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5七上·西城期末)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及其所处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图1为伽利略观察木星的记录(部分)及木星与伽利略卫星关系示意图,图2为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连续观察,伽利略看到木星周围(  )
①总是有几个光点 ②光点的大小与木星一致
③光点数量会变化 ④光点与木星距离会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地心说”盛行时期,依据对木星的观察事实,伽利略提出(  )
A.地球不一定是宇宙中心 B.木星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C.木星卫星数量总在增加 D.四颗卫星都围绕地球转
3.能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有(  )
①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为圆形 ②古人看到月食边缘为弧形
③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④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八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A.太阳和水星 B.火星和木星
C.金星和火星 D.天王星和海王星
5.太阳系中,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不能发光发热 B.围绕太阳公转
C.拥有自然卫星 D.唯一存在生命
【答案】1.C
2.A
3.D
4.C
5.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观察图1可知,会发现木星周围总是有几个光点,光点即木星的卫星,光点数量会因为卫星的位置关系等原因看起来有变化,光点与木星的距离也会因为卫星的公转等而发生变化,①③④正确;光点(卫星)的大小与木星不一致,②错误,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在 “地心说” 盛行时期,依据对木星的观察事实,伽利略看到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转,从而提出地球不一定是宇宙的中心,选项A正确;不能得出木星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木星卫星数量总在增加以及四颗卫星都围绕地球转等结论,选项B、C、D错误,故答案为:A。
3.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圆形,只能说明太阳和月亮自身的形状特点,①错误;仅凭月食边缘的弧形并不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球体,②错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③正确;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能直观地看到地球是球体,④正确,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4.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地球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5.太阳系中,行星都不能发光发热,都围绕太阳公转,很多行星都拥有自然卫星,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025七上·西城期末)2024年11月28日,随着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自仁川国际机场飞抵桃仙国际机场,第十一批在韩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反映出两机场的(  )
①经、纬度 ②距海远近 ③直线距离 ④海拔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运-20运输机飞行的总体方向为(  )
A.自南向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南向西北 D.先向东后向北
【答案】6.A
7.C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点评】地图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中,其中一个就是方向,方向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经纬网判断,二是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三是通过指向标判断;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是指向北方。
6.图中信息包括两机场的地理经纬度位置、距离海洋的远近以及两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图例可计算),①②③正确,选项A正确。海拔差异无法从图中直接获取,所以排除包含④的BCD选项,选项B、C、D错误,故答案为:A。
7.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从地图上看,仁川国际机场位于桃仙国际机场的东南方向,因此运-20运输机飞行的总体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5七上·西城期末)黄河流域的先民通过观察四季中的现象,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由此也有了“年”的概念。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图为地球运动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年”是(  )
①由地球自转产生 ②由地球公转产生
③以昼夜更替为周期 ④以四季轮转为周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黄河流域,春节期间农业生产多处于(  )
A.春种时期 B.夏忙时期 C.秋收时期 D.冬藏时期
10.2025年春节假期从1月28日开始至2月4日结束。这期间将经历的节气是(  )
A.冬至 B.立春 C.春分 D.清明
【答案】8.D
9.D
10.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带来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我国先民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8.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形成了 “年” 的概念,其周期以四季轮转为标志,因此“年” 是②由地球公转产生,④以四季轮转为周期,②④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形成 “日” 的概念,①③错误,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9.春节一般在公历 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之间,此时黄河流域处于冬季,气温较低,农作物大多已收割完毕,土地处于休耕状态,农业生产活动较少,人们主要进行一些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和家庭副业等活动,处于冬藏阶段,选项A、B、C错误,选项D,故答案为:D。
10.2025 年春节假期从 1 月 28 日开始至 2 月 4 日结束,冬至日在 12 月 22 日前后,春分在3月21日前后,清明是在4月5日前后,都不在春节假期期间,选项A、C、D错误;2025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这一天正好处于春节假期之内,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2025七上·西城期末)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姿态万千。图为陆地地形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甲为岛屿 B.乙为半岛 C.丙为海峡 D.丁为海湾
12.不同陆地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是(  )
A.山地—地表起伏小,海拔较高 B.高原—平坦的高地,边缘陡峭
C.平原—被高地环绕、中部低平 D.丘陵—崎岖的高地,多为脉状
【答案】11.C
12.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连接两个大片水域之间较窄的水域,符合海峡的特点。海峡通常是海洋之间相连的狭长水道。
11.由图可知,甲为半岛,乙为岛屿,丙为海峡,丁为湖泊,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山地—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选项A错误;高原—平坦的高地,边缘陡峭,选项B正确;盆地—被高原、山地环绕、中部低平,选项C错误;山地—崎岖的高地,多为脉状,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
(2025七上·西城期末)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局部)及冰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该视角俯视地球,所见区域(  )
A.陆地较海洋广阔 B.地跨东、西半球
C.均为北寒带范围 D.南极点纬度最高
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示区域(  )
A.分属于六大板块 B.板块间均相互挤压
C.大西洋面积逐渐缩小 D.欧洲与非洲距离会增大
15.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冰川广布②四面环海,温差大③火山活动较为活跃④高温引发火灾频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B
14.A
15.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地跨东西半球,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多。
13.由图和所学知识知,该视角俯视地球,所见区域海洋较陆地广阔,选项A错误;接近北极上空,故北极点纬度最高,地跨东、西半球,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除了北寒带还有北温带及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地区,选项C错误,故答案为:B。
14.由图及所学知识知,图示区域分属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选项A正确;板块间均相互挤压和张裂均有发生,选项B错误;大西洋处于板块张裂地带,面积逐渐扩大,选项C错误;欧洲与非洲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距离会减小,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A。
15.冰岛形似一个巨大的水母盘附在北极圈边缘,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多),同时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①③符合题意;冰岛“冰”的原因是纬度高,不是四面环海温差大;“火”是因为火山活动,不是高温引发火灾频繁,②④错误,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2025七上·西城期末)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  )
A.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增
B.高低纬度间的差异在南半球更小
C.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降低
D.最高、最低值均出现在亚欧大陆
17.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区域有(  )
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边缘 ②极圈及附近寒带地区
③温带地区的大洋中心 ④中纬度的高海拔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M、N两地(  )
A.年均温均低于0℃ B.夏季均温M地更高
C.冬季均温基本相同 D.冬夏温差N地更大
【答案】16.A
17.D
18.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较,由于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地势较为平坦,等温线受地形因素影响小,温差不大,所以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16.由图及所学知识知,世界年平均气温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增,选项A正确;高低纬度间的差异在南半球更大,选项B错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选项C错误;最高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最低值出现在南极洲,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A。
17.由图及所学知识知,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区域有极圈及附近寒带地区、中纬度的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②④正确;回归线附近大陆边缘和温带地区的大洋中心的温度高于0℃,①③错误,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18.M、N两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年均温均高于0℃,选项A错误;由于M地靠近海洋,N地深居内陆,夏季均温M地更低,冬季均温M地更高,冬夏温差N地更大,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025七上·西城期末)2022年11月15日,地球步入“80亿人口时代”。图1为世界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统计和预测图,图2示意了世界部分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据图1中的统计和预测,1700~2100年间世界人口(  )
A.总量在1963年后迅速下降 B.总量预计在2100年前达到顶峰
C.增长速度呈现缓慢上升特点 D.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负增长
20.由图2可知(  )
①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 ②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稀疏
③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 ④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稠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9.B
20.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出现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者负增长,就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9.由图1可知,总量持续增加,选项A错误;总量预计在2100年前达到顶峰,选项B正确;增长速度并不是一直上升,在1963年后呈现下降特点,选项C错误;在2000年前后是增长率仍是正值,说明并未开始进入负增长,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
20.由图2可知,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不均匀,①错误;由于气候严寒或干旱,故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稀疏,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②③正确;气候过于湿热也不适于人类生活,故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疏,④错误,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025七上·西城期末)起步于石油的开发,迪拜由以捕鱼业和采集珍珠业为主的沿海渔村,逐渐发展为以旅游、金融、贸易等为主的国际大都市。图为迪拜今昔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昔日迪拜有(  )
A.高大的房屋 B.宽阔的马路 C.热闹的集市 D.来往的油轮
22.相较于渔村时期,迪拜现今(  )
①自然景观保存完整 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③城镇用地规模较大 ④国际商业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迪拜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类型变化 B.渔业资源枯竭
C.生产方式改变 D.农业技术提升
【答案】21.C
22.D
23.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1.根据材料可知,昔日迪拜是以捕鱼业和采集珍珠业为主的沿海渔村,从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当时有热闹的集市用于交易渔获和珍珠等物品,而高大的房屋、宽阔的马路一般是现代城市的景观,当时不太可能有,来往的油轮是在石油开发后才会大量出现,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2.相较于渔村时期,迪拜现今自然景观由于城市建设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非保存完整,①错误;而现今迪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从渔村发展成国际大都市,城镇用地规模明显较大,以旅游、金融、贸易等为主,国际商业活动非常频繁,②③④正确,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3.迪拜从以捕鱼和采珍珠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石油开发、旅游、金融、贸易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方式,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景观的巨大变化,因此迪拜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改变,选项C正确;气候类型并没有变化,渔业资源枯竭不是主要原因,迪拜也不是以农业为主,农业技术提升对其景观变化影响不大,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5七上·西城期末)为更好地学习和演示地球的运动,某校开展了自制地球仪活动。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  )
A.选用正圆球体 B.制作支撑支架
C.地轴倾斜角度 D.描绘经线纬线
25.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  )
A.自转,应使地轴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垂直
B.自转,应从左向右匀速拨动球体绕轴转
C.公转,应保证地球仪在不同水平面运动
D.公转,应保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太阳
【答案】24.C
25.B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仪是我们了解地球全貌,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成的,地球仪是正球体,图中木棍要与桌面保持66.5°的夹角。手持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应当从左向右匀速波动球体绕轴转。
24.由图及所学知识知,该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地轴倾斜角度为66.5°,现并未倾斜,选项C正确;并未忽略选用正圆球体、制作支撑支架和描绘经线纬线,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25.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地球仪,按从左向右方向拨动球体绕轴旋转来演示地球自转,选项B正确;手持地球仪不能使地轴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手持地球仪不能随时变换地轴的方向,应该保持66.5°的倾角,选项A错误;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手持地球仪在水平面上绕光源移动,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选项D错误。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应该尽量让地球仪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选项C错误,故答案为:B。
二、本部分共3题,共50分。
26.(2025七上·西城期末)茶与茶文化形成于我国,流传在世界各地。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种茶溯源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中发现了密集的树根根块,经多方分析鉴定该树根为茶树树根。该项考古发现将我国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
茶树生长习性 喜温、喜湿、喜阴 气温:20~25℃最佳;气温高于35℃或低于5℃,生长受到抑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1)结合茶树生长习性推测,距今大约6000年前,田螺山遗址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与图1中   (a/b)所示的气候特征更相符。
文化传播茶叶沿着商路向外传播,并与各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相结合,衍生出不同的饮用方式。图2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2)研习不同国家的饮茶习惯,仿照英国示例,从C~H中选择恰当内容填入下中:
国家 气候类型 饮茶习惯 茶饮功效 分析原因
英国 A为主 加牛奶 补充蛋白质、钙等 B
印度 ①   为主 加香料 ②    气候湿热
加拿大 ③   为主 加枫糖 补充能量、预防感冒 ④   
摩洛哥 ⑤   和地中海气候 加薄荷 ⑥    气候干热、盛产薄荷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E.热带季风气候 F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G.提神开胃、通气祛湿 H.清新口气、消暑解渴
荷兰商人将茶叶大规模引入欧洲,受到大众喜爱。随着茶叶贸易量的不断增大,有人开始思考,是否能进行茶树的引种。
(3)下表为荷兰主要气候数据。据表完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1 2.5 5.0 7.6 11.9 14.7
降水量/mm 66.8 45.2 59.6 46.6 55.2 65.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16.5 16.6 14.0 10.5 6.1 3.6
降水量/mm 72.8 66.1 68.6 71.8 79.2 75.8
荷兰   (有/没有)月均温在20~25℃之间的月份,估算年降水总量约为   毫米,对照茶树生长习性,该国   (适合/不适合)引种茶树。
共同发展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表3中M、N均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若你负责我国茶叶出口工作,结合下中两国情况及2024年某月茶叶需求信息,做出贸易合作决策。
国家 经济规模全球排名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排名 教育与健康支出(欧元) 需求量(吨) 单价(美元/千克)
M国 85 2820 159 1.77千万 约2400 2.2
N国 4 53565 19 417845千万 约1200 4.2
(GDP: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某区域所有商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4)M国发展水平   (高/低)于N国,体现在   、   、   等方面。为实现共同发展,我国可与   国达成茶叶贸易合作,理由为   。
【答案】b;①—E;②—G;③—C;④—F;⑤—D;⑥—H;;没有;770(700~800间);不适合;低;经济规模;人均GDP(人均GDP增长);教育与健康支出;M;需求量大,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互惠互利;或N国 单价高,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出产高品质茶,互惠互利;或两国均可两国均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互惠互利)(理由合理即可)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生长习性,距今大约6000年前,田螺山遗址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与图1中b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更相符。故填:b。
(2)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可知,印度以E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气候湿热;在茶中加香料,可以G提神开胃、通气祛湿的功效;加拿大以C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由于F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在茶饮中加入枫糖,可以起到补充能量、预防感冒的功效;摩洛哥以D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气候干热,盛产薄荷,在茶饮中加入薄荷,能够起到H清新口气,消暑解渴的功效。故填:①—E、②—G、③—C、④—F、⑤—D、⑥—H。
(3)
根据荷兰气候数据,完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如图:
读荷兰气候数据可知,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没有月均温在20~25℃之间的月份,年降水量在770毫米。结合茶树生长习性,气温在20~25℃最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适合茶树生长,荷兰气温低,降水少,不适合引种茶树。故填:没有,770,不适合。
(4)读材料可知,M国人均GDP为2820美元,N国人均GDP为53565美元,M国发展水平低于N国;体现在经济规模、人均GDP、教育与健康支出等方面。为实现共同发展,我国可与M国达成茶叶贸易合作,M国为中欧班列途经的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我国茶叶产量大,与M国合作可以实现互惠互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或与N国达成贸易合作,N国发展水平高,故我国出产的高品质茶叶,单价高,利润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互惠互利;或与M国、N国合作,M国与N国均为中欧班列途经的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与两国合作,可实现互惠互利等。
故填:经济规模,人均GDP(人均GDP增长),教育与健康支出,M, 需求量大,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互惠互利;或N国 单价高,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出产高品质茶,互惠互利;或两国均可两国均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互惠互利)(理由合理即可)
【点评】 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生长习性,在气候湿热地区适合生长,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各地由于自然环境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饮茶文化。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加牛奶可以初中蛋白质、钙等;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饮茶习惯加香料,可以提神开胃、通气祛湿;加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饮茶习惯加枫糖,可以补充能量,预防感冒;摩洛哥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喝茶习惯加薄荷,气候干燥、盛产薄荷,可以清新口气、消暑解渴。通过中欧班列,我国可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互惠互利。
27.(2025七上·西城期末)百内国家公园位于智利南部,被誉为徒步者的天堂。图为智利位置及百内国家公园初级徒步路线(约70千米,通常五天完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总体上,该徒步线路多数路段设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区域,地势起伏相对较________(大/小),比较适合初学者。
(2)第三天从营地3沿着________(地形部位)去往E、F观景台,与前两日相比,当天线路坡度较________(陡/缓),到达最高点________(E/F)的海拔约为________(单项选择)。
A.1300米B.1800米C.2300米D.2640米
(3)从营地3到营地4大约7千米,图1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
徒步小分队即将开启五天的行程。图2出发前向导查阅的天气资料。
(4)任选一天,为队员们进行天气讲解。(至少包含三方面)
(5)结合天气、气候、地形等当地环境特点,为队员们挑选三样必备物品,并说明理由。
保暖装备:羽绒服、速干衣、户外保暖裤等。 防护装备:登山鞋、登山杖、防晒用品、防雨服等。 食物补给:巧克力、苹果、香肠、面包等。 其他装备:徒步导航地图设备、水杯、垃圾袋等。
示例:
必备羽绒服,百内国家公园海拔较高,多冰川分布,气温较低。
智利南部的纳塔莱斯港是去往百内国家公园的必经之地。图3智利国家概况,图4纳塔莱斯港某餐馆菜单(节选)。
(6)纳塔莱斯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融合了多元文化。结合图3图4从居民、语言、宗教、饮食等方面举例说明其文化特点。(至少三方面)
【答案】(1) 500 小
(2) 山谷 陡 E B
(3) 1:250000
(4) 示例:第一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5℃,当天早晚温差较大,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三级。
(5) 百内国家公园地形复杂,气温较低,紫外线强。因此,队员需要准备以下三样必备物品:1.登山鞋:保护脚部,防止扭伤,提供抓地力,确保安全。2.防晒用品:保护皮肤和眼睛,防止晒伤。3.徒步导航地图设备:帮助定位,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6) 在居民方面:这里居民包括白人、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语言方面:菜单中有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宗教方面: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饮食方面:既有智利特色菜式,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如意大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菜式,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1)由图和所学知识知,总体上,该徒步线路多数路段设在海拔500米以下区域,坡度较缓,故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初学者。故填:500,小;
(2)第三天从营地3沿着等高线向高处凸的山谷去往E、F观景台,与前两日相比,当天线路坡度较陡,应为跨越的等高线较多,等高线密集,故坡度陡;最高点为E,其海拔约为1400~2300米,故B1800符合题意,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填:B
(3)从营地3到营地4大约7千米,图上两地距离约2.8厘米,故比例尺为2.8:700000=1:250000,故填:1:250000。
(4)能够说明天气符号、数字含义,或可结合自身对阴晴状况、风力、温度理解进行讲解,包涵三点即可。如以第一天为例,第一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5℃,当天早晚温差较大,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三级,故填: 第一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5℃,当天早晚温差较大,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三级。
(5)必备物品一:登山鞋。百内国家公园地形复杂,多山多石,一双好的登山鞋不仅可以保护队员的脚部,防止扭伤,还能在湿滑的地面上提供良好的抓地力,确保队员的安全。必备物品二:防晒用品。虽然百内国家公园气温较低,但由于其位于南半球,紫外线较强,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容易晒伤。因此,携带防晒霜、太阳镜等防晒用品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保护队员的皮肤和眼睛。必备物品三:徒步导航地图设备。百内国家公园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容易迷路。携带徒步导航地图设备,可以帮助队员们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位置,规划合理的路线,避免迷路,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故填: 百内国家公园地形复杂,气温较低,紫外线强。因此,队员需要准备以下三样必备物品:1.登山鞋:保护脚部,防止扭伤,提供抓地力,确保安全。2.防晒用品:保护皮肤和眼睛,防止晒伤。3.徒步导航地图设备:帮助定位,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6)由图3知,在居民方面:这里居民包括白色人种、印欧混血人种和黄色人种(印第安人),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由图4知,在语言方面:菜单中有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由图3知,在宗教方面: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由图4知,在饮食方面:既有智利特色菜式,如智利甜玉米派、智利海鲜烩饭等,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如意大利烤鸡肉、阿根廷烤牛肉、厄瓜多尔牛排等其他国家的菜式,体现多元融合特点等。故填: 在居民方面:这里居民包括白人、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语言方面:菜单中有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宗教方面: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饮食方面:既有智利特色菜式,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如意大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菜式,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适合初学者爬山;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适合资深爬山者登山。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28.(2025七上·西城期末)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也能反映地球的历史。图1为世界地形图,图2世界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   连续而广阔,   被分割成块状。陆地主要集中在   (南/北)半球。   洲和   洲处于最大的陆地上。
(2)铜矿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矿产之一,其分布与山脉息息相关。据图1,亚洲的   山脉、欧洲的   山脉、   洲的落基山脉以及   洲的安第斯山脉中,均富藏铜矿。
(3)在科技不发达时期,人类依托海洋进行   、   等生产活动。随着人类的足迹深达万米以下的洋底,海洋更成为资源的宝库。如图2巨量的锰矿主要分布在   (单项选择)中、多种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   (双项选择)附近。
A大陆架 B.海岭 C.海盆 D.海沟
(4)石油是由远古海洋生物的遗体转化而成。图2陆地上的大型油田应曾为   (陆地/海洋),这些区域在地球的历史上发生过   (火山喷发/海陆变迁)。
【答案】(1)海洋;陆地;北;亚;欧
(2)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北美;南美
(3)捕捞;养殖(或旅游、交通等);C;BD
(4)海洋;海陆变迁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且海洋相互连通,陆地相对分散。从半球分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和欧洲处于亚欧大陆,故填:海洋,陆地,北,亚,欧;
(2)根据世界山脉分布及铜矿资源分布相关知识,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以及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这些山脉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铜矿资源,故填: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北美,南美;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利用海洋多集中在渔业捕捞、海洋养殖、海上交通以及滨海旅游等。读图1和图2分析可知,锰矿在海盆大量沉积,而海岭和海沟附近地质活动活跃,有利于稀有金属的富集。故填:捕捞,养殖(或旅游、交通等),C,BD。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由远古海洋生物遗体转化,所以现在陆地有油田说明过去此地是海洋,后来经过海陆变迁,海洋变为陆地,故填:海洋,海陆变迁。
【点评】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所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远大于大陆;由于海平面升降,地壳运动或者人类活动,海洋和陆地之间可能进行转化。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且海洋相互连通,陆地相对分散。从半球分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和欧洲处于亚欧大陆。
(2)根据世界山脉分布及铜矿资源分布相关知识,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以及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这些山脉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铜矿资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利用海洋多集中在渔业捕捞、海洋养殖、海上交通以及滨海旅游等。读图1和图2分析可知,锰矿在海盆大量沉积,而海岭和海沟附近地质活动活跃,有利于稀有金属的富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由远古海洋生物遗体转化,所以现在陆地有油田说明过去此地是海洋,后来经过海陆变迁,海洋变为陆地。
1 / 1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025七上·西城期末)从古至今,人类对地球及其所处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图1为伽利略观察木星的记录(部分)及木星与伽利略卫星关系示意图,图2为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连续观察,伽利略看到木星周围(  )
①总是有几个光点 ②光点的大小与木星一致
③光点数量会变化 ④光点与木星距离会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地心说”盛行时期,依据对木星的观察事实,伽利略提出(  )
A.地球不一定是宇宙中心 B.木星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C.木星卫星数量总在增加 D.四颗卫星都围绕地球转
3.能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有(  )
①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为圆形 ②古人看到月食边缘为弧形
③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④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八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A.太阳和水星 B.火星和木星
C.金星和火星 D.天王星和海王星
5.太阳系中,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不能发光发热 B.围绕太阳公转
C.拥有自然卫星 D.唯一存在生命
(2025七上·西城期末)2024年11月28日,随着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自仁川国际机场飞抵桃仙国际机场,第十一批在韩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反映出两机场的(  )
①经、纬度 ②距海远近 ③直线距离 ④海拔差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运-20运输机飞行的总体方向为(  )
A.自南向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南向西北 D.先向东后向北
(2025七上·西城期末)黄河流域的先民通过观察四季中的现象,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由此也有了“年”的概念。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图为地球运动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年”是(  )
①由地球自转产生 ②由地球公转产生
③以昼夜更替为周期 ④以四季轮转为周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黄河流域,春节期间农业生产多处于(  )
A.春种时期 B.夏忙时期 C.秋收时期 D.冬藏时期
10.2025年春节假期从1月28日开始至2月4日结束。这期间将经历的节气是(  )
A.冬至 B.立春 C.春分 D.清明
(2025七上·西城期末)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姿态万千。图为陆地地形模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  )
A.甲为岛屿 B.乙为半岛 C.丙为海峡 D.丁为海湾
12.不同陆地地形类型的形态特征是(  )
A.山地—地表起伏小,海拔较高 B.高原—平坦的高地,边缘陡峭
C.平原—被高地环绕、中部低平 D.丘陵—崎岖的高地,多为脉状
(2025七上·西城期末)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局部)及冰岛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从该视角俯视地球,所见区域(  )
A.陆地较海洋广阔 B.地跨东、西半球
C.均为北寒带范围 D.南极点纬度最高
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示区域(  )
A.分属于六大板块 B.板块间均相互挤压
C.大西洋面积逐渐缩小 D.欧洲与非洲距离会增大
15.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高,冰川广布②四面环海,温差大③火山活动较为活跃④高温引发火灾频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5七上·西城期末)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读图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  )
A.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增
B.高低纬度间的差异在南半球更小
C.自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渐降低
D.最高、最低值均出现在亚欧大陆
17.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区域有(  )
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边缘 ②极圈及附近寒带地区
③温带地区的大洋中心 ④中纬度的高海拔地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M、N两地(  )
A.年均温均低于0℃ B.夏季均温M地更高
C.冬季均温基本相同 D.冬夏温差N地更大
(2025七上·西城期末)2022年11月15日,地球步入“80亿人口时代”。图1为世界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统计和预测图,图2示意了世界部分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据图1中的统计和预测,1700~2100年间世界人口(  )
A.总量在1963年后迅速下降 B.总量预计在2100年前达到顶峰
C.增长速度呈现缓慢上升特点 D.在2000年前后开始进入负增长
20.由图2可知(  )
①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 ②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稀疏
③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 ④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稠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5七上·西城期末)起步于石油的开发,迪拜由以捕鱼业和采集珍珠业为主的沿海渔村,逐渐发展为以旅游、金融、贸易等为主的国际大都市。图为迪拜今昔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昔日迪拜有(  )
A.高大的房屋 B.宽阔的马路 C.热闹的集市 D.来往的油轮
22.相较于渔村时期,迪拜现今(  )
①自然景观保存完整 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③城镇用地规模较大 ④国际商业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迪拜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类型变化 B.渔业资源枯竭
C.生产方式改变 D.农业技术提升
(2025七上·西城期末)为更好地学习和演示地球的运动,某校开展了自制地球仪活动。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  )
A.选用正圆球体 B.制作支撑支架
C.地轴倾斜角度 D.描绘经线纬线
25.手持地球仪演示地球(  )
A.自转,应使地轴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垂直
B.自转,应从左向右匀速拨动球体绕轴转
C.公转,应保证地球仪在不同水平面运动
D.公转,应保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太阳
二、本部分共3题,共50分。
26.(2025七上·西城期末)茶与茶文化形成于我国,流传在世界各地。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种茶溯源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中发现了密集的树根根块,经多方分析鉴定该树根为茶树树根。该项考古发现将我国开始种植茶树的历史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
茶树生长习性 喜温、喜湿、喜阴 气温:20~25℃最佳;气温高于35℃或低于5℃,生长受到抑制;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
(1)结合茶树生长习性推测,距今大约6000年前,田螺山遗址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与图1中   (a/b)所示的气候特征更相符。
文化传播茶叶沿着商路向外传播,并与各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相结合,衍生出不同的饮用方式。图2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2)研习不同国家的饮茶习惯,仿照英国示例,从C~H中选择恰当内容填入下中:
国家 气候类型 饮茶习惯 茶饮功效 分析原因
英国 A为主 加牛奶 补充蛋白质、钙等 B
印度 ①   为主 加香料 ②    气候湿热
加拿大 ③   为主 加枫糖 补充能量、预防感冒 ④   
摩洛哥 ⑤   和地中海气候 加薄荷 ⑥    气候干热、盛产薄荷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E.热带季风气候 F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G.提神开胃、通气祛湿 H.清新口气、消暑解渴
荷兰商人将茶叶大规模引入欧洲,受到大众喜爱。随着茶叶贸易量的不断增大,有人开始思考,是否能进行茶树的引种。
(3)下表为荷兰主要气候数据。据表完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2.1 2.5 5.0 7.6 11.9 14.7
降水量/mm 66.8 45.2 59.6 46.6 55.2 65.1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16.5 16.6 14.0 10.5 6.1 3.6
降水量/mm 72.8 66.1 68.6 71.8 79.2 75.8
荷兰   (有/没有)月均温在20~25℃之间的月份,估算年降水总量约为   毫米,对照茶树生长习性,该国   (适合/不适合)引种茶树。
共同发展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表3中M、N均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若你负责我国茶叶出口工作,结合下中两国情况及2024年某月茶叶需求信息,做出贸易合作决策。
国家 经济规模全球排名 人均GDP(美元) 人均GDP增长排名 教育与健康支出(欧元) 需求量(吨) 单价(美元/千克)
M国 85 2820 159 1.77千万 约2400 2.2
N国 4 53565 19 417845千万 约1200 4.2
(GDP: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某区域所有商品和服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4)M国发展水平   (高/低)于N国,体现在   、   、   等方面。为实现共同发展,我国可与   国达成茶叶贸易合作,理由为   。
27.(2025七上·西城期末)百内国家公园位于智利南部,被誉为徒步者的天堂。图为智利位置及百内国家公园初级徒步路线(约70千米,通常五天完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总体上,该徒步线路多数路段设在海拔________米以下区域,地势起伏相对较________(大/小),比较适合初学者。
(2)第三天从营地3沿着________(地形部位)去往E、F观景台,与前两日相比,当天线路坡度较________(陡/缓),到达最高点________(E/F)的海拔约为________(单项选择)。
A.1300米B.1800米C.2300米D.2640米
(3)从营地3到营地4大约7千米,图1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
徒步小分队即将开启五天的行程。图2出发前向导查阅的天气资料。
(4)任选一天,为队员们进行天气讲解。(至少包含三方面)
(5)结合天气、气候、地形等当地环境特点,为队员们挑选三样必备物品,并说明理由。
保暖装备:羽绒服、速干衣、户外保暖裤等。 防护装备:登山鞋、登山杖、防晒用品、防雨服等。 食物补给:巧克力、苹果、香肠、面包等。 其他装备:徒步导航地图设备、水杯、垃圾袋等。
示例:
必备羽绒服,百内国家公园海拔较高,多冰川分布,气温较低。
智利南部的纳塔莱斯港是去往百内国家公园的必经之地。图3智利国家概况,图4纳塔莱斯港某餐馆菜单(节选)。
(6)纳塔莱斯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融合了多元文化。结合图3图4从居民、语言、宗教、饮食等方面举例说明其文化特点。(至少三方面)
28.(2025七上·西城期末)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也能反映地球的历史。图1为世界地形图,图2世界部分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   连续而广阔,   被分割成块状。陆地主要集中在   (南/北)半球。   洲和   洲处于最大的陆地上。
(2)铜矿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矿产之一,其分布与山脉息息相关。据图1,亚洲的   山脉、欧洲的   山脉、   洲的落基山脉以及   洲的安第斯山脉中,均富藏铜矿。
(3)在科技不发达时期,人类依托海洋进行   、   等生产活动。随着人类的足迹深达万米以下的洋底,海洋更成为资源的宝库。如图2巨量的锰矿主要分布在   (单项选择)中、多种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在   (双项选择)附近。
A大陆架 B.海岭 C.海盆 D.海沟
(4)石油是由远古海洋生物的遗体转化而成。图2陆地上的大型油田应曾为   (陆地/海洋),这些区域在地球的历史上发生过   (火山喷发/海陆变迁)。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3.D
4.C
5.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八大行星;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解析】【点评】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是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观察图1可知,会发现木星周围总是有几个光点,光点即木星的卫星,光点数量会因为卫星的位置关系等原因看起来有变化,光点与木星的距离也会因为卫星的公转等而发生变化,①③④正确;光点(卫星)的大小与木星不一致,②错误,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在 “地心说” 盛行时期,依据对木星的观察事实,伽利略看到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转,从而提出地球不一定是宇宙的中心,选项A正确;不能得出木星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木星卫星数量总在增加以及四颗卫星都围绕地球转等结论,选项B、C、D错误,故答案为:A。
3.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圆形,只能说明太阳和月亮自身的形状特点,①错误;仅凭月食边缘的弧形并不能确凿地证明地球是球体,②错误;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③正确;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能直观地看到地球是球体,④正确,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4.太阳系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地球相邻的是金星和火星,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5.太阳系中,行星都不能发光发热,都围绕太阳公转,很多行星都拥有自然卫星,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6.A
7.C
【知识点】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判读
【解析】【点评】地图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中,其中一个就是方向,方向的表示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经纬网判断,二是通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三是通过指向标判断;在画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是指向北方。
6.图中信息包括两机场的地理经纬度位置、距离海洋的远近以及两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图例可计算),①②③正确,选项A正确。海拔差异无法从图中直接获取,所以排除包含④的BCD选项,选项B、C、D错误,故答案为:A。
7.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从地图上看,仁川国际机场位于桃仙国际机场的东南方向,因此运-20运输机飞行的总体方向为自东南向西北,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8.D
9.D
10.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带来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我国先民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8.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形成了 “年” 的概念,其周期以四季轮转为标志,因此“年” 是②由地球公转产生,④以四季轮转为周期,②④正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形成 “日” 的概念,①③错误,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9.春节一般在公历 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之间,此时黄河流域处于冬季,气温较低,农作物大多已收割完毕,土地处于休耕状态,农业生产活动较少,人们主要进行一些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和家庭副业等活动,处于冬藏阶段,选项A、B、C错误,选项D,故答案为:D。
10.2025 年春节假期从 1 月 28 日开始至 2 月 4 日结束,冬至日在 12 月 22 日前后,春分在3月21日前后,清明是在4月5日前后,都不在春节假期期间,选项A、C、D错误;2025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这一天正好处于春节假期之内,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知识点】世界的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连接两个大片水域之间较窄的水域,符合海峡的特点。海峡通常是海洋之间相连的狭长水道。
11.由图可知,甲为半岛,乙为岛屿,丙为海峡,丁为湖泊,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山地—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选项A错误;高原—平坦的高地,边缘陡峭,选项B正确;盆地—被高原、山地环绕、中部低平,选项C错误;山地—崎岖的高地,多为脉状,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B
14.A
15.A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点评】冰岛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地跨东西半球,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多。
13.由图和所学知识知,该视角俯视地球,所见区域海洋较陆地广阔,选项A错误;接近北极上空,故北极点纬度最高,地跨东、西半球,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除了北寒带还有北温带及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地区,选项C错误,故答案为:B。
14.由图及所学知识知,图示区域分属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选项A正确;板块间均相互挤压和张裂均有发生,选项B错误;大西洋处于板块张裂地带,面积逐渐扩大,选项C错误;欧洲与非洲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距离会减小,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A。
15.冰岛形似一个巨大的水母盘附在北极圈边缘,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冰川广布(多),同时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①③符合题意;冰岛“冰”的原因是纬度高,不是四面环海温差大;“火”是因为火山活动,不是高温引发火灾频繁,②④错误,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6.A
17.D
18.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点评】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较,由于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地势较为平坦,等温线受地形因素影响小,温差不大,所以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16.由图及所学知识知,世界年平均气温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递增,选项A正确;高低纬度间的差异在南半球更大,选项B错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选项C错误;最高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最低值出现在南极洲,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A。
17.由图及所学知识知,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区域有极圈及附近寒带地区、中纬度的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②④正确;回归线附近大陆边缘和温带地区的大洋中心的温度高于0℃,①③错误,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18.M、N两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年均温均高于0℃,选项A错误;由于M地靠近海洋,N地深居内陆,夏季均温M地更低,冬季均温M地更高,冬夏温差N地更大,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9.B
20.C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出现人口问题。人口数量过多,增长速度过快,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从而给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者负增长,就会产生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问题,面对不同的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9.由图1可知,总量持续增加,选项A错误;总量预计在2100年前达到顶峰,选项B正确;增长速度并不是一直上升,在1963年后呈现下降特点,选项C错误;在2000年前后是增长率仍是正值,说明并未开始进入负增长,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
20.由图2可知,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不均匀,①错误;由于气候严寒或干旱,故终年严寒的高纬地区人口稀疏,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疏,②③正确;气候过于湿热也不适于人类生活,故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疏,④错误,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1.C
22.D
23.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聚落是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所形成的,其规模有大有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一般来说,现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1.根据材料可知,昔日迪拜是以捕鱼业和采集珍珠业为主的沿海渔村,从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当时有热闹的集市用于交易渔获和珍珠等物品,而高大的房屋、宽阔的马路一般是现代城市的景观,当时不太可能有,来往的油轮是在石油开发后才会大量出现,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22.相较于渔村时期,迪拜现今自然景观由于城市建设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非保存完整,①错误;而现今迪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从渔村发展成国际大都市,城镇用地规模明显较大,以旅游、金融、贸易等为主,国际商业活动非常频繁,②③④正确,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3.迪拜从以捕鱼和采珍珠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以石油开发、旅游、金融、贸易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方式,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景观的巨大变化,因此迪拜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改变,选项C正确;气候类型并没有变化,渔业资源枯竭不是主要原因,迪拜也不是以农业为主,农业技术提升对其景观变化影响不大,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4.C
25.B
【知识点】地球仪;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仪是我们了解地球全貌,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成的,地球仪是正球体,图中木棍要与桌面保持66.5°的夹角。手持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应当从左向右匀速波动球体绕轴转。
24.由图及所学知识知,该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忽略了地轴倾斜角度为66.5°,现并未倾斜,选项C正确;并未忽略选用正圆球体、制作支撑支架和描绘经线纬线,选项A、B、D错误,故答案为:C。
25.用自制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对地球仪,按从左向右方向拨动球体绕轴旋转来演示地球自转,选项B正确;手持地球仪不能使地轴始终保持与水平面垂直,手持地球仪不能随时变换地轴的方向,应该保持66.5°的倾角,选项A错误;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手持地球仪在水平面上绕光源移动,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选项D错误。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应该尽量让地球仪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选项C错误,故答案为:B。
26.【答案】b;①—E;②—G;③—C;④—F;⑤—D;⑥—H;;没有;770(700~800间);不适合;低;经济规模;人均GDP(人均GDP增长);教育与健康支出;M;需求量大,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互惠互利;或N国 单价高,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出产高品质茶,互惠互利;或两国均可两国均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互惠互利)(理由合理即可)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欧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生长习性,距今大约6000年前,田螺山遗址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与图1中b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更相符。故填:b。
(2)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可知,印度以E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气候湿热;在茶中加香料,可以G提神开胃、通气祛湿的功效;加拿大以C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由于F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在茶饮中加入枫糖,可以起到补充能量、预防感冒的功效;摩洛哥以D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气候干热,盛产薄荷,在茶饮中加入薄荷,能够起到H清新口气,消暑解渴的功效。故填:①—E、②—G、③—C、④—F、⑤—D、⑥—H。
(3)
根据荷兰气候数据,完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如图:
读荷兰气候数据可知,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暖湿润,没有月均温在20~25℃之间的月份,年降水量在770毫米。结合茶树生长习性,气温在20~25℃最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适合茶树生长,荷兰气温低,降水少,不适合引种茶树。故填:没有,770,不适合。
(4)读材料可知,M国人均GDP为2820美元,N国人均GDP为53565美元,M国发展水平低于N国;体现在经济规模、人均GDP、教育与健康支出等方面。为实现共同发展,我国可与M国达成茶叶贸易合作,M国为中欧班列途经的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我国茶叶产量大,与M国合作可以实现互惠互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或与N国达成贸易合作,N国发展水平高,故我国出产的高品质茶叶,单价高,利润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互惠互利;或与M国、N国合作,M国与N国均为中欧班列途经的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与两国合作,可实现互惠互利等。
故填:经济规模,人均GDP(人均GDP增长),教育与健康支出,M, 需求量大,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互惠互利;或N国 单价高,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出产高品质茶,互惠互利;或两国均可两国均为中欧班列途经国家,我国茶叶产量大,品种多,互惠互利)(理由合理即可)
【点评】 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生长习性,在气候湿热地区适合生长,饮茶文化历史悠久,各地由于自然环境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饮茶文化。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加牛奶可以初中蛋白质、钙等;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饮茶习惯加香料,可以提神开胃、通气祛湿;加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饮茶习惯加枫糖,可以补充能量,预防感冒;摩洛哥为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喝茶习惯加薄荷,气候干燥、盛产薄荷,可以清新口气、消暑解渴。通过中欧班列,我国可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互惠互利。
27.【答案】(1) 500 小
(2) 山谷 陡 E B
(3) 1:250000
(4) 示例:第一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5℃,当天早晚温差较大,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三级。
(5) 百内国家公园地形复杂,气温较低,紫外线强。因此,队员需要准备以下三样必备物品:1.登山鞋:保护脚部,防止扭伤,提供抓地力,确保安全。2.防晒用品:保护皮肤和眼睛,防止晒伤。3.徒步导航地图设备:帮助定位,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6) 在居民方面:这里居民包括白人、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语言方面:菜单中有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宗教方面: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饮食方面:既有智利特色菜式,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如意大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菜式,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知识点】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分析】(1)由图和所学知识知,总体上,该徒步线路多数路段设在海拔500米以下区域,坡度较缓,故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比较适合初学者。故填:500,小;
(2)第三天从营地3沿着等高线向高处凸的山谷去往E、F观景台,与前两日相比,当天线路坡度较陡,应为跨越的等高线较多,等高线密集,故坡度陡;最高点为E,其海拔约为1400~2300米,故B1800符合题意,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填:B
(3)从营地3到营地4大约7千米,图上两地距离约2.8厘米,故比例尺为2.8:700000=1:250000,故填:1:250000。
(4)能够说明天气符号、数字含义,或可结合自身对阴晴状况、风力、温度理解进行讲解,包涵三点即可。如以第一天为例,第一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5℃,当天早晚温差较大,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三级,故填: 第一天天气为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5℃,当天早晚温差较大,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三级。
(5)必备物品一:登山鞋。百内国家公园地形复杂,多山多石,一双好的登山鞋不仅可以保护队员的脚部,防止扭伤,还能在湿滑的地面上提供良好的抓地力,确保队员的安全。必备物品二:防晒用品。虽然百内国家公园气温较低,但由于其位于南半球,紫外线较强,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容易晒伤。因此,携带防晒霜、太阳镜等防晒用品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保护队员的皮肤和眼睛。必备物品三:徒步导航地图设备。百内国家公园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容易迷路。携带徒步导航地图设备,可以帮助队员们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位置,规划合理的路线,避免迷路,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故填: 百内国家公园地形复杂,气温较低,紫外线强。因此,队员需要准备以下三样必备物品:1.登山鞋:保护脚部,防止扭伤,提供抓地力,确保安全。2.防晒用品:保护皮肤和眼睛,防止晒伤。3.徒步导航地图设备:帮助定位,规划路线,避免迷路,确保行程顺利进行。
(6)由图3知,在居民方面:这里居民包括白色人种、印欧混血人种和黄色人种(印第安人),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由图4知,在语言方面:菜单中有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由图3知,在宗教方面: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由图4知,在饮食方面:既有智利特色菜式,如智利甜玉米派、智利海鲜烩饭等,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如意大利烤鸡肉、阿根廷烤牛肉、厄瓜多尔牛排等其他国家的菜式,体现多元融合特点等。故填: 在居民方面:这里居民包括白人、印欧混血人和印第安人,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语言方面:菜单中有西班牙语、英语和汉语,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宗教方面: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在饮食方面:既有智利特色菜式,体现地方特色;也有如意大利、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菜式,体现多元融合特点。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当中,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高度相同,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适合初学者爬山;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适合资深爬山者登山。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28.【答案】(1)海洋;陆地;北;亚;欧
(2)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北美;南美
(3)捕捞;养殖(或旅游、交通等);C;BD
(4)海洋;海陆变迁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世界的海陆分布;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且海洋相互连通,陆地相对分散。从半球分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和欧洲处于亚欧大陆,故填:海洋,陆地,北,亚,欧;
(2)根据世界山脉分布及铜矿资源分布相关知识,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以及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这些山脉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铜矿资源,故填: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北美,南美;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利用海洋多集中在渔业捕捞、海洋养殖、海上交通以及滨海旅游等。读图1和图2分析可知,锰矿在海盆大量沉积,而海岭和海沟附近地质活动活跃,有利于稀有金属的富集。故填:捕捞,养殖(或旅游、交通等),C,BD。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由远古海洋生物遗体转化,所以现在陆地有油田说明过去此地是海洋,后来经过海陆变迁,海洋变为陆地,故填:海洋,海陆变迁。
【点评】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所谓“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远大于大陆;由于海平面升降,地壳运动或者人类活动,海洋和陆地之间可能进行转化。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且海洋相互连通,陆地相对分散。从半球分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而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和欧洲处于亚欧大陆。
(2)根据世界山脉分布及铜矿资源分布相关知识,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以及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这些山脉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铜矿资源。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人类利用海洋多集中在渔业捕捞、海洋养殖、海上交通以及滨海旅游等。读图1和图2分析可知,锰矿在海盆大量沉积,而海岭和海沟附近地质活动活跃,有利于稀有金属的富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油由远古海洋生物遗体转化,所以现在陆地有油田说明过去此地是海洋,后来经过海陆变迁,海洋变为陆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