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问卷
九年级 化学
(本试卷共8页,满分 9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 1 2 O 1 6 N a 2 3 S 3 2 C a 4 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选错、不选、多选均不给分。
1. “水的沸腾”实验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汽化 B.酒精燃烧
C.液态水沸腾 D.水蒸气液化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化学性质
的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氢气可转化为液氢 D.氢气具有可燃性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C.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5.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汽车里喷了香水很香,但是看不到
A 分子会不断运动且分子非常小
香水分子
B 夏天路上汽车轮胎突然爆炸 轮胎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食物腐烂变质 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改变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 第 1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转化为淡水 B.生活污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7.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关联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自制活性炭净水器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C 自制蜡烛照明 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D 自制供氧器给鱼缸增氧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8.木炭燃烧实验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中现象是木炭红热
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迅速插入到集气瓶底部
C.③中操作的目的是检验木炭燃烧的生成物
D.对比①②现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
9.水果中含有柠檬酸(C H O ),可促进消化。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柠檬酸中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8:7
C . 1 个 柠 檬 酸 分 子 中 含 有 4 个 氢 分 子
D.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我国研发出一项将甲烷(CH )转化成乙烷的新技术,涉及的物质种类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乙烷的化学式为 C H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2种
11.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入二氧化锰
B 酒精和白醋 闻气味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D 硫和红磷 观察颜色
九年级化学 第 2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12.分析以下广州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污染物种类 PM . (μg/m ) 二氧化硫 臭氧
2024年 21 37 6 146
2023年 23 41 6 159
浓度限 二级 35 70 60 160
值 一级 15 40 20 100
注:PM . 指粒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PM 指粒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
——————摘录自2023年、2024年《广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A.2024年广州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中,浓度高于一级限值的有PM 、臭氧
B.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为6μg/m ,则1m 空气中至少含硫元素 6 μg。
C.2024年空气污染程度整体比 2023年减缓
D.积极植树、种草能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浓度
13.图1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
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 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点集气瓶内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B.为防止空气污染,实验所用红磷的量要尽量少
C.a→d曲线下降是温度降低造成的
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 O 迅速消耗造成的
14.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探究蜡烛燃烧生成 C.探究二氧化锰对反 D.证明分子总在不断
A.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了水和二氧化碳 应速率的影响 运动
九 年 级 化 学 第 3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9分)在饮用水中加入微量氟化物能够预防蛀牙。常见的氟化物有氟化钠(NaF)、氟化钙(CaF )
等。下图为相关元素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A与B两种粒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氟化钠,由此可
推断构成氟化钠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 )A与D代表的元素本质区别是 。
(4)含氟牙膏成分中含有磷酸,化学式:H PO ,则磷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Na PO 读
作 。
( 5 ) C 中 x = ,其对应的氧化物二氧化硅(SiO )摩擦系数适中,清洁时不损伤牙齿。二
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16.(7分)阅读科普短文。
臭氧(O )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可以
支持燃烧。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
面生物不受伤害。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早在 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许多有机色素的
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臭
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大多数微生物,包括细菌、
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 。
九 年 级 化 学 第 4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物质,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它们的 。
(4)由图1可知,氧气的沸点比臭氧的 (填“高”或“低”),写出氧气转化为臭氧的
符号表达式 。
(5)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臭氧稳定性差,易转化为氧气,高效环保、无污染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17.(5分)《本草纲目》中写道:好水乃百药之王,古籍记载了许多净水方法:
(1)《酒谱》(宋):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绛。“经宿色如绛”
指静置一晚,使水中 (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沉于水底部。
(2)《天工开物》记载:其浊者以矾澄之。“矾”[明矾, 溶于水后产生铝离子,
铝离子: (写符号)与水反应产生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3) 《茶经》中对漉水囊(如图)的描述写道:“若常用者。其格,
以生铜铸之......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
之,又作油绿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从化学实验角
漉水囊
度看,漉水囊属于 装置。
(4)《本草纲目》中记载“故时疫流行,宜浸贯众入水缸中,常饮则不传染,而井中沉一枚贯众,
不犯百毒,则解毒之功,尤其独著”。可知贯众具有 作用。
(5)《养生要集》(东晋):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煮水后得到的水是 (填“混
合物”或“纯净物”)。
18.(8分)I.同学们通过学习,已经对实验室制取气体有了基本了解。
(1 )写出图中带标号m的仪器名称 。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 )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 (填“a”或“b”)处导管口通入。
九年级化学 第 5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4)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是CaC )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 H )气体,该反
应很剧烈,为了得到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可用装置F收集乙炔,
据此可推测乙炔的相关性质是 。
Ⅱ.某研究小组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在试管中加
入 20mL 5%H O 溶液, 分别取等质量的重铬酸钾(K Cr O )、CuO、Fe O 三种物质放在锥形瓶中, 采用
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实验中,除了通过观察H O 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 H O 分解的快慢,还可通过
来判定H O 分解的快慢。
(6)为了证明CuO是催化剂,除了上述实验,还需要设计实验证明 。
A.在化学反应前后,CuO 的质量不变 B.使用CuO 后,反应产生的O 含量增多
C.在化学反应前后,CuO 的化学性质不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CuO 的物理性质不变
(7)根据实验结果,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中,不宜选择重铬酸钾作为催化剂。
你认为的理由是 。
19. (10分)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水蒸气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示意图如题图2所示。1800年,尼克尔森利用电解法进行水的分解实验。
拉瓦锡“枪管实验”涉及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为 ;尼克尔
森利用电解法进行水的分解实验,请在下面方框中
将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
九年级化学 第 6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2)某兴趣小组也对电解水实验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i.一定条件下,石墨在氧气浓度较高时,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ii. Ca(OH) 是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iii.氯气(Cl )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为研究电解水时增强水的导电能力的方法,分别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Ca(OH) 、NaCl 等溶液,
利用图3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了电解水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水中加入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物质
管内位置 NaOH溶液 Ca(OH) 溶液 N a C l 溶 液
产生少量气 产生少量气泡, 产生少量黄
管 a 电极附近
泡 溶液变浑浊 绿色气
产生较多气 产生较多气
管 b 电极附近 产生较多气泡
泡 泡
图3
①第二组实验中,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变浑浊,原因可能是 。
②结合第三组实验现象分析,要探究水的组成,能否在水中加入NaCl来增强导电性,请作出判断
并说明理由 。
(3)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小组成员将石墨电极换成 Pt电极(Pt是惰性电极,实验
中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数据如下:
编号 温度/℃ NaOH 溶液浓度 a 管气体(O ) 体积/mL b管气体(H ) 体积/mL 电解时间/s
A 20 2% 9.8 20 54.0
B 20 5% 9.8 20 36.2
C 30 2% 9.9 20 X
D 30 5% 9.9 20 35.4
①比较实验A和B,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②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实验C的电解时间“X”可能是 (填字母)。
a. 32.4 b. 35.2 c. 50.2 d. 55.6
③四组实验测得的氧气与氢气体积比均略小于理论值1:2,由此小明推测,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的 (填“强”或“弱”);对比a管气体体积数据分析可知,氧气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 影响。
九年级化学 第 7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20.(9分)84消毒液、H O 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一】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H O 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证明产生的气体
是氧气的方法是 。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作反应物,NaClO与H O 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H O 溶液制氧气时MnO 的作用。
【实验二】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装入药品进行实验前,
应先 。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 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 H O 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 H O 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 O 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
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X 375
(1) 表中的数据x=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 。
【分析讨论】NaClO与 H O 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为 。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除84消毒液、H O 溶液外,还有75%酒精、过氧乙酸等。在使
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
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消毒剂可随意混合使用 B.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C.使用84消毒液的浓度越高越好 D. 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九年级化学 第 8 页 共 8 页
{#{QQABLQKEggAAApBAAAgCAQGyCEMYkACCCKgOhBAQIAAAARN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