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
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圣人”观念,尊称本派研习典籍为“经”,并对其宗师多加推崇,推动了圣人崇拜思潮的发生。诸子百家意在( )
A.践行仁政理念 B.完善理论体系
C.重建社会秩序 D.推动文化变革
2.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禅让”实现。王朝国史书写必须在前代王朝纪年之下书写本朝的“创业之主”,行用本朝之纪年须待“禅让”完成之后。这一做法旨在( )
A.表明政权更迭具有平稳性 B.维护儒家忠孝伦理的传统
C.突显新朝皇权来源正当性 D.为王朝更迭制造社会舆论
3.金朝史学家刘祁评价大定之治:“(金)世宗天资仁厚,善于守成,又躬自俭约,以养育士庶,故大定三十年几致太平。所用多敦朴谨厚之士,故石琚辈为相,不烦扰,不更张,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汉文景风。”据此可知,大定之治( )
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传统 B.推动了北方社会的发展
C.促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4.1382年,明太祖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各科设给事中一人,左右都给事中一人,负责监督六部官吏。所有六部奏请皇帝的事项,都必须经过给事中审查,如给事中认为不当可以驳回。即使是六部奉旨执行之事,也必须在给事中登记,便于检查执行情况。上述举措表明( )
A.丞相权限被严重削弱 B.给事中有一定自主权
C.决策效率受到限制 D.内阁地位得到提高
5.19世纪60年代,有官员上奏:“泰西各国,火器精绝,然其政教礼俗,不过夷狄之道。我朝文武制度,远超三代,惟器械不逮。宜专设制造局,师彼长技,辅以圣贤义理,则国威可振。”这一主张反映了( )
A.顽固派“以礼抗器”的文化守成 B.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内在逻辑
C.维新派“会通中西”的制度调和 D.革命派“驱除鞑虏”的民族诉求
6.《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7.1923年《前锋》杂志发文质问:“民国八年学生大运动的时候,国民党在什么地方?民国四年反对日本二十一条要求的运动中有没有国民党?”由此质问可知,当时国民党( )
A.迷失了革命原则 B.防范中国共产党 C.对日本妥协退让 D.反对群众性运动
8.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曾宣传道:“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这一宣传活动( )
A.旨在推动根据地的思想建设工作
B.推动了“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破产
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D.适应了民族战争动员的现实需要
9.1949年,全北京影院已有一半的电影为苏联电影,比例远高于影院中美国电影的放映量。到1951年,苏联电影在北京电影市场上更是一枝独秀。这折射出(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落实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抗美援朝前线战场态势的变化
10.1979年,中宣部发布《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首次认可媒介刊载商业广告的合理性;1982年,国务院颁布《广告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为广播电视的广告业务提供合法化依据。这些举措( )
A.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 B.结束了计划管理的传媒模式
C.满足了国内人民的消费需求 D.打开了国内广告现代化大门
11.2024年发布的《中国--非洲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多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贸易额占非洲外贸总额比重已经超过20%。中国在能源、医疗领域的投资显著提升了当地民生水平,铁路援建项目更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这说明中国( )
A.稳步推行睦邻友好政策 B.掀起与非洲国家建交的高潮
C.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使命 D.深化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
12.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和供奉众神的职责;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 )
A.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 D.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
13.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整个宇宙秩序是上帝按等级体系进行安排的。人分为僧侣、贵族、平民三等……杰出者治人,愚昧者治于人。如果有人想改变上帝的安排,去提高等级,那是犯罪的。”这一论述( )
A.意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B.折射出王权对教权的冲击
C.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侵害了教会和骑士的利益
14.薄伽丘《十日谈》里的僧侣、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父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磨坊主以及莎士比亚《亨利四世》里的爵士等“愚人”形象均熠熠生辉。这些人物的言行充满喜感、鲜活生动,有其可恨之处,也有其可爱之处。“愚人”形象反映了当时( )
A.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B.不同阶层的人社会地位逐渐平等
C.民众摆脱宗教束缚实现文学自由 D.等级观念受到理性主义强烈冲击
15.1806年,委内瑞拉的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在《告哥伦比亚大陆人民书》中援引启蒙思想,抨击西班牙摧毁美洲原住民文化,强调美洲人民是“光荣的印第安人子孙”,要继承祖先为自由抗争的传统。提出“自然权利”不可剥夺。其目的( )
A.唤醒拉美人民民族独立意识 B.强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发展
C.加强新兴民族国家民主认同 D.传播启蒙思想促进民智开启
16.面对党内有人对新经济政策恢复市场经济的怀疑,列宁在1921年的共产国际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其特殊性在于,党和政府控制着“制高点”,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政府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且随时可以改变。列宁的这一认识
A.强调了恢复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B.阐述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C.论证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可行性
D.显示出新经济政策被废除的必然性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的官僚制度大体是延续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以三公之首的丞相,九卿和其他官员组成的行政体制就是外朝廷,具有统领百官,协助皇帝下达执行朝廷政务的权利。汉武帝出于皇权危机感也为了不处处受丞相辖制,从而决定组建完全听从自己诏令的宫内决策机构。他从与外朝官员没有瓜葛的文学出众的人和底层官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并授予他们中常侍给事中加官(本职之外兼任别的官职),让其能出入皇帝左右参政议政。这些由皇帝亲信侍从官形成的决策议政机构,称之为内朝廷。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朱元璋废相后,不久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内阁最大的权力即为“票拟”,《明会要 职官志》曰:“内阁之职同于古之相者,以其主票拟也。”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明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期内朝和外朝的权限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职责分工,并简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的原因,并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1945抗日根据地报刊与地形地貌统计表
类型 地域 代表报纸 数量 比例
山地 五台山、太行山、吕梁山、泰山等 《青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大众日报》 83 38
平原 冀鲁豫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冀中导报》《救亡报》《前进报》 69 31
河湖水网 汉江湖、太湖、高邮湖、京杭大运河 《战士报》《淮流》《抗敌报》 47 21
山地—平原 江淮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正义报》《我国报》《群众报》 18 8
山地—海洋 艾山—平原—渤海、五莲山——长海等 《大众报》《北海时报》 5 2
——摘编自王强《环抱山河: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报活动的地理研究》
材料二 我们深信,当府挽救国家危亡的民族自卫抗战实为我中华民族复兴之必经途径及其起点……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据《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年1月)
(1)据材料一,归纳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报活动的地理特点,并概括其原因。
(2)综合材料,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速。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瓦解产生的影响。
20.从“以工代兵”到“东方主战场”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初期与中国相关的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 内容
1914—1915年 日本对德宣战,接着出兵占领青岛,宣布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
1916—1918年 中国派出14万华工前往欧洲战场,在军需生产、修筑铁路、物资运输、抢修道路、修理武器、搬运炮弹等方面表现优异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签约,山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日本在山东仍保持相当大的势力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1939年6月 毛泽东给党内的指示提出“国内国际两条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互配合”
1942年初 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为核心成员之一
1943年 远征军入缅作战,救援在日军追击下撤退的英军
1943年11月26日 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3—1945年 中国废除与美、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巴西等10余国废旧约签新约
1945年2月 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出尊重主权和独立等原则,但三国签订的秘密协议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
1945年10月 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中国参战方式,阐释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B
6.D
7.A
8.D
9.A
10.A
11.C
12.D
13.A
14.A
15.A
16.D
17.(1)权限职责:由皇帝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内朝)直接参与决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负责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分工: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简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历朝产生深远影响;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集体议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6分,任答三点)
(3)原因:明朝内阁仅有票拟权,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是皇帝集权的工具,阁臣不具有法定的统率群臣的地位。趋势:相权日益被分散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18.(1)特点: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山地比例较高。
原因: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影响;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紧密联系;抗战形势严峻(敌人力量强大或中共抗日力量相对分散或抗战形势复杂,类似的表述即可),面临艰苦卓绝的斗争;因地制宜,灵活的斗争策略(受游击战等军事策略的影响);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位于山区;日军和国民党在农村山地力量相对薄弱;山地复杂隐蔽,利于长期开展斗争;平原人口密集,利于扩大抗日宣传;河湖运输便捷,相对隐蔽安全,利于党报发行传播。
(2)意义:确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方向);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抗日战争胜利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力量,为后来建立新中国奠定基础;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奠定基础;有利于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增强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
19.(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领主消费方式的改变;疫病的影响;城市的兴起。
(2)影响: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变动;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城市自治发展;为王权加强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世纪西欧社会的转型。
20.从“以工代兵”到“东方主战场”。
一战时期: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中国以“以工代兵”方式派遣华工赴欧,未直接参战。战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虽部分解决,但仍处于被宰割地位,国际地位低下。
二战时期: 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持久抗战牵制大量日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远征军入缅作战);战后废除不平等条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变化总结:从一战的“被动卷入、任人摆布”到二战的“主动参战、成为反法西斯核心力量”,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逐步摆脱半殖民地外交困境,获得国际社会一定认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