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十一 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化学部分专题专题十一 物质的循环与转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一轮复习
化学部分
专题十一 物质的循环与转化
考点1 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
1.(2025台州二模)中国计划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B.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C.开发核能发电 D.植树造林
2.(2022金华)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 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_ _ _ _ 。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最重要的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溶液来“捕捉”,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 用该技术进行“碳捕捉”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3.(2025杭州一模)杭州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火炬燃料,实现了循环内的“零碳”排放。制备甲醇与甲醇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
(1) 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_ _ _ _ _ _ _ 。
(2) 甲醇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结合图示分析,亚运会火炬能实现循环内的“零碳”排放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3)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 _ _ _ (填序号)。
A.用太阳能、风能等代替化石燃料的使用
B.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倡绿色出行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D.焚烧秸秆替代施用化肥
4.(2025绍兴一模)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甲。

(1) 图甲表明: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 _ _ _ _ _ 。下列做法属于该途径的是_ _ _ _ (填字母)。
A.推广使用氢能源
B.将通入海底封存
(2) 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科学家比较了氨基乙酸钾、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种吸收剂在不同烟气流速下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结果如图乙,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① 烟气流速越快,脱除率越_ _ _ _ (选填“高”或“低”)。
② 当烟气流速相同时,三种吸收剂中_ _ _ _ _ _ _ _ 对烟气中的脱除效果最好。
(3) 为了实现资源化,将含有22吨的工业尾气通过溶液进行吸收,共消耗溶液200吨(尾气中其他成分不与溶液反应),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2024绍兴一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氢能、核能等新能源,智能电网、碳捕获等绿色技术都将成为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1) “绿电制绿氢”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氢气的技术。比如:太阳能光解水,该方法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最终转化为_ _ _ _ 能。
(2) 如图是工业生产中“碳捕集与封存”的一种方式,其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未标出)
① 自然界中往往通过_ _ _ _ _ _ _ _ 来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② 绿色技术往往具有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特点。请根据流程图分析,在以上过程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③ 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低碳生活”理念: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一条即可)。
④ 试分析计算若捕集到110吨二氧化碳,理论上可以合成甲醇_ _ _ _ 吨。
考点2 物质间的转化
6.(2025杭州模拟)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转化③,可将通入氯化钠溶液
C.实现转化⑤,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转化⑥,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7.(2024温州一模)“化学链燃烧”是指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某“化学链燃烧”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B.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与直接燃烧相比,“化学链燃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捕集
D.等质量的甲烷直接燃烧比“化学链燃烧”消耗的氧气多
8.(2024杭州一模)敦煌壁画色彩艳丽,矿物颜料功不可没,其蓝色源于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它能与酸发生反应。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物质间的转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碱式碳酸铜
A.碱式碳酸铜属于碱
B.转化①可选用稀盐酸
C.转化③是置换反应
D.若有222克碱式碳酸铜,理论上可制得64克铜
9.(2024金华一模)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酸、碱、盐等物质的知识后,小科同学从物质的逻辑关系(图1)、物质的转化关系(图2)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图1
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 酸和盐之间的关系,是图1中的_ _ _ _ 关系。
(2) 图2表示几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的示意图。写出能完成①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0.(2024嘉兴一模)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下图是某工厂处理含铜垃圾的生产流程:
(1) 根据相关现象可知加入的A单质是_ _ _ _ 。
(2) ④中的溶液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 _ _ _ _ _ _ _ 。
11.(2025宁波联考三模)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很多化学知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 在步骤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硫酸铜。若继续加热到,硫酸铜将会分解成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单质、一种常见污染空气的氧化物,以及一种黑色的固体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反应后产生的废气可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现有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想要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 _ _ _ _ _ _ _ 。
(3) 写出步骤④“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对图中各操作步骤的解释合理的是_ _ _ _ (填序号)。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所得铜的质量一定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
12.(2025杭州一模)某炉渣中主要含、,还有少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杂质。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可知,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1) 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一个即可)。
(2) 步骤二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滤液2的实验操作是_ _ _ _ 。
(3) 将滤液2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冰水洗涤、低温干燥后得到晶体,其中冰水洗涤的作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3.(2024杭州二模)“五水共治”大大美化了我们滨江的河道环境。某校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计划从含有、和三种离子的废水中回收银和碳酸钡固体,操作步骤(假设每步都恰好完全反应)和实验结果如下。
已知滤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且滤液C结晶后可得到一种含钾元素的复合肥。则所加入的乙是_ _ _ _ _ _ _ _ ,丙是_ _ _ _ _ _ 。
14.(2025浙江联考模拟)“波尔多液”是一种无机铜素杀菌剂,是硫酸铜、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钙的碱式复盐,其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应器1中将稀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气体B的化学式为_ _ _ _ _ _ _ _ 。
(3) 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15.(2025杭州一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锌的国家。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记载:“每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锌)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反应后生成)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锌)也。”此工艺过程分解模拟如图。(已知:的冶炼温度为,的沸点为)请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 装入原料器之前,将炉甘石敲碎的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冷凝器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 _ _ _ _ _ _ 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 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4) 我国古代冶锌晚于铁和铜,分析说明其中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6.(2025杭州一模)高纯碳酸钙广泛应用于精密电子陶瓷、医药等的生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实验步骤,模拟工业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
(1) 该工业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_ _ _ _ _ _ _ (写化学式)。
(2) 在进行“操作2”过滤时,为得到洁净的高纯碳酸钙,需要用蒸馏水多次清洗。为了证明已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写出具体操作方法和现象)。
(3) “转化”中发生以下反应:,为制取50克高纯,理论上至少需要充入氨气的质量为多少?
17.(2025杭州一模)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 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操作Ⅰ的名称是_ _ _ _ 。
(3) 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的固体一定是纯净的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
乙:和的混合物
丙:和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 取少量固体,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乙 取少量固体,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丙 取少量固体,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成立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的方案进行合理的评价: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8.(2024温州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黏土高温烧制砖的过程,砖窑内氧气含量的不同导致了红砖和青砖颜色的差别。黏土中的铁元素在充足时会充分氧化生成而形成红砖,在不足的情况下,部分就会转化成而形成青砖。若想要得到更多的青砖,需要在焙烧工作完成时,封闭窑顶和窑门并从窑顶慢慢浇水(喷水)以加快冷却,高温下发生如下反应:(气),。
(1) 转化成的过程,体现了的_ _ _ _ 性。
(2) 请计算若最终要产生的,则理论上在整个过程中至少需要浇灌多少升的水?
答案专题十一 物质的循环与转化
考点1 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
1.B
2.(1) A
(2) 、
[解析]由题图可知,是吸收器中反应的反应物,是分离器中反应的生成物;是反应器中反应的生成物,是分离器中反应的反应物,故和可循环利用。
(3) 解:设理论上可生成的质量为。
千克
答:理论上可生成的质量为10千克。
3.(1)
(2) 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进行了回收利用
(3) ABC
4.(1) 碳替代; A
(2) ① 低
② 氨基乙酸钾
(3) 解:设该溶液中的质量为。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1) 化学
(2) ① 光合作用
② 氢氧化钠、氧化钙
③ 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
④ 80
[解析]设合成甲醇的质量为。

考点2 物质间的转化
6.A
[解析]实现转化③,需将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错误。氢氧化钠转化为碳酸钠,需要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错误。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可以加入氢氧化钙或者氢氧化钡溶液,错误。
7.D
[解析]由题图可知,氧化亚铜在空气反应器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正确。在空气反应器中,氧气被消耗,排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正确。此操作装置更有利于分离和回收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正确。消耗等质量的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不会改变,错误。
8.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以下关系:,则若有222克碱式碳酸铜,理论上可制得128克铜,错误。
9.(1) 并列
(2)
10.(1) 铁
(2)
11.(1)
(2)
(3)
(4) AD
[解析]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不一定是饱和的,不正确。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56份质量的铁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得铜的质量一定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正确。
12.(1)

(2) 过滤
(3) 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解析]因为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用冰水洗涤可以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失,同时还能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
13.氢氧化钡; 碳酸钾
[解析]该废水中含银离子、钡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废水中回收银和碳酸钡固体。向废水中加入适量的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得到银,滤液中含铜离子、钡离子、硝酸根离子,要想除去铜离子,可加入含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由于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故乙为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滤液中溶质只含硝酸钡。要想得到碳酸钡沉淀,可加入适量的碳酸盐,由于滤液结晶后可得到一种含钾元素的复合肥,故丙为碳酸钾。
14.(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3) 或
15.(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 物理变化
(3) 避免锌被氧气重新氧化
(4)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
16.(1)
(2) 向其中滴加溶液,未产生白色沉淀
(3) 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充入氨气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充入氨气的质量为17克。
17.(1)
(2) 过滤
(3)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反思与评价】 甲同学的设计方案不严密,实验过程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一定恰好反应,而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滴加酚酞均会变红,故不能根据溶液变红确定只有氢氧化钠
18.(1) 还原
(2) 解:设反应所需一氧化碳的质量为,理论上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水的质量为。
答:理论上在整个过程中至少需要浇灌的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