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铜峡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 一 地 理时间:75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共60分)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2.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枫树湾距离丹东120多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秋季,其独特的枫叶景观,灿烂似锦,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据此完成3~4题。3.枫树湾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得益于(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4.该景观说明( )A.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B.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渗透C.地球各圈层独立发展变化,不受人类活动影响D.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下图示意“天问一号”运行轨道。据此完成5~7题。5.地球、火星、运行中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均属于( )A.行星 B.卫星 C.天体 D.恒星6.“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经走出了(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7.与地球相比,火星( )A.距离太阳更近 B.生物种类更多 C.地表气温更低 D.液态水更丰富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设计寿命为4年,“夸父一号”将利用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预期在2024年到2025年左右)的契机,观测、研究“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以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关联。据此完成8~9题。8.“夸父一号”观测到的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哪些圈层( )A.光球层 色球层 B.光球层 日冕层C.色球层 日冕层 D.色球层 色球层9.关于太阳活动第25周峰年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是( )A.产生磁暴现象,导致全球变暖B.干扰所有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C.冰岛可能在夜晚看到美丽的极光D.导致全球范围内海平面上升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型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完成10~12题。10.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元古宙11.该时期出现的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属于( )A.孢子植物 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12.该地质年代( )A.为主要成煤时期 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三叶虫空前繁盛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2024年2月25日12时14分,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3~15题。1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底部 B.下地幔 C.上地幔 D.地壳14.岩石圈的组成包括图中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据图推测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珠穆朗玛峰 B.长江三角洲平原 C.四川盆地 D.江南丘陵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6~17题。16.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17.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臭氧层和电离层分别位于( )A.甲层和乙层 B.乙层和丙层 C.甲层和丙层 D.乙层和甲层19.下列对各层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乙层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C.丙层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通信意义重大D.甲层夏季较薄冬季较厚,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如图为农田地膜覆盖景观图。据此完成20~21题。20.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主要是因为地膜( )A.增加了太阳辐射 B.增加了地面反射C.减少了地面辐射 D.减少了大气辐射21.下列现象与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原理相似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套种 B.冬季农田熏烟以防冻害C.冬季积雪厚利于作物越冬 D.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在生活中,我们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便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切大葱或洋葱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极大地缓解眼部的不适感。如图为切大葱或洋葱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22.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能反应上图蜡烛附近空气环流的是23.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切大葱或洋葱点蜡烛能缓解眼部不适感的原理是( )A.空气受热下沉,加快风速 B.空气遇冷,减小风速C.空气受热上升,加快风速 D.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根据大气的热力作用,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选项中A、B、C、D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25.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A. B. C. D.26.如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27.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A. B. C. D.28.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读下图“热力环流图”,图中①、②位于近地面,③、④位于高空,箭头表示各地之间气流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30.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C.地面的冷热不均 D.太阳辐射的差异 第Ⅱ卷(综合解答题 共40分)31.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__,位于地下(陆地以下)__________千米处(平均值);B为____________,位于地下约________千米处。(4分)(2)分析横波在B处消失的原因。(2分)(3)若图2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对应图1中的______(填字母)。(2分)(4)若图2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___。(2分)32.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甲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____(填字母),它表示____。(2)甲图箭头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___,B箭头代表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部分,容易被大气中的水汽和____吸收。(3)甲图中字母C表示____,它能对地面起到____作用;字母D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4)图乙中,表示晴天的是____(填序号),其夜晚气温较____。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在我国东部城市建设中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以改善城市环境。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图1为我国东部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和图2为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1)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为 。(2)水循环环节名称:①为 ;②为 ;③为 ;④为 ;⑤为 ;下列能实现②环节是 (选择填空)A.我国冬季的西北风 B.长江 C.我国夏季的东南风 D.人工降雨(3)从水循环角度看,相对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对水循环环节有以下积极作用:植被浅沟利于 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 ,从而减少城市道路积水,缓解了城市的内涝发生;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也会增大 ,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本小题各空填水循环环节名称)。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已悄然融入百姓生活。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2分)(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并分析其原因。(5分)(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3分)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D A C A C C C B C A D C A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C B D C C B C D B B A D A A31.(1)莫霍界面 33 古登堡界面 2 900(2)物质形态发生改变,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3)地壳 B(4)日冕 太阳黑子32.【答案】(1) B 地面辐射(2) A 红外光 二氧化碳(3) 大气逆辐射 保温 削弱(反射)(4) ① 低33.【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2)蒸发 水汽输送 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C(3)地表径流 下渗 蒸发34.(1)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原因: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宁夏青铜峡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