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台四中2025学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卷面分值:75分 考试时间:60分)选择题(共15道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30分)1.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 集权政治 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 象形文字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 中央集权 分封制 青铜器 甲骨文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 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A.交互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统一性2.下面是一个雅典公民与执政官伯里克利之间的一段对话。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 )公民:“什么是法律?”伯里克利:“凡是人民决定和颁发的东西都是法律。”公民:“难道当人民像暴君一样践踏少数人的观点时,他们的决定仍然算是法律吗?”伯里克利:“当然。”A.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 B.民主政治已发展到高峰C.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D.公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3.中世纪时的西欧,封臣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后,封君一般以小树枝、权杖、一块草皮等作为封土的象征赐予封臣。这样,封君封臣关系就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而是有了深刻的经济内涵。这表明( )A.封君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 B.封臣对封君要履行相应的义务C.土地封赐是封君封臣制的纽带 D.封君封臣制有着严格的等级性4.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观察下图可知,这些大学的相似之处是( )A.中世纪大学集中分布在西欧 B.中世纪大学集中分布在英国C.大学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D.大学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5.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并通过他们的著作将“阿拉伯数字”介绍到欧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也都先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表明阿拉伯人( )A.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 B.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C.热爱学习并博采众长 D.重视亚非文明的融合传承6.“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西欧庄园的出现 C.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7. 15世纪,威尼斯匠人掌握了制作玻璃平面的技术,使精致的镜子在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镜子出现后,人类能够真正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从而使人本身成为注意的焦点。这表明( )A.工匠最先冲破禁欲主义束缚 B.经济落后影响审美情趣C.工艺进步促进世俗生活变化 D.工业革命推动技术革新8.塞缪尔 亨廷顿认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17世纪,推动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9.“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10.有学者认为:“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革命改变了欧美的社会。”材料中的“改变”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体现是( )A.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 B.欧洲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C.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 D.第一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11.有学者指出,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其实质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实质是如何处理“州权”问题;三是中央政府内部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的关系。下列,解决层次一的措施是( )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B.采取联邦制的形式 C.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维护国家主权独立12.《全球通史》中说:“应该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再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指的是(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参加政府税收C.议会议院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批判的吸收了前人的思想精华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时期 D.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14.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从而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接受、合意。这旨在表明工业革命(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B.促进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推动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D.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15.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B.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其中16题14分,17题10分,18题14分,19题7分,共计45分)16.某校学生围绕“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重大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图是探究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1)根据材料一中思维导图揭示的逻辑关系,请将空白处A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2分)。材料二 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871年 ①日本成立文部省,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1872年 ②日本颁布《固定银行条例》,正式移植欧美股份公司制度1873年 ③日本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1881年 ④内务省发布《劝农局处务条例》,提出“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1883年 ⑤首相伊藤博文主持修建了豪华的“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1889年 ⑥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2)根据材料二,指出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填写序号),(2分)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日本明治维新。(4分)材料三美国种植园 林肯在战场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图一与图二之间的关系。(4分)(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探究活动的主题。(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玉米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从16世纪中叶起,玉米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同种类的玉米也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在中国,引进推广耐寒高产的玉米,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从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二: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其中,小麦对美洲人的社会生活影响最大。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品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小麦产业也随之兴盛。——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指出玉米的传播路径?(2分)(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玉米和小麦向外传播的共同历史背景。(4分)(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玉米、小麦等物种交流的共同影响有哪些?(4分)18.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上册材料二:(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生产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三:15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4世纪中叶后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变化的共同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的新变化。(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7分)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14世纪 文艺复兴 19世纪初 大工厂制度确立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9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18世纪 启蒙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出版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1785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 1871年 巴黎公社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两个以上的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要素:选择的史事、观点、论述)试卷第1页,共3页奇台四中2025学年秋季学期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卷(卷面分值:75分 考试时间:60分))一、选择题(共15道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3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其中16题14分,17题10分,18题14分,19题7分,共计45分)16.某校学生围绕“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重大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1)2分(2)6分(3)4分(4)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2分(2)4分(3)4分18.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1)4分(2)4分(3)4分(4)2分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7分)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14世纪 文艺复兴 19世纪初 大工厂制度确立15世纪 新航路开辟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9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18世纪 启蒙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出版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1785年 瓦特改进蒸汽机 1871年 巴黎公社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两个以上的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要素:选择的史事、观点、论述)试卷第1页,共3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