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一组图片最佳的探究主题是( )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
A.古印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法老的统治 D.两河流域文明
2.这片冲积平原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西方人因其形状似一弯新月而称这块土地为“沃月地带”,下列属于该地产生的文明成就的是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种姓制度
3.印度古典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结构,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都非常明确。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拥有无限权力 B.佛教宣扬“忍耐顺从”
C.种姓制度等级森严 D.立法遏制贵族权力
4.一名男子名叫达瓦和他的妹妹玛丽在伯里克利时代住在雅典的一个小村庄,他们的生活可能是
A.达瓦担任政府公职人员
B.兄妹两人一起参与国家议事
C.玛丽参与公民大会,达瓦独自干农活
D.达瓦因为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5.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君主权力完全衰落
C.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D.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6.《汉谟拉比法典》第282条规定:若奴隶忤逆主人,一经定罪,主人可以割下他的耳朵。这表明该法典( )
A.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禁止奴隶与奴隶主对话
7.“条条大路通罗马。”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假如走③号通道到达的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8.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
A.波斯帝国因此灭亡 B.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
C.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9.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 ”他回答:“认识你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A.西塞罗 B.苏格拉底 C.乔达摩·悉达多 D.亚里士多德
10.公元前5世纪,雅典雕塑家米隆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其雕塑《掷铁饼者》被誉为“空间中凝固的永恒”。该作品体现了( )
A.苦行禁欲的生活哲学 B.科学理性的主流思潮
C.漠视民主的专制意识 D.崇尚人性的运动之美
11.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固自己的统治 B.维护教会地位 C.扩大法兰克版图 D.实现对外扩张
12.在(欧洲)封建制度下,土地一级一级分下去,权力也一级一级分下去,每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都有绝对的权力,就好像一个个小“皇帝”。国王虽然是“一国之主”,但他只能管他自己领地上的人和事。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等级制度消失 B.契约关系普遍 C.社会秩序稳定 D.国家权力分散
13.中世纪西欧庄园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也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14.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的剑桥
A.获得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 C.加快工业化进程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5.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学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大学( )
A.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B.推动了自由和自治城市的兴炮
C.得到了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D.具有司法特权和教育的自主权
16.“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这个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7.530年,商人奥曼土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
18.公元1210年,巴黎教会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和阿维罗约斯的《评注》,违者革除教籍。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仍受到教会的影响 B.享有绝对的自主权
C.宗教是唯一学习内容 D.强化国王权力
19.“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A.保守性 B.残酷性 C.进步性 D.滞后性
20.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查士丁尼组建了法律编纂委员会
B.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成《新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对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D.《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斯芬克斯的形象建造的狮身人面像 屋大维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命人制造的银币,银币一面是具有希腊风格的斯芬克斯形象
材料二 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斯芬克斯”见证了哪些文明间的交流?指出文明交流的途径主要有哪两种。
(2)请你运用所学世界古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在蛮族入侵中步入中世纪,农民的安全得不到保证,只得纷纷依附于附近的大地主寻求庇护,由于缺少国家权威,这些弱者只得选择依附强者。伴随着经济衰退,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成为典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复兴、城市的兴起,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对外扩张态势。中世纪后期,西欧的经济组织形式、生产关系都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转型。
——摘编自成学江、王云会、刘芳《衰退·复苏·萌新--西欧中世纪的经济》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巨大变革中,城市成为了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市场经济的活跃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伴随着这股商业化和工业化的浪潮,城市成为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级的孕育地。这个新兴的阶级群体对于政治权利和法律平等的要求日益增强,他们的出现和要求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对中世纪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材料一中西欧中世纪前后期经济发展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时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综上所述,你能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图二 《荷马史诗》 图三 罗马大竞技场外景照片
(1)材料一中三则图片反映的成果分别代表哪一古代文明?
材料二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了希腊著名神话《特洛伊》。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谢里曼对照《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最终把特洛伊城挖出来了。挖出来的地方,和荷马史诗所描写的城市——其街道、布局等——基本一致,有力地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确实曾经发生过,《伊利亚特》不是“诗”而是“史”。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2)材料二中的古城特洛伊遗址属于哪类史料?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能否作为史料直接引用?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1)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是哪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是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图2反映的是哪一重要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它有何重要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平民为了摆脱悲惨的命运,同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其斗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要求制定成文法律。《十二铜表法》正是平民反对贵族专制统治取得的一个胜利成果。《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它不仅是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而且是罗马法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摘编自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长期征服战争后,罗马共和国的奴隶数量猛增,农庄、葡萄园、橄榄园和矿山中都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奴隶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处境悲惨,致使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三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公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摘编自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并概括《十二铜表法》与习惯法的历史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的对外征服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A
6.A
7.B
8.D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A
16.B
17.B
18.A
19.C
20.D
21.(1)文明:见证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
途径: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2)论证:古代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22.(1)特点:前期: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后期: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转型。
原因:选择前期:蛮族入侵威胁社会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农民和大地主逐渐形成依附关系。
(2)启示: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等。
23.(1)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2)史料类型:实物史料。判断及理由:角度一:不能作为史料直接引用。理由:考古发现的只是其部分记载;角度二:能够作为史料直接引用。理由:考古发现的特洛伊城与《伊利亚特》描述一致。
24.(1)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或封君封臣制)。
纽带:土地的封赐。
组织形式:庄园。
特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封建制度的建立、发展和瓦解。
25.(1)原因:平民反对贵族的司法垄断和专横,要求制定成文法律。
联系:《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是罗马法从习惯法演进为成文法的里程碑。
(2)影响:使罗马获得了大量的奴隶,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为罗马共和国的衰落埋下隐患;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3)原因: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社会的进步;帝国中属于非公民的外族人越来越多;罗马版图不断扩大,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自由民和公民之间的矛盾,不能通过一部简单的公民法来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