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七 酸和碱(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七 酸和碱(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化学部分
专题七 酸和碱
考点1 酸碱指示剂与
1.(2025金华模拟)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列早餐饮品对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种类 苹果汁 牛奶 白开水 豆浆
7
A.苹果汁 B.牛奶 C.白开水 D.豆浆
2.(2025温州二模)人体皮肤为弱酸性,洗手液的越接近皮肤的,对皮肤的伤害越小,从这个角度考虑,则下列四款洗手液中对皮肤伤害最小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5衢州一模)如图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中能大致表示稀释浓硫酸过程中烧杯内液体变化的是( )
A. B.
C. D.
4.(2023杭州)将过量盐酸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下列现象或事实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溶液显酸性
B.向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C.向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无沉淀生成
D.向加入锌粒有气体生成
5.(2023金华)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
A. B.
C. D.
考点2 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
6.(2025杭州一模)白色衣服上沾有的铁锈很难用水洗净。在家庭中去除锈渍可选用( )
A.白醋 B.碘酒 C.食盐水 D.纯碱溶液
7.(2025温州市一模)将稀硫酸分别滴入到下列物质中,其中能观察到如图现象的是( )
A.氧化铁粉末 B.锌粒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8.(2023嘉兴、舟山)如图是稀硫酸与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B.乙、戊一定是金属单质
C.稀硫酸与丙生成的白色沉淀不可能属于盐
D.稀硫酸与丁的反应类型可能是置换反应
9.(2024中考)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
图1
(1) 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_ _ _ _ (填“吸热”或“放热”)。
(2) 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进一步实验:
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出现蓝色晶体。
②取出烧杯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
图2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0.(2025金华一模)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 _ _ _ (填字母),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 _ _ _ (填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③测得试管中溶液的小于7
④滴入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 上述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① 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化学式)。
② 步骤3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化学式)。
11.(2025温州二模)为研究盐酸的性质,小明选择与铜相关的四类物质与盐酸进行如图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① 无现象
②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③ 蓝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绿色
④ 蓝色溶液变成绿色
(1) 实验①说明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_ _ _ _ (填“前”或“后”)。
(2) 实验③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实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铜离子一般呈现蓝色,但小明发现实验②、③、④中溶液的颜色都变成了绿色。对该异常现象,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铜离子浓度变大导致。
猜想二:可能是铜离子、氯离子共同作用导致。
猜想三:可能是铜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共同作用导致。
.实验②、③、④中,可以否定猜想一的实验组别是_ _ _ _ 。
.为了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小明除了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外,还需要查阅的资料是_ _ _ _ 。
A.氯化铜固体的颜色
B.硫酸铜固体的颜色
C.硫酸溶液的颜色
12.(2025浙江联考一模)酸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某小组以“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以下项目式学习。
【活动一】认识硫酸
(1)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 _ _ _ (填字母)。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活动二】探究硫酸与金属的反应
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图1
【查阅资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溶液吸收。
【实验现象与结论】
(2) 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3) 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中有氢气,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活动三】 探究硫酸与碱的反应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如图2是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其中点的意义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图2
考点3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13.(2025温州二模)绣球花的花朵颜色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在酸性土壤中呈蓝色,在碱性土壤中呈红色。为了使绣球花开出红色花朵,下列最适合用来调节土壤酸碱性的物质是( )
A.盐酸 B.熟石灰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4.(2025舟山一模)航天员的舱外服会放有一种药饼,药饼的主要成分是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下列关于药饼说法正确的是( )
A.取部分药饼溶于水后可以和碳酸钠反应
B.药饼放在舱外服中,主要作用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C.将药饼放入稀盐酸中,液体温度降低
D.取少量药饼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会变为红色
15.(2025浙江联考一模)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碱的性质后,同学们总结了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即可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 图中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 _ _ _ 。
(2) 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反应能_ _ _ 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 用图中③: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溶液中少量的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6.(2025舟山一模)“稳定与变化”是科学中重要的跨学科概念。为多角度认识物质,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
(1) 实验A把稀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经测定最终溶液呈酸性,此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则最终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除酚酞外)。
(2) 实验B中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蓝色沉淀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化学式),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小科同学想检验该无色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_ _ _ _ _ _ _ _ 。
17.(2023宁波)古籍中有记载制烧碱的方法,其核心反应可表示为。小宁模仿古法,以实验室中的、固体为原料,制备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
(1) 制作叶脉书签时,用溶液去除叶肉,是利用了的_ _ _ _ 性。
(2) 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中,含的质量为_ _ _ _ 、水的质量为_ _ _ _ 。
(3) 需称取、的质量各为多少
18.(2023嘉兴、舟山)小舟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溶液滴入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小舟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微溶于水;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溶液中数量太少。
猜想三:溶液呈酸性,沉淀不能存在。
(1) 小舟用试纸测和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说明溶液中没有。该现象_ _ _ _ _ _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 为增加的数量,换用浓溶液滴加到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小舟将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考点4 酸碱反应
19.(2025衢州一模)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为控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佳的操作是( )
A. B.
C. D.
20.(2024杭州一模)小金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烧杯内溶液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则( )
A.图甲中溶液是稀硫酸
B.图乙中段曲线表示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图乙中点表示加入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D.图乙中点所示溶液的溶质有和
21.(2024绍兴一模)小敏在研究酸碱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中,烧杯中水的质量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22.(2025杭州一模)为了研究酸碱反应的实质,小科先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图甲所示。
(1) 写出图甲试管中出现的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乙所示,其中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_ _ _ _ _ _ _ _ (填写离子符号)。
(3) 小科进一步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中的温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中能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 _ _ _ (选填“A”“B”或“C”)。
23.(2025浙江中考)某科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1) 如图乙,当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填化学式)。
(2) 由图甲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任务二】经过对中和反应进行一系列研究后,该兴趣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
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如图丙,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3) 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4.(2025杭州一模)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若要证明反应发生,实验思路有①验证反应物消失;②验证有新物质生成。
(1) 从图甲试管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钡已经发生反应的结论。此方案所选用的思路是_ _ _ _ (填“①”或“②”)。
(2) 根据该同学实验结果分析,图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应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根据图乙,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5.(2025温州模拟)小塘在老师的指导下测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向20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滴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计记录溶液的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
(1) 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两种)。
(2) 已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结合上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
(3) 在往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用化学式表示)。
26.(2024绍兴一模)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1) 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组内两位同学分别从反应物消失和生成物产生的角度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 小敏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图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可判断与发生了反应。
② 小科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图乙),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和,她据此认为与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请你对小科的结论作出评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向稀溶液中缓缓通入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 分析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_ _ _ _ (选填“ ”“ ”或“”)。
② 分析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 _ _ _ _ _ _ _ 有关。
27.(2025浙江联考模拟)为了探究酸碱反应,甲、乙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 如果酸、碱能反应,图1甲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为了探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图1乙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如图1丙),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如图2,则乙实验反应后_ _ _ _ (填序号)。
A.盐酸过量 B.过量 C.恰好完全反应
(3) 丙实验中最终生成多少克沉淀?并在图3中画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曲线。(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专题七 酸和碱
考点1 酸碱指示剂与
1.D
2.B
3.A
[解析]烧杯中是蒸馏水时,其;随着浓硫酸的加入,烧杯内液体的酸性逐渐增强,溶液的逐渐减小,最后基本不变,正确。
4.B
5.C
考点2 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
6.A
7.C
8.D
[解析]无色酚酞试液遇稀硫酸不变色,错误。蓝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但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黄色溶液中有铁离子,但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所以乙、戊一定不是金属单质,错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硫酸钡属于盐,错误。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属于置换反应;稀硫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9.(1) 放热
(2) 浓硫酸的密度比硫酸铜溶液的大
(3) 先出现蓝色晶体,然后又变成白色固体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蓝色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又有脱水性,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失去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固体。
(4) 不能滴到手上(合理即可)
10.(1) C; ①③④
(2) ① 和
[解析]试管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试管中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将试管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说明中镁过量,中氯化钡过量,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和。

[解析]步骤3,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11.(1) 后
(2) 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铜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即
(3)a.④ b.A
[解析](3).在实验④中,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两者不反应,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变小,但溶液颜色变成了绿色,这就说明溶液变绿不是由铜离子浓度变大导致的,所以可以否定猜想一。.氯化铜固体中含有铜离子和氯离子,如果氯化铜固体颜色不是绿色,而在溶液中呈现绿色,就有可能是铜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共同作用导致的。
12.(1) ACD
(2) 品红溶液褪色
(3) 随着浓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硫酸溶液浓度降低,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活动三】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考点3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13.B 14.B
15.(1) 酸
(2) ; 放出
(3)
16.(1) 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 、
(2) ; 试纸
17.(1) 腐蚀
(2) 40; 360
(3) 解:设反应需要的质量为,的质量为。
答:需称取的质量为,的质量为。
18.(1) 不支持
(2) 产生红褐色沉淀
(3) 溶液显酸性,当溶液过量时,产生的沉淀在酸性溶液中又消失了
考点4 酸碱反应
19.D
20.C
21.B
[解析]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同时加入的稀盐酸中也含有水,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时,反应停止,继续滴加稀盐酸,水的质量的增加量等于加入的稀盐酸中含有水的质量,所以图像应为先陡后缓,且开始时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起始值不为0。
22.(1)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2)
(3) B
23.(1) 、
[解析]由题图乙可知,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当时,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
(2) 溶液逐渐减小且小于7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且小于7,氢氧化钠被消耗,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3) A、B、C中的固体不变色,D中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红色
[解析]题图丙中,无水醋酸、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钠固体中均不含水,硅胶不变色,而中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水,使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4)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试管,干扰实验结果
24.(1) ①
(2) 或和
[解析]因为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氢氧化钡已完全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若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钡;若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钡和氯化氢。
(3) 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钡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即
25.(1) 玻璃棒、烧杯(或量筒、胶头滴管等,合理即可)
(2) 解: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克,
设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

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3) 、
26.(1) ① 氢氧化钙消失
② 不正确,如果两者不反应,溶液中也含有和
(2) ①
[解析]段: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氢氧化钠被消耗,氯化钠逐渐增多,导电能力减弱,则导电能力:。
② 离子浓度
[解析]段:反应已结束,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故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浓度有关。
27.(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A
[解析]由题图2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说明溶液中仍有盐酸,直到滴加溶液到,盐酸被完全反应掉,开始与反应,当滴加溶液到时,被完全反应掉。
(3) 由题图2可知,与溶液反应的溶液质量为,与反应的的质量为,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答:最终生成沉淀。
图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