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4.秦大将隙悟督造了一尔长约700公里的直道,动用40万人力,5年才告完成,直道经陕甘等省,穿过14个县,直抵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从威阳出发,三天高一历史试卷即可驰抵阴山脚下,秦直道的修建自在A.方便人们的出行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C。促进经济的发展D.应对北方边防压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愿和非选择题两部分。5.汉文帝时,其亲弟准南王刘长曾称东帝,其堂弟济北王刘兴居曾举兵为乱,而文帝的2答愿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太子刘启(后来的景帝)失手打死吴王太子,吴王刘湖怨恨,甚至拒绝朝觐,由此可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见,当时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燕米A.封国在地方欺压百姓B.中央集权已名存实亡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愿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C.郡国并行制存在隐患D.盛世局面已不复存在题卷上答愿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6.如表所示内容显示了东汉中后期部分皇帝的继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5.本卷命愿范田:《中外历史纲要(上)》1一3单元皇帝和帝殇帝顺帝冲帝质帝继位年龄10111296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愿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卒年223039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七国之乱”的爆发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红山文化时期的牛河梁遗址,由整体规划的大型坛、庙、积石冢组成,其中的女神庙C。“中朝”制度的出现D.东汉末黄巾起义爆发中央位置有一尊特大的女神塑像,积石冢随弹品占主流的是玉器,这些玉器充满神秘7.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积极学习汉族文化,意味,且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墓主应是其部族的核心成员,据此可知,该遗址统治者们崇尚儒学、制定礼仪与政治法律制度。《魏书》中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后A.进入了奴隶社会的阶段B.仍处于母系氏族时期举行祭典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反映出C.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D.已产生宗法血缘观念A.民族交往推动文化认同B。人口内迁推动南北间交流2.《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朝的历史,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C.民族交往促进经济发展D.民族之间的隔阀已经消除8.图1是东晋至北宋寒门子弟入朝为官人数的变化情况。造成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遗址中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这反映了50%46.10%45%40%A.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B.考古发据的重要性35%309%C.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D.历史文献的可靠性25%24.50%20%17.20%3.葡子认为人性本恶,性善是后天教化的结果,所以要用礼治来约束,他认为君主治国I59%10%重在礼仪敦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据此可知,59%4%09%他的治国理念是东晋隋朝唐朝北宋A.以德治国B.无为而治C.礼法并重D.严刑峻法图1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