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解析版)

资源简介

合肥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产生了若干地理现象。下图为某半球地球自转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④在③地的( )方向。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当①与②同时看到日出时,③的地方时为( )
A.6时 B.9时 C.12时 D.15时
3.当图中⑤地的地方时为20时,①②③④中与⑤地处于同一天的地点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如图示意某地一年中的昼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③—④时段,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一直变快 D.一直变慢
5.该地最可能是( )
A.里约热内卢(22°S,43°W) B.海口(20°N,110°E)
C.莫斯科(55°N,37°E) D.中山科考站(69°S,76°E)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两地的共同特征是( )
A.夏至日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变大 B.冬至日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变大
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7.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所处纬度更低 B.日出时间更早 C.昼长变化更大 D.日出方位更偏北
8.一年中,两地正午旗杆日影朝向相反的时长约为( )
A.21天 B.42天 C.半年 D.一年
国庆期间,小明来到了鄱阳湖游玩,入住某湖心岛景观宾馆。小明在阳台上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观。下图为宾馆房间布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小明在阳台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观,最佳的位置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国庆期间,当地太阳在一天中的视运动轨迹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厦门(24.5°N)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A.90° B.60° C.42° D.24.5°
12.北京(40°N)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为使遮阳效果良好,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静山相对高度仅0.6米,是世界上最矮的山。其主体由玄武岩构成,大部分被沉积物掩埋。因长期保持稳定,高度无变化,故得名“静山”。下图1为静山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山体主体的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4.静山高度长期无变化的原因有( )
①地质运动相对稳定 ②山体岩性坚硬
③流水沉积作用强烈 ④人为影响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卡帕多西亚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高海拔沙漠的腹地,数亿年前这里的火山喷发,喷吐而出的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形成了凝灰岩(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层,之后逐渐形成类似喀斯特的地貌,岩石千姿百态,其中包括头戴玄武岩“帽子”的“精灵烟囱”。下图为“精灵烟囱”形成及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形成卡帕多西亚奇石林立地貌的直接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岩浆喷发 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
16.“精灵烟囱”的“帽子”( )
A.含有古生物化石 B.具有板状构造 C.发育水平层理 D.表面多有气孔构造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可推断( )
A.甲地是向斜成山 B.①岩层垂直抬升
C.②是花岗岩 D.③是石灰岩
18.图中地区( )
A.甲地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B.乙地可能有丰富矿藏
C.丙地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D.丁地宜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和岩层地质界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地区主要的构造地貌类型和成因分别是( )
A.向斜谷地,内力作用 B.背斜谷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背斜山地,外力作用 D.向斜山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0.图中四地符合实际的是( )
A.甲处为陡崖,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B.乙处岩层中可能找到化石
C.丙处可能发育成为河流 D.丁处地势平缓,便于开采天然大理岩
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为大洋中脊,一般认为其是大洋地壳诞生处。大洋中脊大多在海面以下,高出两侧海底可达3-4千米,出露海面的部分形成岛屿。下图为部分大洋中脊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冰岛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上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上
C.大西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上 D.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生长边界上
22.下列有关大西洋中脊形成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2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1中MON表示晨昏线(O为其中间点且一年中有一天出现极昼),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材料二 图2“21.5°N上某住宅小区部分楼群图”

(1)图1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是 。
(2)同学们在做这份试卷的时候(10月24日),今日之后到元旦,地球公转的速度应 (变快或变慢),大庆(46°N)昼夜长短状况为 ,昼长变化趋势为 。
(3)李先生在某地(21.5°N)准备买房,如图2所示。他在某楼盘看房时发现,正午北楼部分楼层会被南楼的影子遮挡。南楼北楼每层高度均为3米,共十层,楼间距为18米。为了保证全年都能被太阳照射,李先生在北楼买房至少要买在 层及以上。
(4)若此日为冬至,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 ,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 。
24.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丁处构造地貌名称为 ,丁处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2)丁处岩层和乙处岩层在丙处断裂,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其形成原因是岩层受水平 (挤压或张裂)作用而断裂。
(3)欲在此地沿东西方向修建一条穿山隧道,应修在 处下方。原因是 。
(4)欲在丙处修建一条东西方向的公路,是否可行?请说明原因。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山地地质地貌剖面。该山地基岩主要是形成于中生代古老坚硬的花岗岩(垂直节理较为发育)和片麻岩(一种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在距今约200~300万年的第四纪冰期,该山地曾发育过多期山谷冰川;现今,该山地地表起伏不平,部分山体(如图中甲山峰)花岗岩出露。
指出图示山体在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
判断图示山体所属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甲山峰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3)图示山体多悬崖峭壁,对此请作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D
解析: 读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以判断该图是南半球俯视图。③比③更靠近南极点,所以@在0的北方;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④在0的东方。综上,⑥在⑧的东北方向,D正确ABC。故选D。
2.答案: D
解析: 当①与2同时看到日出时,说明晨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各地均在6时日出。此时①和②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③地位于①地和2地以东135°,地方时相差9个小边的地方时早,故③地的地方时=6+9=15时,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答案: D
解析: 当图中⑤地为20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0时,此时O时为180“经线。可以判断180经线与O时经线重合,此时全球各地均位于同一天,①②③④中与⑤地处于同一天的地点共有4个,确,排除ABC。故选D。
4.答案: C
解析: 根据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可知,本年春分日到本年秋分日间隔约为186天;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间隔约为179天,所以①为春分日(3月21日),③为秋分日(9月23日),②为夏至日(6月22日),④为冬至日(12月22日);③到④移动,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9月23日到12月22日,越来越接近1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越来越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 A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夏至日昼长最短,冬至日昼长最长,位于南半球,BC错误;该地昼长最长为13时21分,没有极昼极夜现象;中山科考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与图示信息不符,A正确,D错误。故选A。
6.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该地时达到90°,在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C错误,D正确。两地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不随时间变化,A、B错误。故选D。
7.答案: C
解析: 结合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可以判断出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大,说明所处纬度更高,昼长变化更大,日出方位夏季更偏北、冬季更偏南,A、D错误,C正确。因无法知道两地经度差异,所以无法判断日出早晚,B错误。故选C。
8.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在太阳直射点位于甲乙两地之间时,即4月16日~5月7日,8月5日~8月26日期间,两地正午旗杆日影朝向相反,约为42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答案: D
解析: 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①阳台朝向西北方向;②阳台朝向东北方向;③阳台朝向东南方向;④阳台朝向西南方向;在阳台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景观,最佳的位置为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 鄱阳湖位于北半球,国庆期间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正午的太阳位于正南方,因此太阳在一天中的移动轨迹为东南一正南一西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 C
解析: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日出方向为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 北京比厦门纬度高,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都比厦门低,因此为达到较好的遮阳效果,应加长遮阳板或降低安装高度,②④正确,①③错。故选D。
13.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静山主体由玄武岩构成,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由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丙为“三进一出”应为岩浆,C错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D正确;丁能生成甲乙,但甲乙不能直接生成丁,故甲乙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一种,AB错误,故选D。
14.答案: C
解析: 如果地质运动活跃,山体可能会因地壳升降等运动而改变高度,静山长期稳定,说明地质运动相对稳定,这是高度无变化的原因之一,①正确;岩性坚硬意味着抗风化、侵蚀能力强,不容易被外力作用破坏而降低高度,有助于保持高度稳定,②正确;流水沉积作用是形成沉积物进而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会使地势趋于平坦,但静山是被沉积物掩埋部分,而不是因为流水沉积让它高度不变,且流水沉积作用强烈更多是影响周边沉积环境,不是山体自身高度长期不变的主要原因,③错误;人类活动如开采、挖掘等会改变山体高度,静山人为影响小,能长期保持高度稳定,④正确。C①②④正确,ABD错误,故选
C。
15.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沙漠腹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应以风力侵蚀为主,风力作用不断侵蚀剥蚀,最终形成奇石林立地貌,A正确。该地岩浆喷发直接形成的是凝灰岩,不是奇石林立地貌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误。地壳抬升作用可以形成山地,但不能直接形成奇石林立地貌,C错误。该地位于沙漠,没有广布的冰川,D错误。
16.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其中包括头戴玄武岩‘帽子’的‘精灵烟囱’”可知,“帽子”由玄武岩构成,属于喷出岩,有气孔构造,D正确。含有古生物化石和发育水平层理是沉积岩的特征,A、C错误。发育典型垂直节理一般为黄土地貌的特征,B错误。
17.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山,A错误。①岩层发生断裂下陷,B错误。②处岩浆喷出,形成玄武岩,C错误。③处有钟乳石出现,是石灰岩分布地区,D正确。
18.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误。乙地有岩浆侵入,可能有丰富矿藏,B正确。丙地有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不适宜修建大型水库,C错误。丁地有石灰岩分布,地表水容易下渗,不宜扩大耕地面积,D错误。
19.答案: D
解析: 由图例可知,四种岩层由新到老依次是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砂岩,所以图示地区岩石呈中间新、两翼老的关系,可推出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根据等高线数据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可推断图示地区为山地,故该地为向斜山地。向斜山地是岩层发生褶皱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两翼被侵蚀之后形成的,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D。
20.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有3条等高线重叠,等高线发生重合说明是陡崖,可以开发攀岩活动,A正确。乙处是玄武岩,玄武岩是岩浆岩的一种,而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B错误。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应为山脊,通常河流在山谷发育,C错误。丁处为大理岩分布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开采大理岩难度大且易引起崩塌等地质灾害,D错误。故选A。
21.答案: B
解析: 冰岛地处北大西洋的大洋中脊之上,“一般认为其是大洋地壳诞生处”说明大洋中脊属生长边界,A、C错误;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D错误;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B正确。
22.答案: D
解析: “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为大洋中脊,一般认为其是大洋地壳诞生处”,说明大西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乙两图中存在地壳俯冲现象,为消亡边界,故A、B错误;结合图例可知,丙图为陆壳地下的岩浆上涌,丁图为洋壳地下岩浆上涌,故C错误,D正确。
23.
(1)答案: (23°26′N,120°E);南半球;12;从60°W向东到180°
解析: 读图1可知,图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此图为南极俯视图。MON表示晨昏线(O为其中间点且一年中有一天出现极昼),因此O点所在纬线为南极圈;再结合“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知P和Q所在的两条线为日期分界线(0时线和180°经线),又因MON表示晨昏线,0时线平分黑夜,可知,Q线一定不可能为0时线,因此Q线为180°经线,P线为0时线。MON表示晨昏线,P线为0时线,据此推断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又P为0时经线,因此与其关于南极点正对的经线为12时,所以12时经线位于Q(180°经线)以西60°,即为120°E,所以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20°E);因此此日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南半球各地。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0时经线是60°W,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60°W向东到180°。
(2)答案: 变快;昼短夜长;昼长先逐渐变短,冬至日最短,后逐渐变长
解析: 同学们在做这份试卷的时候(10月24日),10月24日之后到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逐渐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应变快;10月24日之后到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因此大庆(46°N)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昼长变化趋势为,先逐渐变短,冬至日最短,后逐渐变长。
(3)答案: 5
解析: 21.5°N的某地在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其影子最长,因此为了保证房间全年都能被太阳照射,李先生买的房子应该在北半球冬至日不能被影子遮挡。北半球冬至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45°,南楼楼高为30米,形成的影长为30米,两楼间距为18米,因此南楼遮挡了北楼地面以上12米的高度,影子遮挡到了4层楼。为了保证全年都能被太阳照射,李先生在北楼买房至少要买在5层及以上。
(4)答案: 36°34′;46°52′
解析: 若此日为冬至正午时分,由于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而杭州(30°N)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26′)=36°34′,因此最合适的夹角约为36°34′。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就是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中的变化幅度,而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年中的变化幅度就是直射点一年中的纬度变化幅度,即为46°52′。
24.答案: (1)背斜;向斜山;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岩石被侵蚀,形成山地
(2)断层;挤压
(3)乙;拱形构造,较稳定;不易积水;易开凿
(4)不可行;断层处地壳活跃,不稳定
解析: (1)从图中可看出,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图中可看出,丁处中间高,周围低,地貌为山地,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所以构造地貌为向斜山;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进而形成山地。
(2)由于地壳断裂而发生的岩石错位形成的地质构造叫断层;由于岩石被挤压,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进而发生断裂,相对上升的岩层称为地垒,相对下降的称为地堑。(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背斜处岩石属于天然的拱形构造,施工量小,且排水良好,一般在背斜处修隧道,故穿山隧道选在图中乙地。(4)修公路应选择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由于丙处属于断层地貌,岩层不稳定,容易出现塌方,因此不适宜修公路。
25.答案: (1)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顺序可颠倒)
(2)构造地貌类型:断块山(或地垒山)。塑造过程:(地壳运动频繁,)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部分花岗岩经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片麻岩;地壳挤压抬升,岩层发生断裂,相对上升的地块形成山体;受流水、冰川、风力等外力侵蚀作用,表层岩体被侵蚀掉,花岗岩出露。
(3)该地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面,山体沿断裂面整体抬升,形成悬崖峭壁;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山体四周易发生垂直崩塌,形成陡崖;山体中部为坚硬的花岗岩,山体抬升后能够抵抗风化侵蚀,保持陡峭的形态,不容易坍塌成缓坡;冰川刨蚀,使谷壁变得更加陡直。
解析: (1)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由题干可知,山地基岩为花岗岩和片麻岩,故经历岩浆侵入活动和变质作用;有断层,山体发生相对上升位移,即发生地壳运动。
(2)读图可知,两个断层之间的地块相对抬升,该地构造为断层(地垒),地貌为山,故该山地的构造地貌为断块山(或地垒山)。花岗岩为侵入岩,故首先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片麻岩为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经历变质作用形成;山体为断块山,是地壳挤压抬升导致岩层断裂并相对上升形成的;根据材料,目前花岗岩出露,说明上方被侵入的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侵蚀了,结合材料中该山地曾经发育山谷冰川,可以判断受到了冰川侵蚀,海拔较高,风力较大,可能存在风力侵蚀,位于我国南方,降水丰富,会受到流水侵蚀。
(3)图示山体多悬崖峭壁,主要与断层运动、花岗岩性质等相关。断层形成时,山体沿断裂面整体抬升,形成悬崖峭壁;根据材料,花岗岩的垂直节理发育,在重力影响下发生崩塌后会形成接近垂直的崖壁;花岗岩本身岩性坚硬,围岩被侵蚀殆尽后,留下的向上侵入的较为陡峭的花岗岩;冰川侵蚀可形成U形谷,谷地的两壁经受刨蚀后比较陡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