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龙东十校联盟高一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9.万历初期,内阁首辅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六部政务纳人内阁管理体系,规定:六部、都察院
需将日常政务登记造册,定期向内阁汇报,未完成者按级追责;内阁可直接驳回六部不符合
改革方向的政令。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专制统治根基出现动摇
B.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异化
C.内阁已成为正式的决策机构
D.中央政府行政效率得到优化
20.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并提出“直捣大明国,迁都北京,以秀吉为帝”的目标。在朝鲜国王的求
援下,明军入朝作战,历时六年驱逐日军,帮助朝鲜复国。由此可推知,明朝参战意在
①转移国内政治矛盾
②维护传统宗藩体系
③彻底解决沿海倭患
④消除东北边疆威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政府为筹措军费以抵御后金,推出了“辽饷”;崇祯十年(1637
年),明政府又增设“剿饷”,用于招募、训练军队,以围剿农民起义军;崇祯十二年(1639年),
明朝又增设“练饷”,用于训练新兵、改良武器、加固边防要塞。“三饷”加派的实质是当时
明朝
A.军事防御体系陷入恶性循环
B.国家统治危机的日益加剧
C.底层民众生存状况急剧恶化
D.财政税收制度的根本转向
22.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载,某官员奏称:“臣蒙恩准递密折,所奏皆密封直达御前,不令
部院及督抚与闻”。《清会典》亦载,密折“非特亲信大臣不得与闻,即上所亲信者,亦未必尽
知”。据此可知,密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参政议政官员群体范围
B.完善官僚体系的监察机制
C.强化君主对官僚体系的控制
D.提升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23.下表是清朝前期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
时间
内容
1720年
废除汗王制度,设置共同掌权的噶伦三人,辅佐达赖管理行政事务
1727年
“著内阁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差往达赖州嘛处”“与达赖、康济鼐、阿尔布巴等和
衷办事”,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
1744年
将雍和宫改建为皇室藏传佛教寺院,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
A.承继了前朝的羁縻政策
B.完成了内地边疆治理的一体化
C.实现了对西藏直接管理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4.顺治初年良田每亩二三两,康熙年间涨至四五两,乾隆初年达二十余两,至乾隆后期更飙升
至五十余两。米价则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每升7文涨至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57
文,且长期维持在高位。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农业商品化转型的深化
C.人口增长加剧资源危机
D.土地兼并造成供给不足
25.明中叶前,苏渐农户普遍维持“稻桑兼营”的生产模式。至明中叶后,当地逐渐形成“弃稻种
桑”“以蚕桑为业”的专业化生产趋势。如崇德县“沿运河两岸三里内,无田不桑,无户不蚕”,
农户全年劳作皆围绕蚕桑展开。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局部突破
B.农业生产区域分工趋向深化
C.赋税制度变革主导生产转型
D.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
26.明清之际,黄宗羲指斥君主“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为“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倡言“保
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并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那县之中”;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
反对“以一人疑天下”。这些主张
A.倡导恢复三代政治体制
B.折射出政治批判与反思意识
C.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根基
D.形成了系统性社会改革方案
27.明前期士大夫多视小说戏曲为“浮靡纤丽”,主张文以载道;而明后期的李贽却将《水浒传》等
称为“古今至文”,肯定了通俗文学。这一变迁反映了当时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26-X-130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