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得分
1.(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单质的是
A.石灰石 B.木炭 C.液氮 D.水
【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木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2.(2025九上·普陀期末)燃烧前将煤炭粉碎的目的是
A.充分燃烧 B.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C.减少氧气的消耗 D.减少热量的损失
【答案】A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将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故符合题意;
B.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故不符合题意;
C.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会减少热量的损失,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分析。
3.(2025九上·普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做吸附剂 B.金刚石用作钻头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做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用作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很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 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温度很低,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2025九上·邵阳期末)生活中常用的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加碘盐”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5.(2025九上·邵阳期末)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光伏产业,合金制造等领域。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元素符号为 B.硅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为Si ,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故硅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硅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符号的书写是一大而小,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 在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来解答。
6.(2025九上·洪山期末)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台简易“制氧机”,其中甲剂、乙剂分别是过碳酸钠固体或二氧化锰中的一种。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固体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变得浑浊,温度上升;过滤仓内有气泡冒出。已知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意事项: 理想的水温在18℃~20℃之间,可连续供氧25~30分钟。水温偏高时,每分钟供氧量增加,供氧时间缩短
甲剂 乙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
实验一 1袋 1袋
实验二 1袋 2袋
实验三 2袋 3袋
A.甲剂是过碳酸钠固体,乙剂是二氧化锰
B.可通过在反应仓内增加或减少乙剂用量或加水量来调节供氧速率
C.过滤仓中水的作用是降低氧气的温度和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
D.分子筛制氧机是利用压力吸附技术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乙剂增加时,平均供氧量增加,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产生氧气的是过碳酸钠,则乙剂是过碳酸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A分析可知,乙剂为过碳酸钠,已知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即可可通过在反应仓内增加或减少乙剂用量或加水量来调节供氧速率,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则过滤仓中的水可以降低氧气的温度、使氧气具有一定湿度;可以过滤杂质提纯氧气;还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不能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分子筛制氧机是利用压力吸附技术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过氧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分子筛制氧机可以将氮气和氧气分离;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7.(2025九上·洪山期末)“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是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而石墨质软,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该过程是氢分子、氯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然后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该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该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的硬度大而石墨质软,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该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来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来解答;
C、根据单质的概念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D、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来解答。
8.(2025九上·洪山期末)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B.长江水经自来水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方法得到自来水
C.某地所降雨水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关
D.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作为农业灌溉或景观用水
【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锅炉中使用硬水,煮沸后钙镁离子沉淀,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江水经自来水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净化过程不包括蒸馏操作,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某地所降雨水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关,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污水中含有较多有害物质,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作为农业灌溉或景观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含有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长期使用硬水会产生危害来解答;
B、根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来解答;
C、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来解答;
D、根据污水经过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方法几种处理后排放来解答。
9.(2024九上·环江期末)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的实验中,用到酸碱指示剂酚酞()试剂。下列关
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酚酞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酚酞分子含两个氧分子
C.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酚酞属于氧化物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酚酞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答案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酚酞分子含4个氧原子。B答案错误;
C、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最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答案错误;
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酚酞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D、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分析。
10.(2024九上·内江期末)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甲烷(CH4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甲烷(CH4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故A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C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反应条件点燃,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检查化学方程式从以下进行:①反应原理;②化学式;③是否配平;④气体或沉淀符号是否正确。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2025九上·花都期末)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进步。半导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智能芯片的不断革新。
(1)半导体材料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应用的非金属元素共有   种。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图),图中x=   ,其核外有   个电子层。镓原子失去全部最外层电子后变成镓离子,镓离子的符号为   。
(3)研究发现,镓合金(主要由金属原子构成)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据此可以推测:镓的合金在常温下的状态为   。
(4)硅单质是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工业上制取硅的微观示意图,请你在反应后的方框中补充缺少的微粒。
【答案】(1)4
(2)3;4;Ga3+
(3)液态
(4)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硅、砷均带有石子旁,氮、氧均带有气字头,故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硅、砷、氮、氧,共4种。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1-2-8-18=3;
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外有4个电子层;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a3+。
(3)镓合金能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汞常温下是液态,所以镓的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液态。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还应补充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即。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分析。
(3)根据镓合金能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汞常温下是液态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由图可知,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硅、砷均带有石子旁,氮、氧均带有气字头,故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硅、砷、氮、氧,共4种;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1-2-8-18=3;
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外有4个电子层;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a3+;
(3)镓合金能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汞常温下是液态,所以镓的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液态;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还应补充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即。
12.(2024九上·大观期末)2022年冬季,奥运五环再次飘扬在北京上空,北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际城市。
I.解码智慧冬奥: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图是碲(T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碲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粒子是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2)碲元素与图乙中   (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3)科学家发现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四中子”,它也被称为“零号元素”。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Ⅱ.冬奥会的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目前认为氢能源是最清洁的新能源。
(4)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   。利用单质硼(B)与物质X也可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   
【答案】52;得到;阴离子;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验纯;H2O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碲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52;得到;阴离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碲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它与图乙中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氧;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微粒只由四个中子构成,所以中子数为4,质子数为0,则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
故答案为:4;
(4)若氢气中混有氧气,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验纯;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硼原子和6X,反应后有2个硼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X中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X为H2O。
故答案为:验纯;H2O。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的含义,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3.(2024九上·长春期末)世界上的各种物质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种类最多,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   及灰黑色的性质;
(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末,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的性质是   。
(3)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这说明   。
(4)甲烷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常用燃料,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硬度小
(2)石墨具有润滑性
(3)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4)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硬度小及灰黑色的性质。
(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未,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具有润滑性。
(3)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石墨硬度小及灰黑色的性质分析。
(2)根据石墨具有润滑性分析。
(3)根据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硬度小及灰黑色的性质;
(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未,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具有润滑性;
(3)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2024九上·环江期末)水是常见的物质之一。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可加入   进行鉴别。
(3)使用活性炭来净化水,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4)能验证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填字母)。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答案】(1)或水分子
(2)煮沸;肥皂水
(3)吸附
(4)A;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有色素,有异味的物质;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的电解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
(2)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分析;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5.(2024九上·和平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字母a、b代表的是   ,   。
②在铁、氧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2)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为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12时,该粒子符号为   。
【答案】(1)原子;核外电子/电子;NaCl;O2/氧气
(2)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3)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字母a、b代表的是原子,核外电子;
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易得到电子;
(3)原子里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当x=12时,该粒子符号为。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分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原子里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6.(2024九上·邢台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粗略测定二氧化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体积比的实验,他的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用软质饮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记下位置),立即用带单孔塞的胶塞塞紧,并把弹簧夹夹紧。
③充分振荡瓶子,当瓶子体积不再变化时,打开弹簧夹,观察瓶内水的体积。
④将瓶内的少量“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但微热后,又变为了紫色。
回答问题:
(1)瓶子振荡后很快变瘪,打开弹簧夹后有水从烧杯流入瓶内,原因是_______。
A.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的压强变小
B.水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
(2)由打开弹簧夹又流入水体积约是瓶容积的三分之一的现象,可以得到CO2常温下在水中溶解的体积比约是   。
(3)第④步石蕊溶液先变红,后又恢复为紫色的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答案】(1)A
(2)1:1
(3)CO2+H2O=H2CO3;H2CO3=CO2↑+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和水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变瘪,打开弹簧夹后有水从烧杯流入瓶内,故A正确;
B、此现象是由于压强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和密度没有关系,故B错误。
故答案为:A;
(2)原来向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则二氧化碳的体积是塑料瓶体积的三分之二,打开弹簧夹又流入水体积约是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则溶解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塑料瓶体积的三分之一,则说明在常温下常压下,一体积CO2可以在溶解在一体积水里,即二氧化碳和水的体积比是1:1;
故答案为:1:1;
(3)第④步石蕊溶液先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微热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CO2+H2O=H2CO3 ;H2CO3=CO2↑+H2O 。
【分析】(1)根据瓶子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与水的密度无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7.(2024九上·安州期末)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但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答案】(1)①②③⑥;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2)③④⑤⑦⑧;试管;2KClO32KCl+3O2↑
(3)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③⑥;
故答案为:①②③⑥ ;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
(2)从题干信息只能选择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选择的仪器为 ③④⑤⑦⑧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试管作为反应容器,所以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名称是试管,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故答案为:③④⑤⑦⑧ ;试管 ;2KClO32KCl+3O2↑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的上方,需要从短的导管口进入,把空气往下压,使空气从长的导管口排出,所以 H2从导管口b进入;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以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法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气的密度和密闭容器收集气体进气口选择的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18.(2024九上·仁寿期末)(1)大多数地下水是硬水,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活性炭能否降低地下水的硬度呢?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
(2)【查阅资料】
I.水的硬度:用于衡量水体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数值,数值越大硬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II.天然硬水煮沸后常有沉淀生成,存在反应   (填化学式)。
(3)【探究准备】
向装有足量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100mL某硬度较大的地下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猜想】
猜想1:硬水硬度降低
猜想2:硬水硬度没有降低
【方案设计】
供选试剂:A.滤液 B.蒸馏水 C.原地下水 D.食盐水 实验仪器:自选
下表是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
小红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   (填序号)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 对比两者   来验证猜想
小华        
小华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从理论上提出了可能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同学的方案,指出科学探究的结果固然重要,而科学思维更为可贵,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答案】(1)吸附
(2)CO2
(3)AC;泡沫、浮渣的多少;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判断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O2 ;
(3)分别取5mL滤液、原地下水两种供选试剂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对比两者产生泡沫、浮渣的多少来验证猜想;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用肥皂水检验硬水、软水,泡沫多、沉淀少为软水,泡沫少、沉淀多为硬水;也可用蒸发看结晶的方法检验硬水、软水。
19.(2024九上·龙川期末)【科学探究】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将增加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2)【任务二】定量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同学们分别用等量、颗粒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进行实验,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催化剂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   .
(3)【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一: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实验二:将3.0 g 氯酸钾与1.0 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
实验三:将xg氯酸钾与1.0 g 氧化铜混合均匀加热;
①请写出检验试管中生成氧气的方法:   .
②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三可以比较出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则实验三中x的值为   ,写出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对比实验   (填“一”或“二”)和实验三的不同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4)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题19图所示。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____(填字母)。
A.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B.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C.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5)【实验结论】   .
【答案】(1)C
(2)氧化铜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0;2KClO32KCl+3O2↑;一
(4)C
(5)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够发生,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选项不正确;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根据上表分析 ,使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开始反应的温度和剧烈反应的温度都是最低的,所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是氧化铜;
故填:氧化铜 ;
(3)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三可以比较出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根据控制变量法,其它量均要保持一致,所以x的值为3.0;
实验三为氯酸钾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③实验一没有加任何催化剂,实验三加了1.0g氧化铜,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三不同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故填:第1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第2空、3.0
第3空、2KClO32KCl+3O2↑
第4空、一
(4)A、氧化铜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变,纵坐标y不能表示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是不断减少的,纵坐标y不能表示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氧化铜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变,纵坐标y可以表示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5)本实验提出的问题为: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根据实验内容与实验现象可知,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故填: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一变两不变;
(2)根据题中的催化剂特点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分析;
(4)根据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氧化铜作催化剂,氯酸钾分解,氧化铜质量不变,其数值关系可以经过分析得出;
(5)根据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分析。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0.(2024九上·江岸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1.6g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0g。试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质量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1.6g-30g=1.6g,设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35g
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质量为4.3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得分
1.(2025九上·普陀期末)属于单质的是
A.石灰石 B.木炭 C.液氮 D.水
2.(2025九上·普陀期末)燃烧前将煤炭粉碎的目的是
A.充分燃烧 B.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
C.减少氧气的消耗 D.减少热量的损失
3.(2025九上·普陀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做吸附剂 B.金刚石用作钻头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
4.(2025九上·邵阳期末)生活中常用的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5.(2025九上·邵阳期末)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光伏产业,合金制造等领域。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元素符号为 B.硅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
6.(2025九上·洪山期末)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台简易“制氧机”,其中甲剂、乙剂分别是过碳酸钠固体或二氧化锰中的一种。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固体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变得浑浊,温度上升;过滤仓内有气泡冒出。已知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意事项: 理想的水温在18℃~20℃之间,可连续供氧25~30分钟。水温偏高时,每分钟供氧量增加,供氧时间缩短
甲剂 乙剂 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 供氧时间(分钟)
实验一 1袋 1袋
实验二 1袋 2袋
实验三 2袋 3袋
A.甲剂是过碳酸钠固体,乙剂是二氧化锰
B.可通过在反应仓内增加或减少乙剂用量或加水量来调节供氧速率
C.过滤仓中水的作用是降低氧气的温度和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
D.分子筛制氧机是利用压力吸附技术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此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7.(2025九上·洪山期末)“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是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金刚石的硬度大而石墨质软,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2025九上·洪山期末)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B.长江水经自来水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方法得到自来水
C.某地所降雨水为酸雨,它的形成与大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关
D.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作为农业灌溉或景观用水
9.(2024九上·环江期末)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的实验中,用到酸碱指示剂酚酞()试剂。下列关
于酚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酚酞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酚酞分子含两个氧分子
C.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酚酞属于氧化物
10.(2024九上·内江期末)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甲烷(CH4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11.(2025九上·花都期末)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进步。半导体材料的不断发展,加快了智能芯片的不断革新。
(1)半导体材料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应用的非金属元素共有   种。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图),图中x=   ,其核外有   个电子层。镓原子失去全部最外层电子后变成镓离子,镓离子的符号为   。
(3)研究发现,镓合金(主要由金属原子构成)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据此可以推测:镓的合金在常温下的状态为   。
(4)硅单质是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工业上制取硅的微观示意图,请你在反应后的方框中补充缺少的微粒。
12.(2024九上·大观期末)2022年冬季,奥运五环再次飘扬在北京上空,北京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同时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际城市。
I.解码智慧冬奥: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图是碲(T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碲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粒子是   (填“阴离子”或“阳离子”)
(2)碲元素与图乙中   (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3)科学家发现一种由四个中子构成的微粒“四中子”,它也被称为“零号元素”。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Ⅱ.冬奥会的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目前认为氢能源是最清洁的新能源。
(4)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   。利用单质硼(B)与物质X也可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则X的化学式为   
13.(2024九上·长春期末)世界上的各种物质中,含碳元素的物质种类最多,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   及灰黑色的性质;
(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末,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的性质是   。
(3)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这说明   。
(4)甲烷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常用燃料,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2024九上·环江期末)水是常见的物质之一。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可加入   进行鉴别。
(3)使用活性炭来净化水,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4)能验证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填字母)。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15.(2024九上·和平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①字母a、b代表的是   ,   。
②在铁、氧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2)图2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为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12时,该粒子符号为   。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16.(2024九上·邢台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粗略测定二氧化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体积比的实验,他的具体实验步骤是:
①用软质饮料瓶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②向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记下位置),立即用带单孔塞的胶塞塞紧,并把弹簧夹夹紧。
③充分振荡瓶子,当瓶子体积不再变化时,打开弹簧夹,观察瓶内水的体积。
④将瓶内的少量“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但微热后,又变为了紫色。
回答问题:
(1)瓶子振荡后很快变瘪,打开弹簧夹后有水从烧杯流入瓶内,原因是_______。
A.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的压强变小
B.水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
(2)由打开弹簧夹又流入水体积约是瓶容积的三分之一的现象,可以得到CO2常温下在水中溶解的体积比约是   。
(3)第④步石蕊溶液先变红,后又恢复为紫色的现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17.(2024九上·安州期末)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锌粒以及如图仪器及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C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原因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O2,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但还缺少一种仪器,其名称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从导管口   进入(填“a”或“b”)。
18.(2024九上·仁寿期末)(1)大多数地下水是硬水,长期饮用会影响健康。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活性炭能否降低地下水的硬度呢?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
(2)【查阅资料】
I.水的硬度:用于衡量水体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数值,数值越大硬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II.天然硬水煮沸后常有沉淀生成,存在反应   (填化学式)。
(3)【探究准备】
向装有足量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100mL某硬度较大的地下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猜想】
猜想1:硬水硬度降低
猜想2:硬水硬度没有降低
【方案设计】
供选试剂:A.滤液 B.蒸馏水 C.原地下水 D.食盐水 实验仪器:自选
下表是两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流程 实验目的
小红 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   (填序号)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 对比两者   来验证猜想
小华        
小华结合所查阅的资料,从理论上提出了可能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方案设计。
【方案评价】
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同学的方案,指出科学探究的结果固然重要,而科学思维更为可贵,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19.(2024九上·龙川期末)【科学探究】
关于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1)【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则生成氧气的质量将增加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2)【任务二】定量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
【查阅资料】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同学们分别用等量、颗粒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进行实验,氯酸钾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表所示:
催化剂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上表分析,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   .
(3)【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一:将3.0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实验二:将3.0 g 氯酸钾与1.0 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热;
实验三:将xg氯酸钾与1.0 g 氧化铜混合均匀加热;
①请写出检验试管中生成氧气的方法:   .
②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三可以比较出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则实验三中x的值为   ,写出实验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对比实验   (填“一”或“二”)和实验三的不同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4)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题19图所示。则纵坐标y表示的是____(填字母)。
A.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B.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
C.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5)【实验结论】   .
阅卷人 四、计算题
得分
20.(2024九上·江岸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1.6g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0.0g。试计算: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质量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成分,因此木炭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 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D..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纯物质(元素或化合物)没有经化学变化而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单质: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纯净物
2.【答案】A
【知识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A. 将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故符合题意;
B.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故不符合题意;
C.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D. 将煤炭粉碎,煤炭的质量不变,不会减少热量的损失,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煤炭粉碎,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活性炭做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用作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很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 氮气用作医用冷冻剂,是因为液氮温度很低,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不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加碘盐”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为Si ,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故硅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硅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符号的书写是一大而小,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 在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根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乙剂增加时,平均供氧量增加,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产生氧气的是过碳酸钠,则乙剂是过碳酸钠,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A分析可知,乙剂为过碳酸钠,已知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即可可通过在反应仓内增加或减少乙剂用量或加水量来调节供氧速率,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则过滤仓中的水可以降低氧气的温度、使氧气具有一定湿度;可以过滤杂质提纯氧气;还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不能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分子筛制氧机是利用压力吸附技术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过氧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分子筛制氧机可以将氮气和氧气分离;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来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该过程是氢分子、氯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然后氢原子、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氯化氢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该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该解释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的硬度大而石墨质软,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该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来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来解答;
C、根据单质的概念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来解答;
D、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来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锅炉中使用硬水,煮沸后钙镁离子沉淀,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长江水经自来水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方法得到自来水,自来水净化过程不包括蒸馏操作,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某地所降雨水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有关,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污水中含有较多有害物质,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可作为农业灌溉或景观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含有钙镁离子的水是硬水,长期使用硬水会产生危害来解答;
B、根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来解答;
C、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来解答;
D、根据污水经过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方法几种处理后排放来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酚酞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答案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酚酞分子含4个氧原子。B答案错误;
C、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最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答案错误;
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酚酞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D、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甲烷(CH4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故A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故B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C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反应条件点燃,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检查化学方程式从以下进行:①反应原理;②化学式;③是否配平;④气体或沉淀符号是否正确。
11.【答案】(1)4
(2)3;4;Ga3+
(3)液态
(4)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硅、砷均带有石子旁,氮、氧均带有气字头,故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硅、砷、氮、氧,共4种。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1-2-8-18=3;
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外有4个电子层;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a3+。
(3)镓合金能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汞常温下是液态,所以镓的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液态。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还应补充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即。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字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分析。
(3)根据镓合金能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汞常温下是液态分析。
(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1)由图可知,从第一代到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硅、砷均带有石子旁,氮、氧均带有气字头,故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硅、砷、氮、氧,共4种;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31-2-8-18=3;
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外有4个电子层;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其离子符号为Ga3+;
(3)镓合金能是目前汞体温计中汞的最佳替代品,汞常温下是液态,所以镓的合金常温下的状态为液态;
(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还应补充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即。
12.【答案】52;得到;阴离子;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验纯;H2O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碲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52;得到;阴离子;
(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碲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它与图乙中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氧;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微粒只由四个中子构成,所以中子数为4,质子数为0,则该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
故答案为:4;
(4)若氢气中混有氧气,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验纯;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硼原子和6X,反应后有2个硼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X中有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X为H2O。
故答案为:验纯;H2O。
【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的含义,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硬度小
(2)石墨具有润滑性
(3)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4)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硬度小及灰黑色的性质。
(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未,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具有润滑性。
(3)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石墨硬度小及灰黑色的性质分析。
(2)根据石墨具有润滑性分析。
(3)根据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石墨作铅笔芯,体现石墨硬度小及灰黑色的性质;
(2)向生锈铁锁的锁孔中加入铅笔芯的粉未,有助于铁锁的开启,这体现出石墨具有润滑性;
(3)单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用碳素笔签署文件,字迹长时间不褪色;
(4)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答案】(1)或水分子
(2)煮沸;肥皂水
(3)吸附
(4)A;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解答】(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有色素,有异味的物质;
(4)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的电解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AC。
【分析】(1)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
(2)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分析;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5.【答案】(1)原子;核外电子/电子;NaCl;O2/氧气
(2)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3)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字母a、b代表的是原子,核外电子;
②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F、Cl、Br三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易得到电子;
(3)原子里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当x=12时,该粒子符号为。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分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原子里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16.【答案】(1)A
(2)1:1
(3)CO2+H2O=H2CO3;H2CO3=CO2↑+H2O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1)A、二氧化碳溶于水并和水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变瘪,打开弹簧夹后有水从烧杯流入瓶内,故A正确;
B、此现象是由于压强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和密度没有关系,故B错误。
故答案为:A;
(2)原来向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则二氧化碳的体积是塑料瓶体积的三分之二,打开弹簧夹又流入水体积约是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则溶解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塑料瓶体积的三分之一,则说明在常温下常压下,一体积CO2可以在溶解在一体积水里,即二氧化碳和水的体积比是1:1;
故答案为:1:1;
(3)第④步石蕊溶液先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微热后,碳酸不稳定又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CO2+H2O=H2CO3 ;H2CO3=CO2↑+H2O 。
【分析】(1)根据瓶子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与水的密度无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①②③⑥;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2)③④⑤⑦⑧;试管;2KClO32KCl+3O2↑
(3)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固液不加热型;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的仪器是 ①②③⑥;
故答案为:①②③⑥ ;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
(2)从题干信息只能选择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选择的仪器为 ③④⑤⑦⑧ ,发生装置需要用到试管作为反应容器,所以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名称是试管,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故答案为:③④⑤⑦⑧ ;试管 ;2KClO32KCl+3O2↑ ;
(3)如果用装置⑨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的上方,需要从短的导管口进入,把空气往下压,使空气从长的导管口排出,所以 H2从导管口b进入;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以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法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气的密度和密闭容器收集气体进气口选择的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吸附
(2)CO2
(3)AC;泡沫、浮渣的多少;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家用饮水机的活性炭可以除异味和色素,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判断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O2 ;
(3)分别取5mL滤液、原地下水两种供选试剂于试管中,滴加等量肥皂水,充分振荡,静置,对比两者产生泡沫、浮渣的多少来验证猜想;分别取5mL上述两种供选试剂AC于蒸发皿中,蒸发,对比两者剩余固体的多少验证猜想。
【分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2)用肥皂水检验硬水、软水,泡沫多、沉淀少为软水,泡沫少、沉淀多为硬水;也可用蒸发看结晶的方法检验硬水、软水。
19.【答案】(1)C
(2)氧化铜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3.0;2KClO32KCl+3O2↑;一
(4)C
(5)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解答】(1)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够发生,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选项不正确;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根据上表分析 ,使用氧化铜作催化剂时,开始反应的温度和剧烈反应的温度都是最低的,所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若替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佳的金属氧化物应选择是氧化铜;
故填:氧化铜 ;
(3)①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通过实验二与实验三可以比较出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根据控制变量法,其它量均要保持一致,所以x的值为3.0;
实验三为氯酸钾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③实验一没有加任何催化剂,实验三加了1.0g氧化铜,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三不同现象可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故填:第1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第2空、3.0
第3空、2KClO32KCl+3O2↑
第4空、一
(4)A、氧化铜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不变,纵坐标y不能表示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是不断减少的,纵坐标y不能表示固体中氯酸钾的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氧化铜的质量不变,所以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变,纵坐标y可以表示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5)本实验提出的问题为: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氧化物是否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呢?根据实验内容与实验现象可知,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故填:二氧化锰常作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其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用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一变两不变;
(2)根据题中的催化剂特点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分析;
(4)根据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氧化铜作催化剂,氯酸钾分解,氧化铜质量不变,其数值关系可以经过分析得出;
(5)根据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论分析。
20.【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1.6g-30g=1.6g,设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35g
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质量为4.35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