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地理十一月质量检测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该地可能为( )A. 杭州 B. 天津 C. 广州 D. 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A. 大气保温作用弱 B. 沿海海陆温差大 C. 受准静止锋影响 D. 夜长地面散热快读我国某海域温度与盐度分层图。完成问题。4.该海域是( )A. 南海 B. 东海 C. 黄海 D. 渤海5.该海域夏季垂直盐度差大于冬季的主导因素是( )A. 水温 B. 洋流 C. 降水 D. 副高智利竹荚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影响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A. 盛行风向 B. 海水温度 C. 距陆远近 D. 种群规模7.推测智利竹荚鱼的生活习性是()A. 冬季产卵 B. 顺流洄游C. 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 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8.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青田县,是由中酸性火山岩在漫长地质时期,经部分或全部脱硅、去杂、物质成分重新组合等过程而形成,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种。明朝国子监博士文彭发现并使用青田石刻印,使藏在深山的石头成为印材主角,在此之前印材多为金、铜、玉、象牙等。青田石石雕、印章石(如图)收藏价值较高,其售价始终保持高位。近几年,青田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模式,吸引许多石雕艺人到青田创业,逐渐形成集矿山开采、原石交易、作品雕刻和鉴赏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9.青田石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10.青田石能成为印材主角,关键是因为该石材( )A. 分布广泛,开采成本较低 B. 品质好,硬度适中,便于雕刻C. 坚固耐用,能够长久保存 D. 形态丰富,价值较高,升值快11.能让青田石石雕、印章石价格始终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是( )A. 青田石储量有限 B. 青田石加工的产业链长C. 石雕技艺水平高 D. 网络销售的市场规模大 如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2.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 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B. 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C. 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D. 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13.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 )A. 气候异常 B. 洪涝灾害 C. 地壳下沉 D. 山体滑坡14.丙处岩浆岩( )A. 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 B. 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C. 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 D. 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冰缘带是指位于高山草甸之上、永久雪线以下的植被带,由适冰雪与耐寒旱的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之总称,是山地植被垂直带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植被带。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植物都比较矮小、花朵甚至朝下开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冰缘带上的植物开花时花朵朝下的原因是( )①防晒伤 ②防风吹 ③防冰雪 ④引昆虫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6.冰缘带上的植物比较小型且分布不连续,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壤 B. 热量 C. 水分 D. 风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图1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并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3)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某科考队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队员们爬到沙山高处,看到小溪上游被180米长的黄沙阻断,上游方向则变成了一汪碧绿的深潭,深潭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夹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花岗岩岩体之间这一狭长幽深的潭水即是“大漠天池”。天池全长300米,宽60米,最大水深近10米,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1365米,与紧邻其下的湿地间有15米的高差,与附近地势最低的一个盐湖的高差达175米。下图示意大漠天池景观。(1)简析“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2)指出“大漠天池”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大漠天池”能够成为淡水湖泊的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图示为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2025-2026学年高三(上)地理十一月质量检测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该地可能为( )A. 杭州 B. 天津 C. 广州 D. 海口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A. 大气保温作用弱 B. 沿海海陆温差大 C. 受准静止锋影响 D. 夜长地面散热快读我国某海域温度与盐度分层图。完成问题。4.该海域是( )A. 南海 B. 东海 C. 黄海 D. 渤海5.该海域夏季垂直盐度差大于冬季的主导因素是( )A. 水温 B. 洋流 C. 降水 D. 副高智利竹荚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影响智利竹荚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A. 盛行风向 B. 海水温度 C. 距陆远近 D. 种群规模7.推测智利竹荚鱼的生活习性是()A. 冬季产卵 B. 顺流洄游C. 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 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8.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青田石主要产于浙江青田县,是由中酸性火山岩在漫长地质时期,经部分或全部脱硅、去杂、物质成分重新组合等过程而形成,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的石种。明朝国子监博士文彭发现并使用青田石刻印,使藏在深山的石头成为印材主角,在此之前印材多为金、铜、玉、象牙等。青田石石雕、印章石(如图)收藏价值较高,其售价始终保持高位。近几年,青田县积极推广“互联网+”模式,吸引许多石雕艺人到青田创业,逐渐形成集矿山开采、原石交易、作品雕刻和鉴赏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9.青田石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10.青田石能成为印材主角,关键是因为该石材( )A. 分布广泛,开采成本较低 B. 品质好,硬度适中,便于雕刻C. 坚固耐用,能够长久保存 D. 形态丰富,价值较高,升值快11.能让青田石石雕、印章石价格始终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是( )A. 青田石储量有限 B. 青田石加工的产业链长C. 石雕技艺水平高 D. 网络销售的市场规模大 如图是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中甲、乙为沉积岩,丙、丁为岩浆岩(包含侵入岩和喷出岩)。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2.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A. 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B. 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C. 张裂作用下形成的向斜 D. 张裂作用下形成的背斜13.乙沉积层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经历了( )A. 气候异常 B. 洪涝灾害 C. 地壳下沉 D. 山体滑坡14.丙处岩浆岩( )A. 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早 B. 属于侵入岩,比丁形成更晚C. 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早 D. 属于喷出岩,比丁形成更晚冰缘带是指位于高山草甸之上、永久雪线以下的植被带,由适冰雪与耐寒旱的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之总称,是山地植被垂直带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植被带。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植物都比较矮小、花朵甚至朝下开放(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冰缘带上的植物开花时花朵朝下的原因是( )①防晒伤 ②防风吹 ③防冰雪 ④引昆虫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6.冰缘带上的植物比较小型且分布不连续,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 土壤 B. 热量 C. 水分 D. 风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图1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2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乙两海域海底地形类型,并描述乙海域海底地形的主要特点。(2)与甲海域相比,说明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3)与乙海域相比,分析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的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某科考队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队员们爬到沙山高处,看到小溪上游被180米长的黄沙阻断,上游方向则变成了一汪碧绿的深潭,深潭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夹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花岗岩岩体之间这一狭长幽深的潭水即是“大漠天池”。天池全长300米,宽60米,最大水深近10米,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1365米,与紧邻其下的湿地间有15米的高差,与附近地势最低的一个盐湖的高差达175米。下图示意大漠天池景观。(1)简析“大漠天池”的形成过程。(2)指出“大漠天池”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析“大漠天池”能够成为淡水湖泊的原因。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图示为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答案和解析1~3.【答案】B、A、B【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当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读图可知,图中①段和②段气温都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逆温现象;③段从300米升到500米,气温则从5℃下降到4℃,降温变化率为0.5℃/100米,小于0.6℃/100米,也属于逆温现象;④段从500米升到600多米,气温从4℃下降到2℃,降温变化率大于0.6℃/100米,不属于逆温现象。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 读图并根据材料可知,12月22日图示该地近地面气温为3℃,接近0℃,可判断出应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且接近此区域,A选项的杭州较符合,故A正确;天津市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B错误;广州和海口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冬季气温较高,CD错误。 故选A。3. 读图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地为杭州市。杭州市处于中纬度沿海地区,冬季,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现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4~5.【答案】C、C【解析】1. 根据图中信息,冬季该海域表层水温在5~10°C,夏季在20°C左右,与黄海的水温最接近,C正确;渤海冬季水温在0°C以下,D错误;南海地处热带,冬季表层水温一般大于20°C左右,A错误;东海冬季水温在15°C左右,B错误,所以选C。2. 该海域夏季垂直盐度差大于冬季,最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夏季降水多,对表层海水的盐度起到稀释作用,冬季降水少,C正确;副高影响降水少,会使垂直盐度减小,D错误;如果是洋流影响,冬夏季都有影响,不会造成冬夏季差异这么大,B错误;水温对盐度有影响,但不是造成上下层盐度差异大的主要因素,A错误,所以选C。6~8.【答案】B、C、B【解析】1.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筴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项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游,B项正确;读图中洄游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远近无明显关联,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洄游路线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2. 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项正确。故选C。3. 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9~11.【答案】D、B、A【解析】1. 【分析】本题以青田石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岩石的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成因的相关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解答】依据材料可知青田石是由喷出岩变质而成,因此,青田岩属于变质岩。故选:D。2. 【分析】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解答】结合材料可知,青田石是由中酸性火山岩在漫长地质时期,经部分或全部脱硅、去杂、物质成分重新组合等过程而形成,说明青田石的品质好,硬度适中,便于雕刻。故选: B。3. 【分析】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据材料可知,由于其收藏价值较高,因此售价始终保持高位,而对于青田石而言,由于其产量有限,工艺、开采难度相对较大,因此现存石材数量有限,供不应求,故A选项正确。加工的产业链长短与其价格始终保持高位无直接联系,故 B选项错误。石雕技艺水平相对较高,但印章石主要依赖于其印章的文化收藏价值,故 C选项错误。网络销售市场规模大小与其价格保持高位无直接联系,故 D选项错误。故选: A。12~14.【答案】B、C、C【解析】1. 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弯曲,因此甲处的地质构造是挤压作用下形成的背斜,B正确;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向斜,岩层应向下弯曲,与图中信息不符,A错误;张裂作用下不会导致岩层弯曲变形,不会形成向斜和背斜,CD错误。故选B。2. 由图可知,图中乙为沉积岩,沉积作用发生在地表低处,图中显示,乙沉积层较厚,表明其形成过程中,图示区域地壳下沉明显,C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气候异常、洪涝灾害等相关信息,排除A、B;沉积作用发生于地表地势低平之处,因此该处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不大,排除D。故选C。3. 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形成了明显的锥形地貌,应为火山地貌,岩浆喷发才能形成火山地貌,因此丙处岩浆岩属于喷出岩,不属于侵入岩,排除A、B。读图可知,丙处岩浆岩位于乙沉积层之下,形成年代应比乙岩层早;根据形态判断,丁属于侵入岩,丁岩石侵入到乙岩层之中,表明丁形成时间比乙沉积岩形成时间晚;由此判断,丙处岩浆岩比丁形成更早,C正确,D错误。故选C。15~16.【答案】C、A【解析】1. 高原上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为避免花朵遭受紫外线的伤害,花朵向下开放,①正确;冰缘植物植株矮小,是为了适应冰雪。防风,耐贫瘠与花朵向下无关,②③错误;垂头植物可以避免雨水对花粉的冲刷,为昆虫提供食物,吸引昆虫到来,④正确。故选C。2. 冰缘地带,土壤土层浅、石质化强,分布分散,土壤发育困难,且土壤较为贫瘠,不能支持大型植株的生长,因此植株矮小且分布不连续,A选项正确;冰缘地带热量稳定大致呈带状,不会分布不连续,B选项错误;接近冰雪带,水分差异小,C选项错误;冰缘带附近普遍多大风天气,但是大风与植物分布不连续没有太大关系,D选项错误。故选A。17.【答案】(1)大陆架;大陆坡水较深;坡度大。(2)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较高;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3)相对较低;表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海水深度;洋流。【解析】(1)从图的等深线可以看出,甲地的深度小于200米,等深线稀疏,坡度缓,为大陆架;乙的深度在400米以下,水较深,坡度大,为大陆坡。(2)从图的曲线可以看出,乙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高于甲;乙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3)从图的曲线可以看出,甲的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较低;表层和底层海水温度大致相当;原因是海水较浅,沿岸有暖流流过。18.【答案】(1)溪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下切形成狭长谷地;受风沙活动影响,沙丘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2)补给类型:地下水。理由: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花岗岩岩体裂隙发育,利于地下水出露;地下水补给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小。(3)以地下淡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天池海拔高于其下游湿地,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堰塞体由黄沙组成,渗水性强,利于湖水向下游湿地渗漏,排出盐分。【解析】(1)深潭位于小溪上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加之有大量岩石裂隙,容易受到流水侵蚀,形成谷地;附近风沙活动强烈,受移动沙丘影响,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2)补给类型:地下水。判断理由: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气降水少;花岗岩石壁有大量裂隙,有利于地下水出露地表;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与地下水补给稳定符合。(3)补给天池的水源为地下淡水;天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湖泊有大量的裂隙,黄沙阻断形成堰塞体,裂隙容易发生水的渗漏,黄沙的渗水性较强,有利于盐分物质通过裂隙和黄沙排出湖外。19.【答案】(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北坡高于南坡;变化幅度北坡大于南坡。(2)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北坡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 (3)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聚,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的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因素。(1)从图中直接归纳。从不同坡向土层深度与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关系、大小、变化方面分析。据图可知,土壤有机碳浓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北坡高于南坡;变化幅度北坡大于南坡。(2)首先,从图中得出结论,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由材料“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可以从影响有机碳形成产生的因素和分解保存两个方面分析。可从温度、土壤水分、蒸发等方面分析,可以联系东北黑土形成的原因分析。(3)由材料知该地位于“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3000米附近),属于干旱地区的山地。沟谷地带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土壤土层深厚,水分(干旱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不是热量)汇聚;沟谷地带地势低,坡面径流带来的有机质多,利于有机碳汇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十一月质量检测卷(1)-学生用卷.docx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十一月质量检测卷(1)-普通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