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分。
1.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认为:“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界,军队就会越过边界。由此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实现公平贸易 B. 攫取中国白银 C. 割占中国土地 D. 打开中国市场
2.“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3.佳士得拍卖行,1766年在伦敦创立,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如表是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清单,根据清单内容分析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拍卖行 拍卖品信息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A. 通过远洋贸易购得 B. 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 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 国事访问获赠的礼品
4.观察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据此可知(  )
A. 西方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了资本输出 B. 中国沿海地区完全被西方列强控制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5.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时期(  )
史料一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
史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天朝田亩制度》
史料三 当我们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人则步行,大多数人是天足。——《宾威廉牧师的一封信》
A. 废除了封建“三纲五常” B. 妇女享有分田优待权
C. 已经实现了人人平等 D. 妇女得到了一定解放
6.陈旭麓先生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东西。”陈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清政府的势力过于强大 B. 没有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C. 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并极力将它付诸实践,但却“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文中“新器”“旧物”分别指(  )
A. 机器生产、平等观念 B. 西方技术、封建旧制
C. 发展教育、北洋舰队 D.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8.1872年,李鸿章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规定“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这一举措(  )
A. 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 B. 标志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C. 体现官督商办模式的管理创新 D. 旨在抵制外国对铁路修筑的控制
9.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
A. 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 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C. 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 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10.从“1894年中日经济数据对比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中国 日本
财政收入 8103万两白银 6442万两白银
人口 约4亿 约4000万
军费开支 约5000万两白银 约7500万两白银
铁路里程 不到400km 约4000km
A. 中国的人均收入高于日本 B. 洋务运动使中国走向富强
C. 日本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 日本更加重视军队的建设
11.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专题学习笔记。该专题意在凸显(  )
专题(二)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冲向敌舰,以身殉国。
台湾人民在丘逢甲、徐骧等领导下,展开大规模武装抗日斗争。
聂士戚在天津保卫战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
义和团在廊坊、杨村等地顽强阻击八国联军,迫使敌军退回天津。
A. 农民阶级建立理想社会的尝试 B. 地主阶级维护专制统治的决心
C. 爱国官兵反抗日本侵略的壮举 D. 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
12.19世纪末,荣德生在广东、香港等地看到糖厂、自来水厂、矿业等均可获利,后经市场调查,他认为“如仿做,不外吃、着(穿)两门为最妥”。这折射出当时民族资本家(  )
A. 倾向于发展轻工业 B. 投身社会福利事业 C. 重点建设化学工业 D.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13.19世纪末,梁启超指出迈向世界文明的轨道唯有医学,要“保民”,就必须从医学开始;康广仁也在其创办的《知新报》上特辟专栏介绍西医;时人发表《富强始于卫生论》一文,阐述了“强国”与“强种”、“强种”与“强医”的关系。这些现象(  )
A. 表达了民族救亡的愿望 B. 对传统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倾向
C. 强调思想救国的重要性 D. 使政治改良群众基础大为扩大
14.《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新思想
15.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 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 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 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16.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下面与图二的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北京条约》的签订
17.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A. 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 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C. 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 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18.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材料意在号召(  )
A. 推翻清政府 B. 变法自强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建立革命政党
19.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 自强与求富 B. 维新变法 C. 民主与科学 D. 三民主义
20.叶圣陶在1911年的日记中写到:“10月12日,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由此推知辛亥革命(  )
A. 基础广泛 B. 发展迅速 C. 结束帝制 D. 取得成功
21.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预示着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从“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这一观点表明辛亥革命(  )
A. 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B. 实现了救亡图存的目标
C. 完成了经济发展的任务 D.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22.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 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 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 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23.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如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  )
A. 民族交融,思想繁荣 B. 国家统一,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D. 疆域辽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24.陈独秀在解释为什么要掀起新文化运动时写道: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由此,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  )
A. 自强与求富 B. 变法与改良 C. 革命与共和 D. 民主与科学
25.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 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 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C.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6.如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0页)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史事过程中提出的口号。这一重要史事(  )
A.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
B. 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
C.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D. 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开端
27.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组织“新民学会”,后创办《湘江评论》,发表大量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带领和影响下,邓中夏、何孟雄等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举措
A.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条件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8.“南湖树帜引航程,竞渡千帆破浪行。捉月拿云留浩气,开天辟地谱金声。”与诗句描述相关的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中华民国的创建
29.如表推断,“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  )
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了,带领着我国人民群众不断改革创新、大胆改革创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A. 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 阻止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
C.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 使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30.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某班同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下面请你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一些问题。
【落后挨打】
(1) 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战争 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① ______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等 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② ______
③ ______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顽强抗争】
(2)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顽强不屈,奋勇抗争。请列举1839--1901年期间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件史实。说一说当时中国反对西方列强的斗争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救亡图存】
(3) 如图,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中国的先进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探索,依据下述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示例:图4:新文化运动
图1:______;图2:______;图3:______。
【反思国殇】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些运动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和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有哪些?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什么条件?
材料三: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3) 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32.中国近代的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是八年级同学以“文献、建筑 法律”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
展板一【文献呈现潮流】
(1) 一组同学整理出上面文献名片。请比较它们在经济主张上的不同之处。
展板二【建筑承载历史】
图一三元里古庙 图二总理衙门 图三京师大学堂 图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 二组同学展示了一组历史图片,请你根据示例任选一幅图片进行解读。(示例图片不可选)
(示例:图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是为了纪念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展板三【法律见证变化】
文献一: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行使其统治权。 文献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
院……
第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3) 三组同学搜集到上面两部法律文献,比较文献规定的总统权力发生的变化,分析文献一颁布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D
6.C
7.B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A
16.A
17.C
18.A
19.D
20.B
21.D
22.A
23.C
24.D
25.B
26.C
27.A
28.C
29.D
30.【小题1】《南京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题2】略
【小题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小题4】略
31.【小题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诉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写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也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题2】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创办学校;组织工会;出版刊物等。思想基础。
【小题3】国内: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32.【小题1】不同之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产品,《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小题2】示例: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民众在此号召团结抗击英国侵略者,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决反侵略与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精神。
【小题3】变化:从三权分立到大权独揽。
重要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5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