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题
1.《后汉书·逸民传》说,东汉章帝以后,“帝德稍衰,邪蘡当道,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于是出现了一批隐逸之人(士),逃避现实与坚持理想。逸民群体的出现( )
A.主要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 B.源于统治者清除政治的异己势力
C.体现儒家学者的消极避世 D.反映政治局势影响士人价值取向
2.大历三年(768),北庭行营节度使及邠宁节度使马璘驻兵泾原(今甘肃泾川),“边土荒残,军费不给”,朝廷未能“以内地租税及运金帛以助之”,而是让他“遥领郑颍二州(今河南郑州、安徽阜阳)”以使其军费“当路自供”。唐政府的这一举措( )
A.加速了唐朝统治的灭亡
B.反映了统治危机的加剧
C.保证了中央政权的正常运转
D.导致了外重内轻局面的出现
3.为了应对人口信息管理、民讼决遣、盗贼防治等日益繁剧的社会事务,宋代从都城到州城、县城,从镇寨场到乡村里保,普遍设有兼职或专职的烟火公事,主要负责处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重要民政事务仍归州县衙门。烟火公事的设置反映宋代( )
A.州县事权遭到分化 B.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C.基层组织权力扩大 D.城市娱乐活动丰富
4.如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嘉定府部分镇的经济状况。这些状况的出现( )
地名 经济状况
罗店镇 土产稻三棉七,农民生计惟赖木棉
安亭镇 土田高仰,物产瘠薄,不宜五谷,多种木棉
七宝镇 大熟所种,花居大半,豆次之,种稻者十不得一
南翔镇 “沙土高仰,粒米不产,仰食外郡”“仅种木棉一色”
A.均源于新生产方式的发展 B.阻碍了区域间的商业联系
C.彻底改变了市镇经济结构 D.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商品化
5.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按照西方惯例,任命全权大臣负责对外谈判订约。但这些全权大臣在谈判订约时不能自主行事,需随时上奏,并与总理衙门大臣互相沟通,出示的全权凭证沿用了传统文书格式。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观念影响近代外交转型 B.西方外交观念遭到官员抵制
C.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尚未形成 D.传统“宗藩体系”已彻底瓦解
6.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7.1922年北京《国民外交杂志》创刊,第一期刊登以下文章:《日本驻兵中国与中国之安危》《解决山东悬案条例》《太平洋会议之全体的观察》《国民外交盛衰与国家荣枯之关系》。据此可知该杂志( )
A.受到国民革命运动影响 B.反映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
C.开启了民间外交的先河 D.主张进行政治改革以振兴国家
8.1946年11月,《大公报》记载上海工商界致国民政府电文:“中美商约草案中,美国商品输入中国时所缴内地税不得高于中国同类商品,且其范围之广、条件之苛……本国新兴工业方在萌芽,技术资本皆显薄弱,若美货依此条款大量倾销,民族工业势将摧残殆尽。”上海工商界的担忧,主要源于条约中( )
A.互惠贸易原则的不平等性 B.美货享受到了“国民待遇”
C.工业技术转让的强制要求 D.外资输入限制的大幅松弛
9.1954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委托人民银行发行国家公债。至1958年,连续发行5.期,实际发行总额达30.3亿元。各级人民银行根据中央指示,在职工、农村和城市居民中进行推销,基本完成了中央分配的任务。这( )
A.有利于国家各项建设资金的积累 B.说明新中国的财政收支实现平衡
C.反映出银行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10.阅读下表,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1982年1月 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及时对前期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形式
1983年1月 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并要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 第三个中央“一号文件” 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党中央慎重推进农村改革政策的实施 B.中央文件主要是纠正农村改革的偏差
C.我国农村改革主要依靠理论创新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广泛认可
11.2024年12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演讲指出:“一年来,我们推动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决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向加沙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我们斡旋缅北和平,推动冲突各方开展多轮和谈,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和平重建 ”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外交( )
A.注重开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实现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根本变革
C.致力于推动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体现出明显的大国责任担当精神
12.在波斯帝国曾经的都城帕萨尔加德的遗迹上伫立着一根石柱,石柱上的雕刻是波斯国王居鲁士(如图)。他穿着伊朗西部高原的埃兰人风格的外袍;戴着奇特的埃及人风格的王冠;系着亚述人和腓尼基人风格的绳结;身后是波斯人风格的四个翅膀。这体现出波斯帝国( )
A.促进了不同地域文明的融合 B.对外来文明持开放态度
C.建立了复杂的国家管理系统 D.扩大了希腊化的文明区
13.为了解决三大地区(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产品的交换和国民的需求,印加帝国建立了物质调配制度,将剩余产品尽量纳入国家掌握,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把剩余产品按地区的不同需求进行分配。这一做法旨在
A.维持国家的统一稳定 B.服务帝国的对外扩张
C.推动各地的经济交流 D.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14.法国著名外交家塔列朗(1754—1838年)认为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会在欧陆引发商业革命,这对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致命一击,好望角航线的控制权就无关紧要了。这反映法国( )
A.致力于发展商业资本 B.开始争夺全球航运的控制权
C.重视区域性战略决策 D.挑起商业战争维持全球霸权
15.如表为英国棉布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百分比变化。这一现象折射出( )
年代 向欧美输出 向欠发达世界输出 向其他国家输出
1830 60.4 31.8 7.8
1840 29.5 66.7 3.8
1860 19.0 73.3 7.7
1880 9.8 82.0 8.2
1900 7.1 86.3 6.6
A.海外市场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 B.垂直性国际经济分工不断深化
C.统一世界市场向全球各地拓展 D.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
16.1991-2020年,西方国家以“改革换贷款”的方式鼓励埃及穆巴拉克政府通过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等措施激发国家发展的活力。改革后的埃及失业率攀升,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此表明( )
A.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埃及发展 B.国际竞争推动埃及改革
C.西方资本渗透阻碍埃及现代化 D.埃及国家治理效能不足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孟子主要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传统,荀子则主要发展了孔子的礼学传统。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学,实际上是以礼学与礼教体系为核心的官方儒学,它把社会秩序文明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从而发展出一种封建性很强的权威主义思想体系。而儒家的仁学体系和传统,则主要被一部分正直的封建官员及在野的儒者坚持。仁学精神集中代表了儒家人文主义和民本主义的价值理性,而礼教体系则主要代表了儒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与等级秩序的工具理性,突出表现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专制主义。
——摘编自姜林祥《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一些关心社会政治的士人要求以实学、实行代替理学的虚玄不实之学,从政治哲学层面批评传统专制政治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非常激烈的论断,如“自秦以来,凡帝王皆贼也”、人民应该有自由批评执政者的权利……这些颇为大胆新颖的政治批评声音都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进步的思想潮流,预示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化……明清时期形成了又一次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上的高潮,解决了儒学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命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哲学通史》
材料三 到了近代,儒家的价值体系已受到多方面的抨击……帝制曾是传统价值观念的政治支柱,它以超道德的形式赋予传统价值以权威的性质。随着帝制的覆灭,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价值体系失去了王权的依托,逐渐成为所谓“游魂”。五四前后,《新青年》首先发难,举起了反儒教的旗帜,陈独秀对此展开论述:“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面对民主化的政治进程,维护君臣之义的儒家价值原则无可挽回地失去了其历史的价值。
——摘编自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能在封建社会长期维持统治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儒学成为“游魂”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关心国事的士人为新型社团寻找合法性时,认为清末社团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文人组织,即“自无所谓沿袭”。这些有章程、宗旨、专门旨趣、会员缴纳会费的新型社团,本质上“实袭西洋体制”。这些士人列出1895年至1911年成立,由知识分子(绅士)组成的148个维新社团组织,并总结这些学会的宗旨是:“于文化观点,极尊尚儒术经学,护卫本位文化;于政治态度,则尚变法,求富强,重经世致用;于学术理想,则讲究格致之学,推广西方知识,而有兴办学堂,创设图书馆、博物院之热忱;于社会风气,则崇质简,务实际,尚平等,并倡禁鸦片缠足等陋习。”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新型社团的特征。
(2)就材料二所示的这些学会的在某一领域的宗旨进行论述。(要求:明确指出所选宗旨,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同时,“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当代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则直言不讳地指出:“西方赢得世界,并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或宗教的优势,而是通过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
——摘选陈文兵《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殖民主义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苏伊士地峡的阻隔,英国与东方殖民地间无法直接通过海路开展运输,满载东方货物的帆船只能沿非洲大陆,绕行好望角。漫长的海上航行充满艰险,法国人看准了英国的“七寸”。1854年11月15日,法国与埃及签订开凿苏伊士运河的协议,埃及将运河开凿权以及管理权出让给法国人莱塞普成立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并无偿提供工程所需土地以及五分之四的劳动力。运河建成后,英法与东方殖民地间的往来成本大幅降低。但对埃及而言,噩梦才刚刚开始。由于运河建设过程中成本不断飙升,埃及只能一次次向英法借贷。
——摘编自陈梦阳、赵文才《百年沉浮苏伊士》
材料二 巴拿马运河工程于1904年动工,1914年竣工。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运河的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巴拿马运河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使两洋之间的航程大大缩短,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运河的运营和管理被美国掌控,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巴签署新的运河条约,规定到1999年年底,巴拿马将完全收回运河主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开凿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开凿运营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国际航道主权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A
6.A
7.B
8.B
9.A
10.A
11.D
12.B
13.A
14.C
15.B
16.C
17.(1)原因:①“仁”与“礼”相结合,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秩序;②接受儒学教育的封建官僚、士大夫是封建政权的强大社会基础;③儒学不断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进行自我更新。(任答两点)
(2)影响:①出现进步思想潮流,批评传统专制政治弊端;②一定程度上延续和发展了儒家思想;③预示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化,为社会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任答两点)
(3)原因:①随着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家为主导的传统价值体系失去了王权的依托,失去了政治层面的支撑;②面对民主化潮流,维护君臣之义的儒家价值原则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失去了历史价值;③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展开了批判。
18.(1)特征:有章程、宗旨、专门旨趣,会员缴纳会费;本质上袭西洋体制;由知识分子(绅士)组成;宗旨涵盖文化、政治、学术、社会等多个领域。
(2)宗旨:“于政治态度,则尚变法,求富强,重经世致用”。
论述: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晚清新型社团强调变法图强。例如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以求国家富强。他们通过创办学会、发行报刊等方式宣传变法思想,推动了政治变革的进程。同时,一些社团成员积极参与到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如参与戊戌变法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精神。所以这些社团在政治态度上体现出尚变法,求富强,重经世致用的宗旨。
19.题目:殖民主义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早期殖民扩张采取欺诈性贸易、奴隶贩卖等方式,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经济上,殖民扩张为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刺激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政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文化上,殖民活动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间接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然而殖民主义给被殖民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导致国际冲突和战争,遭到一些学者和被殖民国家地区人民的谴责。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助力。
20.(1)背景:原有航线的弊端;英法地缘战略竞争(殖民竞争);埃及战略位置及弱势地位;19世纪中期,英法殖民扩张与贸易需求;工业革命后航运技术发展,使大型运河工程具备可行性。
(2)相似之处:均由欧美列强主导;长期被外国掌握;均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认识:航道主权是国家主权重要部分;关乎国家经济、军事和战略利益;常受大国博弈和历史遗留影响;依照国际法,外交协商维护主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