B)起到放大物体第一次像的作用,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2) 移动两镜的目的是调整透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以使像清晰可见,这一过程称为调焦。"对光"是指调节光源使视野明亮,与移动透镜无关。
(3)与显微镜比较可知,这个装置不能调节亮度,放大倍数有限,调焦不太方便,那么改进如下: 增加光源(如小灯泡或反光镜)以提高亮度;添加可调节支架以固定透镜并方便调焦;使用更高倍数的透镜以提升放大效果。
21.(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表示A、B、C的逻辑关系,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如果A代表裸子植物,C代表绿色植物,则B代表植物类群中的   ,B中的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   。
【答案】种子植物;种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分类的知识解答;
(2)根据种子植物的特征解答。
【解答】(1)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则B为种子植物;
(2) B种子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被在果实中。
22.(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列出了六种常见的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2)②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
(3)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4)上述植物中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
【答案】(1)⑤
(2)①
(3)③④
(4)②
【知识点】调查校园植物
【解析】【分析】(1)根据藻类植物的特点解答;
(2)根据裸子植物的特点分析;
(3)根据被子植物的特点分析;
(4)根据蕨类植物的特点分析。
【解答】(1) 藻类(如海带、水绵)结构简单,无真正的根、茎、叶。图中⑤球藻为藻类,则答案为 ⑤。
(2) 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即没有果实。图中①为银杏,⑥为雪松,则答案为①⑥;
(3) 被子植物(如玉米、苹果)种子有果皮包被,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图中④为桃树,③为玫瑰,则答案为③④。
(4) 蕨类植物(如蕨、满江红)有根、茎、叶分化,通过孢子繁殖。图中②为铁线蕨,则答案为 ②。
23.(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来自细胞中的   (填序号)。
(2)用冷水洗青菜时,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放入水中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菜叶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答案】(1)⑤
(2)细胞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1)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水分、无机盐、有机酸、色素等物质的细胞器
(2) 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解答】 (1)西瓜汁是细胞中的细胞液,主要储存在液泡⑤中。
(2)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在冷水中,细胞膜保持完整,叶绿体中的色素不会逸出,因此水不会变绿。煮沸时,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失去选择性,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进入水中,导致水变绿。
24.(2025七上·杭州月考)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紫外线越强晒得越黑。小养为此想要探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测量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量出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厚度/mm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26%
2 天蚕丝(白色) 2 12%
3 天蚕丝(白色) 3 6%
4 全棉(白色) 1 8%
5 全棉(黑色) 1 5%
(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本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有   。
(3)比较实验1、2、3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厚度、衣服颜色
(3)在衣服材质和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布料厚度越大,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高,说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差;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1、2、3中哪个因素不同,哪些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解答】(1) 从实验数据表可以看出,研究的是不同衣服材质和厚度对长波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因此透过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那么防晒效果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衡量的。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探究的因素有: 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厚度、衣服颜色 ;
(3) 实验1、2、3均为天蚕丝(白色),厚度分别为1mm、2mm、3mm,透过率依次降低(26%→12%→6%),说明厚度增加会增强防晒效果,那么得到结论: 在衣服材质和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布料厚度越大,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
25.(2025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小养和小正在玩荡秋千时(图甲),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了下列猜想:
小科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小养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
小正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实验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米 小球质量/克 摆动幅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摆钟的摆长如果调短,则摆钟将会变   (选填“快”或“慢”)。
【答案】(1)刻度尺
(2)摆长
(3)快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而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根据表格数据寻找对照实验,从而确定影响摆动时间的因素;
(3)根据表格数据1和2分析摆动时间和摆长的数量关系,据此推测钟表变快还是变慢。
【解答】(1) 实验需要测量摆长(小球到固定点的距离)和摆动幅度,因此需要使用刻度尺来测量这些长度。
(2) 根据实验数据1、2、5可知,摆球质量和摆幅相同,当摆长从0.7米增加到1.0米再到1.3米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从1.7秒增加到2.0秒再到2.3秒(实验),说明摆长影响摆动时间。
根据实验3、4可知,摆长和摆球相同时,改变摆幅时,摆动时间基本不变(均为2.0秒),说明摆动幅度对摆动时间无显著影响。
根据实验2、4可知,当摆长和摆幅相同时,只改变小球质量时,摆动时间基本不变(均为2.0秒),说明质量对摆动时间无显著影响。
因此摆动时间主要由摆长决定。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短,摆动时间越短(如实验1摆长0.7米时时间为1.7秒,比实验2摆长1.0米时的2.0秒更快)。摆钟的摆长调短后,单次摆动时间减少,钟摆摆动更快,导致钟表走时变快。
26.(2025七上·杭州月考)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其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并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溶有一定量化肥的1000mL泳溪水
3 100 溶有一定量洗涤剂的1000mL泳溪水
(1)同学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实验组1中,A应是   。
(2)该数据记录表中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
(3)实验过程中,将受精卵进行随机分组的目的是   。
(4)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个“探究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
【答案】(1)1000mL泳溪水(或未经污染的泳溪水)
(2)孵化率(或孵化成功的受精卵数量/比例)
(3)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各组条件均衡(或避免偶然性)
(4)选取相同数量的健康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若干组(如3组)。各组使用相同的泳溪水,仅调节水温(如20℃、25℃、30℃),其他条件(水质、溶氧量等)保持一致。每日记录孵化情况,最终统计各组的孵化率并对比。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解答;
(2)根据实验目的结合表格数据确定缺少的内容;
(3)随机分组可以避免人为选择偏差,使各组受精卵的健康状况、发育程度等分布均匀,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探究水温影响的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一致),观察孵化率差异,从而分析水温的作用。
【解答】(1) 实验组1作为对照组,应该提供香鱼受精卵正常孵化的环境,即未经污染的泳溪水,以与其他两组(含化肥、洗涤剂)的孵化率进行对比,验证污染物是否影响孵化率。
(2) 实验目的是探究污染物对孵化率的影响,因此表中需记录每组受精卵最终孵化成功的数量或比例,否则无法比较不同污染条件下的孵化效果。
(3) 实验过程中,将受精卵进行随机分组的目的是: 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各组条件均衡(或避免偶然性);
(4)“探究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如下:选取相同数量的健康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若干组(如3组)。各组使用相同的泳溪水,仅调节水温(如20℃、25℃、30℃),其他条件(水质、溶氧量等)保持一致。每日记录孵化情况,最终统计各组的孵化率并对比。
27.(2025七上·杭州月考)在“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中,小明观察到细胞质中叶绿体沿着液泡外缘缓慢流动。结合所学知识,他猜想: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受温度的影响。于是小明开展了探究。
①取4支装满水的大试管,编号14,各放入一株生长健壮、长势相近的新鲜黑藻。
②将4支大试管分别放入水温恒为15℃、20℃、25℃和30℃的水浴中,给予强度相同的均匀光照,持续0.5h。
③取各组植株相同部位的幼叶制作临时装片,选择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细胞进行观察。
④记录叶绿体绕液泡外缘运动一周的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别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温度/℃ 15 20 25 30
平均时间/s 182 133 116 118
【实验分析】
(1)本实验过程中除了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   来实现。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温度计
(2)叶绿体的运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质流动越快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根据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叶绿体本身有颜色,则它的运动轨迹更容易被观察出来;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细胞质流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要测量温度和平均时间,则除了计时器,还需要温度计;
(2)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
(3)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5℃~25℃),温度越高,细胞质流动越快。
28.(2025七上·杭州月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如图所示为一个华氏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
(1)华氏度F与摄氏度 t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2)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用该温度计测量时的读数为多少华氏温度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T=1.8t+32
(2)解: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将其代入T=1.8t+32,
则对应的华氏温度:F=(1.8×37+32)℉=98.6℉。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则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利用题目提供的两组数据列方程计算,进而确定二者的关系式即可;
(2)根据t=37℃代入上面得到的关系式即可。
【解答】 (1)根据描述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
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T=at+b;
那么得到:212=a×100+b ①;
32=0×a+b ②;
①②联立解得:a=1.8,a=32;
则关系式为:T=1.8t+32。
29.(2025七上·杭州月考)我们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是从观察细胞开始的,如图所示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的经验判断,图   所示视野是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产生图甲所示现象的原因:在制作临时装片时,   。
(3)图乙所示视野出现了   ,这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因   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图丙所示视野是在图乙所示视野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显微镜获得的。先要向   移动载玻片,然后转动   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答案】(1)甲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未展平(或未完全展平)
(3)气泡;盖盖玻片
(4)左下方;转换器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
(2)在制作玻片标本要防止产生气泡,目的是便于观察;
(3) 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4)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较大的液泡,图甲中细胞排列整齐、有清晰的细胞壁结构,符合植物细胞的特征,因此判断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 图甲中细胞重叠或分布不均,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未将内表皮完全展平,导致细胞堆积或分布不匀。
(3) 图乙视野中出现边缘黑、中间亮的圆形结构,这是气泡。通常在盖玻片时未斜放或未缓慢盖下,导致空气进入形成气泡。
(4) 比较可知,要把细胞移至中央,所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观察对象位于视野中央。细胞体积变大,则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1 / 1浙江省杭州市养正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夯基固本(科学)(1.1-2.2)
1.(2025七上·杭州月考)修正带涂在纸上可以遮盖错字,但研究发现,修正带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对此,我们可获得的启示是(  )
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
2.(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是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5七上·杭州月考)在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科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养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将数据记录下来,分别是40mL和43mL,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41.5mL B.40mL C.42mL D.43mL
4.(2025七上·杭州月考)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2025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有零刻度线
B.都是量程越小,精确度越高的工具
C.测量沸水温度时,取出温度计读数
D.测量的精确度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6.(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果将人体的白血球及植物的保卫细胞分别置于两杯蒸馏水中一段时间,不会破裂的细胞及其原因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白血球,因具有细胞核 B.白血球,因具有细胞膜
C.保卫细胞,因具有细胞壁 D.保卫细胞,因具有液泡
7.(2025七上·杭州月考)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酒精灯火焰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
C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
D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 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
A.A B.B C.C D.D
8.(2025七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解答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株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获得事实与证据 D.合作和与交流
9.(2025七上·杭州月考)凭你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 200 立方米
B.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这属于科学发现
C.让人感觉舒适的室温接近25℃左右
D.单位换算过程: 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10.(2025七上·杭州月考)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赛场上的“显眼包”——机器狗,承担了搬运器材的工作。下列关于机器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B.它不是生物,因为它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它是生物,因为它会运动,帮助搬运铁饼
D.它是生物,因为它能够根据指令作出反应
11.(2025七上·杭州月考)下列关于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排序正确的是(  )
①盖好盖玻片 ②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后涂抹于生理盐水中 ③漱口后,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 ④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⑤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A.④③②①⑤ B.⑤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2.(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I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B.Ⅱ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C.Ⅲ可表示可以开花 D.Ⅳ可表示有根
13.(2025七上·杭州月考)在观察到燕子、麻雀、喜鹊、啄不鸟等鸟类的筑巢行为后,某科学小组得出了“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这一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  )
A.分析 B.类比 C.归纳 D.比较
14.(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银杏树上结的“白果”,下列对“白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成熟时果皮脱落
B.“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C.“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果皮和种皮包被
D.“白果”是银杏的种子,没有种皮包被
15.(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同学们用苔藓制作的微观盆景,盆景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苔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易失水
B.苔藓只有假根,吸水能力差
C.苔藓的孢子萌发需要湿润的环境
D.苔藓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16.(2025七上·杭州月考)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为   。
17.(2025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支温度计,刻度线均匀但刻度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5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15℃,此时水银柱长为25cm。
(1)如果实际气温为50℃,水银柱长为    cm。
(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实际温度。
18.(2025七上·杭州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烧杯 B试管 C试管夹 D酒精灯 E石棉网 F G滴管
(1)写出仪器F名称是:   。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酒精灯用完后,必须用   盖灭。
(3)若实验室需加热约50mL某液体,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19.(2025七上·杭州月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南宋的著名辟a、试从科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后,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红杏属于   (填“生物”或“非生物”)。
20.(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小养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请对该装置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21.(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表示A、B、C的逻辑关系,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如果A代表裸子植物,C代表绿色植物,则B代表植物类群中的   ,B中的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   。
22.(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列出了六种常见的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2)②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   。
(3)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4)上述植物中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
23.(2025七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吃西瓜时流出来的西瓜汁来自细胞中的   (填序号)。
(2)用冷水洗青菜时,水没有变成绿色,而把青菜放入水中煮沸后,水就变成了绿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菜叶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名称)。
24.(2025七上·杭州月考)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紫外线越强晒得越黑。小养为此想要探究“衣服的防晒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测量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量出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厚度/mm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26%
2 天蚕丝(白色) 2 12%
3 天蚕丝(白色) 3 6%
4 全棉(白色) 1 8%
5 全棉(黑色) 1 5%
(1)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本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有   。
(3)比较实验1、2、3得到的结论是:   。
25.(2025七上·杭州月考)小科、小养和小正在玩荡秋千时(图甲),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了下列猜想:
小科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
小养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
小正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
实验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距离L摆长)/米 小球质量/克 摆动幅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秒表和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
(3)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摆钟的摆长如果调短,则摆钟将会变   (选填“快”或“慢”)。
26.(2025七上·杭州月考)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其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并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溶有一定量化肥的1000mL泳溪水
3 100 溶有一定量洗涤剂的1000mL泳溪水
(1)同学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实验组1中,A应是   。
(2)该数据记录表中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
(3)实验过程中,将受精卵进行随机分组的目的是   。
(4)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个“探究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   。
27.(2025七上·杭州月考)在“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中,小明观察到细胞质中叶绿体沿着液泡外缘缓慢流动。结合所学知识,他猜想: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受温度的影响。于是小明开展了探究。
①取4支装满水的大试管,编号14,各放入一株生长健壮、长势相近的新鲜黑藻。
②将4支大试管分别放入水温恒为15℃、20℃、25℃和30℃的水浴中,给予强度相同的均匀光照,持续0.5h。
③取各组植株相同部位的幼叶制作临时装片,选择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细胞进行观察。
④记录叶绿体绕液泡外缘运动一周的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别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温度/℃ 15 20 25 30
平均时间/s 182 133 116 118
【实验分析】
(1)本实验过程中除了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   来实现。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8.(2025七上·杭州月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如图所示为一个华氏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
(1)华氏度F与摄氏度 t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2)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用该温度计测量时的读数为多少华氏温度 (写出计算过程)
29.(2025七上·杭州月考)我们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是从观察细胞开始的,如图所示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及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三个视野。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的经验判断,图   所示视野是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产生图甲所示现象的原因:在制作临时装片时,   。
(3)图乙所示视野出现了   ,这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因   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4)图丙所示视野是在图乙所示视野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显微镜获得的。先要向   移动载玻片,然后转动   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科技是把双刃剑。
【解答】A: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都是便利,说法错误。
B: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要尽可能减少滥用科技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
C:许多科技产品都像修正带一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应绝对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D: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因此发展科学技术不需要考虑负面影响,说法错误。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组合法”测硬币直径的方法,结合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用“组合法”测金属球的直径时,用桌面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金属球,将一个刻度尺竖直立在桌面上,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重合,此时桌面到三角板的距离就是金属球的直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坐在座位上的小科同学操作方法正确,即读数正确;站在他身后的小明同学俯视读数,则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是错误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一天从早晨到晚上的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先升高再降低;由于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弯管,使测温后水银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内,结合以上分析即可。
【解答】BD、从早到晚一天中气温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普通温度计放在窗台上,其示数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体温计的示数只上升不下降,BD错误;
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A正确;
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C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观察工具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刻度尺、量筒、量杯和温度计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量杯没有零刻线,故A错误;
B.量程小的分度值不一定小,因此精确度不一定高,故B错误;
C.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不能取出读数,故C错误;
D. 测量的精确度都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解答】动物细胞有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植物细胞具有细胞结构: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白血球是动物细胞,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故不会破裂的细胞为保卫细胞。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解析】【分析】 一般烫伤直接用大量冷水冲洗,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应该用湿抹布盖灭, 被化学试剂灼伤 , 用缓缓流水冲洗1min以上,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水银有毒,要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
【解答】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可能会让火势更加猛烈,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通过观察法收集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估测;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AC.根据对常见物体体积、温度的认识判断;
B.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去判断;
D.单位换算时,换算过程只能有一个单位,即换算成的单位,要写在进率的后面。
【解答】A. 教室的尺寸通常约为长10米、宽6米、高3米,则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10m×6m×3m=180m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 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这是科学发现,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人体舒适温度一般在20-26℃之间,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换算过程中只能一个单位,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机器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不能够生长和繁殖、不能遗传和变异等,即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分析。
【解答】 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可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②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盖盖玻片→染色。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②①⑤。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结合藻类、蕨类和苔藓植物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用孢子繁殖(某些藻类);无花。
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假根);用孢子繁殖;无花。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用孢子繁殖;无花。
A.藻类植物有单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具有茎、叶分化,则Ⅰ不能表示茎和叶,故A错误;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则Ⅱ可以表示用孢子繁殖,故B正确;
C.蕨类植物体和藻类植物体都不开花,则Ⅲ不能开花,故C错误;
D.苔藓植物无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则Ⅳ不能表示具有根,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A. 分析:指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因素来考察;
B. 类比:指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
C. 归纳:指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具体事例中得出普遍结论;
D. 比较:指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某科学小组根据燕子、麻雀、啄木鸟的筑巢行为推测得出了“鸟类有筑巢行为”这一结论,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属于归纳。
故选C。
14.【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种子直接着生在球果或类似结构中,外层可能是种皮,但没有由子房发育而来的果皮。
【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结的白果,是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对苔藓植物的结构特点和生存环境判断。
【解答】 A.苔藓的叶结构简单,只有一层细胞,且没有角质层保护,水分容易蒸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苔藓的假根吸水能力弱,主要依赖环境中的水分直接吸收(通过叶和茎的表面),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苔藓的繁殖依赖水,孢子萌发和精子游动都需要湿润环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苔藓确实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但水分主要是通过环境吸收的,而不是湿润环境直接导致光合作用的发生,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56;0.0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个为估读数字,剩下的就是准确值。
【解答】 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m, 则它的准确值为1.56m,估读值为0.08m。
17.【答案】(1)15
(2)2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该温度计-5℃相当于0℃,该温度计115℃相当于120℃,
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得到:。
如果实际气温为50℃, 代入得到:;
解得:L=15cm。
(2)根据题意可知,该温度计-5℃相当于0℃,该温度计115℃相当于120℃,
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水银柱高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得到:;
当二者示数相同时得到:;
解得:t=25℃。
18.【答案】(1)铁架台
(2)滴管G;灯帽
(3)AE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仪器F的名称;
(2)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解答;
(3)根据实验室对液体加热的操作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F为铁架台;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滴管G;酒精灯用完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3)加热50mL液体时,由于体积较大,不能用试管加热,可以将液体倒入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然后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则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AE。
19.【答案】(1)新陈代谢
(2)繁殖
(3)生长
(4)生物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1) "红杏出墙"后,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说明红杏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2) 红杏的枝条能开花结果,说明它能繁殖后代,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
(3) 红杏能从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说明它能生长发育,体现了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
(4) 综合以上特征(新陈代谢、繁殖、生长),红杏属于生物。
20.【答案】物镜;调焦;增加光源(或“使用可调节支架”“更换更高倍数的透镜”等其他合理建议)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靠近物体的为物镜,靠近眼睛的为目镜;
(2)调整物镜到装片的距离,从而看到清晰像的过程叫调焦;
(3)与显微镜比较可知,这个装置不能调节亮度,放大倍数有限,调焦不太方便,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部件包括物镜和目镜。在简易显微镜中,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B)起到放大物体第一次像的作用,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
(2) 移动两镜的目的是调整透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以使像清晰可见,这一过程称为调焦。"对光"是指调节光源使视野明亮,与移动透镜无关。
(3)与显微镜比较可知,这个装置不能调节亮度,放大倍数有限,调焦不太方便,那么改进如下: 增加光源(如小灯泡或反光镜)以提高亮度;添加可调节支架以固定透镜并方便调焦;使用更高倍数的透镜以提升放大效果。
21.【答案】种子植物;种子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根据植物分类的知识解答;
(2)根据种子植物的特征解答。
【解答】(1)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则B为种子植物;
(2) B种子植物的共同特点是能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被在果实中。
22.【答案】(1)⑤
(2)①
(3)③④
(4)②
【知识点】调查校园植物
【解析】【分析】(1)根据藻类植物的特点解答;
(2)根据裸子植物的特点分析;
(3)根据被子植物的特点分析;
(4)根据蕨类植物的特点分析。
【解答】(1) 藻类(如海带、水绵)结构简单,无真正的根、茎、叶。图中⑤球藻为藻类,则答案为 ⑤。
(2) 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即没有果实。图中①为银杏,⑥为雪松,则答案为①⑥;
(3) 被子植物(如玉米、苹果)种子有果皮包被,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图中④为桃树,③为玫瑰,则答案为③④。
(4) 蕨类植物(如蕨、满江红)有根、茎、叶分化,通过孢子繁殖。图中②为铁线蕨,则答案为 ②。
23.【答案】(1)⑤
(2)细胞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1)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水分、无机盐、有机酸、色素等物质的细胞器
(2) 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解答】 (1)西瓜汁是细胞中的细胞液,主要储存在液泡⑤中。
(2)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在冷水中,细胞膜保持完整,叶绿体中的色素不会逸出,因此水不会变绿。煮沸时,高温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失去选择性,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等色素进入水中,导致水变绿。
24.【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厚度、衣服颜色
(3)在衣服材质和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布料厚度越大,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衣服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高,说明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差;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1、2、3中哪个因素不同,哪些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解答】(1) 从实验数据表可以看出,研究的是不同衣服材质和厚度对长波紫外线透过率的影响,因此透过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那么防晒效果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衡量的。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本实验探究的因素有: 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厚度、衣服颜色 ;
(3) 实验1、2、3均为天蚕丝(白色),厚度分别为1mm、2mm、3mm,透过率依次降低(26%→12%→6%),说明厚度增加会增强防晒效果,那么得到结论: 在衣服材质和颜色相同的情况下,布料厚度越大,长波紫外线透过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
25.【答案】(1)刻度尺
(2)摆长
(3)快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进而确定需要的测量工具;
(2)根据表格数据寻找对照实验,从而确定影响摆动时间的因素;
(3)根据表格数据1和2分析摆动时间和摆长的数量关系,据此推测钟表变快还是变慢。
【解答】(1) 实验需要测量摆长(小球到固定点的距离)和摆动幅度,因此需要使用刻度尺来测量这些长度。
(2) 根据实验数据1、2、5可知,摆球质量和摆幅相同,当摆长从0.7米增加到1.0米再到1.3米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从1.7秒增加到2.0秒再到2.3秒(实验),说明摆长影响摆动时间。
根据实验3、4可知,摆长和摆球相同时,改变摆幅时,摆动时间基本不变(均为2.0秒),说明摆动幅度对摆动时间无显著影响。
根据实验2、4可知,当摆长和摆幅相同时,只改变小球质量时,摆动时间基本不变(均为2.0秒),说明质量对摆动时间无显著影响。
因此摆动时间主要由摆长决定。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短,摆动时间越短(如实验1摆长0.7米时时间为1.7秒,比实验2摆长1.0米时的2.0秒更快)。摆钟的摆长调短后,单次摆动时间减少,钟摆摆动更快,导致钟表走时变快。
26.【答案】(1)1000mL泳溪水(或未经污染的泳溪水)
(2)孵化率(或孵化成功的受精卵数量/比例)
(3)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各组条件均衡(或避免偶然性)
(4)选取相同数量的健康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若干组(如3组)。各组使用相同的泳溪水,仅调节水温(如20℃、25℃、30℃),其他条件(水质、溶氧量等)保持一致。每日记录孵化情况,最终统计各组的孵化率并对比。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解答;
(2)根据实验目的结合表格数据确定缺少的内容;
(3)随机分组可以避免人为选择偏差,使各组受精卵的健康状况、发育程度等分布均匀,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探究水温影响的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其他条件一致),观察孵化率差异,从而分析水温的作用。
【解答】(1) 实验组1作为对照组,应该提供香鱼受精卵正常孵化的环境,即未经污染的泳溪水,以与其他两组(含化肥、洗涤剂)的孵化率进行对比,验证污染物是否影响孵化率。
(2) 实验目的是探究污染物对孵化率的影响,因此表中需记录每组受精卵最终孵化成功的数量或比例,否则无法比较不同污染条件下的孵化效果。
(3) 实验过程中,将受精卵进行随机分组的目的是: 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各组条件均衡(或避免偶然性);
(4)“探究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如下:选取相同数量的健康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若干组(如3组)。各组使用相同的泳溪水,仅调节水温(如20℃、25℃、30℃),其他条件(水质、溶氧量等)保持一致。每日记录孵化情况,最终统计各组的孵化率并对比。
27.【答案】(1)温度计
(2)叶绿体的运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细胞质流动越快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根据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2)叶绿体本身有颜色,则它的运动轨迹更容易被观察出来;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细胞质流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要测量温度和平均时间,则除了计时器,还需要温度计;
(2)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
(3) 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5℃~25℃),温度越高,细胞质流动越快。
28.【答案】(1)T=1.8t+32
(2)解: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将其代入T=1.8t+32,
则对应的华氏温度:F=(1.8×37+32)℉=98.6℉。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则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利用题目提供的两组数据列方程计算,进而确定二者的关系式即可;
(2)根据t=37℃代入上面得到的关系式即可。
【解答】 (1)根据描述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
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T=at+b;
那么得到:212=a×100+b ①;
32=0×a+b ②;
①②联立解得:a=1.8,a=32;
则关系式为:T=1.8t+32。
29.【答案】(1)甲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未展平(或未完全展平)
(3)气泡;盖盖玻片
(4)左下方;转换器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
(2)在制作玻片标本要防止产生气泡,目的是便于观察;
(3) 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4)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1)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和较大的液泡,图甲中细胞排列整齐、有清晰的细胞壁结构,符合植物细胞的特征,因此判断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2) 图甲中细胞重叠或分布不均,说明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未将内表皮完全展平,导致细胞堆积或分布不匀。
(3) 图乙视野中出现边缘黑、中间亮的圆形结构,这是气泡。通常在盖玻片时未斜放或未缓慢盖下,导致空气进入形成气泡。
(4) 比较可知,要把细胞移至中央,所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使观察对象位于视野中央。细胞体积变大,则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