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北美、美国(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北美、美国(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北美、美国
三个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中部为广阔的平原
东部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美国西部,聚集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家公园,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天然的石拱、巨大的峡谷、迷人的沟穴、湍急的飞瀑、墨绿的科罗拉多河水、风化成奇形怪状的崖壁等等,穿越其间,不得不让人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在亚利桑那州小科罗拉多河,落日的余晖照耀着大瀑布。因为瀑布的水中带有流沙,呈泥黄色,像流动的巧克力。人们都称它为巧克力瀑布。
科罗拉多河蜿蜒曲折,潺潺流淌,百万年来孜孜不倦地冲刷着两岸地貌,孕育出了雄浑浩瀚的大峡谷国家公园。
科罗拉多大峡谷岩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外力搬运的物质在低处沉积,固结成岩;
然后由于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形成科罗拉多高原;
进而导致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落差加大,河水流速加快,下切侵蚀能力增强,最终形成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 科罗拉多高原上广泛分布着“桌状山”
分析科罗拉多高原上“桌状山”表面平坦的原因。
科罗拉多地区古地壳较为稳定,(未形成较大褶皱、断层隆起)地质时期上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层;后期地壳抬升过程较为均匀;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主要沿巨大断裂带处侵蚀下切,高原表面侵蚀较弱,较为完整。
冰海啸,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2019年2月底,五大湖部分地区出现了“冰海啸”,大量冰块被强风推向陆地,部分地区冰墙高度达到9米。
冰海啸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
①面积较大的湖泊或海域结冰期较长,形成较厚冰层;
②水域不全结冰
③十分强劲的盛行风;
④推动冰块运动的强劲水流。
冰海啸主要出现在五大湖的什么方位?
东南
这次冰海啸可能是哪种天气系统过境带来的?
冷锋
冰海啸有较大危害,应如何应对?
①加强对天气的预报 ②设置湖岸警戒区 ③加高加固湖岸大堤
冰海啸,是指大量的冰从湖或海中涌上陆地的现象。2019年2月底,五大湖部分地区出现了“冰海啸”,大量冰块被强风推向陆地,部分地区冰墙高度达到9米。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
2024年1月,美国多地遭遇猛烈的冬季暴风雪袭击,据统计,全国至少有92人因寒冷天气死亡。几乎每个冬季,美国人都要经历暴风雪的洗礼。
①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气压梯度较大;
②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弱,冷空气长驱直下,引起剧烈降温;
③中央大平原呈南北向延伸,面积广大,南北向的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频繁、强烈,易引发大规模降雪。
7.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8.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7~9题。
B
D
D
西冷冬暖
冷暖空气交锋,空气强烈对流产生的小范围空气涡旋称为龙卷风,2021年美国本土在12月份罕见遭遇8年来等级最高的龙卷风暴,研究表明,这一现象与极地升温背景下北极涡旋(北极上空大型冷性气旋系统)分裂,冷空气南下扩散有关。下图示意龙卷风发生时美国本土海平面气压场形势。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此次龙卷风暴发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判断北极涡旋的气流流动方向及此次龙卷风暴发前几日涡旋强度变化(  )
A.逆时针减弱 B.逆时针增强
C.顺时针减弱 D.顺时针增强
C
A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的大湖平原,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湖泊众多,艾塔斯卡湖为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其干流几乎在平原上流淌,从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与世界绝大多数河流不同,密西西比河上游(属于五大湖地区)发达而下游贫穷,入海口的密西西比州是美国的贫困地区。据此完成1~3题。
1.大湖平原地势平坦、湖泊众多,形成这一特点的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冰川堆积 D.河流侵蚀
2.与密西西比河上游重工业发达关系最不密切的因素是(  )
A.大湖平原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
B.大湖平原地形平坦,土地供应充足
C.人工运河将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连,水运便利
D.五大湖地区是重要的传统工业区,市场广阔
B
B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的大湖平原,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湖泊众多,艾塔斯卡湖为密西西比河的源头,其干流几乎在平原上流淌,从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与世界绝大多数河流不同,密西西比河上游(属于五大湖地区)发达而下游贫穷,入海口的密西西比州是美国的贫困地区。据此完成1~3题。
3.密西西比河上游发达而下游贫穷的原因有(  )
①欧洲人先到达五大湖地区,这一地区开发早 
②上游气候温暖湿润 ③下游紧邻墨西哥湾,油气资源丰富 
④下游多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C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
(1)从流水作用角度分析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
(1)Ⅰ时段,河水流量变大,带来大量泥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抬升。Ⅱ时段,河水流量进一步变大,流速加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河床加深。Ⅲ时段,河水流量变小,含沙量较大,流速减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床抬升。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
(2)从降水强度和植被覆盖角度分析洪水对P值大小的影响。
(2)降水强度大,河水流量峰值大,水位越高,河水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河床较深,P值越大;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作用弱,河水流量峰值大,水位高,P值增大。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
(3)推测最后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的原因。
(3)a侧可能为凸岸;a侧为河流左岸;a侧沉积物硬度可能较大。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
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
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
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