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白山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吉林省白山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
A.170万年 B.70万年 C.5万年 D.6000年
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光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此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发现于( )
A.二里头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周口店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4.促使远古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然环境 B.习惯了群居生活
C.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D.学会了建造房屋
5.下列哪一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
A.陶寺古城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二里头遗址
6.部落联盟时期,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7.下列属于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的是( )
A.二里头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良渚遗址
8.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这体现的是当时哪一领域的发展状况( )
A.政治制度 B.对外交往 C.军事斗争 D.民族交融
9.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是
A.晋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
10.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 )
A.禅让制 B.商鞅变法 C.统一车轨 D.统一度量衡
1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被誉为“兵家鼻祖”著有《孙子兵法》的军事家是( )
A.孙膑 B.孙武 C.孟子 D.韩非子
13.他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唯一一位自然科学家,主张“兼爱”“非攻”。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战国时期的(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14.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军事的重要器物是( )
A.陶器 B.玉器 C.青铜器 D.铁器
1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的是( )
A.《诗经》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0多年,“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把洪水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材料二:李冰在充分认识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规律后,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首创“无坝引水”的工程形式,带领民众经过三十年的艰辛运作,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这一水利工程。该工程在无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动调配水量,枯水期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期又能将多余的水量排至外江,使灌区“水旱从人……时无荒年”。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采用哪一方法治理水患的?
(2)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写出三点)
(3)以上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材料二:末代商王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周武王在吕尚等人的辅佐下,积极做灭商准备,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
材料三: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这一事件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1)材料一中“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是谁?汤推翻夏朝后建立商朝将都城定为哪里?
(2)材料二中“末代商王”是谁?材料中的“决战”是什么?“各路联军”是谁统率的?
(3)材料三涉及的是哪一事件?最终西周被哪一民族灭亡?
(4)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图一:老子 图二:孔子
材料二:它是我国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问世于战国时期,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集秦汉前医学成就之大成。全书构建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体系,提出“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被誉为中国第一养生宝典与生命智慧百科全书。
材料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如何评价图二人物?(写出一点)图二人物创立的学说有何影响?(写出一点)
(2)材料二中的“它”是什么著作?再写出一位与此医书同时期的名医。他发明了哪一诊法?
(3)材料三中的“新体诗歌”是什么?写出屈原的代表作一例。结合所学分析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19.学校历史社团开展“如果国宝会说话”主题活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宝述说见证往昔荣光】

【国宝低语感受文脉传承】
【国宝守护从我做起】
(1)图一的“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的是哪一行业?图二的“文字”指的是什么?该文字有何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
(2)图三文物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能够证实一个关于早期国家的怎样结论?图四反映出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写出商鞅变法在奖励军功方面的措施。
(3)致敬文明,守护国宝,争做国宝的守护者,谈谈你的做法。
20.中国社会秩序的背后,自古以来就有由各种“智慧”的强大基石建立起的一整套治国之策。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政治智慧】
朝章国典,制度创新
①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②从启开始,王位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③周王朝通过“授民授疆土”而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
(1)以“制度创新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为观点,结合以上表格中任意两种制度进行论述。
【劳动智慧】
(2)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他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什么?半坡人的房屋样式是什么?
【思想智慧】
(3)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的是哪一家学派?战国时期的思想繁荣局面有何积极影响?(写出一点)
(4)对于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你有何感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吉林省白山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A B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C A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其化石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经科学测定,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这是元谋人的标准距今年代,A项正确;距今约70万年对应的是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并非元谋人的年代,排除B项;距今约3万年对应的是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接近5万年的范围,与元谋人无关,排除C项;“距今约6000年”对应的是半坡居民(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或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的生活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耕文明,远晚于元谋人,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是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B项正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发现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元谋人能够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排除A项;山顶洞人居住干栏式房屋,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会挖掘水井,排除C项;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D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与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发现无关,排除A项;半坡遗址的居民与水井不符,排除B项;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原始居民不会挖水井,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类不再依赖狩猎和采集的流动性生活。有了可靠的食物供应,人们可以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从而促进定居生活,C项正确;人类确实需要适应环境,但这只是生存基础,不是定居的直接驱动力,排除A项;群居是人类天性,但群居并不必然导致定居,排除B项;建造房屋是定居生活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结合所学可知,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距今4300年至4000年,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A项正确;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尚未出现早期国家,排除B项;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属于长江流域,与材料信息“黄河中游”不符,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距今3800年—3500年,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存已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但二里头遗址时间要晚于陶寺古城遗址,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B项正确;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排除A项;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排除C项;巨鹿之战是公元前207年项羽击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平原,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是夏代(我国第一个王朝)的重要都城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建筑群、青铜礼器等,为研究夏代历史提供了关键实证,A项正确;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是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原始农耕时代),与夏王朝无关,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是距今约7000年的原始农耕遗址,与夏王朝无关,排除C项;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可知,春秋时期,中原“诸夏”与周边族群通过贸易、迁徙、通婚等方式长期交往,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正是民族交融的体现,D项正确;政治制度指的是国家的统治方式(如分封制、宗法制),而诸夏与周边族群交往是不同族群间的互动,并非政治制度的发展,排除A项;“对外交往”通常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但“戎”“狄”“蛮”“夷”是中国境内的古代族群,并非独立国家,因此不属于“对外交往”范畴,排除B项;军事斗争是指战争冲突,而题目强调的是“长期交往”(包括交流、融合),并非单纯的军事对抗,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A项正确;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是晋,而不是齐国、秦国、燕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B项正确;禅让制在夏朝时期已经废除,排除A项;统一车轨是秦国统一全国后实行的经济措施,排除C项;统一度量衡也是秦国统一全国后实行的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两国间的一次著名战役;③长平之战 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 尤部族①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排除A项; ④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排除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选项B符合题意;孙膑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孟子是儒家代表;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
【详解】据题干“兼爱”“非攻”和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包括“兼爱”(普遍平等的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C项正确;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等思想,排除A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礼”等,排除B项;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追求精神自由,主张顺应自然,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广泛用于祭祀(如鼎、簋等礼器)和军事(如戈、矛等兵器),C项正确;陶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排除A项;玉器多用于礼仪装饰而非军事,排除B项;铁器在春秋战国后才逐渐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A项正确;《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但不是日食记录,排除B项;《论语》是儒家语录著作,侧重哲学思想,不涉及天文事件,排除C项;《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经典,未记载历史天文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禹(大禹)。疏导。
(2)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等。
(3)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杰出的智慧与勤劳精神等。
【详解】(1)人物、方法:根据材料一“……经过10多年,‘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把洪水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和所学大禹治水的知识可知,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
(2)工程:根据材料二“李冰在充分认识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规律后……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这一水利工程……”和所学都江堰的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作用:根据材料二“……枯水期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期又能将多余的水量排至外江……”和所学都江堰的知识可知,都江堰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3)品质:根据材料一“……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经过10多年……”材料二“……充分认识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规律后,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带领民众经过三十年的艰辛运作……使灌区‘水旱从人……时无荒年’”可得出,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杰出的智慧与勤劳精神等。
17.(1)夏桀。亳。
(2)商纣王。牧野之战。周武王。
(3)国人暴动。犬戎。
(4)民心向背关乎朝代兴衰;得民心者得天下;应重视民生,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和所学夏朝统治的知识可知,夏朝末代君主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都城:根据材料一“……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趁夏朝统治面临崩溃之际,联络周边势力,起兵攻伐……”和所学商朝统治的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
(2)人物:根据材料二“末代商王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和所学商朝统治的知识可知,末代商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决战、人物:根据材料二“……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和所学武王伐纣的知识可知,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史称“牧野之战”。
(3)事件:根据材料三“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可得出,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民族:根据所学西周灭亡的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4)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上述材料都揭示了统治者的暴政会导致民心尽失,加速王朝灭亡,可以从民心向背关乎朝代兴衰、得民心者得天下、应重视民生、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等角度作答。
18.(1)无为而治。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黄帝内经》。扁鹊。切脉诊法。
(3)楚辞。《离骚》。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护中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主张:根据图一和所学老子的思想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评价:根据图二和所学孔子的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同时也是大教育家,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影响:根据所学孔子的知识可知,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著作:根据材料二“它是我国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问世于战国时期,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被誉为中国第一养生宝典与生命智慧百科全书”和所学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名医、诊法:根据所学夏商周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新体诗歌”:根据材料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可得出,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情感:根据所学楚辞的知识可知,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4)对待: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自觉学习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创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9.(1)青铜铸造业。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商朝。
(2)祭祀。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统一度量衡。秦孝公。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积极宣传保护国宝的重要性;向周边的亲朋好友介绍国宝;珍惜国宝、爱护国宝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行业:根据图一和所学青铜器的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文字:根据图二和所学甲骨文的知识可知,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地位、朝代:根据所学甲骨文的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用途:根据图三和所学良渚古城的知识可知,良渚古城出土的玉琮是祭祀活动时使用的礼器。
结论:根据所学良渚古城的知识可知,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这和城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不同身份和等级的群体埋葬在不同的区域,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措施:根据图四和所学商鞅变法的知识可知,图四商鞅方升是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器具之一,是变法的重要内容。
国君:根据所学商鞅变法的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措施:根据所学商鞅变法的知识可知,在军事上,实行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做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参与或组织文物保护志愿活动、宣传活动;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从事或参与破坏、盗掘等违法行为;主动学习文物与历史知识,增强文化保护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博物馆展品和历史遗迹,为传承中华文化尽一份力等角度作答。
20.(1)禅让制。传位给贤德之人。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2)水稻。骨耜。半地穴式房屋。
(3)法家学派。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点即可)
(4)为我国古代人民的这些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论述: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围绕着制度创新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这一观点,结合表格中任意两种制度进行论述。可以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首领,保障了部落联盟的稳定传承,体现了原始民主精神,为早期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雏形;夏启开创王位世袭,确立“家天下”模式,强化王权稳定性,推动国家从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王朝过渡;周王朝分封诸侯,建立等级管理体系,扩大疆域控制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统治网络,巩固了统一政权等角度论述。
(2)作物、工具:根据所学河姆渡的知识可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遗址中有大量水稻遗存,说明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骨耜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房屋:根据所学半坡人的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内有灶坑。
(3)学派:根据所学百家争鸣的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影响:根据所学百家争鸣的知识可知,可以从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4)感受: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上述材料,强调智慧的具体表现(制度、技术、思想)及其历史价值,体现民族自豪感与辩证思考,如为我国古代人民的这些智慧感到骄傲和自豪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