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2.“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人民革命的任务变化了,因此,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中的“它”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强烈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可以作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清政府承认鸦片的合法性
D.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
5.恩格斯说过,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沙俄 D.法国
6.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帝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7.太平天国颁布的体现农民需求的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定国是诏
8.下面是有关洋务运动的示意图。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
A.兴办新式学校 B.创办民用企业
C.翻译外国书籍 D.建立新式海军
9.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C.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
D.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0.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行省。他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张之洞 D.左宗棠
11.《甲午战争图志》记载:日本在甲午战争时绘制的包括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在内的军用地形详图中,对这些地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小山、每一个村庄,都标示得清楚无误。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日军已经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
B.日本制图技术高超
C.朝鲜、中国东北、山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D.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95~1945年50年间,台湾离开了祖国怀抱。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4.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林则徐 B.张謇
C.张之洞 D.詹天佑
15.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6.民谣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面。“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该民谣描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17.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表述。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的危机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19.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以下对应错误的是( )
A.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C.民主主义——“创立民国”
D.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油画《武昌起义》 B.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22.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23.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文中的“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
A.君主立宪制文献 B.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君主专制法令
24.从专制到民主是政治发展的趋势,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却倒行逆施。他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复辟帝制。这个人物是( )
A.吴佩孚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张作霖
25.武汉有“英雄城市”“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黄花岗起义 D.辛亥革命
二、综合题
2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阅读材料。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中国却不能重新组织自己以迎接西方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震动之大,前所未有,国土狭小的日本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
——摘编自杨天宏《甲午战后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探索》
材料三:《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
——《中国早期讽刺漫画》解说词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除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中国“被迫敞开国门”开始于哪一条约 该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何种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并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3)指出与材料四史实相关的条约名称和战争名称。并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
(4)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三、材料题
27.【侵略与反抗】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侵略与反抗”,选取其中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C D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B D B C D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B D
26.(1)条约:《南京条约》
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条约:《 关条约》
关系:《 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 分中国狂潮, 族危机进 步加剧。
(3)条约:《辛丑条约》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国近代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主权不断丧失,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27.观点一:面对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论述:中国近代史中,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在中国走私鸦片,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经济利益,林则徐为了民族利益,坚决禁烟。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间兴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结论: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在遭受列强侵略时,勇于抗争,在逆境中坚持奋战,我们要学习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观点二: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论述:中国人民自古不畏强暴,勇于斗争。英国政府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者;在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带领广西军民反击法国侵略军;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官兵与日本侵略者在黄海展开血战;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在与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取得廊坊大捷并炮轰紫竹林租借。结论:可见,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从未放弃反抗,我们要继续保持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
观点三: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是艰难曲折的。
论述:中国在近代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遭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难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中,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英军侵略,关天培、陈化成等人率众抵抗,壮烈牺牲,三元里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但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失地,扭转了战局,但最终清政府妥协停战;八国联军侵华中,面对列强的侵略,义和团在清军的帮助下与侵略军展开战争,虽然取得廊坊大捷,但在中外反动力的联合剿杀下,以失败告终。结论: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落后,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大部分以失败告终,虽然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侵略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观点四:近代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
论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奋起抵抗,三元里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者;左宗棠与新疆人民痛击俄国侵略者,收复新疆;198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民众进行了反割台斗争,反抗日本侵略;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展开了反帝斗争。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显示出来的强大力量,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作为中学生,我们也要有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之心。(注:小论文论述部分可以不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