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八 盐、化肥(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八 盐、化肥(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化学部分
专题八 盐、化肥
考点1 常见的盐及其化学性质
1.(2024宁波一模)某项目学习小组制作蓝色晶体玫瑰花,下列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
A.硫酸铜 B.氯化钠 C.碳酸钠 D.氧化铁
2.(2024温州模拟)小科学习了常见的四种盐: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钙(CaCO3)后,对它们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整理并编制了检索表(如图)。检索表中M代表的是 ( )
检索表
1a 不溶于水………………………P
1b 可溶于水………………………2
2a 加热不稳定,易分解…………Q
2b 加热不分解……………………3
3a 与酸反应产生气泡……………M
3b 不与酸发生反应………………N
A.NaCl B.Na2CO3 C.NaHCO3 D.CaCO3
3.(2023杭州)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碳酸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无法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硝酸钡溶液
4.(2024嘉兴一模)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关系匹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的结构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钡中含有Ba2+
具有碱性
可以除去溶液中的SO42?
B
氢氧化钡中含有OH?
具有碱性
可以除去溶液中的H+
C
稀硫酸中含有H+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Ba2+
D
稀硫酸中含有SO42?
具有酸性
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CO32?
5.(2024嘉兴模拟)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25杭州一模)小塘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向所剩澄清废液中逐滴加入过量X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硫酸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钙
7.(2025宁波联考三模)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8.(2024宁波二模)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如图为模拟制备高纯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已知该大理石中的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酸溶”可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
B.“除杂”中,氨水只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
C.“转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NH4)2CO3+CaCl2 CaCO3↓+2NH4Cl
D.操作a为组合操作,包含过滤、洗涤、干燥
9.(2025杭州二模)侯氏制碱法是由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如图是侯氏制碱法的流程示意图(部分),其制碱的原理可表示为NaCl+H2O+CO2+NH3 NH4Cl+NaHCO3↓。
(1) 副产物NH4Cl是一种氮肥,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 _ _ _ _ _ 价。
(2) 工业生产中要得到NaHCO3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①是_ _ _ _ 。
(3) 本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0.(2025宁波市一模)纪录片《风味人间》中介绍了一种民间美食——灰水煮笋,这里的“灰水”指加了草木灰的水,其中富含K2CO3。K2CO3能与竹笋中的草酸和单宁酸反应,可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
(1) 钠、钾是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此推测K2CO3溶液的pH_ _ _ _ (填“> ”“=”或“< ”)7。
(2) 灰水中可能还含有K2SO4,检验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为将配制好的灰水静置,取上层清液,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3) 通过检验,确定灰水中还含有K2SO4。小宁打算从灰水中制备KCl,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经过一系列操作最终得到KCl固体,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_ _ _ _ (填序号)。
①加入过量K2CO3溶液
②加入适量稀盐酸
③过滤
④蒸发结晶
11.(2025舟山一模)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后得到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兴趣小组对此混合溶液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往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

(1)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图甲中ce段pH不变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请在图乙中画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随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的变化曲线。

12.(2025浙江联考一模)爆炸盐是一种洗涤产品,具有强效去污和漂白功能,其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过碳酸钠遇水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及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活性氧具有去污、漂白的作用。某项目化小组想探究“爆炸盐”的去污能力,现取某品牌爆炸盐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在设定温度下模拟洗涤环境,用氧气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记录实验数据,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爆炸盐质量/克
测试温度/摄氏度
最大溶解氧/(毫克/升)
释放氧的持续时间/秒
1
1
60
0.8
100
2
5
40
1.3
110
3
5
60
2.2
140
4
5
80
0.6
60
5
10
60
4.4
360
(1) 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来衡量爆炸盐的去污能力。
(2) 该小组探究的影响爆炸盐去污能力的因素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爆炸盐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酸性洗涤物质混合使用,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请结合信息与表中数据,写出使用爆炸盐时的注意事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3.(2025台州二模)爱吃饼干的同学在查看饼干配料表时,发现有些饼干的膨松剂含有碳酸氢钠,而有些饼干的膨松剂含有碳酸氢铵。同学们深感好奇,碳酸氢铵是氮肥,怎么也可以作膨松剂呢?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NH4HCO3 △ NH3↑+H2O+CO2↑
2NaHCO3 △ Na2CO3+H2O+CO2↑
②通过控制碳酸氢铵的用量,不仅使残留在食品中的氨气含量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还能使食品具有独特的味道。
③氨气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会与碱石灰反应。
任务一 初识膨松剂
膨松剂能使食品变松软、蓬松。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常用作膨松剂。
任务二 比较蓬松效果
步骤
具体操作
称量
10 g面粉、0.5 g碳酸氢钠置于蒸发皿中
10 g面粉、0.5 g碳酸氢铵置于蒸发皿中
和面
加入5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水被吸干,揉搓成面团,盖上表面皿
烘焙
模拟烘焙过程,用酒精灯加热约3 min,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
(1) 通过以上实验发现,加入碳酸氢铵的面团更大更松软,其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膨松剂中的其他成分受热不分解,为测定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含量。同学们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
①甲同学提出,加热一定质量的膨松剂,使其完全分解。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质量差来算出碳酸氢铵的含量。
② 乙同学认为,膨松剂中可能含有水分,会使测量结果_ _ _ _ (填“大于”或“小于”)真实值。他提出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后生成氨气的质量来达到实验目的,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主要步骤。(B、C、D中试剂均足量,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步骤1: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试剂。
步骤2:从m端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记录。
步骤3:点燃酒精灯,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
步骤4:??
步骤5:再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记录,计算。
步骤4的具体操作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③ 丙同学提出,将图中装置B、C对调,合理测量某些装置的质量,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请判断丙同学的方法是否可行。_ _ _ _ 。
14.(2023金华)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l),研究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取12克食用碱样品放入锥形瓶进行实验。按定量测定实验的正确步骤,进行规范操作,并用电子天平对某一装置进行连续称重,直至该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停止实验,此时该装置质量增加了4.4克。(假设每步吸收都完全,A、C、D、E装置中试剂均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根据某装置质量不再改变时,作为停止实验的依据,则该装置应该是_ _ _ _ ;
(3) 计算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5.(2025浙江联考一模)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食盐样品(含氯化钙杂质)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将80克食盐样品平均分成4份,分别加入4个烧杯中,各加入80克水溶解后,向每组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生成的沉淀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数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克
10
20
30
40
产生的沉淀质量/克
0.8
1.6
2.0
2.0
(1) 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氯化钙被完全反应的组有_ _ _ _ 。
(2) 计算该食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 计算第三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16.(2024宁波一模)某氯化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镁、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取40 g固体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 _ _ _ _ _ _ _ 。
(2) 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固体样品中除氯化钠外,还一定存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7.(2023杭州一模)医用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生产医用的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常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铝离子、铁离子杂质)为原料,主要经过溶解、除杂、过滤、酸化、蒸发结晶等过程,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 在溶解和酸化的操作过程中,加入的酸是_ _ _ _ 。
(2) 除杂操作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然后将所得沉淀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化学式)。
18.(2024温州一模)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 过滤操作中除了需要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 _ _ _ _ _ _ _ 。
(2) 本实验中加硝酸钡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小龙认为,上述实验设计还存在不足,为了确定原混合物的成分,建议换用上述实验中的其中一种试剂。试分析该如何换用试剂,并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9.(2025杭州一模)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新的制纯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工艺的关键反应为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小乐在20 ℃的实验室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待完善)和试剂模拟该反应。
已知:
① 20 ℃时,几种盐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
NaCl
NaHCO3
NH4Cl
溶解度/克
36.0
9.6
37.2
②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1) 装置B中的试剂为饱和NaHCO3溶液,用于吸收装置A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在图中将该装置补充完整。
(2) 为配制装置C中的饱和食盐水,应向100克水中至少加入_ _ _ _ 克NaCl固体。为了利于二氧化碳在装置C中的吸收,从而提高NaHCO3的产量。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充分反应后,装置C中有晶体析出。析出的晶体主要成分是NaHCO3而不是NH4Cl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考点2 化肥
20.(2025杭州二模)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穗数增多,籽粒饱满。下列物质属于磷肥的是 ( )
A.Ca(H2PO4)2 B.FeSO4
C.K2CO3 D.CO(NH2)2
21.(2024杭州一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中有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
22.(2023绍兴一模)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使作物彻底脱离土壤。不同作物需要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如图所示是小明按照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含有三种成分的某种营养液。
硝酸铵(NH4NO3)5%
磷酸钠(Na3PO4)10%
硫酸钾(K2SO4)5%
(1) 该营养液中硝酸铵属于_ _ _ _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2) 硝酸铵中,氮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 _ _ _ _ _ 。
(3) 小明配制了41千克该营养液,则该营养液可为植物提供多少磷元素?_ _ _ _ _ _ _ _ 。
23.(2025金华联考节选)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N、P、K元素,某学习小组开展了配制“无土营养液”的项目式学习。
(1) 甲、乙两组配制的无土营养液主要成分如下,请根据下表给两组打分,得分较高的是_ _ _ _ 组。
甲:KCl、K2CO3、CaCl2
乙:KNO3、Ca(NO3)2、KCl
序号
评价标准
1
营养液中含N、P、K元素,每一种可加1分
2
组内物质均能共存,不发生化学反应,发生一个扣1分
(2) 现有一种无色营养液,可能由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钾,可以加入_ _ _ _ _ _ 进行检验。
24.(2025杭州一模)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净的木头烧成灰(主要成分K2CO3),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在其灰汁中加入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其中木头烧成灰后的其他成分不与石灰乳反应,也不溶于水。某项目学习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钾固体。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1) 干净的木头烧成灰后,其主要成分K2CO3是一种肥料。这种肥料的作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一种)
(2) 操作Ⅰ的名称是_ _ _ _ 。
(3) 若实验时,该小组得到了69克20%的碳酸钾溶液,欲将其稀释成10%的碳酸钾溶液,他该如何操作?(请通过计算说明)
25.(2025浙江联考一模)农业上采用硫酸铝[Al2(SO4)3]与碳酸氢铵(NH4HCO3)给大棚提供二氧化碳作气肥;在温室大棚内,每15~20平方米处放一罐头瓶,将硫酸铝、碳酸氢铵和水搅拌加入放置好的罐头瓶中;反应后将瓶内液体倒出,用水稀释后可以作土壤肥料浇菜,收集的沉淀物Al(OH)3可再回收用于生产Al2(SO4)3。原理如图所示。
(1) 硫酸铵可以作土壤肥料,按照肥料的成分,它属于_ _ _ _ 肥。
(2) 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 _ _ _ _ _ _ _ 。
(3) 若想提高该气肥产品的材料利用率使其完全反应,请计算171克的硫酸铝需要搭配多少质量的碳酸氢铵?[硫酸铝与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2(SO4)3+6NH4HCO3 3(NH4)2SO4+6CO2↑+2Al(OH)3↓]
微专题2 碱变质的探究
1.(2024杭州模拟)下表是有关已变质的NaOH溶液的四个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滤液是否呈红色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浓盐酸,用碱石灰吸收产生的气体,通过前后两次称量,得到气体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除去杂质
在溶液中滴加过量Ba(OH)2溶液,过滤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2025台州二模)从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中取一定量液体于试管中,逐渐滴加盐酸至过量,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试管中液体无法使酚酞试液变红
B.b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物质是CO2
C.c点时,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是NaCl
D.试剂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3.(2025浙江中考节选)在科学实验和人体生理研究中,常常会涉及生物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某校科学兴趣小组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现象来深入探究相关知识。
(1)实验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① 小科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②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科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2025衢州一模)生石灰(氧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小科对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可能是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①Ca(OH)2微溶于水,加热到500 ℃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和H2O。
②CaCO3加热到900 ℃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和CO2。
【实验探究】小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步骤一:取少量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
(1) 小科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烫,说明样品中含有_ _ _ _ _ _ 。
(2) 小科还观察到烧杯①中有不溶物。他认为样品中含有CaCO3。小科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步骤二:
(3) “?”处加入的是_ _ _ _ _ _ _ _ ,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说明样品中有CaCO3。
【拓展延伸】
(4) 为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Ca(OH)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依据)。
5.(2023丽水)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和小丽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甲。
(1) 图中蓝色絮状沉淀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_ _ _ _ _ _ _ _ (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定量实验】小丽取另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定量实验。将瓶中样品全部倒入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当溶液的pH恰好为7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100克。
(3) 小丽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如图乙)。小科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要确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在小丽的实验方案中,缺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质量的测定。
6.(2025绍兴一模)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片刻后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三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小王: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变质。
小敏: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
小科:可能与……有关。
【讨论交流】
(1) 经集体讨论,同学们认为小王的猜想是不合理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敏和小科分别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小敏的方案
小科的方案
实验操作
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上述NaOH溶液,冷却后加入酚酞试液,并立即在液面上方滴植物油
向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然后加水稀释
实验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片刻红色消失,当加入的水达到一定值时,溶液重新变成红色且不消失
结论与解释
红色消失的现象与空气中的O2无关
自己的猜想成立
(2) 小敏方案中“煮沸”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小敏方案中,实验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根据小科的操作可知,小科提出的猜想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7.(2025温州二模)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因而无法判断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思维模型(如图甲)进行分析。
(1)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否说明氢氧化钠没有被消耗,请说明理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方案对应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思路_ _ _ _ (填序号)。
(3) 如图乙所示,U形管左右两侧的装置相同,两个集气瓶中装有等量二氧化碳,左侧注射器中为氢氧化钠溶液,为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则右侧的注射器中的液体应为等量的_ _ _ _ _ _ 。
(4) 某同学提出图甲的模型可以增加一个思路③: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有同学不同意,因为有些物质混合后会放热,但并未发生化学反应。比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8.(2024杭州一模)实验室中的一瓶长期保存的氢氧化钠固体(假定不含水分)是否变质了呢?为测定其成分,张强在室温下称取该固体并完全溶于水后,加入200 g某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实验精确收集的生成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
(1) 该氢氧化钠固体_ _ _ _ _ _ _ _ (填“完全变质”或“部分变质”)。
(2) 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9.(2025金华联考节选)兴趣小组对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OH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 ②已经变质
(1)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变质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任务一 定性实验探究该NaOH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
(2)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NaOH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_ _ _ _ _ _ _ _
猜想②成立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任务二 定量实验探究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溶液pH
1
1.0 g NaOH固体
31.52
13.69
2
1.0 g Na2CO3固体
10.03
11.92
3
1.0 g该NaOH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
(3) 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的数据,确定该NaOH固体部分变质,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密封保存。
答案专题八 盐、化肥
考点1 常见的盐及其化学性质
1.A 2.B 3.D
4.B
5.C
[解析]A项,氢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正确;B项,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正确;C项,③为碱与盐的反应,碱为氢氧化锌,本身不溶于水,不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锌,错误;D项,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正确。
6.B
[解析]由题图可知,加入X后会先与剩余的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充分反应后继续加入X,溶液pH>7,X溶液显碱性。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导致pH上升;当酸完全被消耗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pH=7,一直到氯化钙被完全消耗;当继续滴加碳酸钠时,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pH>7,故B正确。
7.C
[解析]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应先逐渐增加,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A错误。溶液中溶剂没有参加反应,质量保持不变,B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OH)2+Na2CO3 BaCO3↓+2NaOH]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小于溶液中氢氧化钡的质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先减小;当氢氧化钡反应完,碳酸钠过量,溶质质量变大,C正确。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溶液的pH基本不变,D错误。
8.B
[解析]大理石中的杂质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铁,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碳酸钙、氧化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酸溶”过滤后得到二氧化硅,说明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和稀盐酸,A正确;在氯化钙、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氨水与盐酸、氯化铁反应,B错误;“除杂”过滤后滤液中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钙,加入碳酸铵后,碳酸铵与氯化钙反应,C正确;最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可得到高纯碳酸钙,D正确。
9.(1) ?3
(2) 过滤
(3) CO2、饱和食盐水
10.(1) >
(2) 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灰水中含有SO42?
(3) ①③②④
[解析]从灰水中制备KCl,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和K2CO3、K2SO4反应分别生成KCl和BaCO3、KCl和BaSO4,溶液中引入了Ba2+杂质。接下来应先加入过量K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2+;过滤,除去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钾;最后蒸发结晶得到KCl固体。
11.(1) CaCl2+Na2CO3 2NaCl+CaCO3↓
(2) NaCl、CaCl2
(3)
12.(1) 最大溶解氧和释放氧的持续时间
(2) 爆炸盐质量、温度
(3) 过碳酸钠遇水分解生成的碳酸钠会与酸性物质反应,且酸性环境可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活性氧的能力,降低去污、漂白能力
(4) 建议在60 ℃左右使用(或适当增加用量来增强去污能力等,合理即可)
13.(1) 相同质量的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氢铵放出气体的质量大于碳酸氢钠
(2) ② 大于; 从m端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解析]在加热过程中水分蒸发,会使反应前后装置质量差增大,从而使测量结果大于真实值。步骤4的具体操作是从m端通入氮气一段时间,使反应生成的NH3被装置C完全吸收。
③ 是
[解析]将装置B、C对调后,装置C中的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和水蒸气,装置B中的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测量反应后装置B增加的质量(即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铵的质量,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14.(1) 吸收空气中的CO2,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测量结果的干扰
(2) D
[解析]本实验通过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来计算食用碱中碳酸钠的含量,所以装置D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说明碳酸钠已完全反应。
(3) 解:设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为x。
H2SO4+Na2CO3 Na2SO4+H2O+CO2↑10644x4.4克
10644=x4.4克
x=10.6克
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10.6克12克×100%≈88.3%。
答:食用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
15.(1) 三、四
(2) 解: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 CaCO3↓+2NaCl111100117x2.0克y
111100=x2.0克
x=2.22克
100117=2.0克y
y=2.34克
将80克食盐样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质量为20克,该食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克?2.22克20克×100%=88.9%
答:该食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8.9%。
(3) 第三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克?2.22克+2.34克20克+80克+30克?2.0克×100%≈15.7%。
答:第三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7%。
16.(1) CaCO3
(2) BaCl2+Na2SO4 BaSO4↓+2NaCl
(3) 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镁
[解析]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并过滤,得到无色溶液1,则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则白色沉淀A是碳酸钙,固体样品中一定含碳酸钙。向无色溶液1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不与盐酸反应,则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则固体样品中一定含硫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钡不能同时存在,故固体样品中一定不含硝酸钡。向溶液2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C,则白色沉淀C为氢氧化镁,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氯化镁。
17.(1) 盐酸
[解析]因为最终产物为氯化物,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在溶解和酸化的操作中加入的酸是盐酸。
(2) Fe(OH)3、Al(OH)3
[解析]除杂操作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中的氢氧根离子会与铁离子和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
18.(1) 漏斗、烧杯
(2) 检验是否存在硫酸钠
(3) 将稀盐酸换成稀硝酸,因为盐酸中氯离子会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19.(1)
(2) 36.0; 先打开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活塞
(3) 20 ℃时,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的溶解度,相同条件下,NaHCO3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从而结晶析出
考点2 化肥
20.A 21.A
22.(1) A
(2) 2:3
(3) 0.775千克
[解析]由题意可知营养液中磷酸钠的质量为41千克×10%=4.1千克,所以磷元素的质量为4.1千克×(3123×3+31×1+16×4×100%)=0.775千克。
23.(1) 乙
[解析]甲组配制的无土营养液中含有钾元素(加1分),但碳酸钾和氯化钙能反应(扣1分);乙组配制的无土营养液中含有钾、氮两种元素(加2分),且组内物质均能共存,则得分较高的是乙组。
(2) 稀盐酸
24.(1) 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或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合理即可)
(2) 过滤
(3) 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69 g×20%=10%×x,x=138 g。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138 g?69 g=69 g。操作:量取69 mL水(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将水缓缓倒入69 g 20%的碳酸钾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5.(1) 氮
(2) 氢氧化铝
(3) 解:设需要搭配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Al2(SO4)3+6NH4HCO3 3(NH4)2SO4+6CO2↑+2Al(OH)3↓342474171克x
342474=171克x
x=237克
答:需要搭配碳酸氢铵的质量为237克。
微专题2 碱变质的探究
1.B
[解析]证明变质即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有气泡生成,则可证明变质,故①正确;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滤液呈红色,则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色,则无氢氧化钠,故②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碱石灰增加的质量是吸收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之和,无法根据质量差测定纯度,故③错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Ba(OH)2溶液过量,引入了新的杂质,故④错误。
2.B
3.① Na2CO3+2HCl 2NaCl+H2O+CO2↑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长期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 Na2CO3和NaOH
[解析]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滤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4.(1) CaO
(2) 不正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固体不溶物可能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
(3) 过量稀盐酸
(4) 将生石灰样品放入坩埚中,称量坩埚和样品的总质量m,然后将坩埚放在加热装置中,加热至500 ℃,保持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m1。若m>m1,说明固体质量减小了,样品中含有Ca(OH)2;若m=m1,说明固体质量没有变化,样品中不含Ca(OH)2
5.(1) Cu(OH)2(或氢氧化铜)
(2) 部分变质
(3) 不论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如何,当pH为7时,消耗盐酸的质量是一样的,所以用盐酸的质量来计算是错误的
(4) CO2(或二氧化碳)
6.(1) NaOH溶液与CO2反应后得到的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2) 防止酚酞试液与氧气接触
(3) 溶液变成红色,片刻后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
(4)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7.(1) 不能,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2) ②
(3) 蒸馏水
[解析]通过对比左侧(氢氧化钠溶液)和右侧(蒸馏水)与二氧化碳分别接触后U形管中的液面变化,排除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的影响,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4)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答案不唯一)
8.(1) 部分变质
(2) 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是x。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9844x4.4克
9844=x4.4 g
x=9.8 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g100 g×100%=9.8%。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
9.(1) 2NaOH+CO2 Na2CO3+H2O
(2) 产生气泡
(3) 11.92[解析]根据题表信息可知,加入1.0 g NaOH固体时温度升高31.52 ℃,加入1.0 g Na2CO3固体时温度升高10.03 ℃,而加入1.0 g该NaOH固体样品,温度升高15.71 ℃,介于31.52 ℃和10.03 ℃之间,则该NaOH固体样品部分变质,m的取值范围是11.9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