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良乡附中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5分
重要提示:
1.请将班级、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填涂准确,因个人信息填涂不清或错误导致的分数误差,一律不予修改。
2.务必将答案填涂、作答在答题纸(卡)指定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l 35.5
第一部分 单选题
(共45分。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
1. 有关近代化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门捷列夫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 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C.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D.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使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新的阶段
2. 下列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是
A. 合成牛胰岛素 B. 利用核聚变发电 C. 青蒿素的合成与提纯 D. 烧制青花瓷
3. 化学科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下列属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是
A.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 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5. 钢轨的材料需具备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硬度高 D. 不易锈蚀
6.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O B. NaOH C. 空气 D.
7.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 2O B. C. D.
8.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或操作规范的是
A.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B. 闻气体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D. 实验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
10. 在容量瓶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配制氯化钠溶液,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需要氯化钠溶液润洗
B. 氢氧化钠溶解后,立即注入容量瓶中
C. 定容时若超过刻度线,可以加热蒸发部分水,冷却至室温再定容至刻度线
D. 定容后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摇匀
11. 某同学用配制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该同学操作错误之处有
A. ⑤⑥⑦ B. ②④⑦ C. ①④⑥ D. ①⑥
12. 下列关于钠跟水反应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 钠浮在水面,反应很快停止
B. 钠浮在水面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
C. 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不断游动,嘶嘶作响
D. 钠熔成闪亮小球,沉在水底,并有气泡产生
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B. 将久置的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
D. 铁丝氯气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
14.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已达纯净
B. 溶于水可得盐酸
C. 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燃烧生成的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呈雾状
15. 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B. C. D.
16. 科学家利用“人造树叶”催化生成乙醇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属于有机物
B. 乙醇分子中含有3种原子
C.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D.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7. 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 发生的反应为2Na+Cl22NaCl
18. 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和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白色固体,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
B. 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扑灭,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C. 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氯化镁溶液的试管里,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D. 将一小块钠投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试管底部有红色物质生成
19. 将过氧化钠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可能减少的是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NaCl溶液
20. 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
A. Na2O B. NaOH
C. Na2CO3 D. NaHCO3
21. 在探究新制氯水成分及性质的实验中,依据下列方法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方法 现象 结论
A 观察氯水颜色 氯水呈黄绿色 氯水中含有
B 向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 有无色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有HClO
C 向红色纸条上滴加氯水 红色纸条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D 向溶液滴加氯水 生成白色沉淀 氯水含有
A. A B. B C. C D. D
22. 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不可能是
A. 浓H2SO4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饱和NaCl溶液
23. 自来水是用氯气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销售,为辨别纯净水真伪,可用下列哪种试剂鉴别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铁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
24. 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酒精溶液 ⑤盐酸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③ D. ③④
25. 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 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溶解量的多少
C. 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 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加热进行实验,将产物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6. 关于C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 B. 1molC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
C. 1molCO2的质量是44g/mol D. 常温常压下,1molCO2的体积为22.4L
27. 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①6.72 L CH4(标况) ②3.01×1023个HCl分子 ③13.6 g H2S ④0.2 mol NH3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③①
28.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O3和O2相同的是( )
A. 质量 B. 分子数 C. 原子数 D. 密度
29. 下列叙述错误的个数是
①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
②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
③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HCl的摩尔质量是36.5
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
⑦1 mol氦气的原子数为2NA
A. 3 B. 4 C. 5 D. 6
30.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主要为含硅和铝的盐,作粘结剂),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可制成铅笔芯。若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平均消耗的质量约为。那么一个铅笔字平均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0分。每题空2分)
3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时,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欲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应从导管口_______(选填“c”或“d”)端通入。
(3)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欲用E装置收集,则应从导管口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若使G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甲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2. 已知钠、氯及其化合物间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1)人呼出气体主要含和少量水蒸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氯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氯气也能支持燃烧,写出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氯气制得漂白粉,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漂白粉在空气中久制易失效,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3. 小明同学在家中探究不同膨松剂的作用效果。
I.操作过程:取一定量的面粉和水,和好面后分成六等份,按照下表加入对应物质后充分揉面,做成6个馒头放在同一个蒸锅里蒸制。
编号 1 2 3 4 5 6
所加物质 无 和适量食醋 适量酵母
蒸制完成后,对6个馒头的大小和颜色进行了比较(已知:食用碱用量过多会使馒头的颜色发黄变深)。
(1)下列有关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1、2号馒头外形最小,且2号馒头呈黄色带碱味,说明不能单独做膨松剂
B. 4号馒头会比3号馒头外形较大、颜色较深
C. 3号馒头比5号馒头外形较小、颜色较深,说明等量的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比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少,且残留有碱性较强的物质
D. 6号馒头中的酵母属于生物膨松剂,馒头蒸制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2)请写出3号馒头在蒸制过程中,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II.小明找到家中某品牌复合膨松剂,其说明书如图所示:
【名称】xx符合膨松剂 【保质期】24个月 【净含量】 【使用量】面粉用量的0.5%~2.5% 【配料】碳酸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碳酸钙、葡萄糖酸-δ-内酯。淀粉 【使用范围】适用于各类馒头、包子等发酵面制品以及面包、糕点等的制作 【储存方法】阴凉干燥处储存
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葡萄糖酸-δ-内酯和淀粉是助剂,其作用是防止膨松剂吸潮结块而失效;焦磷酸二氢钠水溶液的pH约为3.5。
(3)焦磷酸二氢二钠的作用是_______。
良乡附中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75分
重要提示:
1.请将班级、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填涂准确,因个人信息填涂不清或错误导致的分数误差,一律不予修改。
2.务必将答案填涂、作答在答题纸(卡)指定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l 35.5
第一部分 单选题
(共45分。1~15题,每题1分;16-30题,每题2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B
【22题答案】
【答案】D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C
【26题答案】
【答案】B
【27题答案】
【答案】A
【28题答案】
【答案】B
【29题答案】
【答案】C
【30题答案】
【答案】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30分。每题空2分)
【31题答案】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A ②. c
(3) ①. ②. a
(4)c
【32题答案】
【答案】(1) ①. ②.
(2)
(3) ①. ②. ③.
【33题答案】
【答案】(1)D (2)
(3)焦磷酸二氢二钠能提供而显酸性,与、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面团疏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