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八年级(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一手史料是接近或者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下列属于研究鸦片战争的一手史料是(  )
A. 外交公文《中英两国来往照会公文簿》 B. 电影《鸦片战争》
C. 舞台剧《抗英禁烟保卫战》 D. 研究著作《天朝的崩溃》
2.鸦片战争以前,广州伍家的怡和行(十三行之一)在外贸方面占有优势。鸦片战争以后,怡和行所享有的垄断特权结束,最终走向衰败。下列与怡和行衰败有关的选项是(  )
A. 五口通商 B. 割让香港岛 C. 战争赔款 D. 协定关税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造成中国版图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
A. 沙俄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 英国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中国新疆大部被阿古柏率军占据
4.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西方势力的扩展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5.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叙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B. 1874 年,日军进攻台湾南部
C. 1888年和1903年英国两次入侵西藏
D. 1885年,《越南条款》的签订使法国的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6.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邓世昌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上述人物的言论体现了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是(  )
A. 开拓拼搏 B. 变法图强 C. 因循守旧 D. 热血报国
7.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公车上书冲破了清政府“士人干政”的禁令,提出了维新改良的政治纲领。这次上书(  )
A. 成为洋务运动的起点 B. 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C. 标志着百日维新正式开始 D. 直接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8.“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句话出自康有为。他批评了惨淡经营30多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材料中的“全变”本质上指的是(  )
A. 军事器物 B. 政治制度 C. 思想文化 D. 民族意识
9.红星中学八年级要排练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秦南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最赞同的措施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业、工业、商业
B. 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C.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士民上书言事
D.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0.“维新运动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B.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 D.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1.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 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 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12.小桃同学收集到如图1、图2两幅历史照片,它们共同佐证了(  )
A. 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B. 日军侵华的凶恶本质
C. 鸦片战争的巨大耻辱 D.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13.《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清政府(  )
A. 赔款白银4.5亿两 B. 拆毁大沽炮台
C. 在华北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4.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孙中山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 B. 三民主义 C. 自强求富 D. 扶清灭洋
15.今湖北总工会院内有一座纪念碑,其碑文记载:“驻此地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营革命党人由熊秉坤率领,毅然发难……一举夺取楚望台军械库,各路起义部队随即纷纷响应。”此碑文在介绍(  )
A. 金田起义 B. 安庆起义 C. 虎门销烟 D. 武昌起义
16.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进步性在于(  )
A. 终结了封建帝制 B.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 实现了民族独立 D. 推动了工业快速发展
17.为如图历史人物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洋务运动领导者 B. 戊戌变法推动者 C. 辛亥革命倡导者 D. 新文化运动主将
18.中华民国建立后,上演了一幕由共和而专制甚至沦为帝制的政治怪剧,中国的政治社会状况更为恶化,现实使一些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单纯的政治革命尚不足以救中国。材料表述的是(  )
A.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 戊戌变法的进步性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D.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材料反映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20.从如图图片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C.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 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21.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 蔡元培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22.与如表卡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望志路、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意义: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A. 中共一大召开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戊戌变法
23.“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使中国共产党得出这一认识的重要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京汉铁路大罢工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共二大召开
二、非选择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的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随着近代第一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属条约)的产生,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可见的变化。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咸丰皇帝逃至热河……他已经基本放弃了抵抗的想法,马上屈辱投降。1860年10月19日,咸丰帝发布上谕,命令奕 等人“迅速定议,……画押换约”。主持和局的恭亲王奕 就在当天晚上赶忙承认英法等国一切要求;并按照侵略者要求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前约批准书,签订了新的条约——《北京条约》。
——摘编自《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三:第六款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材料四:自鸦片战争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社会处境一直是下降的,以往的史学家评论说,这种下降就是“沉沦”,甚至“沉沦”到了“深渊”。但是这个“深渊”在哪里?这个“深渊”有底吗?我的研究认为,这个“沉沦”的“深渊”有个“谷底”。“谷底”就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摘编自张海鹂、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社会出现的变化。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内容?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主要内容,并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4) 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说:我的研究认为,这个“沉沦”的“深渊”有个“谷底”。“谷底”就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该历史论断的依据。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希望。旧的路走不通了,就要寻找新的出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着手,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引发社会变动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简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寻找新出路的?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氏族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12年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 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围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的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并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3) 根据上述内容,说说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D
6.D
7.B
8.B
9.A
10.C
11.D
12.A
13.D
14.B
15.D
16.B
17.D
18.C
19.D
20.B
21.D
22.A
23.B
24.【小题1】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小题3】主要内容:日本获得了在华设厂、自由进口机器的特权。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小题4】依据:中国完全丧失了政治主权,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负担,中国财政被列强控制,经济命脉进一步被列强掌握;外国军队驻扎北京,中国军事主权完全丧失;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25.【小题1】原因: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影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小题2】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小题3】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创办学堂。
【小题4】出路: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广大民众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旗帜:民主和科学
26.观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一政治变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从社会习俗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俗的法令,如剪辫、易服、禁缠足等,还改变了过去“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废除了跪拜、作揖等旧礼节,改为鞠躬、握手。这些习俗的变革,体现了平等、自由等近代观念,是社会生活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此外,材料中提到的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斗争,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综上所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在政治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还在社会生活等方面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27.【小题1】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小题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与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小题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同时,五四运动中涌现的先进分子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提供了骨干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前提
第5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