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武功县2026届高三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2.D3.B4.C5.A6.A7.C8.A
9.D
10.B
11.C12.D13.D14.C15.A16.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1)特点: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形式多样,有口头传承和文献传承: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主要应用于
上层阶级的士人、文人家庭:劝导与处罚相结合。(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2)功能价值:传播儒家思想(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教化,端正社会风气:提高基层管理和国家治理能力:
促进个人成长,实现修身目标: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等。(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18.(14分)(1)背景:国民党封锁禁运苏区:苏区物资紧缺经济困难:反“围剿”斗争的现实需要:苏维埃政权的主动
应对。(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2)变化:职能由银行转向新民主主义国营商业,以财务性为主转变为以建设性为主。(2分)作用:调剂物资供
给,保障抗战需要:促进商业流通,刺激经济发展:运用市场调节,统一经济管理:争取进出口平衡,巩固抗日民
主政权。(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3)认识: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红色贸易”坚持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到革命战争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以
及在突破敌人经济封锁中贸易工作的重要地位:依据实际情况发展公营和民营经济:在经济贸易政策制定及实
践方面做出了许多伟大的尝试等。(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19.(14分)(1)局限性:研究时空局限:过度聚焦殖民时代列强对非洲的殖民侵略,忽视前殖民时期非洲社会内在
发展:(2分)叙事视角偏颇:片面强调非洲作为“被动承受者”,弱化其文明主体性。(2分)新突破方向:通过考
古与跨区域交往研究,重构非洲作为“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2分)
(2)多重角色:前殖民时代的主动参与者:殖民时代的被迫牺牲者:全球体系中的价值输出者:历史话语的失语
者。(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意义:打破西方中心叙事,发掘南方国家文明自主性,重构平等的全球史
观:揭露殖民掠夺本质,批判资本主义扩张暴力:倡导多元文明互鉴与平等交流的正确价值等。(每点2分,答
对任意两点得4分)
20.(12分)示例
论题:冷战史的经验与教训一从对抗到合作。(2分)
论述:冷战初期,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苏联则建立东欧集团,双方分别成立北约与华
约.军备竞赛加剧,并在朝鲜半岛爆发局部战争。阵营对抗带来的巨大安全威胁,使人类认识到单靠武力只能
加深国际局势紧张,难以维护世界和平。正是由于这种深刻教训,证明了对话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路径。20
世纪70年代,关苏从“对抗”转向“缓和”,通过《关苏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中导条约》等谈判,逐步降低核对抗
风险:8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两大阵营在环保、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始有限合作,甚至在经济领
域出现技术交流的松动。更重要的是,冷战的结束并非源于军事胜利,而是源于对抗模式的不可持续一各国
逐渐意识到,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中,“零和博弈”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安全与
发展。大国开始从冷战早期的对抗中汲取经验,探索通过谈判与制度化协商来缓和矛盾。(8分)
冷战的历史说明,因前人的教训,后人才能调整策略;因曾经的对抗,人类才更懂得合作的重要。历史正如
材料所言,可以为当代提供借鉴,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2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经验与教训一从科举到八股。(2分)
论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以考试成绩而非门第出身作为选官核心标准,使寒门子弟得以凭
借学识进入仕途。这一制度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还推动了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促使儒家文化深入民间,强
化了文化认同与国家凝聚力,证明了“以才取士”是维护制度活力与社会公平的有效路径。然而,随着科举制的
延续,特别是明清时期八股文的盛行,选拔标准逐渐偏重形式,忽视了实际能力的考核。虽然这一制度确保了
政治上的稳定,但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最终会导致官员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可避免地削弱国家
的创新力与应变能力,陷入低效政治。20世纪初面对内外压力的社会变革,科举制度的废除反映了时代的深刻
转折。伴随着当时的内忧外患,传统的选拔机制已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求。(8分)
历史表明,只有不断与时代变革对接的选拔制度,才能有效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与长治久安。(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武功县高三历史质量监测-答案-1(共1页)0
9
!
00000
00000000
000000000
06000000
oo
武功县2026届高三质量监测
8
8

000000000
历史试题
000000000
000000000
注意事项:
000000000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0
4.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陕北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遗址。出土的青铜车马器、兵器


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河南殷墟高等级基葬物质文化相同,其中金耳环、铜蛇首匕、陶器则具
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据此可推知,寨沟遗址
A.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B.对研究区域文明交流有重要价值
C.文化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性
D.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
%
2.春秋以前,“君”者,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令,合起来是发令治国。春秋
时期,君子则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不再作为政治上的纯粹统治者。“君子”内涵的这

一转变,主要是源于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中央集权体制萌芽
座位

C.贵族政治日益强化
D.社会秩序礼崩乐坏
3.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在西汉时期被引种入华,弥补了农耕文明在饲料上的匮乏。隋唐时期,首蓿在
南方大范围种植,充当草料、绿肥、药材和香料,成为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文人还托苜蓿表达自甘
000000000
0006ō0000
淡泊之情。首蓿的种植与推广反映出
A.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B.中华文明的整合与调适能力
0
0
000000000
C.农牧文明界限逐渐模糊
D.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4.宋代土地法规定:“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其邻以东、南为上,西、北次之,上邻
不买,递问次邻。四邻俱不售,乃外召钱主。”亲邻如不愿买,必须在相关文书上画押声明,宋人
000000000
武功县高三历史质量监测-1-(共6页)
000000000
0000000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