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SiO2 B.Al2O3 C.CO D.CaO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B.的VSEPR模型:
C.的电子式为:
D.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酸性:
C.化合物离子键百分数: D.原子半径:
4.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实验后剩余的白磷直接丢弃
B.利用沉淀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
C.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含大量氯气的尾气
D.皮肤溅上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NaOH溶液冲洗
5.可根据物质结构推测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结构 性质
A 有机玻璃的结构是 有机玻璃易降解
B 中的电子云密度比的大 的碱性比强
C 中共价键的键能比中的大 的沸点比高
D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少 镁的还原性比铝弱
A.A B.B C.C D.D
6.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高温下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用在高温条件下还原
C.碳化硅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可作耐高温结构材料
D.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可用柠檬酸去除水垢
7.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转移溶液 B.用乙醇萃取中的S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验证固体的热稳定性
A.A B.B C.C D.D
8.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溶于氢碘酸:
B.少量通入溶液中:
C.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酸性溶液滴定草酸:
9.室温下,1,2-环氧丙烷可通过下列两步反应最终生成酯,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环氧丙烷转化为物质甲的过程中断裂的是1号位置的形成的键
B.水也能实现甲→乙的转化,且不影响乙的产率
C.乙醇中键的键能比1,2-环氧丙烷中断裂的键的键能大
D.若将步骤中替换为,则最终生成
10.下列晶体的制备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目标晶体 制备方案设计
A NaCl晶体 往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B 水晶 熔融态缓慢冷却
C 明矾大晶体 在高于室温30~50°C的明矾饱和溶液中悬挂明矾晶核,静置过夜
D 晶体 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至难溶物溶解,再加入95%乙醇
A.A B.B C.C D.D
11.溶于大量时的热效应()可由有关数据根据热化学循环得到:
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2.三环氮杂冠醚分子中有四面体配位点的空穴,可与铵根离子结合形成如图所示结构(部分结构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环氮杂冠醚为超分子
B.三环氮杂冠醚可增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C.与三环氮杂冠醚通过4个氢键结合
D.三环氮杂冠醚分子中的所有元素均位于周期表p区
13.某课题组提出,可催化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Ⅰ为离子液体,沸点比较低 B.物质Ⅰ与环氧化合物通过配位键形成物质Ⅱ
C.物质Ⅲ为该合成总反应的催化剂 D.物质Ⅲ与反应转化为物质Ⅳ属于加成反应
14.室温下,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氨水,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室温下,①,。

1 2 3 4
室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固体放入纯水充分溶解后,溶液呈浅蓝色[即]
B.固体投入稀硫酸形成的溶液中,
C.若将蓝色沉淀滤出、洗净后再加入到氨水中,固体完全溶解
D.加氨水至蓝色沉淀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
15.某小组用如下实验方法测定室温下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即在饱和溶液中溶解的质量):
步骤Ⅰ:下,向饱和溶液中持续通入,达到气液平衡;
步骤Ⅱ:量取一定体积步骤I所得溶液于锥形瓶中,加过量溶液,静置一段时间;
步骤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棕色,再加2滴淀粉稀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
步骤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的NaCl饱和溶液,须去除残留的NaCl固体
B.步骤Ⅱ中有生成,对溶解度的测定没有影响
C.步骤Ⅳ:据、和计算的溶解度
D.难溶于溶液,唯一原因是溶液中大,抑制了与水反应
二、多选题
16.某课题组以硫酸为介质,采用电解法制备,间接氧化邻硝基甲苯()制备邻硝基苯甲醛(),装置如图所示。制备过程中,极表面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连接电源正极
B.b电极反应式:
C.电解质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D.理论上,每生成邻硝基苯甲醛,标况下电极消耗
三、解答题
17.氮族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请回答:
(1)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锑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B.与互为等电子体(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均相同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团)
C.与反应生成,变小
D.中阴、阳离子的中心原子均为杂化
(2)某含卤素的正五价砷化物的立方晶胞如图1,晶胞沿轴方向的投影如图2,写出由配离子表示的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该晶体的密度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3)①羧基的酸性: (填“>”或“<”)。
②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可形成而只能形成的原因 。
(4)从废印刷电路板冶炼的副产品——粗溴盐中回收NaBr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①“操作2”后可循环利用的物质X为 。
②“还原”步骤先在室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煮沸。室温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煮沸时。
③“操作3”的步骤包括 ,再蒸发结晶,得到纯度较高的NaBr晶体。
18.氟及其化合物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请回答:
(1)液态氟化氢中存在: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 。相同温度下,液态氟化氢的导电能力 (选填“强于”或“弱于”)纯水。
(2)水溶液中存在;


①下列事实中,能说明HF的酸性比HCl弱的是 (选填序号)。
A.向固体滴加等浓度的两种酸,氢氟酸产生气泡慢
B.保存溶液须用塑料瓶,而溶液用玻璃瓶
C.盐酸能被氧化,而氢氟酸不能
D.加,盐酸中有白色沉淀,而氢氟酸中无明显现象
②氢氟酸溶液中, 。
③对于氢氟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平衡体系中,一定大于
B.越高,含氟粒子中占比越高
C.当转化率增加、转化率降低,则值减小
D.升高温度,值不一定增大
(3)某冶炼硼的新设计:剧烈搅拌下,电解、和惰性电解液组成的混合体系,装置如图1所示。

已知:a.电解液中发生的基元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b.剧烈搅拌,可认为电解液中各粒子充分接触。不考虑阴阳两极产物间的接触。
c.在含足量的体系中,每分钟析出的质量随电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
①阳极逸出的中不含,原因是 。
②已知步骤Ⅰ是决定B析出速率的决速步骤,请根据信息说明理由 。
19.配合物二水合柠檬酸铜(II)[,]可作杀虫剂及分析试剂。某研究小组开展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将溶液加入到含纯柠檬酸的水溶液中,控制搅拌得到混合液。
步骤Ⅱ:,将固体分批加入到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浓缩,缓慢结晶,过滤,乙醇洗涤,用滤纸吸干。
已知:i.柠檬酸铜微溶于水、乙醇,易溶于氨水。
ii.25℃,柠檬酸(,简写成H3Cit)的,,。
请回答:
(1)柠檬酸的较大,原因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下列式子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 B.
C. D.
(2)如将混合液的控制为5,与柠檬酸相关的粒子中含量最高的是 (选填:、、、)。加入的的物质的量最接近于 (选填序号)。
A. B. C. D.
(3)制备时不采取、溶液、柠檬酸的顺序加料,原因是 。
(4)下列关于步骤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柠檬酸铜中,带负电荷的氧提供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B.反应时溶液会缓慢下降,可加适量调节
C.蒸发浓缩时,采用加压法可提高产品结晶效率
D.欲除去产品中的结晶水,可将固体置于坩埚中灼烧至恒重
(5)测定在时的:取,投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用浓氨水定容至,测定深蓝色溶液中的浓度,据此计算。请判断上述测定方法的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是 。
20.有机物是合成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请回答:
(1)化合物A转化为B时参与反应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化合物K含有 个手性碳原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化合物A的水溶性比化合物E的大
B.的氧化剂可选用酸性溶液
C.化合物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完全转化为时消耗
(3)的化学方程式 。
(4)I的结构简式是 。
(5)如果流程中没有的过程,直接用氧化剂将A氧化为含碳氧双键()的物质,再与不等量的作用后,有机产物最多有 种。
(6)以2-丁烯(C)为唯一有机原料,设计化合物G的合成路线 (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B
6.A
7.C
8.C
9.C
10.C
11.D
12.B
13.D
14.D
15.B
16.B
17.(1)BD
(2)
(3) < P原子半径大,价层中能成形成共价键的轨道多
(4) 加HBr至不再产生气泡
18.(1) 4 强于
(2) AB C
(3) O元素电负性小(或比易失去电子,氧离子更容易被氧化) 当每分钟转移电子大于后,虽然的浓度上升,但析出B的质量变化却不大,说明当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应Ⅱ对析出硼的质量影响不大,所以反应Ⅱ不是决速步骤
19.(1)C
(2) C
(3)柠檬酸铜会覆盖固体,降低原料利用率,降低产品纯度
(4)CD
(5)不合理,可溶于氨水,定容时会导致完全溶解
20.(1) 羟基 4
(2)BC
(3)++H2O
(4)
(5)5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