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九 金属与合金材料(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九 金属与合金材料(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化学部分
专题九 金属与合金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1.(2025金华模拟)如图所示,小明模拟二歧分类法,结合金属的性质对铁、铜、银、锌进行了分类,则为( )
能与酸反应…………2 不能与酸反应…………3 不能被磁铁吸引………… 能被磁铁吸引………… 表面呈银白色………… 表面不呈银白色…………
A.铁 B.锌 C.铜 D.银
2.(2023嘉兴、舟山)为了减少汽车油耗,科学家通过研发新型泡沫金属材料,来减轻汽车的自重。要实现减轻汽车自重的目的,泡沫金属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低 B.密度小 C.硬度大 D.着火点高
3.(2025嘉兴市一模)钛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中钛的金属活动性位于和之间。下列物质不能与发生反应的是( )
A. B. C. D.
4.(2025金华二模)化学图像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化学反应中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如图为一定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图像,若把锌粒改为等量的锌粉,则图中A点的移动方向是( )
A.竖直上移 B.水平左移 C.水平右移 D.竖直下移
5.(2025浙江联考一模)钛合金因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质,在我国大飞机的研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查阅资料可知:钛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铝和铁之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钛合金属于_ _ _ _ _ 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将钛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观察到的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下列关于钛合金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 _ _ _ (填序号)。
A.高强度 B.耐腐蚀 C.低密度 D.抗氧化
6.(2025宁波市一模)从夏、商开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对青铜有深入研究。《吕氏春秋》曾有这样的记录:“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后人研究发现,文中记载的“金”不是金,而是金属铜。古代铜与锡的合金制品,就是青铜器。
(1)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柔”和“刚”是物质的_ _ _ _ 性质。
(2) 古人误把铜当成金,是由于它们颜色相近。下列试剂中,能区分铜和金的是_ _ _ _ (填序号)。
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氯化锌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 《考工记》记载了用不同铜锡质量比制成的各种青铜器,部分数据如表。
青铜器 斧子 戈戟 大刀 箭镞 铜镜
铜的质量 四份 三份 二份 三份 一份
锡的质量 一份 一份 一份 二份 一份
现科学发现,当青铜器中锡的质量分数为时,最为坚韧。上述青铜器中,最坚韧的是_ _ _ _ 。
7.(2023宁波)小宁在课外资料中获悉: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影响反应的快慢。为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步骤】
①在规格相同的A、B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锌粒,胶头滴管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图甲所示。塞紧橡胶塞。
②将两个胶头滴管中的溶液同时挤入试管后,立即开启数据采集器。
③约后,停止采集数据。电脑显示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
【实验分析】
(1) 图甲中“★”处应填_ _ _ _ _ _ 。
(2) 要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应检查反应装置的_ _ _ _ _ _ 。
(3) 实验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通过采集到的试管内_ _ _ _ 的变化快慢来反映。
【实验结论】
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以_ _ _ _ (选填“减慢”或“加快”)反应速率。
8.(2024宁波一模)将铁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加入物质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A点时剩余的固体物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化学式)。
(2) B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是_ _ _ _ 。
(3) 实验过程中共产生多少克?
考点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考向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与应用
9.(2025浙江中考)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是古法制铜的重要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颜色不变
B.溶液质量不变
C.反应结束后,固体只有铜
D.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10.(2025绍兴一模)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现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都为的金属和,生成氢气的质量随着加入金属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的金属活动性比强
B.当时,放入的烧杯中盐酸过量
C.当时,两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相等
D.当时,两烧杯中剩余的金属质量
11.(2024杭州一模)小周在学习了金属的相关性质之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滤渣加入盐酸会有气泡产生
B.甲实验滤液中有三种阳离子
C.乙实验滤液中有两种阳离子
D.乙实验滤液质量变大
12.(2025金华二模)在新型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中,某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该材料主体结构由一种含钛、铝的合金构成,表面涂层是一种特殊的有机聚合物。
(1) 钛铝合金属于_ _ _ _ _ _ _ _ (选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 在研制过程中会发生铝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该化学反应属于_ _ _ _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② 此类反应也可用于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且判断方法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相似。据此判断和能否发生反应 _ _ _ _ 。
13.(2025杭州一模)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后,小金用铝片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
(1) 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将去除表面氧化膜后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所示,观察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现象,可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3) 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前溶液质量相比:_ _ _ 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2025台州二模)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及少量、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 “酸浸”的目的是将废镍材料中的镍转化成可溶性的镍离子,该过程属于_ _ _ _ _ _ _ _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 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是_ _ _ _ _ _ _ _ 。
(3) 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信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5.(2024绍兴一模)将金属插入烧杯内的溶液中(如图),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 金属是_ _ _ _ 。
(2) 加入锌粉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实验结束后,过滤烧杯内的物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_ _ _ 。
考向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
16.(2025温州二模)为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根据下表实验现象不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方案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A 将铁片置于溶液中 铁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B 将铜片置于溶液中 铜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C 将铁片和铜片分别置于稀硫酸中 铁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D 将铁片和铜片分别置于溶液中 铁片和铜片上均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17.(2025杭州二模)小塘从教材中学习到将铜片、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可以形成一个电池,并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如图甲)。老师告诉他,换用其他金属也可以做到,并且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存在一定关系,由此小塘又尝试换用不同金属做了三组实验(如图乙)。据此可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能使指针向右偏转(如图丙)的是( )
A.镁片、铝片 B.银片、铂片
C.铜片、铝片 D.锌片、铁片
18.(2025温州二模)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黑色固体出现,没有出现预期的银白色。小组对此进行讨论:铜丝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为此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是银的氧化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仍然是银。
资料卡 ①银被氧化,形成的氧化物呈现黑色。 ②当硝酸银与铜反应生成的银质量比较少时,银很容易形成类似柏树叶状结构,这种结构没有光洁的反射面,看上去呈黑色;当生成的银大量沉积形成铺满状态,就可以看到银白色。 ③在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可以防止生成的银被氧化。
(1) 小组同学重新实验,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发现生成的固体仍然呈现黑色,该现象支持猜想_ _ _ _ 。
为了使生成的固体呈现银白色,小组同学又咨询了老师,老师建议可以将铜丝表面进行打磨后底端绕成螺旋状,并从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进行调整。于是,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得到结果如表。
温度 硝酸银溶液浓度 铜丝表面的变化
室温 缓慢析出黑色固体
较快速析出银白色固体
较快速析出银白色固体
很快析出银白色固体
水浴加热 较快速析出银白色固体
(2) 铜丝表面进行打磨的主要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结合以上信息,写出能使硝酸银与铜反应析出的银呈银白色的方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并进行解释: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9.(2025宁波三模)小明同学取镁、铝、锌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盛有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等的稀盐酸的锥形瓶中,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得到如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图1 测定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图2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时气压的变化曲线
(1) 镁、铝、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相同气体是_ _ _ _ _ _ (填化学式)。
(2) 铝对应的曲线是B,反应速度先慢后快,其主要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从图2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 _ _ _ (填序号)。
①金属镁对应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
②点时参加反应的镁、锌质量相等
③实验时取用的镁、铝质量可能相等
考点3 金属的冶炼
20.(2025金华一模)浙江省博物馆闻名遐迩。
(1) 省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和金器使游客“穿越”进几千年前的历史中,青铜是铜锡合金,其硬度比纯铜_ _ _ _ (选填“大”或“小”),合金属于_ _ _ _ _ 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古代炼锡是在高温条件下,将锡从锡砂主要成分为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属于_ _ _ _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1.(2023杭州)《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产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下所示:
(1) 熔炼过程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通过搅拌向生铁中“充氧”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此过程体现了氧气的_ _ _ _ _ _ (选填“氧化性”或“还原性”)。“黑色湿泥”[有效成分为磷酸铁作为熔剂可加快反应,磷酸铁属于_ _ _ _ (选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22.(2025台州二模)炼铁工艺的发展脉络不仅见证了技术革新,更记录了社会变迁。铁器应用的几个关键时期历程如下:
(1) 春秋时期的人工冶炼技术中冶炼铁是使用铁矿和木炭为原料,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被碳单质还原成金属铁。该反应属于_ _ _ _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 汉代炒钢法:将生铁加热至半液态、液态,并像炒菜一样搅拌,让其中高温的碳与空气中的_ _ _ _ 反应从而得到更优质的钢材。
(3) 手撕钢厚度仅有0.015毫米,如图所示是厚厚的钢板被轧制成超薄“手撕钢”的过程,这是利用了钢的_ _ _ _ _ _ (填性质)。
23.(2025台州二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硫酸铜溶液)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硫酸铜热饱和溶液制得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方法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方法一:炼铜原理利用铁的金属活动性_ _ _ _ (选填“ ”“”或“ ”)铜。
(3) 方法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4.(2025杭州一模)据记载,“以生铁锻成薄片,排置胆水中,三炼成铜”为西汉湿法炼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即先有铁,再有铜。小塘认为人类历史上对金属铁的冶炼比铜要晚。
(1) 湿法炼铜的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_ _ _ _ _ _ _ _ 。
(2) 下列查到的资料中能支持小塘观点的是_ _ _ _ (填序号)。
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与铜相比,更难将铁还原出来
B.铜的熔点为,而铁的熔点是,铜合金熔点更低
C.自然界中铁矿石比铜矿石种类更多,分布更广,含量更高
D.人类最早开采的铜矿主要是地表矿和浅表矿,铁矿需要更深层开采
E.古代炼铜时液态铜沉于炉底,熔渣浮在上面。炼铁时铁易形成铁块,与杂质难分离
(3) 2025年初,我国的闪速炼铁技术是利用点燃高温甲烷气体,让这些铁矿砂主要成分为发生爆炸式反应,实现极速出铁,请补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_ _ _ _ _ _
25.(2025杭州一模)《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炼铁工艺:将铁矿石与煤炭加入熔炉中鼓入空气,使两者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生成的生铁水流入方塘中,反复搅拌形成熟铁。
(1) 若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 _ _ _ _ _ 。
(2) 煤炭在高温熔炉内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一点即可)。
(3) 生铁水(含碳左右)流入方塘中反复搅拌形成熟铁(含碳左右),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6.(2025杭州二模)小科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反应过程加热的时间不够,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于是他对反应生成物的生成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8克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加热不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结果如图乙。
(1) 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_ _ _ _ (选填“①”“②”或“③”)处。
(2) 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理论上还原0.8克的氧化铜,只要0.02克氢气即可,可实际氢气用量远大于0.02克,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一点即可)。
(4) 小科查阅了相关资料: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Ⅰ:。
Ⅱ:。
根据图乙所示的数据,进一步计算分析,可以确定以上两个反应是_ _ _ _ _ _ _ _ (选填“同时进行”或“分步进行”)的。
27.(2025杭州一模)一氧化碳通常是通过燃烧碳单质的方法制备的,经此方法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往往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小滨用这种不纯的一氧化碳为原料来模拟工业炼铁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设备已略去)。
已知:,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为防止刚生成的铁被空气氧化,反应结束后需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
(1) 在实验装置A中,小滨设计放入潮解的氢氧化钠固体,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时的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装置D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考点4 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28.(2024中考)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
A. B.
C. D.
29.(2025浙江中考)如图所示为金属锈蚀探究实验的部分装置图,由图可知,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直接接触( )
A.空气 B.空气和水 C.水 D.水和食盐
30.(2025浙江联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橡胶塞,并调节端与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管中的铁钉会被锈蚀
B.端的液面低于端
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水
D.若将管中的水换成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31.(2025宁波三模)小科发现菜刀长时间不用会生锈,金属在什么情况下容易被锈蚀?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放置天,发现只有丙中的铁钉生锈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
B.乙中用凉开水的目的是保证瓶内没有氧气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D.为防止菜刀生锈,可将菜刀放在干燥通风处
32.(2025温州模拟)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大约要24小时后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小组同学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分钟。
图1
图2
(1) 图1实验中,对比_ _ _ _ _ _ _ _ _ _ (填字母)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2) 图2实验中,可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专题九 金属与合金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
1.B 2.B 3.A 4.B
5.(1) 混合物
(2) 钛条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3) BD
6.(1) 物理
(2) D
(3) 斧子
7.【实验分析】(1) 硫酸铜
(2) 气密性
(3) 气压
【实验结论】加快
8.(1) 、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5.6克时,铁粉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点时,铁粉过量,此时固体中含有过量的铁和生成的铜。
(2) 11.2
[解析]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加入铁粉的质量为5.6克时,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为6.4克。故题图中,则加入的过量铁粉的质量为12克克克,加入的铁粉的总质量是5.6克克克,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是11.2。
(3) 解:设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为,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为。


实验过程中共产生的质量为15.2克克克
答:实验过程中共产生的质量为30.4克。
考点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考向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与应用
9.D
[解析]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所以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会减小,错误。因为加入的是过量铁粉,所以反应结束后,固体除了生成的铜,还有剩余的铁,错误。铁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该实验可以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正确。
10.B
[解析]根据图像信息无法比较和的金属活动性,错误。从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金属质量为时,锌产生的氢气质量比铁产生的氢气质量少,说明此时锌已经完全反应,放入的烧杯中盐酸过量,正确。当时,铁和锌都完全反应,由图像可知,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时,参与反应的的质量大于,故放入的烧杯中的溶液的质量更大,错误。当时,金属都有剩余,且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的质量小于,所以烧杯中剩余的的质量比锌的大,错误。
11.B
[解析]向甲实验后的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稀盐酸和硝酸银发生反应,即硝酸银过量,铁完全反应,滤渣中只有银,向滤渣中加入盐酸不会有气泡产生,不正确。甲实验滤液中有三种阳离子,即没有反应完的硝酸银中的银离子、没有反应的硝酸铜中的铜离子和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正确。向乙实验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过量,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液中有一种阳离子,即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不正确。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56份质量的铁分别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生成216份质量的银、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滤液质量变小,不正确。
12.(1) 金属材料
(2) ① 置换
② 否
13.(1) 搅拌,加快溶解
(2) 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3) 变小
14.(1) 化学变化
(2)
(3)
15.(1) 铜
(2)
(3) 银、铜
考向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
16.D
17.C
18.(1) 二
(2) 去除铜丝表面的氧化膜
(3) 适当增大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或升高温度; 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生成大量的银沉积形成铺满状态,呈现银白色
19.(1)
(2) 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3) ①③
考点3 金属的冶炼
20.(1) 大; 混合物
(2) 置换
21.(1)
(2) 氧化性; 盐
[解析]氧气与生铁中的碳单质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22.(1) 置换
(2) 氧气
[解析]汉代炒钢法中,将生铁加热后搅拌,让高温下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碳含量降低,从而得到更优质的钢材。
(3) 延展性
23.(1)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2)
(3)
24.(1) 置换反应
(2) ABDE
(3)
25.(1)
(2) 提供热量(或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3)
26.(1) ①
(2)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3) 在反应前要先通入氢气,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结束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至固体冷却(合理即可)
(4) 同时进行
[解析]若两个反应分步进行,设0.8克的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

故若两个反应分步进行,则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为0.72克,大于0.32克,因此以上两个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27.(1)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2)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3)
(4) 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4 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28.A
29.B
[解析]题图中铁钉与空气、水接触的部分锈蚀最为严重,说明铁锈蚀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30.B
[解析]管中铁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铁锈,会造成管内压强减小,可以观察到端的液面高于端,故错误。
31.A
[解析]甲中的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乙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丙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放置天,发现只有丙中的铁钉生锈了,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需要与空气接触,本实验的对照组是丙,故错误。
32.(1) A、B
(2) 左侧管内的铁丝生锈,右侧管内的铁丝不生锈
(3) 管内氧气浓度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