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 地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A C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D C B A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B C B A A B
31.(9分)
(1)(4分) 原文:同一条椭圆轨道 各自的椭圆轨道
原文:公转方向不同 公转方向相同
(2)(1分)天王星
(3)(1分)2(两)
(4)(3分)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
32.(9分)
(1)(4分) 海陆交汇处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动物:爬行动物盛行,慢慢开始进化出鸟类,哺乳动物出现;植物:裸子植物兴盛/出现被子植物。
(2)(1分)抬升
(3)(1分)温暖湿润
(4)(1分)古生
(5)(2分) 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33.(10分)
(1)(3分) 峰林 东 溶洞
(2)(3分) 西南 石灰岩(可溶性岩石) 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
(3)(4分)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34.(12分)
(1)(3分)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2分) 低 低纬度地区,大气受热较多,对流运动强烈,对流层高
(3)(2分) 升高 臭氧
(4)(3分) B 气流以平流为主 天气晴朗
(5)(2分) C 电离
答案第1页,共2页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 地理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为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5年7月,我国探日卫星“羲和号”观测到太阳发生了一次日珥爆发事件。预计到2030年太阳活动达到谷值前,太阳活动仍可能出现大规模爆发,并引发强地磁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正在工作的“羲和号”( )
A.绕地球运动,收集地球气象资料 B.绕太阳运动,用于中转地球通信
C.绕地球运动,监测太阳活动 D.绕太阳运动,观测极光现象
2.与正在工作的“羲和号”属于同一类型的天体是( )
A.流星体 B.天王星 C.哈雷彗星 D.月球
3.推测本轮太阳活动峰年出现在( )
A.2019年 B.2022年 C.2024年 D.2027年
距离地面大约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读下图“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可看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 )
A.从西部向东部递减 B.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C.从赤道向北极递增 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5.据图分析,影响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海拔高低 D.海陆位置
6.太阳辐射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以下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哪些( )
①潮汐能 ②风能 ③水能 ④地热能 ⑤生物能 ⑥石油 ⑦核能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⑦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地能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2024年公布的北京门头沟足迹动物群距今约3亿年,包含两栖类与羊膜动物(早期爬行类)足迹,这是华北板块迄今最古老的四足动物化石记录。读门头沟足迹动物群还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门头沟足迹动物群所属地质年代为(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10.门头沟足迹动物群繁盛时期( )
A.地壳运动稳定 B.铁煤形成广泛
C.现代大陆成型 D.蕨类植物繁盛
某地理小组从20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日)开始观察月相变化,并用奥利奥饼干自制如下月相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观察期间看到的月相依次是( )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12.清代诗人陈恭尹曾写诗句“虽升人定后,得见日高时”,用来描写一种月相,形容月亮在半夜升起,在中午落下。该诗句描写的月相是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年2月2日,武汉下起冻雨,万物表面都冻结出冰层。来自高层冰晶云层中的雪花,遇到了高于0℃的气层,融化成雨滴下降,在低于0℃的近地面气层,一部分落到植物体表面,形成“雨凇”奇景(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雨凇”奇景的形成,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岩石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列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氧气和甲烷 B.水圈的主体是河湖水
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平稳利于大型飞机飞行 B.②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C.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D.②层氢原子吸收紫外线增温
16.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运行的轨道高度在400~450千米,其所在的大气层( )
A.不受地球引力影响 B.气压很低,空气密度极小
C.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D.会发生雨、雪等天气现象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该太阳活动最有可能是( )
A.太阳黑子 B.太阳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18.当太阳出现大“金乌”时,地球上( )
①有线通讯可能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
③中高纬度地区有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④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明显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山区倒石堆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倒石堆地貌形成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滑坡 C.泥石流 D.崩塌
20.关于倒石堆组成物质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颗粒大小混杂 ②碎石棱角分明
③与基岩岩性一致 ④岩屑压实有层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倒石堆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侵蚀、流水搬运 B.侵蚀、流水搬运、堆积
C.风化、侵蚀、重力作用 D.风力侵蚀、搬运、堆积
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Ⅴ形狭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 )
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 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
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狭谷 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狭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抛物线形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由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抛物线形沙丘的形态特征应为( )
A.迎风坡陡峻而凹进,背风坡平缓而凸出
B.迎风坡陡峻而凸出,背风坡平缓而凹进
C.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峻而凸出
D.迎风坡平缓而凸出,背风坡陡峻而凹进
25.据图分析,风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该抛物线形沙丘未来的方向移动是(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石笋是古气候研究中重要的地质材料。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地下画廊溶洞被称为“江北第一溶洞”,属奥陶纪石灰岩溶洞,石笋广布。右图为沿着该溶洞内某石笋生长中心切开,并根据生长纹层绘制的石笋形成年龄随距笋顶变化曲线示意图(注:ka表示1000年)。完成下面小题。

27.该石笋生长速度特征表现为( )
A.生长速度较为均匀 B.顶部附近速度最慢
C.形成后期速度较快 D.形成初期速度较慢
28.距今21—19ka时,沂水县( )
A.降水量偏少 B.气候暖湿化 C.夏季风强劲 D.处于间冰期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细微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是使大气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S市于2023年2月10日8时整发布大雾橙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仍将有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将小于50米。根据气象局发布,S市2023年2月10日8时大气温度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与此次大雾天气紧密相关的大气现象及作用原理是( )
A.逆温现象,减少地表的热量散失 B.对流运动,增加地表的长波辐射
C.蒸发作用,增加大气的水汽含量 D.温室效应,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
30.该大雾天气形成对S市大气的直接影响是( )
A.冷气下沉,增强城市热岛 B.对流减弱,加剧空气污染
C.大雾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D.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空气质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某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多处错误中的任意两处,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4分)
(示例)错误1.原文:河外星系,改正:银河系。
错误2.原文: ,改正: 。
错误3.原文: ,改正: 。
(2)行星G的名称是 。(1分)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包含 级天体系统。(1分)
(4)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具有高级智慧生命,请你概括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自身条件(内部)条件。(3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全球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群落之一,是揭示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和海生爬行动物起源与演化的关键窗口。近年来,湖北鳄、鱼龙和始鳍龙等多种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相继在该地区发现。图1是卡洛董氏扇桨龙化石照片及素描图。
材料二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以及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科学工作者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年代。读图2“地层与化石示意图”。
(1)推测卡洛董氏扇桨龙生活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填“海洋”或“陆地”或“海陆交汇处”),并说明该地质历史时期海陆格局和生物演化(动物、植物)的变化特点 。(4分)
(2)地点3缺失B岩层,有可能是当时地点3发生了地壳 (填“抬升”或“下沉”)。(1分)
(3)若地点1的C岩层含有煤炭,则C地层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环境 。(1分)
(4)若A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鱼类化石,但没有发现爬行动物化石,则该地层很有可能形成于地质年代中
的 代。(1分)
(5)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分别是 、 。(2分)
33.图一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二是某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二所示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一中地貌类型界限以 (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在地下可能出现的地貌景观是 。(3分)
(2)在我国 地区该类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具备该地貌形成的岩石条件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和气候条件是该地区 。(3分)
(3)分析该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平均海拔约1km的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神舟十七号”从宇宙空间返回地面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 。(填名称)(3分)
(2)A层厚度因纬度而异, (“低”或“中”或“高”)纬度最厚,原因是 。(2分)
(3)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 (“升高”或“降低”),原因是该层大气主要靠 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2分)
(4)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写字母),原因是 和 。(3分)
(5)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 层(填字母),该层有若干 层,其受到干扰会影响远距离无线电短波通信。(2分)
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