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桐城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桐城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桐城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试卷
历史(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到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学、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  )
A. 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 B. 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
C. 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利 D. 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
2.世界文明古国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成果。如图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 摩亨佐·达罗文明 B. 《汉谟拉比法典》 C. 帕特农神庙 D. 罗马大竞技场
3.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 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下列属于其表现的是(  )
A. 建立津贴制度保证公民参政 B. 主席团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 外邦人和妇女获得参政机会 D. 元老院掌握国家的决策权
5.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假如张骞能深入地中海沿岸,他将会看到一个与西汉一样强大的国家——罗马。当时罗马的国情是(  )
①国家的决策权掌握在由 300 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②罗马法庭依据《十二铜表法》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判罚
③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④终身独裁官凯撒被人谋杀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6.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7.如图出示的这则材料,能够佐证的是(  )
A. 幕府统治建立 B. 教会权力高于王权 C. 城市实现自由自治 D. 西欧封建制度
8.随着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纷纷兴起。结合当时巴黎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
学院 课程 学位
文学院 文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音乐、天文学 获文学士学位,取得继续深造资格
研究院(专科) 神学、哲学、法学、医学 获相应硕士、博士学位
①大学开设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②中世纪的大学都是由国王建立
③大学课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④大学生的家庭大多数生活富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 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B. 注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C. 已经具有契约思想 D. 法律为统治阶级服务
10.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5枚日本银币,币面有“和同开珎(zhēn)”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A.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 日本积极筹划大化改新
C. 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D. 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1.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中国唐朝有贸易往来 ②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0到9的计数方法
③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④实行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3.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这首诗反映的生活态度是(  )
A. 宣扬苦行禁欲 B. 提倡“神权至上” C. 鼓励开拓进取 D. 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14.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围绕研究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此可得出,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
A. 明清商帮活动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近代西方侵略
15.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知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 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
C. 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 D.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6.(1)《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梵文史诗,是古代埃及留给世人的文学遗产。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判断:
改正:
(3)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最后的晚餐》,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
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2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0世纪起,西欧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5世纪末-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 主要流向 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 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 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 从非洲到美洲 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一次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出国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王恩涌《人 地 文化》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0世纪以来西欧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及其影响。 (2分)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6分)
(3)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分)
18.古代文明,辉煌灿烂,东西方文明在交流中形成各自的特色。
【多元 兼容】
①释迦牟尼像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金字塔
④帕特农神庙遗址
(1) 将表格里照片所呈现的文化成就,与图2中代表不同地域文明的的字母A、B、C、D进行匹配。(填写字母即可)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集权 自治】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
——摘译自埃及历史铭文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部编九上教材》 希腊半岛……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希腊的统一;另一方面,希腊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部编九上教材》
法老地位:① ______ 制度名称:② ______ 城邦特点:③ ______
(2) 将上面①②③处补充完整。
【交流 碰撞】
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 请根据上述图片及文字提供的信息写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两种不同方式。根据所学,概括这两种方式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读历史地图,完成下列探究。

(1)写出上图A、B、C三座城市的名称。(3分)
(2)结合上图描述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6分)
(3)有人认为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结合《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所学知识加以解释。(3分)桐城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试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A 2. B 3. C 4. A 5. D 6. D 7. D
8. C 9. C 10. C 11. A 12. D 13. D 14. C
15. C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16. (1)×;将“古代埃及”改为“古代印度”。
(2)√
(3)×;将“《最后的晚餐》”改为“《蒙娜丽莎》"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共22分)
17. (1)方向:从农村进入城市。影响:农奴身份改变,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分)
(2)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黑奴贸易)。
对美洲: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利于经济的发展。
对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造成落后。
对西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6分)
(3)因素:①经济因素②殖民扩张③国际形势④自然灾害的影响⑤战乱 (2分)
18. (1)D、C、B、A。 (4分)
(2)至高无上;种姓制度;小国寡民,独立自主。(3分)
(3)战争、和平交往;都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5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 (1)A:君士坦丁堡;B:巴格达;C:麦加。 (3分)
(2)过程: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阿拉伯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占领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6分)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