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分层作业)(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分层作业)(解析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分层作业
1.(2025·新疆·模拟预测)化石能源正逐渐被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替代。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氢气 C.石油 D.天然气
2.(2025九年级下·广西南宁·专题练习)传统文化《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此处的可燃之“石”是煤。煤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3.(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 B.乙醇 C.氢气 D.一氧化碳
4.(2025·河南周口·三模)下列含碳物质被人类利用的时间最早的是( )
A.煤炭 B.C60 C.石墨烯 D.碳纳米管
5.(2025·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大庆素有“绿色油化之都”的美誉,下列在石油综合利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产合成纤维 B.生产化肥 C.生产塑料 D.分馏得到汽油
6.(2025·河北保定·一模)为了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我国加快实施能源转型,下列能源的使用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是( )
A.酒精 B.天然气 C.乙醇汽油 D.氢气
7.(2025·山西晋城·三模)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及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主火炬分别使用丙烷(C3H8)、氢气、甲醇(CH3OH)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与其他三种燃料相比,氢气最显著的优势为( )
A.运输储存难 B.生产成本低 C.着火点最低 D.不污染环境
8.可燃冰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若开采不当,将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C.燃烧时放出热量 D.与冰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9.(2025·江苏常州·三模)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利用了光—热转换
C.石油可通过分馏进行综合利用 D.氢能源具有无污染、热值高等优点
10.(2025·湖南岳阳·二模)为解决气候问题,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燃烧煤炭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利用化学技术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
11.(2025·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天然气入户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项民生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反应:C2H6O+3O22CO2+3H2O
B.天然气燃烧时能量转化关系: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燃气热水器要安装在浴室外以防洗澡时CO中毒
D.家用燃料变迁到天然气源于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12.(24-25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和SO2都能产生酸雨 B.天然气和煤都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产生的SO2少于甲烷 D.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小
13.(2025·四川成都·一模)从柴草到煤炭,再到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燃料的每次迭代升级都减少了家庭用火的麻烦和风险,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炭主要含有碳元素,可直接燃烧,污染小
B.天然气、沼气、可燃冰主要成分都是CH4
C.焚烧秸秆一定程度上会污染空气,影响航空安全
D.液化气易燃易爆,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14.(2025·江西·三模)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家用燃料经历了下图所示的变迁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1)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 。
(2)煤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3)液化气、煤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
(4)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安装报警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 (填“上方”或“下方”)。
(5)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与传统燃料相比,氢气作为燃料最突出的优点是 。
15.(24-25九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氢能有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制氢(图1)、储氢和用氢(图1)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图2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
(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最理想的制氢的方式是 。
a.光分解水 b.电解水 c.化石燃料制氢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或高压储氢的原理: 。
(4)用作碳基储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 。
(5)分析图2,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 (填字母)。
a.LaNi5H6 b.LiAlH4 c.Mg2FeH6 d.Al(BH4)3
(6)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
(1)据图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能源是 ,写出一种“其他能源” 。
(2)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的产品是 (填序号)。
a.汽油 b.煤油 c.乙醇 d.液化石油气
(3)用天然气代替煤的优点是 。
(4)焦炭可与超临界水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600kg碳的焦炭最多制备的质量是多少?
1.(2025·广东茂名·二模)绘制碳循环简图(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转化为CO2
C.海水吸收CO2生成稳定的碳酸
D.大气层的CO2能产生温室效应
2.(2025·广东梅州·三模)近50年梅州家用燃料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发展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属于二次能源 B.大量天然气泄漏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C.煤气灶火焰呈黄色时,应调大燃气进气口 D.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减少SO2的排放
3.(24-25九年级下·贵州遵义·阶段练习)火箭的液体燃料通常由燃料和助燃剂两部分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甲烷燃料中液氧为助燃剂
B.煤油(含C、H)液氧燃料燃烧时,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液氢液氧燃料的燃烧产物仅为水蒸气,环保特性出色
D.上述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均放出热量
4.(2025·广东清远·一模)《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种古代煤井用竹管抽引的人工通风方法∶“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毒烟”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B.煤属于可再生能源
C.“插入炭中”的“炭”指的是木炭
D.进入煤矿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5.(2025·广东清远·二模)非遗“熏画”以煤油灯烟火熏制作画,煤油由石油分馏得,是含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熏画时,会闻到强烈的煤油味是因为分子不断在运动
B.煤油中含有的碳、氢元素在燃烧后一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C.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
6.(2025·吉林·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
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
C.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7.(2025·江苏南通·二模)能源使用的历史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缩影,反映了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和环境意识的变迁。
(1)人类较早使用的木材、秸秆属于 (填“化石能源”或“生物质能”)。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填能源名称)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但其燃烧会释放 (填一种污染物的化学式),会导致酸雨问题。
(3)现代新能源中,太阳能通过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 。
(4)我国某科研团队研究了一种利用半导体LDH光催化氮气制备“绿氨()”,并利用“绿氨”的一种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①绿氨()作为燃料相对于用煤炭作燃料的优点是 。
②氨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氢能源是一种现代新型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与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从而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答案和解析
1.(2025·新疆·模拟预测)化石能源正逐渐被环境友好的新能源替代。下列能源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 B.氢气 C.石油 D.天然气
【答案】B
【解析】A、煤是由古代植物遗骸在高压、高温下形成的固体化石燃料,属于典型的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B、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可通过电解水或化学反应(如分解水)生产,它不是由古代生物遗骸形成的,也不属于地质作用产物。氢气是新能源的代表,环境友好,符合题意;
C、石油是由古代海洋生物遗骸(如藻类、浮游生物)沉积后形成的液体化石燃料,属于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古代生物遗骸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的化石燃料,属于化石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5九年级下·广西南宁·专题练习)传统文化《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此处的可燃之“石”是煤。煤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答案】A
【解析】煤是常用的一种化石燃料,煤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故选:A。
3.(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明代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 B.乙醇 C.氢气 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A。
4.(2025·河南周口·三模)下列含碳物质被人类利用的时间最早的是( )
A.煤炭 B.C60 C.石墨烯 D.碳纳米管
【答案】A
【解析】A、人类早在公元前(如中国汉朝时期,约2000年前)就开始开采和利用煤炭作为取暖和冶炼的燃料。利用时间最早。A正确。
B、它于1985年由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合成,自然界中极少见,因此人类利用始于20世纪末。利用时间晚(仅约40年历史)。B错误。
C、石墨烯于2004年由科学家首次从石墨中分离出来,是21世纪的新材料,用于电子设备等领域。利用时间晚(仅约20年历史)。C错误。
D、碳纳米管于1991年由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主要用于纳米技术。利用时间晚(仅约30年历史)。D错误。
故选A。
5.(2025·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大庆素有“绿色油化之都”的美誉,下列在石油综合利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产合成纤维 B.生产化肥 C.生产塑料 D.分馏得到汽油
【答案】D
【解析】A、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合成纤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塑料,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油分馏利用石油中各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和冷凝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汽油是石油中原有的组分),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5·河北保定·一模)为了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我国加快实施能源转型,下列能源的使用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的是( )
A.酒精 B.天然气 C.乙醇汽油 D.氢气
【答案】D
【解析】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降低碳排放,故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降低碳排放,故错误;
C、乙醇汽油中含有碳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降低碳排放,故错误;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故正确;
故选D。
7.(2025·山西晋城·三模)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3年杭州亚运会及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主火炬分别使用丙烷(C3H8)、氢气、甲醇(CH3OH)和天然气作为燃料,与其他三种燃料相比,氢气最显著的优势为( )
A.运输储存难 B.生产成本低 C.着火点最低 D.不污染环境
【答案】D
【解析】A、氢气分子小、密度低,易泄漏,储存和运输需高压或低温设备,成本高且危险。其他燃料如丙烷、甲醇和天然气更易液化或压缩储存,运输相对简单。不符合题意。
B、氢气主要通过电解水或天然气重整生产,过程能耗高,成本较高。丙烷可从石油提炼,甲醇可通过煤或天然气合成,天然气可直接开采,生产成本均低于氢气。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是指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氢气的着火点约为585°C,而甲烷(天然气)约537°C,丙烷约470°C,甲醇约464°C。可见,氢气的着火点并非最低,丙烷和甲醇的着火点更低。不符合题意。
D、氢气燃烧的产物仅为水,无二氧化碳或其他污染物。而其他燃料燃烧均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8.可燃冰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若开采不当,将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
C.燃烧时放出热量 D.与冰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保持各自性质。可燃冰由甲烷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温室效应主要由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引起。可燃冰中的甲烷是强温室气体,开采不当可能导致甲烷泄漏,加剧温室效应。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中的甲烷可燃烧,化学方程式为:,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反应。故C项不符合题意。
D.冰是水的固体状态,组成元素只有氢()和氧()。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组成元素包括碳()、氢()和氧()。两者元素组成不同。故D项符合题意。
综上,说法错误的是D。
9.(2025·江苏常州·三模)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利用了光—热转换
C.石油可通过分馏进行综合利用 D.氢能源具有无污染、热值高等优点
【答案】B
【解析】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短期内不可再生,因此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B、太阳能电池通过光伏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非光热转换,光热转换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说法错误;
C、石油分馏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方法,是石油综合利用的常见方式,说法正确;
D、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是清洁能源的典型优点,说法正确。
故选B。
10.(2025·湖南岳阳·二模)为解决气候问题,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燃烧煤炭 B.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利用化学技术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
【答案】A
【解析】A、煤炭是一种化石燃料,大量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能够增强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利用化学技术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能够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并通过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5·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天然气入户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项民生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燃烧反应:C2H6O+3O22CO2+3H2O
B.天然气燃烧时能量转化关系: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燃气热水器要安装在浴室外以防洗澡时CO中毒
D.家用燃料变迁到天然气源于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A、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燃烧时能量转化关系: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燃气热水器燃烧不充分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CO是一种有毒气体,易导致中毒,因此燃气热水器要安装在浴室外,确保通风,减少CO积累风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天然气在短时间内不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家用燃料变迁到天然气是因天然气更清洁、高效,而非可再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4-25八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和SO2都能产生酸雨 B.天然气和煤都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产生的SO2少于甲烷 D.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小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和煤在短时间内不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煤燃烧产生的多于甲烷,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少,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故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5·四川成都·一模)从柴草到煤炭,再到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燃料的每次迭代升级都减少了家庭用火的麻烦和风险,也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炭主要含有碳元素,可直接燃烧,污染小
B.天然气、沼气、可燃冰主要成分都是CH4
C.焚烧秸秆一定程度上会污染空气,影响航空安全
D.液化气易燃易爆,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答案】A
【解析】A. 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可直接燃烧,煤炭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污染并不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天然气、沼气、可燃冰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故选项说法正确;
C.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雾、一氧化碳(CO)、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同时烟雾会降低能见度,影响飞机起降,对航空安全造成威胁,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液化气(液化石油气,LPG)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烃类,使用时若泄漏或遇明火,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2025·江西·三模)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家用燃料经历了下图所示的变迁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1)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 。
(2)煤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3)液化气、煤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里,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
(4)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安装报警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 (填“上方”或“下方”)。
(5)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与传统燃料相比,氢气作为燃料最突出的优点是 。
【答案】(1)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不可再生
(3)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
(4)上方
(5)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且燃烧热值高
【解析】(1)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常将木材架空,其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煤在短时间内不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液化气、煤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里,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受压后,分子间间隔变小;
(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天然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上方;
(5)与传统燃料相比,氢气作为燃料最突出的优点是: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且燃烧热值高等。
15.(24-25九年级上·广东汕头·期末)氢能有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制氢(图1)、储氢和用氢(图1)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金属氢化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高压压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等。图2为一些储氢材料(以储氢后的化学式表示)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已知:质量储氢密度=储氢后氢元素在储氢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体积储氢密度=储氢后单位体积的储氢材料中储存氢元素的质量)。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氢能具有的优点是 (写一点)。
(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最理想的制氢的方式是 。
a.光分解水 b.电解水 c.化石燃料制氢
(3)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低温或高压储氢的原理: 。
(4)用作碳基储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 。
(5)分析图2,下列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 (填字母)。
a.LaNi5H6 b.LiAlH4 c.Mg2FeH6 d.Al(BH4)3
(6)氢氧燃料电池是将 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定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热值高(合理即可)
(2)a
(3)分子间有间隔,低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隔减小
(4)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d
(6) 化学
【解析】(1)氢能是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热值高的清洁能源,所以“氢能”具有的优点是氢气热值高(或来源广泛、储量丰富、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等合理即可);
(2)a.光分解水,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节能环保,符合题意;
b.电解水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产生氢气,不够节能,不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物,且化石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不够节能环保,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分子间有间隔,低温高压条件下分子间隔减小,因此低温或高压储氢;
(4)用作碳基储基储氢材料的“碳纳米管”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但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Al(BH4)3作为储氢材料时,质量储氢密度体积储氢密度都最高,故储氢材料中最理想的是Al(BH4)3,故选:d;
(6)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氢气燃烧生成水,方程式为:。
16.(202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合理利用化石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能源结构优化。
(1)据图分析,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能源是 ,写出一种“其他能源” 。
(2)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的产品是 (填序号)。
a.汽油 b.煤油 c.乙醇 d.液化石油气
(3)用天然气代替煤的优点是 。
(4)焦炭可与超临界水反应制备,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600kg碳的焦炭最多制备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 煤 氢能(合理即可)
(2)c
(3)减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4)
解:设制备H2的质量为x。
解得 x=200kg
答:含600kg碳的焦炭最多制备H2的质量是200kg。
【解析】(1)从图中可知,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最大的能源是煤;“其他能源” 可以是太阳能(或风能、水能等,合理即可)。
(2)乙醇不是石油炼制的产品,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答案为c。
(3)天然气代替煤的优点:减少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或热值高,合理即可 )。
(4)见答案。
1.(2025·广东茂名·二模)绘制碳循环简图(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转化为CO2
C.海水吸收CO2生成稳定的碳酸
D.大气层的CO2能产生温室效应
【答案】C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石燃料中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产生温室效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2025·广东梅州·三模)近50年梅州家用燃料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发展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属于二次能源 B.大量天然气泄漏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C.煤气灶火焰呈黄色时,应调大燃气进气口 D.将煤制成蜂窝煤能减少SO2的排放
【答案】B
【解析】A、化石燃料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于一次能源,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温室气体,大量天然气泄漏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符合题意;
C、煤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说明氧气不足,燃料不充分燃烧,应调大进风口,提供充足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D、将煤制成蜂窝煤,可以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但是不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4-25九年级下·贵州遵义·阶段练习)火箭的液体燃料通常由燃料和助燃剂两部分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甲烷燃料中液氧为助燃剂
B.煤油(含C、H)液氧燃料燃烧时,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C.液氢液氧燃料的燃烧产物仅为水蒸气,环保特性出色
D.上述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均放出热量
【答案】B
【解析】A、液氧具有助燃性,在液氧甲烷燃料中,液氧能支持甲烷燃烧,作为助燃剂,该选项说法正确;
B、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煤油(含C、H)与液氧燃烧时,煤油中的碳元素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元素与氧反应生成水,产物至少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 “多变一” 的特征,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
C、液氢和液氧燃烧时,产物仅为水蒸气,不会产生其他污染物,环保特性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D、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上述液氧甲烷、煤油液氧、液氢液氧等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2025·广东清远·一模)《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种古代煤井用竹管抽引的人工通风方法∶“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毒烟”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B.煤属于可再生能源
C.“插入炭中”的“炭”指的是木炭
D.进入煤矿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答案】A
【解析】A、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说明“毒烟”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符合题意;
B、煤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插入炭中”的“炭”指的煤,不是木炭,不符合题意;
D、煤矿中的“毒气”主要成分是CH4,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进入煤矿前,不能做灯火试验,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5·广东清远·二模)非遗“熏画”以煤油灯烟火熏制作画,煤油由石油分馏得,是含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作熏画时,会闻到强烈的煤油味是因为分子不断在运动
B.煤油中含有的碳、氢元素在燃烧后一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C.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
【答案】B
【解析】A、闻到煤油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煤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说法正确;
B、煤油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碳元素可能转化为一氧化碳,不一定都生成二氧化碳,说法错误;
C、石油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形成的,使用后短期内无法重新生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D、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大量使用会加剧温室效应,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5·吉林·中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
B.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
C.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答案】C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到,2022 年大气中SO2浓度数值不为 0 ,说明大气中是有SO2 存在的,A 选项错误;
B、观察图中数据,对比 2012 年 2 月和 2022 年 2 月SO2 浓度,二者差异较大,并非差异最小,B 选项错误;
C、冬季一般指 12、1、2 月,从图中明显看出 2012 年这几个月SO2浓度值较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C 选项正确;
D、煤中往往含有硫元素,燃烧煤会产生SO2 ,会增加SO2 的排放,而不是减少,D 选项错误。
故选C。
7.(2025·江苏南通·二模)能源使用的历史演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缩影,反映了技术进步、社会需求和环境意识的变迁。
(1)人类较早使用的木材、秸秆属于 (填“化石能源”或“生物质能”)。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填能源名称)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但其燃烧会释放 (填一种污染物的化学式),会导致酸雨问题。
(3)现代新能源中,太阳能通过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 。
(4)我国某科研团队研究了一种利用半导体LDH光催化氮气制备“绿氨()”,并利用“绿氨”的一种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①绿氨()作为燃料相对于用煤炭作燃料的优点是 。
②氨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氢能源是一种现代新型能源。在一定条件下,与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从而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 b.甲酸 c.乙醇()
【答案】(1)生物质能
(2) 煤炭 SO2
(3)电能
(4) 无污染
(5)b
【解析】(1)木材、秸秆是生物产生的能量来源,属于生物质能。
(2)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的广泛应用推动蒸汽机发明;煤炭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合理即可),这些污染物会导致酸雨。
(3)太阳能光伏电池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4)①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绿氨燃烧产物相对清洁,优点是无污染(或清洁环保等合理表述 )。
②氨燃料电池中,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方程式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H2与CO2反应,反应物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2。
甲醇(CH4O )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 ,不符合;
甲酸(CH2O2 )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2 ,符合;
乙醇(C2H6O )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不符合,
所以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