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第四章 水与人类 1-3节巩固练习 44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 第四章 水与人类 1-3节巩固练习 44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 第四章 水与人类 1-3节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给全市带来了狂风暴雨。台风和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水汽输送、降水 B.降水、水汽输送
C.蒸发、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蒸发
2.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揭开啤酒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B.喝下汽水感到气体冲到鼻腔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4.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氯化钠 D.酒精灯加热
5.如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6.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碘放在水里会形成碘水
7.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②矿泉水是一种常见的溶液;③肥皂水属于乳浊液;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泥是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B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C 溶液 溶质 溶剂
D 浓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  )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B.20℃时,100g溶剂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
C.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36g
D.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1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在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在50克水中加入15克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液:m质=13:3 B.m液:m质=10:7
C.m剂:m质=10:3 D.m剂:m质=5:1
12.要将室温下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小乐选择了如下方法:
①加入水;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③降低温度;④升高温度。
其中可行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3.现需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
A.计算:称量硝酸钾5g、量取水100mL
B.称量: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硝酸钾
C.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装瓶: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1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15.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配得蔗糖饱和溶液,如图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部分蔗糖晶体溶解,如图乙。此过程中,蔗糖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变大、变小 B.不变、变小 C.不变、不变 D.变大、不变
16.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从①→②,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从①→②→③→④,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不变
17.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g B.10g C.20g D.50g
18.甲是6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操作。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到乙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保持不变
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丁大
19.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所用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
A.1:2 B.2:3 C.4:3 D.3:1
20.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21.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A既可能是NaCl,也可能是KNO3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
22.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用玻璃棒搅拌甲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会增加
C.此刻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甲>丙>乙
D.升高温度,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23.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24.如图所示为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25.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如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26.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浙江虽然人口密集,但水资源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下列现象中,与该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云开雾散
B.霜挂枝头
C.冰雪消融
D.滴水成冰
27.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酒是医院常用的消毒试剂,碘酒中的溶剂是     。
(2)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28.实验课上,小明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填序号)。
(2)图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滤纸进行过滤实验的是     。
(3)在粗盐溶解步骤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     (填字母)。
A.节约实验时间
B.保证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29.小J同学在厨房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粉、④白醋、⑤白糖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选填“均一性”或“稳定性”)。
(3)小J泡了一杯白糖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他想要让糖水变得更甜,可行的做法是     (填字母)。
A.继续搅拌
B.加更多水
C.升高温度
D.将白糖碾碎后加入
30.如图所示,在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所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可观察到硫酸铜晶体呈     色,随着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晶体的质量不断     (填“减小”或“增大”),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3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克。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克。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     。
32.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进行粗盐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填字母)。
(2)图乙c中,待到蒸发皿中     时,撤去酒精灯。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     。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3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
(1)甲、丙、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    (用甲、丙、丁字母表示);
(2)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克。
34.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     (填序号);
(2)调节天平平衡后,称取2.5克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右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3)经检测,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天平右盘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35.食盐水在医疗和农业上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Ⅰ.在医疗上通常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图甲是一种清洗鼻腔的工具——洗鼻器。它将生理盐水送入一侧鼻孔,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从而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
(1)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的特点。
Ⅱ.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小明在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用序号表示)。
(3)小华发现小明的操作②有错误,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6.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0 169
(1)氯化钠和硝酸钾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2)在80℃时,向50克水中加入12.5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如图,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其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7.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此时的温度可能是     (选填“20℃”、“30℃”或““40℃”)。
(2)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
38.将30克某物质溶于270克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欲使它的浓度变为5%,可加入水     克。欲使它的浓度增加一倍,可增加溶质     克。
39.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克。
三.解答题(共5小题)
40.小实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D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量筒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要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     千克。
41.20℃时,将mg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据此分析,x=    ,m=    。
4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约     克。(结果保留整数)
(2)用这种浓硫酸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水?
43.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约为1.2×103kg/m3;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约为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
溶液密度(g/cm3) 1.03 1.07 1.10 1.15 1.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饱满的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混合若干,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配制10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若取26%的食盐水100mL,配成10%的食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44.将80g氢氧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点时,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3)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A D A A B C B C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D B C D B C C A B A
题号 23 24
答案 D B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24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于9月16日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给全市带来了狂风暴雨。台风和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水汽输送、降水 B.降水、水汽输送
C.蒸发、水汽输送 D.水汽输送、蒸发
【解答】解: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心结构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移动过程中把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带到沿海内陆一带形成丰富的降水。所以,台风和台风雨分别体现了水循环的中水汽输送和降水两个环节。
故选:A。
2.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解答】解: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升,故A错误。
B.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故C正确。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能溶于水,但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揭开啤酒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B.喝下汽水感到气体冲到鼻腔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解答】解:A、揭开啤酒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因为啤酒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啤酒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喝下汽水感到气体冲到鼻腔,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了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选项B不合题意。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冒出,故选项C不合题意。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的溶解度减小而导致的,故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A。
4.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既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又能改变其溶解性的是(  )
A.搅拌 B.加水
C.加氯化钠 D.酒精灯加热
【解答】解:A、搅拌能加快微粒运动速度,能加快氯化钠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B、加水,增加了氯化钠与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溶解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C、加氯化钠,不能改变氯化钠的溶解速度,不能改变其溶解性,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加热,能加快微粒的运动速度,能加快氯化钠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氯化钠的溶解速度;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性增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如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碘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酒精 水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B.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解答】解:A、溶液有的是有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说法不正确;
B、由于碘易溶解在汽油中。所以,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故B说法正确;
C、由于水、汽油、酒精都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所以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C说法正确;
D、由碘易溶解在汽油、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高锰酸钾易溶解在水中,不易溶解在汽油中,说明了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6.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碘放在水里会形成碘水
【解答】解: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正确;
B、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起溶解作用的叫溶剂,故B错误;
C、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故C错误;
D、碘不溶于水,碘放在水里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形成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②矿泉水是一种常见的溶液;③肥皂水属于乳浊液;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泥是溶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答】解: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
②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是一种常见的溶液,正确;
③肥皂水是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属于乳浊液,正确;
④泥浆水是悬浊液,悬浊液是不存在溶质、溶剂,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②③;
故选:B。
8.图甲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乙可表示“M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丙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B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C 溶液 溶质 溶剂
D 浓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A B.B C.C D.D
【解答】解:图丙所示关系为:X包含Y、Z,Y、Z属于并列关系。
A、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是不同的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C、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组成溶液的两个部分,溶液包含溶质和溶剂,溶质和溶剂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正确。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它们之间不是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含义是(  )
A.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B.20℃时,100g溶剂中溶解36g氯化钠恰好饱和
C.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为36g
D.20℃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了36g氯化钠
【解答】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含义是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故选:B。
10.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刚开始溶质的质量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一直增大,故错误;
B、刚开始溶质的质量等于了0,故错误;
C、刚开始是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大于0;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故正确。
D、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有变化的,故错误。
故选:C。
11.在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在50克水中加入15克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m液:m质=13:3 B.m液:m质=10:7
C.m剂:m质=10:3 D.m剂:m质=5:1
【解答】解: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10℃时50g水最多溶解溶质10g,所得溶液质量为60g;
A、m液:m质=60:10=6:1,错;
B、m液:m质=60:10=6:1,错;
C、m剂:m质=50:10=5:1,错;
D、m剂:m质=50:10=5:1,正确。
故选:D。
12.要将室温下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小乐选择了如下方法:
①加入水;②加入氢氧化钙固体;③降低温度;④升高温度。
其中可行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答】解: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②加入氢氧化钙,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而加入水和降低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变成饱和溶液。
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13.现需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下列步骤正确的是(  )
A.计算:称量硝酸钾5g、量取水100mL
B.称量:托盘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硝酸钾
C.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D.装瓶: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
【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托盘天平左盘放硝酸钾,右盘放砝码,故选项说法错误。
C、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有溶液洒出对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蒸发
B.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
C.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不变
【解答】解:A、操作Ⅰ不一定是蒸发,也可能是降低温度,故A错误。
B、若采用的是降低温度至恰好饱和的方法,①与②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故B正确。
C、②与③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错误。
D、操作Ⅰ可能采用的降低温度的方法,则整个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15.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配得蔗糖饱和溶液,如图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部分蔗糖晶体溶解,如图乙。此过程中,蔗糖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
A.变大、变小 B.不变、变小 C.不变、不变 D.变大、不变
【解答】解:某同学在一定温度下配得蔗糖饱和溶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部分蔗糖晶体溶解,但乙中溶液中仍有蔗糖不能继续溶解,乙中溶液仍为该温度下蔗糖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则蔗糖溶解度不变。
故选:C。
16.一定温度下,对固体甲的水溶液恒温蒸发,实验记录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③和④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从①→②,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都在减小
D.从①→②→③→④,随着水不断蒸发,甲的溶解度不变
【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1gA,则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再蒸发10g水时,共析出2.5g晶体,即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了1.5g晶体,说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1.5g晶体,则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溶液也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③和④均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②中,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在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①→②→③→④,随着水不断蒸发,由于是恒温蒸发,温度不变,甲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g B.10g C.20g D.50g
【解答】解: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x×20%=(50g+x)×10% x=50g。
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g×20%=10g。
故选:B。
18.甲是6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操作。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到乙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保持不变
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丁大
【解答】解:A、甲到乙过程中温度不变,过程中氯化钠溶解度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中溶液蒸发20g水,没有晶体析出,乙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乙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加入10g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丙中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丙、丁中溶剂质量相等,丙中溶质质量比丁中多,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丁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9.用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成45%的酒精溶液,所用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
A.1:2 B.2:3 C.4:3 D.3:1
【解答】解:设需要60%的酒精溶液A为x,质量分数为25%的酒精溶液B为y,
60%x+25%y=(x+y)×45%
x:y=4:3。
故选:C。
20.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解答】解: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由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18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50g水中含有18gNaCl,所以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故A说法错误。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g:50g=9:25,故C说法正确。
D、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1.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A既可能是NaCl,也可能是KNO3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
【解答】解:A、30℃时,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最多能溶解22.9g硝酸钾,则盐A是NaCl,不可能是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盐B是硝酸钾,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硝酸钾,则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不能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2.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用玻璃棒搅拌甲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会增加
C.此刻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甲>丙>乙
D.升高温度,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解答】解:A、甲和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固体,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中不含有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恰好饱和,故A正确;
B、用玻璃棒搅拌甲溶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会增加,故B错误;
C、乙中溶解的固体最多,甲中溶解的固体最少,故此刻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乙>丙>甲,故C错误;
D、升高温度,甲溶液的溶质不一定继续溶解,故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3.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解答】解: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00g×10%=10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00g﹣10g=90g;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后的质量分数是20%。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若能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不合题意;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不合题意;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3%,不合题意;
D、把水蒸发掉50克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符合题意。
故选:D。
24.如图所示为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质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由蒸发硝酸钾溶液的过程,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①溶液转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②溶液转化为③溶液,③中有氯化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④是升高温度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观察图像,B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25.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如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水汽输送  。“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⑤  (填序号)。
【解答】解:①表示是指水汽被从海洋上空转移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变地表水的流向实现向北方引水的目标,所以它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由图可知对应的是⑤。
故答案为:水汽输送;⑤。
26.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浙江虽然人口密集,但水资源相对充足,这是因为水循环中的  ①  环节(填序号)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下列现象中,与该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  。
A.云开雾散
B.霜挂枝头
C.冰雪消融
D.滴水成冰
【解答】解:(1)水循环中的环节水汽输送能够为陆地上补充水汽,故选①;
(2)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A.云开雾散是汽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霜挂枝头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故答案为:
(1)①;
(2)A。
27.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酒是医院常用的消毒试剂,碘酒中的溶剂是  酒精  。
(2)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
【解答】解:(1)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即这一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酒精;
(2)温度。
28.实验课上,小明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过滤装置,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  ②  (填序号)。
(2)图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滤纸进行过滤实验的是  口罩  。
(3)在粗盐溶解步骤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有  AC  (填字母)。
A.节约实验时间
B.保证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解答】解:(1)图甲为过滤装置,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该紧靠三层滤纸,所以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②;
(2)图乙物品中可以替代滤纸进行过滤实验的是口罩;
(3)步骤Ⅱ中加适量水的目的是提高实验效率,且后来需要加热蒸发水分,能节约能源,故选:AC。
故答案为:(1)②;
(2)口罩;
(3)AC。
29.小J同学在厨房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1)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粉、④白醋、⑤白糖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②④⑤  (填序号)。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咸味是否适宜,只需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均一性  (选填“均一性”或“稳定性”)。
(3)小J泡了一杯白糖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他想要让糖水变得更甜,可行的做法是  C  (填字母)。
A.继续搅拌
B.加更多水
C.升高温度
D.将白糖碾碎后加入
【解答】解:(1)①花生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③面粉不能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②食盐、③白糖、④白醋均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能形成溶液;故②④⑤符合要求。
(2)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
(3)A、继续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增加溶质溶解的量,不能使糖水变得更甜,故选项错误。
B、加更多水,会使溶液变稀,甜度降低,故选项错误。
C、白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升高温度能使杯底的白糖溶解,能让糖水变得更甜,故选项正确。
D、杯内糖水存在未溶解的白糖,该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将白糖碾碎后加入,不能使更多的白糖溶解在水中,不能让糖水变得更甜,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1)②④⑤;
(2)均一性;
(3)C。
30.如图所示,在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所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降温结晶  ,可观察到硫酸铜晶体呈  蓝  色,随着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晶体的质量不断  增大  (填“减小”或“增大”),硫酸铜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解答】解:在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通过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可观察到形成的硫酸铜晶体呈蓝色,随着硫酸铜晶体的生长,晶体的质量不断增大;在硫酸铜晶体的生长过程中,溶液为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填:
降温结晶;蓝;增大;不变。
3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7.3  克。
(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145.8  克。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
【解答】解:(1)由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其涵义是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最多只能溶解45.8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45.8g+100g=145.8g。
(3)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故答案为:
(1)37.3;
(2)145.8;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32.粗盐中含有少量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同学按甲图中的步骤进行粗盐提纯。
(1)甲图中的操作①对应的是乙图中的  b  (填字母)。
(2)图乙c中,待到蒸发皿中  有大量晶体析出  时,撤去酒精灯。
(3)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最终精盐的产量偏低的有  AC  。
A.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B.过滤时滤纸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冲洗
D.蒸发后,所得的精盐很潮湿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操作①属于溶解过程,与图乙中的b相对应。故答案为:b;
(2)图c的操作为蒸发结晶,为防止水蒸干后晶体溅出,应在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故答案为:有大量晶体析出;
(3)根据精盐的产率=×100%分析。
A、溶解时所加水偏少,会导致部分食盐未溶解,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小,产量偏低,故A正确;
B、过滤时滤纸破损,部分杂质混在精盐中,会导致产量偏高,故B错误;
C、滤渣没有用蒸馏水洗,损失了粘在滤渣表面的滤液中的食盐,导致产量偏低,故C正确;
D、蒸发后精盐潮湿,会导致精盐的质量偏大,产量偏高,故D错误。
故选:AC。
3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g,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
(1)甲、丙、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 甲<丙=丁  (用甲、丙、丁字母表示);
(2)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40  克。
【解答】解:(1)甲溶液中加入10g的晶体,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甲溶液的溶质质量是30g,丙、丁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4g,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大小的关系是:甲<丙=丁;
(2)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丙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4g,溶剂质量为100g,40℃时的乙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了6g的晶体,20℃时的溶解度是34g,若乙溶液恰好饱和,则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
故答案为:(1)甲<丙=丁;
(2)40。
34.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1)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  ②⑥  (填序号);
(2)调节天平平衡后,称取2.5克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右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
(3)经检测,配好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①②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天平右盘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解答】(1)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 的氯化钠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则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用于称量氯化钠固体)、药匙(取用氯化钠固体)、量筒(量取水的体积)、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溶解)、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不需要用到的有酒精灯、漏斗,故填:②⑥。
(2)调节天平平衡后,先放砝码,移动游码,然后添加试剂至天平平衡,若称取2.5克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右侧,说明砝码质量大于食盐质量,则需要增加左盘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3)①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大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答案为:(1)②⑥;
(2)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直到天平平衡;
(3)①②。
35.食盐水在医疗和农业上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Ⅰ.在医疗上通常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图甲是一种清洗鼻腔的工具——洗鼻器。它将生理盐水送入一侧鼻孔,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从而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
(1)生理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溶液具有  稳定性  的特点。
Ⅱ.在农业上通常用12%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小明在实验室欲配制该质量分数的溶液60g,操作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④②①⑤③  (用序号表示)。
(3)小华发现小明的操作②有错误,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溶液具有稳定性,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成,也不会变浑浊。
(2)配制溶液,先从广口瓶中取出氯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再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到烧杯中,然后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最后使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②①⑤③。
(3)操作②的错误是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了游码,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若不改正操作②的错误,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故答案为:
(1)稳定性;
(2)④②①⑤③;
(3)偏小。
36.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氯化钠(克)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克) 13.3 31.6 63.9 110 169
(1)氯化钠和硝酸钾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20℃~40℃  。
(2)在80℃时,向50克水中加入12.5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
(3)如图,将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其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在20℃~4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6.0g﹣36.3g、31.6g﹣63.9g,故20℃~40℃温度范围内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8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8.4g,即100g水最多溶解38.4g氯化钠,则50g水最多溶解19.2g氯化钠,所以向50克水中加入12.5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
故答案为:(1)20℃~40℃;
(2)20%;
(3)不变。
37.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②  (填序号),此时的温度可能是  20℃  (选填“20℃”、“30℃”或““40℃”)。
(2)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60  克。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此时的温度可能是20℃;
(2)设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40g=(140g+x)×20%,则x=60g。
故答案为:(1)②;20℃;
(2)60。
38.将30克某物质溶于270克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欲使它的浓度变为5%,可加入水  300  克。欲使它的浓度增加一倍,可增加溶质  37.5  克。
【解答】解:将30克某物质溶于270克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欲使它的浓度变为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30g=(300g+x)×5%,x=300g。
欲使它的浓度增加一倍,设加入该溶质的量是y,则有:30g+y=(300g+y)×20%,y=37.5g。
故答案为:
10%;300;37.5。
39.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则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  40  克。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某未饱和溶液蒸发掉15克水(部分)后,析出2克晶体(无结晶水);向原溶液投入5克该晶体后,溶液中还剩下1克未溶解,说明原溶液再溶解4g溶质即达到饱和状态,说明一定温度下,蒸发掉的15g水中最多能溶解6g溶质,则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此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40g。
故答案为:40。
三.解答题(共5小题)
40.小实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D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量筒  。
(2)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量筒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腌制咸鸭蛋需要合适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现有10k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若要将其稀释到20%,需加水  2.5  千克。
【解答】解:(1)仪器a是量筒。
(2)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3)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kg×25%=(10kg+x)×20%,x=2.5kg。
答:需加水2.5kg。
故答案为:
(1)量筒;
(2)偏大;
(3)2.5kg。
41.20℃时,将mg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别进行如下操作:(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据此分析,x= 4.6  ,m= 135  。
【解答】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g×=3.6g,则第一份蒸发前为不饱和溶液,第二份溶液恒温蒸发2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g+3.6g=4.6g,即x=4.6,由第一份和第三份溶液实验可知,20℃时,第一份溶液析出固体后溶液的质量为﹣10g﹣1g,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g﹣1g=9g,该溶液为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则有×100%=×100%,m=135。
故答案为:4.6:135。
4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他从瓶中倒出5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问: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这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约  90  克。(结果保留整数)
(2)用这种浓硫酸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水?
【解答】解:(1)50毫升合50厘米3,50毫升浓硫酸中含溶质硫酸=50厘米3×1.84克/厘米3×98%≈90克;
(2)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
x×98%=1000g×19.6%
解得:x=200g;
m水 = 1000g﹣200g=800g;
V水== =800厘米3=800毫升。
答:需加水800毫升。
故答案为:(1)90;
(2)800毫升。
43.盐水选种是一种巧妙的挑选优质种子的方法。长得很饱满的小麦种子,密度约为1.2×103kg/m3;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约为1.1×103kg/m3;干瘪的和被虫子蛀坏的种子的密度都比饱满种子的密度都要小得多。下表为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密度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6%
溶液密度(g/cm3) 1.03 1.07 1.10 1.15 1.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饱满的水稻种子和小麦种子混合若干,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5%  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2)配制100千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若取26%的食盐水100mL,配成10%的食盐水,需要加水多少克?
【解答】解:(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知:密度大的饱满种子会下沉,而密度小的不饱满种子会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长得很饱满的水稻种子,密度约为1.1×103kg/m3,应选用表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才能挑选出很饱满的水稻种子。
故答案为:15%。
(2)配制10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的质量=100kg×20%=20kg。
答:需要食盐的质量20kg。
(3)26%的食盐水100mL即为125cm3,其质量=100cm3×1.25g/cm3=125g;设需要加水质量为x,则有125g×26%=(125g+x)×10%,x=200g。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200g。
44.将80g氢氧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点时,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C  (填字母)。
(3)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毫升?
【解答】解:(1)将80g氢氧化钠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由图可知,A点时溶液的质量是100g,其中溶解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00g﹣50g=50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2)由题意和图像可以看出,0℃时溶液是80g,是30g的固体溶于50g的水中形成,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钠,是饱和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质量增大,当温度升高到20℃,A的溶液是100g,是50g氢氧化钠溶于50g的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钠,为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40℃时,B的溶液是130g,是80g氢氧化钠溶于50g水中,形成的可能是饱和溶液。由于该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中溶液是由B的溶液升高温度而形成的,但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g×5%=5g,将其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5g÷1%=500g,则需加水的质量为:500g﹣100g=400g,体积:400g÷1g/mL=400mL=400毫升。
答:需加水400毫升。
故答案为:(1)50%;
(2)C;
(3)400毫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