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N—14 O—16 H—1 K—39 Mn—55 1—127 Cl—35.5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中国探月工程于2024年正式立项,同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月背“挖宝”之旅。火箭的推进剂有煤油、液氢、液氧。根据信息回答1-3题。
1.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2.科学家发现月球“大气层”非常稀薄,与地球大气相比,缺少重要的供给呼吸的成分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变为液氢,分子间隔消失
B.液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液氢与液氧反应前后,微观上分子个数不变
D.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液态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量取液体 B.检验装置气密性 C.点酒精灯 D.过滤
5.《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微观。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 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B.醋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D.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1:1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2025年六五环境日我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滥伐林木 B.修复草原 C.污水处理 D.光伏发电
8.培养实验安全意识,筑牢安全屏障。“实验室制取氧气”一定不能用到的安全标识是
A.洗手 B.用电 C.热烫 D.护目镜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有能量吸收或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B.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则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
D.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4g 氢气和4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8g水
10.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点对应物质只有一种,类别都属于单质
B. A、B点对应物质充分燃烧都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点对应物质
C.对比 A、C、D点对应的三种物质,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D. B点物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D点对应物质,区别在于反应时氧气浓度不同
二、非选择题
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 ②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
12.如图是市售的一种“低钠加碘盐”包装文字。请根据信息,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成分氯化钠,构成它的阳离子是
(2)普通人每天需要补充大约 0.12 mg碘元素,一个普通人如果只通过食用此盐补充碘元素,一天大约至少需要 g此盐。
(3)推测碘酸钾的一条物理或化学性质 。
13.2025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多项科学技术实现突破。化学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化学助力新能源发展。下列化学储氢材料中含氢元素质量分数量最低的是 (填字母)。
A. NH B. N H C. CH
(2)化学助力国防重器。歼一20隐形战斗机是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等能力的隐形战斗机。战斗机发动机喷口、喷管的金属材料中入了稀土金属铼,可以耐高温。冶炼金属铼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X 的化学式为 。
14.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信念自觉融入人生追求之中。
(1)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确认为国际标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信息,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从元素分类角度看,锌元素属于 (选择“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闵恩泽院士研发了多种催化剂,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起 作用。
(3)徐光宪院士和他的团队研发了稀土分离技术,使我国从稀土资源大国转向生产强国。稀土元素包括钪、钇等17 种储量较少的金属元素。铈[元素符号 Ce]是其中一种,其氧化物中铈显+4价,请写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
(4)李灿院士团队研究二氧化碳制甲醇(化学式为 内燃机理想燃料之一)取得新进展。
①根据甲醇的化学式,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分)
甲醇与氧气燃烧微观示意图。
②请写出对应化学方程式(2分)
15.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的“炭”指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1)诗中“心忧炭贱愿天寒”,侧面反映出炭燃烧会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同为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石墨,可用于做电极,体现了石墨具有 性;
(3)过春节贴的春联用墨汁书写,春联字迹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
(4)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碳弹簧”,是制造智能磁性材料的理想原料。它由多孔碳材料制作而成,与金刚石、石墨等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
16.根据教材实验以及改进实验,回答问题:
(1)图1实验可观察到 ,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2)图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蒸馏水慢慢流入 Y型管的下端。理论上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 mL蒸馏水(不考虑损耗)。
(3)图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铜粉是否足量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17.制备物质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内容,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对应的仪器名称 。
(2)以B、C装置制取氧气,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 。②如何验满 。
(3)若要收集0.32克氧气,理论上需要至少多少克的高锰酸钾 (4分,写计算过程及结果)
(4)图E所示家用制氧机,在反应仓中加适量水,分别加入过碳酸钠固体和少量二氧化锰。信息:过碳酸钠溶于水会分解生成 和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18.“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深入认识水的净化和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某化学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 探究水的净化
对比古今净水工艺:
(1)图1中“漉水囊”可滤出水中浮游生物,此过程对应的操作相当于图2中的 池。
(2)图2中混凝剂明矾化学式为 中硫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 ;
项目二 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模型建构】通过电解水实验建立研究化合物组成元素的一种思维模型:
化合物分解一化学反应,判断生成物的组成元素→确定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3)右图,用燃着木条验证两极产生气体,确定分别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根据 ,可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4)某物质甲隔绝空气加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利用上述模型分析,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填元素符号)。
(5)另有某物质乙1.6g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g 和水3.6g,
①消耗氧气质量 ②推断物质乙的化学式 。
【拓展延伸】为增强水的导电性,水中加入了氢氧化钠,那么氢氧化钠对电解水还有哪些影响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同温同压下,氢氧化钠会影响水分解的速度;
c.氯化钠俗称食盐,也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电含氯化钠的水,反应如下:氯化钠+水通电氢氧化钠+氢气+氯气(氯气有毒)。
(6)思考:实验时, (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7)分析:利用传感器对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率进行检测,绘制曲线如图
(说明:电导率的数值表示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溶液中离子浓度越低,电导率越小)。分析曲线,写出一条规律性的结论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