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评价练习作业(含答案)八年级生物上册新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6.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评价练习作业(含答案)八年级生物上册新人教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生物上册新人教版第4.6.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评价练习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同学们在打羽毛球时,始终能看清远近移动的球,主要是因为眼球的(  )
A.角膜可以前后移动 B.晶状体凸度可以调节
C.玻璃体大小可以调节 D.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2.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下图为眼球结构图,其中②和③代表的结构分别是(  )
A.晶状体、脉络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睫状体、巩膜
D.睫状体、视网膜
3.以下是某同学视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视觉的形成部位在③
B.由①可判断该同学是近视眼
C.②是视神经,与视觉形成无关
D.若摘去①,成像将落在视网膜前方
4.教育部出台的“五项规定”政策指出要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长时间玩手机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导致用眼疲劳,形成近视。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近视是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
B.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网膜
C.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D.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利于预防近视
5.在校园操场上,小林沉浸在“书声朗朗”的晨读氛围中。人耳中能接收外界声波,并产生振动的结构是(  )
A.半规管 B.前庭 C.鼓膜 D.外耳道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下列有关眼和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看着汽车由远及近,晶状体的曲度变化是由大到小
B.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D.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7.耳的健康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关于保护耳部健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的听觉会受到不利影响
B.鼻咽部感染,细菌可能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C.不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或张嘴堵耳
8.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病率高且逐渐低龄化,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以下用眼习惯科学的是(  )
A.躺卧看书 B.长时间看电子屏幕
C.边走路边看书 D.看书一段时间后远眺几分钟
9.如图是某同学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制作的眼球结构模型,用以演示眼球的成像过程,其中水透镜模拟的眼球结构是(  )
A.晶状体 B.瞳孔 C.视网膜 D.玻璃体
10.听力障碍是较为常见的感觉器官残疾性疾病,造成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正常耳蜗的损坏,不能接受声音信号并进行传递,进而丧失听觉。人工耳蜗通过植入内耳的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绕过受损的耳蜗毛细胞,从而使患者能感知声音。下图为人工耳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耳蜗可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为神经冲动 B.人工耳蜗应植入中耳
C.失去听觉不会影响说话 D.耳蜗能形成听觉
11.《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不错的综艺节目。收看精彩的节目,离不开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收看电视的过程中,精彩的画面会成像在图a的①上,最终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
B.长时间近距离的观看电视节目会引起或加重近视,近视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电视发出的声波引起图b中⑤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⑦内的听觉细胞,产生听觉
D.人除了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外,还有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12.如图所示是模拟眼球成像的模型,图中的注水塑料球和光屏分别模拟的是(  )
A.角膜、玻璃体 B.玻璃体、视网膜
C.晶状体、视网膜 D.角膜、晶状体
13.人工耳蜗是一种能转换声波的电子装置。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刺激听觉神经从而恢复听觉。医学上可通过植入人工耳蜗来治疗耳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B.鼓膜和正常人的耳蜗分别位于中耳和内耳
C.耳蜗受损患者佩戴人工耳蜗能恢复听觉
D.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14.特殊教育学校的盲人学生是依靠盲文来学习的,他们在“读”盲文时,依靠皮肤的( )
A.冷觉感受器 B.痛觉感受器
C.热觉感受器 D.触压觉感受器
15.仿生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生物的结构、功能和行为获取灵感,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创新方法。比如照相机是模仿人的眼睛发明创造的,照相机的暗室是指相机内部的封闭无光环境,能使人眼内形成“暗室”的结构是(  )
A.视网膜 B.脉络膜 C.虹膜 D.巩膜
16.“二月二龙抬头”,小贝和家人在这一天参与民俗活动时,听见巨大的击鼓声。如图为人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鼓声敏感的细胞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味觉 B.听觉和味觉
C.听觉和视觉 D.触觉和味觉
18.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耳蜗→听神经→听小骨→听觉中枢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C.声波→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耳蜗
D.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二、综合题
19.为提高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的基本能力,很多中小学校每年都会观看消防事故教育视频,举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演练过程中,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消防事故的视频对学生造成强烈震撼,屏幕上的信息反射来的光线,在眼睛结构图中[ ] 上形成物像。
(2)利用手机进行观看视频,如果长时间距离屏幕太近,会导致图中[ ] 曲度变大,容易形成近视。
(3)在进行消防演练时,警报声引起[ ] 振动,通过 传到内耳,刺激[ ] 内的对声音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I] 形成听觉。
20.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下图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看不清周围的人和物,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事物,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②] 变大了。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 。
(3)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⑤] 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⑥]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形成视觉。
(4)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填标号)。
(5)预防近视眼,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 易患夜盲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新人教版第4.6.1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评价练习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C D D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C D D B A B B
1.B
2.B
3.C
4.B
5.C
6.D
7.D
8.D
9.A
10.A
11.D
12.C
13.D
14.D
15.B
16.A
17.B
18.B
19.(1)⑥视网膜
(2)③晶状体
(3) 3鼓膜 听小骨 2耳蜗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0.(1)瞳孔
(2)角膜
(3)视网膜
(4)⑧
(5)维生素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