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对下面的年代尺中①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小国家 B.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C.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古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
2.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3.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4.公元2世纪的演说家阿里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都在这里汇合。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 B.西罗马帝国达到强盛
C.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 D.地中海成为帝国内湖
5.构建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下面知识结构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蛮族入侵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 B.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紧密相关
C.克洛维改革建立封君封臣制度 D.查理时期法兰克王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6.研究西欧庄园的重要资料来源不包括( )
A.庄园法庭记录 B.考古发现的庄园遗址
C.现代历史学家的想象 D.当时的文学作品
7.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右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8.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9.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可知他们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创立了代数学,他的《代数与方程的运算》一直到16世纪都是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科书。 ●阿拉伯数学家海雅木编著了《代数》一书,研究了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和几何作图法,并把数值代数用于度量几何。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A.阿拉伯文化兴盛的原因 B.阿拉伯文明的成就与影响
C.阿拉伯文明兴衰的历程 D.阿拉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
10.如图所示现象(  )
A.瓦解了西欧封建社会 B.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
C.助推了城市自治运动 D.加速了租地农场的衰落
11.下图是拉斐尔创作的圣母像,画家不再呈现圣母头上的光环,却赋予她纯朴善良、和蔼可亲的形象,充满了人间的爱。该作品表现了
A.圣母的神圣威严 B.中世纪艺术风格
C.人们的物质追求 D.世俗的人性光辉
12.今天,人们用这座可以容纳1600名观众的“环球剧院”来表达对一位天才的怀念之情。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被全世界公认的经典剧作,一直是剧院唯一的选择。请问这位天才是( )
A.西班牙人 B.意大利人 C.法国人 D.英国人
13.“(新航路的开辟)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该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 B.发展过程 C.重要影响 D.主要条件
14.下图为1662—1731年部分国家运送奴隶的船只上奴隶的死亡率。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解释( )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B.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C.黑奴贸易风险大于收益 D.殖民争霸战争频繁
15.如下图是《葡萄牙在巴西经营示意图》,16-19世纪,“葡萄牙人从南亚引进甘蔗,从非洲贩来奴隶,在巴西建起甘蔗农场,向欧洲提供蔗糖。”这反映的是( )
A.远洋航海的动机 B.殖民争霸的加剧 C.全球贸易的建立 D.欧洲地位的衰落
二、综合题
16.某班布置“世界文明,异彩纷呈”主题展板,并围绕该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世界文明·异彩纷呈
作品篇
人物篇
建筑篇
(1)请按照示例,将“作品篇”进行归类,放入相应板块。
示例:板块一:“医学经典”C 板块二:“文学名著”
板块三:“艺术杰作” 板块四:“法学巨著”
(2)请将人物篇中的人物与下面的言论对号入座。
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②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③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请说出“建筑篇”的三个建筑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文明成果。
17.文明的演进是一代又一代人辛劳智慧不断累积的结果,不是突变,而是渐变,不是断裂,而是传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创制度 行法制】
材料一: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建立了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为哪一制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无论是对中世纪和近现代的西方法学,还是对亚非拉国家的现行法律体制,罗马法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承古意 绽新彩】
材料三:这场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运动……它催生出众多文化巨匠,他们以诗作、画作、剧作等来宣扬人性,其强大的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教会、封建制度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钳制广大民众。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写出材料三中“运动”的名称。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15世纪初,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一书被翻译成拉丁文。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教材,2世纪托勒密的著作的翻译使哪一种学说流行开来?这部著作对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积极影响?列举一位相信这一学说的航海家。
18.某历史兴趣小组展开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二【赏析经典名作】

《神曲》 《蒙娜丽莎》 《哈姆雷特》
任务三【走向未知世界】
15至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任务四【探析资本本质】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摘编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1)15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2)请在三幅图片中任选其一,说明其作者及其作品如何体现文艺复兴核心精神。(多写多答只评第一个)
(3)根据材料,归纳15至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产生的世界影响。(写出两点即可)
(4)结合“三角贸易”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任务四中马克思论断的理解。
19.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一【史料“析”历史】
材料一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军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保护和维持的义务,而维持的主要办法就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活动二【图表“解”历史】
比较项 日本 中国唐朝
① 中央 二官八省制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郡县制
②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1)材料一中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最早在哪个国家形成 维持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的纽带是什么
(2)表格内容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 请将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
(3)请你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阐述或说明“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观点。(要求:围绕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D B C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A C
16.(1) A D B
(2)①、③、②
(3)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17.(1)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2)结论: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3)名称:文艺复兴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学说:地圆学说;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航海家:麦哲伦。
18.(1)①租地农场、②手工工场、③新航路开辟、④殖民扩张
(2)示例:以《蒙娜丽莎》为例:作者:达·芬奇。体现:文艺复兴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蒙娜丽莎》对人物内心世界和人性之美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的价值与尊严,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农作物与牲畜的传播改善人类营养状况,增加东半球人口。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使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
(4)“三角贸易”中,欧洲殖民者从欧洲携带商品到非洲掳掠黑奴,将黑奴贩卖到美洲,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这一过程里,殖民者通过残酷剥削黑奴、掠夺殖民地资源积累资本,其资本积累充满了血腥与罪恶,正如马克思论断所言,资本的诞生是建立在血和肮脏的基础之上的。
19.(1)国家:法兰克王国。
纽带:土地的封赐。
(2)改革:大化改新。
补充:①政治;②经济。
(3)示例:
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择的史事:欧洲封建制改革;大化改新。
论述: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封君封臣制的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元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它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推动了日本社会发展和进步。结论:由此可见,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