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9 论述题1.(2025·重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某老师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整理出以下主题,给出了相关的史实。主题 1.杰出人物与社会 史实:孔子、唐太宗 2.生产工具(技术)与社会 史实: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 3.国家制度与社会 史实:郡县制请从中选择一个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卡片所给的一个史实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史实,加以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2024·重庆·A卷)阅读某老师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完成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义(部分)天下为公:强调人人为公的公共意识与公共道德。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兴亡有责,承担社会责任等。民为邦本:以民为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得天下,强调民心是政治的根基,是国家的命脉,与民同忧乐,重视民生等。 协和万邦:强调族群、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倡导包容尊重,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等。请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择卡片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2024·重庆·B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7-20世纪初部分国家政治运动示意图某老师制作了以上示意图,请从图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2023·重庆A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2023·重庆B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2022·重庆B卷)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时间 事件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2022·重庆A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时间 政策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33年 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2025·重庆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2024年7月18日)。文中指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请你结合所学,从“三个更好相适应”中任选一个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从所学中外历史中各选一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9.(2025·重庆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摘编自王京清《从百年党史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请你阅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2025·重庆三模)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快车道,探索百年来我们党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我们党践初心担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摘编自林尚立《天下国家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根据材料,以“成功之道”为主题,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近、现代史选取两个及以上事例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2025·重庆一模)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下面是王老师制作的学习卡片,请完成学习任务。 家国情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核心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请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择卡片中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各选一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2025·重庆二模)“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阅读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6.(2025·重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从上述图表中任选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化或者趋势,并结合角度中所列举的两则或两则以上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2025·重庆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材料 萨镇冰(1859—1952年),福州人。他10岁进入洋务派创办的中国首家现代军事学院“福建船政学堂”,17岁被派往欧洲留学深造,21岁学成归国,开始了军旅生涯。他曾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后担任兵舰管带、参将等职务。在甲午战争中,他奉命扼守炮台,率部与日军激战多日。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的海军官兵遭革遣,他也黯然回乡。戊戌变法期间,清廷意图“重振海军”,萨镇冰等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担当起海防建设重任,对海军进行了革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奉命率舰队前去镇压。在这紧要关头,他顺应时代潮流,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贡献。北洋政府时期,他担任海军总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他虽年事已高,仍不遗余力奔走各地,激励海军将士奋力杀敌。1949年在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时,他拒绝赴台,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受邀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攻进汉城后,萨镇冰激动得提笔赋诗“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请从材料中提取两则历史信息,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8.(2025·重庆一模)中国人民银行为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发行了“重大纪念性事件”贵金属组币。请你选择同一角度的两个纪念币,根据其反映的史实,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1999) 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20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15)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2015)香港回归(1997) 澳门回归(1999)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9.(2025·重庆一模)海上格局指主要海洋强国间的海上力量对比状况,是国际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 海上力量发展概况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海军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多余大炮,数以万计的将士,被称为“无敌舰队”。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荷兰 17世纪,荷兰的船队规模扩大了10倍,拥有的船只吨位是英国的3倍,数量相当于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荷兰成立了西印度和东印度公司,发达的商业贸易使“海上马车夫”实至名归。17世纪中后期受《航海条例》影响,英荷之间发生了三次战争,荷兰受到削弱。英国 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海军快速崛起。17~18世纪,英国通过四次战争击败了荷兰人,奠定了他们海军的霸主地位。二战初期,英国主力舰的数量是美国的2倍,日本海军的3倍,德国的5倍。美国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但军事实力不济,不太注重海军建设。受一战的影响,威尔逊签署“大海军法案”,利用强大的工业实力建造了堪比英国的海军力量,海军人数从6万人扩充到了49万人。二战期间,美国海军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航空母舰、潜艇、舰载战斗机的使用,是战争能取得重要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今美国海军总吨位353万吨,拥有10个核动力航母编队,海军实力世界第一。俄罗斯 苏联曾经是美国海军最有力的挑战者,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一落千丈。现今俄罗斯海军总吨位110万吨,核潜艇是俄罗斯的利器。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视海军建设,9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中国海军军舰总吨位200万吨,进入双航母时代。提取图表中的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信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9 论述题1.(2025·重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某老师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整理出以下主题,给出了相关的史实。主题 1.杰出人物与社会 史实:孔子、唐太宗 2.生产工具(技术)与社会 史实: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 3.国家制度与社会 史实:郡县制请从中选择一个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卡片所给的一个史实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史实,加以论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题目:生产工具(技术)迭代,驱动农业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变迁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铁农具坚硬耐用,牛耕解放人力,二者结合使大规模垦田成为可能,私田数量激增,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推动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深刻改变经济基础与阶级结构 。曲辕犁是唐代农业生产工具革新成果,它设计精巧,操作灵活,提升耕作效率,助力唐代农业精耕细作发展,促进粮食增产,为社会繁荣提供物质支撑,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总之,从铁农具与牛耕引发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到曲辕犁对唐代农业及社会的滋养,生产工具(技术)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持续驱动农业社会经济形态、阶级结构迭代,成为历史发展隐形 “推手” 。【解析】观点及论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根据题干“从中选择一个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卡片所给的一个史实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史实,加以论述或说明”可选择主题“生产工具(技术)与社会”,并根据材料“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可结合“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相关知识,拟定观点为:生产工具(技术)迭代,驱动农业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变迁。然后结合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的影响以及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的影响进行论述。示例: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铁农具坚硬耐用,牛耕解放人力,二者结合使大规模垦田成为可能,私田数量激增,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推动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深刻改变经济基础与阶级结构 。曲辕犁是唐代农业生产工具革新成果,它设计精巧,操作灵活,提升耕作效率,助力唐代农业精耕细作发展,促进粮食增产,为社会繁荣提供物质支撑,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结论:从铁农具与牛耕引发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到曲辕犁对唐代农业及社会的滋养,生产工具(技术)作为生产力核心要素,持续驱动农业社会经济形态、阶级结构迭代,成为历史发展隐形 “推手” 。2.(2024·重庆·A卷)阅读某老师制作的学习资料卡片,完成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义(部分)天下为公:强调人人为公的公共意识与公共道德。家国一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兴亡有责,承担社会责任等。民为邦本:以民为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得天下,强调民心是政治的根基,是国家的命脉,与民同忧乐,重视民生等。 协和万邦:强调族群、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和平共处,友好往来。倡导包容尊重,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等。请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择卡片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论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阐述:坚持人民至上、传承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处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之中,但总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革命目标和人民需求,在根据地、解放区、游击区内,紧紧地围绕民生这个根本,一切以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民生至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生政策和举措,“实行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办法,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二字重千钧,国家取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为“人民子弟兵”,货币取名“人民币”,警察、法院、检察院都冠以“人民”之名,毛泽东甚至喊出了“人民万岁”的口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将自己看作人民中的普通一员,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并要求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做工作时“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总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地位。【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择卡片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协和万邦等,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的角度,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重视民生的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角度,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回答。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示例如下:论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 阐述:坚持人民至上、传承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处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白色恐怖之中,但总能根据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革命目标和人民需求,在根据地、解放区、游击区内,紧紧地围绕民生这个根本,一切以民生为重、民生为先、民生至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民生政策和举措,“实行了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办法,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二字重千钧,国家取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为“人民子弟兵”,货币取名“人民币”,警察、法院、检察院都冠以“人民”之名,毛泽东甚至喊出了“人民万岁”的口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生将自己看作人民中的普通一员,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并要求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做工作时“必须考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民生,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地位。3.(2024·重庆·B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17-20世纪初部分国家政治运动示意图某老师制作了以上示意图,请从图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并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事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观点: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影响。论述: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非暴力政变,之后,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英国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表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法国大革命爆发于 1789 年,在此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布了人权、自由和平等的原则。这一宣言强调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对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综上所述,英国的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的通过,都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们展示了民主政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并且对其他国家的民主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请从图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事,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结合选取事实颁布的文件角度,得出观点: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影响。然后从英国资产阶级颁布的《权利法案》以及1789年法国大革命颁布的《人权宣言》的内容以及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最后下结论。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具体论述如下:事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观点: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影响。论述: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非暴力政变,之后,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英国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表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法国大革命爆发于 1789 年,在此期间,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布了人权、自由和平等的原则。这一宣言强调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对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综上所述,英国的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及《人权宣言》的通过,都是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它们展示了民主政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并且对其他国家的民主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2023·重庆A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请结合所学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制度、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等,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以两个及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可敬的伟人铸就古代辉煌的历史。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星河,万千中国人共同书写中国辉煌历史。秦王嬴政于前221年灭掉东方六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统一文字、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建立太学,传承儒家思想,培养封建政治人才,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郡县制度;推行盐铁专卖,打击富商大贾和割据势力,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汉朝盛世。伟人不仅是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解析】根据材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和设问要求,在“可信”“可爱”“可敬”中任选一个方面确立论题,选择是可敬方面,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可从秦始皇、汉武帝等两个人物分析,得出观点是可敬的伟人铸就古代辉煌的历史。关于阐述,结合秦始皇、汉武帝的主要事迹和历史影响方面分析即可,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星河,万千中国人共同书写中国辉煌历史。秦王嬴政于前221年灭掉东方六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统一文字、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交流,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建立太学,传承儒家思想,培养封建政治人才,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郡县制度;推行盐铁专卖,打击富商大贾和割据势力,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汉朝盛世。最后总结,人不仅是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5.(2023·重庆B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结合所学,从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即可)【解析】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理论结合。根据题目要求“在上图呈现的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中各选一例”,如:选择“活字印刷术”和“发现青蒿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观点,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可从活字印刷术和青蒿素对世界的影响方面分析作答,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如:观点:我国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论述: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13世纪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一起传入欧洲,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地的思想和文化解放,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也对传播知识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结论:综上所述,我国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6.(2022·重庆B卷)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时间 事件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选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阐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苦奋斗,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说明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解析】从表格中找到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提炼主题。如都找与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内容,可以以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可提炼主题为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到多国。阐述时主要结合相关史实的性质及影响进行概括说明即可。最后总结可得出,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在总结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历经曲折,必然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7.(2022·重庆A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20世纪部分国家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时间 政策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1933年 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说明:相似点:(1)从背景看,两者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法西斯势力嚣张;苏俄经过七年战争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2)从内容看,两者都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整。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3)从特点看,两者都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从作用看,两者都缓和了矛盾,恢复了经济,巩固了统治。不同点:(1)从目的看,美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苏俄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从性质看,美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苏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思路】开放性设问,围绕两个示例论述观点,可从异同点比较分析,也可从两者联系分析,注意史论结合。如观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点。说明:相似点:(1)从背景看,两者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法西斯势力嚣张;苏俄经过七年战争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2)从内容看,两者都注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整。美国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3)从特点看,两者都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美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4)从作用看,两者都缓和了矛盾,恢复了经济,巩固了统治。不同点:(1)从目的看,美国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苏俄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2)从性质看,美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苏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2025·重庆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2024年7月18日)。文中指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请你结合所学,从“三个更好相适应”中任选一个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从所学中外历史中各选一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赋能社会发展论述: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升,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小农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向封建制转型,如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新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助秦国富强。19世纪,美国工业革命推进,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南北战争后废除奴隶制,为工业资本主义提供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腾飞,彰显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的关键作用。结论: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关键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配生产力,可释放发展动能,筑牢现代化根基。【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强调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结合所学,中国春秋时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旧生产关系)瓦解,封建土地私有(新生产关系)确立,推动社会转型;商鞅变法以新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让秦国富强。世界史中,美国工业革命时奴隶制(旧生产关系)阻碍发展,南北战争后废除奴隶制(新生产关系)促进经济腾飞。这些史实体现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能推动社会发展,呼应材料,故得出该观点“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赋能社会发展”。然后从中国史选取铁犁牛耕以及商鞅变法;世界史选取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下结论即可,具体论述如下:观点: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赋能社会发展论述: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升,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小农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向封建制转型,如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以新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助秦国富强。19世纪,美国工业革命推进,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南北战争后废除奴隶制,为工业资本主义提供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腾飞,彰显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的关键作用。结论:生产关系适配生产力,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关键逻辑,对中国式现代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配生产力,可释放发展动能,筑牢现代化根基。9.(2025·重庆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摘编自王京清《从百年党史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请你阅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论据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题目:密切联系群众是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论述: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得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综上所述,密切联系群众是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解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革。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可知题目为密切联系群众是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改基本上完成,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接着用具体史事进行阐述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得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革。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综上所述,密切联系群众是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10.(2025·重庆三模)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快车道,探索百年来我们党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对于新时代我们党践初心担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摘编自林尚立《天下国家道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根据材料,以“成功之道”为主题,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近、现代史选取两个及以上事例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共赢得胜利的成功之道。事例: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论述:长征中,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付出了重大牺牲,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综上所述,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共赢得胜利的成功之道。【解析】观点: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勇于自我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因此,可提炼观点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共赢得胜利的成功之道。事例:根据所学知识可选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论述:围绕观点,结合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因、影响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长征中,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付出了重大牺牲,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综上所述,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共赢得胜利的成功之道。4.(2025·重庆一模)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力。下面是王老师制作的学习卡片,请完成学习任务。 家国情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核心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请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择卡片中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各选一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观点:家国情怀体现在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中。论证: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生活。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时代,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要减轻赋税、不夺农时,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例如,他强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旨在通过君主对百姓的关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对家国情怀中安民富民理念的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们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一举措是共产党以民为本思想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家国情怀,通过保障人民利益,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推动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体现在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中。【解析】材料围绕家国情怀展开阐述,分别从三个层面解读。其一提到家国情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核心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等;其二指出家国情怀蕴含个人对国家的高度认同等,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美德;其三表明家国情怀是对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社会前途命运展现的华人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等。这三个层面虽各有侧重,但都围绕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以民为本、安民富民思想属于核心思想理念层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是传统美德体现;求同存异等是人文精神表达。综合来看,“家国情怀” 是贯穿材料的灵魂,由此得出观点:家国情怀体现在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中。论述时从孟子的思想主张和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土地政策出发,围绕观点进行表述,注意从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中各选一个史实,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他认为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生活。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时代,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要减轻赋税、不夺农时,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例如,他强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旨在通过君主对百姓的关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对家国情怀中安民富民理念的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们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一举措是共产党以民为本思想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家国情怀,通过保障人民利益,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推动国家走向独立和富强。综上所述,家国情怀体现在以民为本、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中。5.(2025·重庆二模)“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阅读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答案】观点: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民族发展振兴的关键。论述:在中国,近代以来经历多次探索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世界上,俄国十月革命前,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社会矛盾尖锐。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道路,为俄国发展开辟新方向,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综上,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通过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实现发展振兴,证明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民族发展振兴的关键。【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时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观点:根据材料“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可概括出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民族发展振兴的关键。论述:根据材料“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结合所学中国近代革命道路的探索、建立革命根据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道路等史实进行论证,如在中国,近代以来经历多次探索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结合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等史实分析论证苏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道路的正确性,如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社会矛盾尖锐。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道路,为俄国发展开辟新方向,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最后,总结提升,无论是中国还是俄国,都通过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实现发展振兴,证明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是民族发展振兴的关键。6.(2025·重庆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任务。从上述图表中任选一个角度,提炼一个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化或者趋势,并结合角度中所列举的两则或两则以上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示例一】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国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受严重侵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我国国家独立的进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主权得到了基本恢复,开启了独立自主发展的新篇章。综上,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示例二】中国逐渐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从经济落后到逐渐富强起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是中国迈向富强之路的一个新进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逐步富强起来。综上,中国逐渐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发展经济,早日实现民族的复兴。其他角度:角度一: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由遭受压迫到走向民族复兴;民主化;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角度二: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经济发展、国家走向富强、工业化的探索到;经济近代化;近代化的探索的不断深入角度三: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国家主权由收到损害到得到维护;中国领土主权逐步恢复/中国从领土丧失到逐步恢复领土主权。角度四: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国际地位走向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屈辱外交走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示例一】从角度一的史实“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开国大典”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此,拟定观点: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之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从史实的影响重点展开,如: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国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遭受严重侵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我国国家独立的进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主权得到了基本恢复,开启了独立自主发展的新篇章。最后总结,呼应观点,如:综上,中国从被侵略到实现民族独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示例二】从材料角度二的出发拟定观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洋务运动”“一五计划”“对外开放”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中国逐渐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从经济落后到逐渐富强起来。然后,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按照时间顺序从三个史实的内容、影响进行论述,如: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洋务运动中,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是中国迈向富强之路的一个新进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对外开放,我国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市场,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我国逐步富强起来。最后总结,呼应观点,如:综上,中国逐渐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发展经济,早日实现民族的复兴。7.(2025·重庆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材料 萨镇冰(1859—1952年),福州人。他10岁进入洋务派创办的中国首家现代军事学院“福建船政学堂”,17岁被派往欧洲留学深造,21岁学成归国,开始了军旅生涯。他曾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后担任兵舰管带、参将等职务。在甲午战争中,他奉命扼守炮台,率部与日军激战多日。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的海军官兵遭革遣,他也黯然回乡。戊戌变法期间,清廷意图“重振海军”,萨镇冰等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担当起海防建设重任,对海军进行了革新。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奉命率舰队前去镇压。在这紧要关头,他顺应时代潮流,向部下暗示对起义的默许,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贡献。北洋政府时期,他担任海军总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他虽年事已高,仍不遗余力奔走各地,激励海军将士奋力杀敌。1949年在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时,他拒绝赴台,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受邀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攻进汉城后,萨镇冰激动得提笔赋诗“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请从材料中提取两则历史信息,任选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信息1:甲午战争失败后萨镇冰回乡,戊戌变法时担当海防建设重任革新海军。信息2:1949年萨镇冰拒绝赴台,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重要职务。论题:萨镇冰的人生选择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国家进步。阐述:甲午战败,国家蒙辱,萨镇冰在戊戌变法时响应“重振海军”号召,革新海军,为海防建设尽力,体现其爱国与担当。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拒绝赴台并拥护共产党,顺应人民意愿。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建设。他不同时期的选择都紧跟时代大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解析】信息1: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以清军失败告终,残存的海军官兵遭革遣,他也黯然回乡。戊戌变法期间,清廷意图“重振海军”,萨镇冰等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担当起海防建设重任,对海军进行了革新。”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萨镇冰回乡,戊戌变法时担当海防建设重任革新海军。信息2:根据材料“1949年在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时,他拒绝赴台,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首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受邀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时刻。”可知,1949年,萨镇冰拒绝赴台,拥护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重要职务。论题:根据材料中萨镇冰在不同时期的人生选择与当时的时代潮流可拟定论题为:萨镇冰的人生选择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国家进步。阐述:根据材料中萨镇冰在不同时期的人生选择、当时的时代潮流,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论述:甲午战败,国家蒙辱,萨镇冰在戊戌变法时响应“重振海军”号召,革新海军,为海防建设尽力,体现其爱国与担当。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拒绝赴台并拥护共产党,顺应人民意愿。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建设。最后进行总结:他不同时期的选择都紧跟时代大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8.(2025·重庆一模)中国人民银行为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发行了“重大纪念性事件”贵金属组币。请你选择同一角度的两个纪念币,根据其反映的史实,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1999) 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200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2015)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2015)香港回归(1997) 澳门回归(1999)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7)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答案】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纪念币与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纪念币,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此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广泛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等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了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它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这两种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历经多年发展,不断完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解析】首先分析纪念币反映的史实,第一行涉及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行涉及“一国两制”方针与港澳回归、新时代的外交成就,选择熟悉的角度拟定明确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如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论述时强调中国的制度发展,如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纪念币与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纪念币,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此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广泛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等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了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结合所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它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这两种政治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历经多年发展,不断完善,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9.(2025·重庆一模)海上格局指主要海洋强国间的海上力量对比状况,是国际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 海上力量发展概况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海军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多余大炮,数以万计的将士,被称为“无敌舰队”。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荷兰 17世纪,荷兰的船队规模扩大了10倍,拥有的船只吨位是英国的3倍,数量相当于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荷兰成立了西印度和东印度公司,发达的商业贸易使“海上马车夫”实至名归。17世纪中后期受《航海条例》影响,英荷之间发生了三次战争,荷兰受到削弱。英国 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海军快速崛起。17~18世纪,英国通过四次战争击败了荷兰人,奠定了他们海军的霸主地位。二战初期,英国主力舰的数量是美国的2倍,日本海军的3倍,德国的5倍。美国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但军事实力不济,不太注重海军建设。受一战的影响,威尔逊签署“大海军法案”,利用强大的工业实力建造了堪比英国的海军力量,海军人数从6万人扩充到了49万人。二战期间,美国海军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航空母舰、潜艇、舰载战斗机的使用,是战争能取得重要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今美国海军总吨位353万吨,拥有10个核动力航母编队,海军实力世界第一。俄罗斯 苏联曾经是美国海军最有力的挑战者,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海军一落千丈。现今俄罗斯海军总吨位110万吨,核潜艇是俄罗斯的利器。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视海军建设,9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中国海军军舰总吨位200万吨,进入双航母时代。提取图表中的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信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信息:16世纪至一战前,海上格局呈现出霸权更替现象。阐释:16世纪至一战前,单极主导和霸权更替是海上格局的主要样态,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开启早期殖民扩张。为了保障海上贸易,西班牙建立起庞大海军,但由于长期战争导致海上船队数量减少以及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滞后,西班牙逐渐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荷兰独立后成为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依托于强大的海外贸易能力和新航路开辟初期的军事水平,荷兰一度崛起,然而最终因为没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而被英国击败,海上马车夫的辉煌至此结束。18世纪后期,海上霸权转移至英国,期间英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发展出煤炭、铁路、纺织、造船等重要产业,强化了经济实力,并加强了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英国海上霸权得到巩固。总之,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军事力量对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海洋秩序的变化折射出西欧各国力量兴衰的更迭。【解析】首先,提取信息,从材料出发提取信息即可,如据材料“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1588年,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英国海军快速崛起”“17—18世纪,英国通过四次战争击败了荷兰人,奠定了他们海军的霸主地位”可提取信息:16世纪至一战前,海上格局呈现出霸权更替现象。其次,进行阐释,从材料信息出发并结合所学强调新航路开辟后海上霸权的更替现象,如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至一战前,单极主导和霸权更替是海上格局的主要样态,西班牙、荷兰、英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据材料“西班牙海军……‘无敌舰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开启早期殖民扩张,为了保障海上贸易,西班牙建立起庞大海军,但由于长期战争导致海上船队数量减少以及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滞后,西班牙逐渐失去海上霸主地位。据材料“17世纪,荷兰……实至名归”可知,荷兰独立后成为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依托于强大的海外贸易能力和新航路开辟初期的军事水平,荷兰一度崛起,然而最终因为没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而被英国击败,海上马车夫的辉煌至此结束。据材料“17—18世纪,英国通过四次战争击败了荷兰人,奠定了他们海军的霸主地位”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海上霸权转移至英国,期间英国正在经历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发展出煤炭、铁路、纺织、造船等重要产业,强化了经济实力,并加强了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英国海上霸权得到巩固。最后总结,强调霸权更替的现象,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军事力量对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海洋秩序的变化折射出西欧各国力量兴衰的更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9 论述题(重庆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09 论述题(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