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德阳二中教育集团2025年秋期初二期中素质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林(则徐)在海滩挑成两个池子,前设涵洞,后通水沟,先由沟道引水入池,撒盐其中再抛石灰煮之。共计二十三日,全数始尽销毁。”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天京事变D.黄海海战2.综合下表信息,得出的结论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一1860年)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口岸。为通商口岸。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割香港岛给英国。《瑗珲条约》多万平方千米。A.清朝主动开放力度加强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减少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有一首歌谣唱道:“不是说天上的星星多么?比不上太平军的战士多啊!不是说天地的恩情厚么?比不上呼王(即洪秀全)的恩情厚啊!”该“呼王”领导的军队()A.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B.在北伐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D.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4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中国派遣的第轮船招商局一批小留学生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边疆危机B.自发地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实现了“自强”“求富”目标D.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程5.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刷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6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右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维新派革命派改良革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A.救亡图存B.自强求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C.扶清灭洋D.三民主义维护清王朝统治推翻清王朝统治试卷第1页,共4页7.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如右图所示),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8某校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专题做了如下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A.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B.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C.中国近代的主动开放D.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剧9.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A.推翻清政府B.变法自强C.发展资本主义D.建立革命政党10.史实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A.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D.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12.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用.武中国華臨北山國理大時约胡法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A.从分裂走向统一B.从屈辱走向独立C.从专制走向民主D.从封闭走向开放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它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试卷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