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AI赋能——专题复习《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 王晓佼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列表对比,认识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和历史启示;通过世界格局演变,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曲折性,树立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地图和时间轴,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脉络,明确重要事件的时空背景,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材料,论证历史观点,如从雅尔塔会议史料中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解释:多种方式、多角度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鼓励学生能依据材料对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解释,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家国情怀:树立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次世界大战的关键史实及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AI和多媒体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材料分析、表格归纳。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课堂导入 用和平鸽图片生成AI数字人,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任务一:根据所学完善“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信息,时间5分钟,第一、二组同学上台展示填写内容,其他组同学评判和纠正,看哪个组完成得更快更准确。 教师指导: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反映了各国矛盾错综复杂。双方目的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因此,从目的看性质,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强调多角度分析问题:一战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 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形成对抗,推动了战争的爆发;而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直接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 - 1945年。它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一战一样,是帝国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国和日本的压制,引起了两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这是历史原因;1929 -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欲望,成为直接原因;还有英、法采取的 “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活动:补充完善一战、二战重大事件时间轴,并简述事件④⑤⑥之间的内在联系。 2.任务二: 思考:(1)根据所学,归纳一战和二战的共同点。 教师指导:可以根据表格中已经填写的信息来思考。 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战争双方目的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都是由突发事件引发大规模冲突;战争规模都很巨大,都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有新式武器的研制并投入战争;战后国际秩序都被重塑,建立了新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 思考讨论:(2)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国与国之间要顺应时代潮流,和平相处,加强交流与合作,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才能避免战争;各国要谋求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 3.任务三: 课堂互动:使用 豆包、DeepSeek 等工具,输入 “罗斯福(1945 年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二战后期对德战略)” 等关键词,并上传《雅尔塔会议纪要》《二战回忆录》等史料,生成智能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 “雅尔塔会议是否牺牲中国主权”“二战后期盟国战略分歧” 等问题,向 AI 虚拟人物提问。 学生:“总统先生,您为何同意苏联提出的‘维持外蒙古现状’条件?这是否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AI 罗斯福:“从军事战略看,苏联承诺对日作战能加速二战结束,减少盟军伤亡;但我们也意识到这一决定对中国主权的影响,后续曾推动国民政府与苏联谈判……” 4.任务四:合作学习(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 (1)请完善以上空格里的内容。 (2)请简述①、②两个“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教师指导: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思考。积极: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或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体系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消极:该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对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②是战胜国对战败国遗产的重新分赃;③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重新奴役;④具有掠夺性、不公平性、不稳定性。 教师指导:两极格局的影响: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②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③为战后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④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威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两极格局的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教师指导:根据图示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及其变化。 变化:从一超多强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或多极化趋势)。 5.任务五:列表归纳(小组或同桌讨论,回答) 比较带有强权主义色彩的国际会议 教师指导,纠正答案,评价反馈 6.任务六:规律总结,小组讨论 思考讨论:“战争是格局演变的唯一推动力吗?” (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是重要推动力,但不是唯一因素,还包括经济实力、意识形态等) (1)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国家综合国力的对比;国际形势的发展;世界性的战争;国家利益的驱动;意识形态、民族矛盾等。 根本原因——国家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特别是经济、科技实力等)。 (2)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认识: ①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的变化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 ②世界格局的决定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力量的对比(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③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建立更公正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等。
当堂检测 课堂练习12分钟: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和平与战争、发展与动荡并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一战后国际局势】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走向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日本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用史实加以说明。(5分) 【二战后国际局势】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英国和苏联的时政漫画 英国漫画 苏联漫画
英国漫画:英国妇女脚踩的两只高跷上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 STANDARD OF LIFE(更美好的生活)” 苏联漫画:马歇尔在兜售套索和军火。套索上写着法国、德国(西德)、意大利、英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名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幅漫画所表达的含义有何不同?并简析两幅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4分) 【当今国际局势】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大转型时期。美国建立单极霸权的企图遭到世界各种力量的抵制,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一些小国,弱国在新世纪的舞台上也努力坚持独立自主、依托地区性国际组织联合发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摘编自于沛等《世界现代史》(第二版)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变化?(4分) 材料四 关于国际秩序演变的原因,当前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存在几种较为普遍的观点:首先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新老强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使国际秩序发生转型;大规模战争是推动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力量对比,新的国际制度也伴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出现;除此之外,新兴大国的崛起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对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武岑《近代以来国际秩序演变综述》 (4)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国际秩序变化的因素。(3分) 【参考答案】(16 分) (1)影响:彻底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给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安宁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国际政治力量的急剧分化和改组。(2分) 史实: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并且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建立起庞大的军队,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发动侵华战争。(3分) (2)不同:英国漫画表达对马歇尔计划的支持和肯定;苏联漫画表达了对马歇尔计划的不满或反对。(2分) 创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并最终进行冷战;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给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不同的影响。(2分) (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出现一超多强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世界格局还未完全定型。(2分) 应对: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等;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2点2分) (4)因素:两次工业革命激化了新老强国之间的矛盾;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力量对比;新兴大国的崛起与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3分)
课堂小结 应用豆包生成本节课的小结: 指导学生总结认识:世界格局(国际秩序)的变化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世界格局的决定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力量的对比;要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