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汨罗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一个岩层剖面,因其中岩层呈香肠形态,故名为石香肠构造。由于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 )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 )
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
②受到强大的压力
③出现明显的断层构造
④火山活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图为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的弧线为a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最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地区 B.南半球低纬地区 C.北极点 D.南极点
4.摄影师在连续曝光拍摄照片期间,a恒星转过的角度约为33°,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长和a恒星视运动方向分别为( )
A.1个多小时、顺时针 B.2个多小时、逆时针
C.1个多小时、逆时针 D.2个多小时、顺时针
5.该星轨构成一个正圆的周期为( )
A.24时 B.24时3分56秒 C.23时 D.23时56分4秒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①②③④四岩层,形成顺序由早到晚是( )
A.③②①④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①④②
7.图示甲乙、丙、丁四处中,储藏地下水条件最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甲处地表高于乙处,主要是因为( )
A.背斜隆起 B.差异沉积 C.差异侵蚀 D.断裂上升
河南登封市古观星台(34°26’N,113°E)院中的周公测景台,是我国古代用于观测日影的天文仪器,由表(直立的柱子)和圭(与表相连的石座)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在表上时,一年中仅有一天的正午时刻地面上没有表的影子。图1为周公测景台景观图,图2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周公测景台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
A.太阳方位 B.昼夜长短变化 C.地球自转 D.黄赤交角存在
10.当该圭基座之外的地面上正午时刻没有表的影子,日期最接近的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下图为2022年7月27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此时,甲地吹(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2.此时,关于图中各地的天气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戊地受暖锋影响,空气质量比较差 B.丁地盛行上升气流,以阴雨天气为主
C.丙地受冷锋影响,一定是阴雨天气 D.乙地位于暖气团一侧,即将经历降温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下图为北半球某段河曲处的河漫滩剖面示意图,箭头为横向环流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甲处相比,乙处( )
A.沉积物颗粒更小,为水平层理沉积层 B.沉积物颗粒更小,为倾斜层理沉积层
C.沉积物颗粒更大,为水平层理沉积层 D.沉积物颗粒更大,为倾斜层理沉积层
14.图中河漫滩将( )
A.向北退缩,河道北岸面积缩小 B.向北退缩,河道北岸面积扩大
C.向南扩展,河道北岸面积扩大 D.向南扩展,河道北岸面积缩小
南阿尔卑斯山(左图)是新西兰最高大的山脉,最高峰海拔3764m,阿尔比尼断层是板块在南阿尔卑斯山地区的边界,目前每年向上移动约10mm。南阿尔卑斯山冬季常有雪花飘落,白茫茫的雪地与热气腾腾的温泉相映生辉,浪漫神奇。右图示意阿尔比尼断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阿尔比尼断层每年向上移动约10mm的原因是( )
A.受板块张裂上升 B.受板块挤压抬升 C.受外力侵蚀上升 D.受外力堆积上升
16.地表温泉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冰雪融水以及大气降水下渗②地热丰富,地下水被加热③地壳运动活跃,多裂隙④沿裂隙喷出地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完成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后,进行了一次以“探究日影变化规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9月23日,同学们在学校操场上垂直竖立了一根直杆(高1m),并在杆影顶端移动线路上,均匀摆放了8颗小鹅卵石,并将两次的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如下图所示,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其中12:28时观测杆影是当天最短,影子长度为0.43m。(可能用到的数据:tan23°26'≈0.43,tan66°34'≈2.32)
为保证活动的科学性,观测前如何确定正北方位?
(2)该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描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
(3)根据观测数据,该校的地理坐标为 。影子指向M鹅卵石时的地方时为 。
(4)绘制该校夏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月某日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单位:hPa)。
绘制呼和浩特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绘图要求:画出垂直方向大气运动方向、海平面气压场(等压线示意图,标出气压值)、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方向]
比较此时北京、南京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说明主要原因。
说出即将影响福建南部的天气系统,并简述其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青岛某中学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去野外进行岩石考察,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图片(如下图)。
材料二: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1)材料一①图中的岩石是 岩,为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岩石。该岩石的主要用途是 。
(2)纯白而致密的大理石又称汉白玉。泰姬陵就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汉白玉按成因属于 岩,它是在 条件下,由 岩变质形成。
(3)湖南张家界红色地层中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岩(成因类型),判断的依据是 。
(4)青岛崂山“怪石”为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岩石,因其质地坚硬,不易被风化,常呈现圆滑而巨大的岩石形态。除质地坚硬外,还有 等特征。
(5)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同学带回了不少五大连池中的岩石,这些岩石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读材料可知,石香肠构造存在于岩层中,是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结合图形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是由于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因此形成该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地壳运动,不可能是岩浆活动或变质作用,风化作用也达不到如此的结果,据此选B。
2.答案: A
解析: 读材料可知,形成石香肠构造是由于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故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①正确;受到强大的压力,②正确;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构造,③错误;形成过程中没有火山活动,④错误。据此分析选A。
3.答案: A
解析: 据图中恒星视运动轨迹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所以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北半球,图中北极星略高于地平线上,且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即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北极星的仰角较小,所以该地纬度较低,可能位于低纬地区,如果在北极地区,北极星应位于天顶位置,所以A正确,C错误;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所以BD错误。故选A。
4.答案: B
解析: 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的33°,拍摄时长为2个多小时;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恒星视运动方向为逆时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答案: D
解析: 图中非正东方向每条星空轨迹皆表现为曲线,A错误;星空轨迹和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大小无关,B、C错误;该星空轨迹反映的是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相对来说,恒星自东向西运动,可知图示轨迹是自下而上逐渐形成,D正确。故选D。
6.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层以下还有③岩层,所以③岩层比②岩层老;①岩层为侵入岩,且侵入到②岩层中,所以①岩层比②岩层晚;④岩层为变质岩,是在岩浆侵入后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比①岩层更晚。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7.答案: C
解析: 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甲乙丁均为背斜,不利于储水。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8.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处的同一岩层有错位,说明甲、乙之间有一个断层(岩浆沿断层侵入),而甲处岩层是上升的,所以甲处高于乙处,故D选项正确。背斜隆起、差异沉积、差异侵蚀都不是导致甲处地表高于乙处的主要原因,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9.答案: D
解析: 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使得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移动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D正确;太阳方位、昼夜长短变化、地球自转都不是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θ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当该圭基座之外的地面上正午时刻没有表的影子时,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0达一年中最大,因此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琪琪最接近6月22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 C
解析: 图示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东侧,在图中甲地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图示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右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30~45°,可知此时甲地吹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 图示区域东部受锋面气旋控制,甲位于锋面气旋东侧,为暖锋;乙、丙位于锋面气旋西侧,为冷锋。冷锋锋前为暖气团,乙地位于暖气团一侧,冷锋即将过境,即将经历降温,D正确;戊地位于高压脊附近,不易形成锋面,且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污染物易扩散,空气质量较好,A错误;丁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B错误;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但是否会形成阴雨,与暖气团的含水量等有关,若暖气团含水量降水少,不易形成阴雨天气,C错误。故选D。
13.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甲处的沉积物以水平沉积为主,乙处沉积以倾斜层理沉积为主,沉积物颗粒乙处更大,原因是乙与河床更近,甲离河床更远,河水携带泥沙能力减弱,颗粒相对较小,综合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答案: C
解析: 该河段为河曲,由图的指向标可知,南岸应为凹岸,易受侵蚀,北岸应为凸岸,易受堆积,随着南岸的不断侵蚀,河漫滩将会向南扩展,河道的北岸泥沙不断堆积,面积扩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 B
解析: 南阿尔卑斯山是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阿尔比尼断层随山体整体抬升,A错误,B正确;外力有削高填低的作用,阿尔比尼断层受风化、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高度不断下降,C、D错误。故选B。
16.答案: C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是判断温泉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因此需要从泉水来源、水温升高、地下水出露等角度回答。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裂隙;来自南阿尔卑斯山的冰雪融水以及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地壳运动活跃,地热丰富,地下温度高,地下水被加热后,沿裂隙喷出地表形成温泉。综上所述,地表温泉形成过程正确的是③①②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 (1)利用北极星;利用指南针;利用手机APP定向等。
(2)(0°,113°E);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23°26′N,113°E);14:28
(4)
解析: (1)根据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可以利用北极星确定正北方位;也可以利用指南针、手机APP等来确定正北方位。
(2)根据题干可知,该日是9月23日,9月23日是北半球的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一天中物影最短的时刻为当地的正午12时,图示北京时间12:28时当地杆影最短,说明北京时间12:28时该地的地方时是12时,说明该地位于120°E的西侧28分钟,即经度比120°E靠西7°,则该地的经度为113°E,因此,该日正午时分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113°E),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由上题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13°E;观测日期在北半球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由材料可知,杆长1m,正午时杆影为0.43m,tan(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杆长/杆影=1m/0.43m≈2.32,由tan66°34'≈2.32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得,该地纬度为23°26'N。综上所述,该校的地理坐标为(23°26'N,113°E)。
(4)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上;根据所学可知,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该地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视运动正午时达到天顶。
18.答案: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 (1)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北侧一般是西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锋、暖锋的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
(2)据材料可知,干线为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据图可知,干线东侧气团露点较高,说明湿度较大,湿度大则密度小,当干、湿气团相遇时,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形成降水。
(3)主要考查地形对空气性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形成地形雨,湿度减小,越过山地后在山地东侧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团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19.答案: (1)绘图如下。
(2)南京空气质量比北京好。原因:风力大;降水多。
(3)冷锋;降温,风速加大,雨雪天气。
解析: (1)从图中看,此时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压中心,我国大部分地区高压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亚欧大陆比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需要作出垂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方向、水平面上的大气运动方向,海平面闭合等压线(一条、数条都可,形状不做要求),标出气压值。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水平方向呈顺时针辐散,具体作图如答案部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等压线密集,风速大,位于冷锋后,有降水,风和雨都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北京等压线相对稀疏,风速小,受高压控制,多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和净化。
(3)雨区的位置在锋线的北侧(冷气团一侧),锋线北侧等压线密集,风速大,表明冷气团势力强,再结合第(1)题结论,可判断图中锋面为冷锋,故即将影响福建南部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形成后,暖气团抬升,
20.答案: (1)石灰;A;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2)变质;变质作用;石灰
(3)沉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4)D;耐磨抗压、耐酸碱、耐腐蚀
(5)岩浆喷出地表之后,迅速冷却,其内部的气体从熔岩中逸出大小和数量不同的气孔。
解析: (1)材料一①图中云南石林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发育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材料二中A由沉积物转化而来,是沉积岩;C来自于地下,是岩浆;DE由岩浆形成,结合位置可知,D是侵入岩,E是喷出岩;则B为变质岩。故石灰岩对应材料二中的沉积岩A,由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如石灰岩可以烧制石灰和生产水泥。
(2)汉白玉是大理石,按照成因属于变质岩,它是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条件下,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因其色泽美观,被广泛用作建筑和装饰材料。
(3)湖南张家界红色地层中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和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属于沉积岩。
(4)青岛崂山“怪石”具有明显的球状风化特征,应此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材料二中C为岩浆,D为侵入型岩浆岩,E为喷出型岩浆岩,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花岗岩对应材料二中的侵入型岩浆岩D。除质地坚硬外,还有耐磨抗压、耐酸碱、耐腐蚀等特征,是较好的建筑材料。
(5)五大连池是以前是火山活动地区,题干中提到岩石有气孔构造,由此可以判断是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之后,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气体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