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监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两汉时期的玉璧,大多出土于大型墓葬特别是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据考古发现,西汉早中期的墓葬普遍随葬玉璧,但西汉晚期,随葬玉璧的数量减少,出土玉璧的墓葬占比也明显下降。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晚期
A.地方豪强大族控制政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深远 D.诸侯王的实力衰微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4.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5.“(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现象
C.商业自由平等影响政治理念 D.小国寡民必然导致平等观念
6.由于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在1500年,欧洲至少已经有2000万册书,被1000多个印刷所“生产”出来。意大利的印刷书籍量“占欧洲同期图书出版总量的45%”,威尼斯因其印刷业高度发展,更是成为欧洲的印刷中心和新思想的策源地。由此可见,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A.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B.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C.助推欧洲文明社会来临 D.冲击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7.1988年,由广州市体改委、市政府办公厅调研室、《现代人报》等十个单位发起的评选广州市改革开放十大成就活动,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揭晓,按得选票的数量排列,位列前三的顺序是
由此可见,此时的广州
A.市场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B.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全国领先
8.中国古代统治者用法律防范与惩处犯罪;用乡约制度教化乡里,规范行为。如表中体现明清教化与法律关系的是( )
宋 明 清
法律 以唐律为蓝本,制定了《宋刑统》《天圣令》等法律。 以唐律为蓝本的《大明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沿袭《大明律》,制定《大清律例》
教化 儒学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儒学人士撰写乡约,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规范行为。 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
A.设律博士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
B.日常生活中教化在逐渐取代法律
C.朝廷法律一直是教化的基本素材
D.教化逐渐被政府利用与法律合流
9.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
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 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 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0.如图为公元前3000--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中人口数量变化的前提是( )
A.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B.人类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
C.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D.部分人类开始从事手工业
11.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 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2.《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13.镇本为在边境驻兵戍守的地方。到北宋时期,政府专门设监镇官对镇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往往带财税衔,如“监进贤镇盐酒税”“和州东关镇监税”,此外,还监有酒业专卖之权。这说明了北宋( )
A.镇的经济功能凸显 B.营商环境较宽松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D.坊市界限被打破
14.1958年,苏联提议发起一项由世界卫生组织领导的“根除天花项目”,1959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该提议。随后,美国不甘落后于对手,表示希望支持该项目。1980年,世卫组织正式宣布消灭天花。材料表明( )
A.美苏力量的变化影响抗疫成效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天花蔓延弱化意识形态对立 D.疫情防控需要跳出冷战思维
15.晚清大臣曾国藩在一封奏折里说,许多洋务官员一味模仿西洋“制器之术”,其实不得要领。“制器”之术的关键在于以数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所有制器的奥秘都可以用公式和图纸来研究。如果一味模仿,而不知“制器”的“所以然”,是徒费心力。当下要务,是创办翻译学校,翻译西洋自然科学书籍。据此可知,曾国藩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观念 B.对欧美科技发展新趋势有所了解
C.对西方的学习超越“器物”层面 D.提倡对传统教育进行近代化改造
16.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唐时期,敦煌是唐军的军事指挥基地、粮草供应基地和补给站。武则天采取“所有田业,官贷种子,付户助营……课役具免,复得田苗”的措施,使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手工业也迅猛发展,行业种类齐全,分工细致。在西突厥投降后,“商旅可行矣,诸胡大悦”,敦煌的交通更为畅通。敦煌地区不仅有西域商人的聚落,沿途还有不少供过往商人打尖住店的驿站。在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繁荣发展以及中外贸易兴盛的基础上,敦煌的商业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城内店肆林立,有了专门的行市划分。大量的商人汇集于敦煌,使敦煌这个以中转贸易为特征的国际商贸城市空前繁华,出现了“兴胡之旅,岁月相继”的景象。
——摘编自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外来商品辑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从河陇地区(今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抽调大量精兵回师平叛,造成这一地区兵力空虚,吐蕃趁机攻占了该地区,唐朝与西域的联系也因此被彻底切断。吐蕃在占领地区推行部落制度,为防止民间反抗,尽收民间铁器,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敦煌商业贸易的明显衰落。
——摘编自韩国磐《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敦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朝时期敦煌社会经济兴衰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世纪)汉朝与罗马帝国就有了经济上得往来。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汉朝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丝绸成了罗马市场上的畅销商品。史学家马塞利阿努斯说:“以前丝绸只适用于贵族,而今已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甚至于社会的最下层。”
——郭小红《古罗马向东方的探索与丝绸之路》
材料二 (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微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1944年法国学者马勒莱发掘越南南部古海港奥克.艾奥遗址,认为其为东西海上交通的中继站。发掘出的中国物产包括西汉的规矩镜、东汉三国时期的八凤镜等,罗马特产包括152年和161~180年发行的罗马金币,这些金币以及罗马或仿罗马式金银装饰品、雕像中安敦时代的风格,表明二世纪中后期是罗马帝国与东方交往的高潮时期。
(1)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原因,指出公元2世纪两者的交流出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流产生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时期的邮驿是我国最早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组织的邮驿制度,周朝时期邮驿制度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邮驿通信的突出成就是邮驿网络设施的基本建成,秦朝时期政府通过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有效促进邮驿的发展,并诞生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邮驿法《秦邮律》,汉代邮驿制度明确统一称“邮驿”,魏晋南北朝颁布《邮驿令》,唐朝邮驿规模空前,管理严格有序,突出官办的邮驿性质,宋沿用唐制,又创设昼夜兼程的急递铺,元代急递铺变为办理中央官衙文书传递的常设机构,明代《大明律》中有专门关于邮驿的详细规定,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商办民用的民信局,清代集历代邮驿之大成,融交通与通信为一体,晚清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原有邮驿旧制被打破,形成驿站、民信局和近代邮政并存局面,后裁驿归邮,近代邮政完全取代传统邮驿。
——据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等
材料二 1865年,利富洋行英国商人雷诺架设上海浦东小岬到黄浦江金塘灯塔的电报线路,上海道台丁日昌对此举动密切关注,决定如阻止无效,“即令百姓于黑夜中潜行拔去”,1865年6月21日,川沙厅县遵照丁日昌指授,密饬差保协同乡民于夜间拔毁利富洋行227根电线杆,计程42里。英国领事马安就此事索赔白银2000两,并要求复造。上海通商大臣李鸿章认为此事为民事纠纷,称乡民认为竖立木柱致人病亡,有碍风水,故难以允其设线要求。
——摘编自韩晶《近代化的退与进-近代上海电报通信权的交涉》
材料三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信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运,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设有紧急,诚恐缓不及事,故臣尝谓办洋务。
——摘编自《张之洞全集》卷27《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邮驿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电报技术在中国面临的不同处境,并分析不同处境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信息传递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C
6.B
7.C
8.D
9.A
10.B
11.D
12.C
13.A
14.D
15.B
16.B
17.(1)表现:农业和手工业获得发展;中外商旅汇集;商品经济兴盛;中转贸易发达。
(2)兴盛原因:战略地位重要;交通畅通;政府的重视和推动;边疆社会相对稳定。衰败原因:安史之乱造成边疆局势动荡;丝路贸易受阻;吐蕃推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18.(1)原因:生产力落后:地理环境的阻碍:安息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任答两点)
变化:由间接的交流到直接交流。
(2)影响: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9.(1)特点:历代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邮驿体制;立法手段保障邮驿制度;政府主导控制邮驿制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民间力量进入该领域。
(2)处境:材料二西方电报技术在中国遭到抵制;材料三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抵制的原因:近代中国愚昧无知以及中西文化差异。
清政府认可的原因:电报的便利快捷,利于维护统治;洋务运动的兴起。
(3)认识:信息传递伴随人类文明产生而出现,信息传递技术和制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社会信息化是当代文明的特点之一。(其他言之有理者均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