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一、选择题1.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 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 B.Fe、Zn C.Pt、Cu D.Ag、Au【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而已知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n、Fe、Cu、Ag、Pt(铂)、Au(金 ),铁和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银、铂金不和酸反应。故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铁和锌。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银、铂金均不和酸反应来解答。2.(2025九下·桃源期中)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Zn、可能有Fe B.滤液中含有:Fe3+、Zn2+C.滤渣中一定有Ag、Fe,可能有Zn D.滤液呈浅绿色【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由强到弱的是Zn>Fe>H>Ag,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化学方程式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因为银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铁,即铁有剩余,固体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A、铁有剩余,那么铁一定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了,所以滤渣中一定有Ag和Fe,一定没有Zn,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铁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则滤液含有Fe2+、Zn2+,不含Fe3+,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且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Ag、Fe,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没有Zn,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所以滤液呈浅绿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氢活泼,银没有氢活泼;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价铁的溶液是浅绿色来解答。3.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Fe和 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Cu(NO3)2、AgNO3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Zn、Fe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Fe、Cu、Ag,可能有 Zn④向滤液中加入 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 Zn、Fe、Cu.A.1种 B.2 种 C.3 种 D.4种【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由强到弱的是,现在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Fe和 Cu的混合粉末,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还有多余时,则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假如锌的量较少,则锌还没有置换完硝酸银中 银就没有了锌,这时铁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得到的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或者没有反应的铁,或者剩余的锌;那么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或者硝酸铜,或者硝酸银。①滤渣中一定有 Ag,说明锌的量非常少,铁才与硝酸银反应,故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Cu(NO3)2、AgNO3 ,说法正确;②当滤液为蓝色时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锌置换了一部分银没有锌,则固体中有银和没有反应的铁和铜;若锌锌过量,则锌会置换银后还会置换出铜,故滤液不可能是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Zn、Fe 的说法错误;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锌和铁分别会克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和银不和酸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 Zn,说法正确;④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 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Zn、Fe、Cu,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4.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故溶液会出现蓝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氧化铜和酒精反应生成红色的铜,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红色的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蓝色的二价铜溶液,酒精灯使氧化铜还原成铜来解答。5.(2024·重庆市模拟)下列各组试剂中,不能用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Al、Cu、FeSO4溶液 B.Al、Fe、Cu、稀硫酸C.Fe、Cu、Al2(SO4)3溶液 D.Fe、Al2(SO4)3溶液、CuSO4溶液【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利用金属活泼顺序表可知,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强者置换弱者,故三种金属的鉴别方案是选择强弱单质中间溶液,或者是强弱溶液中间单质来一次性的鉴别出来。A、铝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说明铝比铁活泼,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没有铜活泼,故可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B、铝、铁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铝反应比铁剧烈,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C、铁、铜都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活泼,但不能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D、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铝比铁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金属活泼顺序表可知,强者置换弱者,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来解答。6.(2024·剑阁模拟)某小组同学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均已打磨),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烧杯中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B.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C.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D.该实验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铜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锌排在铁前,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同时生成硫酸锌,所以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左端铜球质量不变,右端锌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后锌球质量减小,因此取掉烧杯后,杠杆左端下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左侧烧杯中无现象,说明铜的活动顺序小于氢,右侧烧杯中锌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说明锌的活动顺序大于铁,不能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铜不与酸反应,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的质量减小,铜的质量不变来解答。7.(2025九下·白云月考)《天工开物》中记载烧制青砖时“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该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3CO+Fe2O3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化亚铁C.青砖抗腐蚀强,既耐酸又耐碱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造成窑内柴火燃烧不充分,生成CO【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故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青砖中含有金属铁,铁能与酸反应,所以青砖不耐酸,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造成窑内柴火燃烧不充分,生成CO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来解答。8.(2024·丰台模拟)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火法炼铜的方法。火法炼铜的一个主要反应是:点温。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由所给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9.(2024·滕州模拟)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B.通过实验①④,能验证三种金属中Fe的活动性最强C.通过实验②③,不能验证三种金属中Ag的活动性最弱D.若试管⑤中X为Cu,Y溶液为稀硫酸,通过实验②③⑤能验证金属活动:Fe>Cu>Ag【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①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②中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对比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④中银不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面,这两个实验没有确认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所以不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②中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③中铁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这两个实验没有确认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所以不能验证银的活动性最弱,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试管⑤中X为Cu,Y溶液为稀硫酸,铜不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而③中铁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对比可知铁比铜活泼,②中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证明铜比银活泼,则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银不和酸反应来解答。10.(2025九下·茂名月考)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B.C. D.【答案】C【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二、填空题11.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由此可判断: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答案】(1)(2);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强者置换弱者;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通过方程式可知,氯气比溴活泼;利用方程式可知,碘比硫活泼;利用方程式可知,溴比碘活泼,故氯比溴活泼,溴比碘活泼,碘比硫活泼,故氯、溴、碘、硫活泼性的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故在ABCD四个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B。【分析】(1)根据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来解答;(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解答。12.(2025九下·广州开学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铁锅B.铜导线C.黄金首饰(2)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增大”或“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答案】(1)B(2)(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4)减少;Zn、Ag【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A、铁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B、铜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符合题意;C、黄金首饰利用金属光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而生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4)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铝、锌与硝酸银反应时,金属置换出银,进入溶液的金属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银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铝和锌的活动性都比氢强,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铝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又因为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还含有Zn,可能含有铝。【分析】(1)根据金属的特性有金属具有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泽来解答;(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解答;(4)根据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铝均比氢活泼,均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来解答。(1)A、铁锅,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 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铜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故选项符合题意;C、黄金首饰,利用的是金属的光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夺取氧化铁中的氧,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而生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4)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铝、锌与硝酸银反应时,金属置换出银,进入溶液的金属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银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铝和锌的活动性都比氢强,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铝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又因为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还含有Zn,可能含有铝。13.(2025九下·珠海月考)《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完成下面小题。Ⅰ.制盐。“布灰种盐”的场景如图所示。(1)“先日撒灰”。古人在预计晴天有雾的前天,在海边沙地上撒上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属于 ________(填物质类别)。(2)“日中扫盐”。布灰后,海盐水渗入草木灰,经过日晒的草木灰中出现海盐颗粒。海盐析出属于 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布灰种盐”获得海盐。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__。Ⅱ.造纸。竹子造纸的流程如下:(4)“浸泡”的目的是软化纤维。竹子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5)“捞纸”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 (填字母)操作相似。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6)“蒸煮”时,利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Ca(OH)2]和草木灰水[主要成分为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钾[KOH]。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Ⅲ.炼锌。古代炼锌原理与泥罐结构如图所示,锌的熔点为419.5℃,沸点为907℃。(7)煤属于 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8)ZnCO3在300℃时分解为ZnO,反应区将ZnO转化为Zn的物质是 ________。(9)冷凝区中,锌由气态变为液态。该过程 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10)“泥封”的目的是 ________。【答案】(1) 盐(2) 物理(3) NaCl(4) 6:10:5(5) B(6) K2CO3 +Ca(OH)2 = CaCO3↓+ 2NaOH(7) 不可再生(8) 碳、一氧化碳(9) 放热(10) 防止灼热的锌与氧气反应【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解析】【解答】(1)碳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2)海盐析出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4)由纤维素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6n:10n:5n=6:10:5;(5)捞纸是将固体(纸)和液体分离的过程,与过滤相似;(6)石灰浆[Ca(OH)2]和草木灰水[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钾(KOH),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7)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8)煤中的碳以及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将ZnO转化成Zn;(9)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过程放热;(10)“泥封”能将隔绝空气,防止灼热的锌与氧气反应。【分析】(1)根据盐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来解答;(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3)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来解答;(4)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5)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6)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来解答;(7)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8)根据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来解答;(9)根据物质由液态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放热来解答;(10)根据锌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锌来解答。14.(2024九下·合江期中)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彰显化学魅力。(1)成都市为了绿色大运,提倡将汽车改装,实现尾气无害化排放。其中尾气转化如图:反应Ⅱ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2)“十四冬”主火炬塔圣火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是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3)2024年3月25日,“海基二号”在珠江海域成功下水,凸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能力。①“海基二号”用钢量相当于“鸟巢”。“百炼成钢”是炼钢的过程,其目的是 。②造“海基二号”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 (填化学式)。③生锈的钢管可以用盐酸除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7:44(2)不可再生(3)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NaCl;【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解析】【解答】(1)由图知,反应Ⅱ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知,两种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故填:;7:44;(2)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3)①炼钢的过程中,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故填: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②造“海基二号”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氯化钠,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③生锈的钢管可以用盐酸除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因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分析】(1)根据方程式书写及方程式计算知识分析;(2)根据化石能源知识分析;(3)根据金属锈蚀条件及酸化学性质分析。三、计算题15.(2024九下·平邑期中)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1)1:2(2)0.2(3)由图可知,第一次加入8g粗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6g+8g-213.4g=0.2g,第二次加入2g粗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13.4g+2g-215.4g=0g,故稀硫酸完全反应,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05.6g-105.6g=100g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9.8%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6g+8g+2g-215.4g=0.2g。【分析】(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6g+8g+2g-215.4g=0.2g;(3)见答案。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一、选择题1.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 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 B.Fe、Zn C.Pt、Cu D.Ag、Au2.(2025九下·桃源期中)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Zn、可能有Fe B.滤液中含有:Fe3+、Zn2+C.滤渣中一定有Ag、Fe,可能有Zn D.滤液呈浅绿色3.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Fe和 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滤渣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Cu(NO3)2、AgNO3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Zn、Fe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Fe、Cu、Ag,可能有 Zn④向滤液中加入 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 Zn、Fe、Cu.A.1种 B.2 种 C.3 种 D.4种4.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5.(2024·重庆市模拟)下列各组试剂中,不能用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Al、Cu、FeSO4溶液 B.Al、Fe、Cu、稀硫酸C.Fe、Cu、Al2(SO4)3溶液 D.Fe、Al2(SO4)3溶液、CuSO4溶液6.(2024·剑阁模拟)某小组同学利用杠杆原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实验前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锌球(均已打磨),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盛有稀硫酸和FeSO4溶液的烧杯中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B.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C.一段时间后移走烧杯,杠杆左端下沉D.该实验可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7.(2025九下·白云月考)《天工开物》中记载烧制青砖时“火候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该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3CO+Fe2O32Fe+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化亚铁C.青砖抗腐蚀强,既耐酸又耐碱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造成窑内柴火燃烧不充分,生成CO8.(2024·丰台模拟)明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火法炼铜的方法。火法炼铜的一个主要反应是:点温。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9.(2024·滕州模拟)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B.通过实验①④,能验证三种金属中Fe的活动性最强C.通过实验②③,不能验证三种金属中Ag的活动性最弱D.若试管⑤中X为Cu,Y溶液为稀硫酸,通过实验②③⑤能验证金属活动:Fe>Cu>Ag10.(2025九下·茂名月考)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B.C. D.二、填空题11.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1)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由此可判断:①S、Cl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12.(2025九下·广州开学考)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铁锅B.铜导线C.黄金首饰(2)炒菜锅多为铁制品。工业上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增大”或“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填化学式)。13.(2025九下·珠海月考)《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完成下面小题。Ⅰ.制盐。“布灰种盐”的场景如图所示。(1)“先日撒灰”。古人在预计晴天有雾的前天,在海边沙地上撒上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属于 ________(填物质类别)。(2)“日中扫盐”。布灰后,海盐水渗入草木灰,经过日晒的草木灰中出现海盐颗粒。海盐析出属于 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布灰种盐”获得海盐。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__。Ⅱ.造纸。竹子造纸的流程如下:(4)“浸泡”的目的是软化纤维。竹子含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5)“捞纸”与化学实验中物质分离的 (填字母)操作相似。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6)“蒸煮”时,利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Ca(OH)2]和草木灰水[主要成分为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钾[KOH]。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Ⅲ.炼锌。古代炼锌原理与泥罐结构如图所示,锌的熔点为419.5℃,沸点为907℃。(7)煤属于 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8)ZnCO3在300℃时分解为ZnO,反应区将ZnO转化为Zn的物质是 ________。(9)冷凝区中,锌由气态变为液态。该过程 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10)“泥封”的目的是 ________。14.(2024九下·合江期中)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彰显化学魅力。(1)成都市为了绿色大运,提倡将汽车改装,实现尾气无害化排放。其中尾气转化如图:反应Ⅱ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 。(2)“十四冬”主火炬塔圣火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是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3)2024年3月25日,“海基二号”在珠江海域成功下水,凸显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能力。①“海基二号”用钢量相当于“鸟巢”。“百炼成钢”是炼钢的过程,其目的是 。②造“海基二号”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 (填化学式)。③生锈的钢管可以用盐酸除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三、计算题15.(2024九下·平邑期中)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而已知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n、Fe、Cu、Ag、Pt(铂)、Au(金 ),铁和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银、铂金不和酸反应。故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剩余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铁和锌。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在金属活泼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银、铂金均不和酸反应来解答。2.【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由强到弱的是Zn>Fe>H>Ag,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化学方程式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因为银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铁,即铁有剩余,固体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A、铁有剩余,那么铁一定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了,所以滤渣中一定有Ag和Fe,一定没有Zn,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铁将硝酸银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则滤液含有Fe2+、Zn2+,不含Fe3+,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且铁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有Ag、Fe,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没有Zn,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所以滤液呈浅绿色,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氢活泼,银没有氢活泼;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二价铁的溶液是浅绿色来解答。3.【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由强到弱的是,现在向 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Fe和 Cu的混合粉末,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还有多余时,则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假如锌的量较少,则锌还没有置换完硝酸银中 银就没有了锌,这时铁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得到的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或者没有反应的铁,或者剩余的锌;那么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亚铁或者硝酸铜,或者硝酸银。①滤渣中一定有 Ag,说明锌的量非常少,铁才与硝酸银反应,故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Cu(NO3)2、AgNO3 ,说法正确;②当滤液为蓝色时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锌置换了一部分银没有锌,则固体中有银和没有反应的铁和铜;若锌锌过量,则锌会置换银后还会置换出铜,故滤液不可能是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 Cu、Ag,一定没有 Zn、Fe 的说法错误;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锌和铁分别会克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和银不和酸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 Zn,说法正确;④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 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Zn、Fe、Cu,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位置越靠前,其金属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4)钾、钙、钠三种金属不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他们太活泼(5)一种金属若能与两种盐溶液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一种盐溶液若能与两种金属反应,遵循“远距离的先置换”的规律。(6)金属铁与酸溶液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都只能得到+2价的亚铁盐,不能得到+3价的铁盐。4.【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解答】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铜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水,故溶液会出现蓝色,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氧化铜和酒精反应生成红色的铜,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红色的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蓝色的二价铜溶液,酒精灯使氧化铜还原成铜来解答。5.【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利用金属活泼顺序表可知,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强者置换弱者,故三种金属的鉴别方案是选择强弱单质中间溶液,或者是强弱溶液中间单质来一次性的鉴别出来。A、铝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说明铝比铁活泼,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没有铜活泼,故可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B、铝、铁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且铝反应比铁剧烈,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C、铁、铜都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活泼,但不能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D、铁不能与硫酸铝反应,说明铝比铁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Al、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金属活泼顺序表可知,强者置换弱者,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来解答。6.【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铜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左端烧杯中无明显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锌排在铁前,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同时生成硫酸锌,所以右端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里一定有ZnSO4,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左端铜球质量不变,右端锌与硫酸铜反应,反应后锌球质量减小,因此取掉烧杯后,杠杆左端下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左侧烧杯中无现象,说明铜的活动顺序小于氢,右侧烧杯中锌能置换出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铁,说明锌的活动顺序大于铁,不能得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可知锌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铜不与酸反应,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的质量减小,铜的质量不变来解答。7.【答案】D【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故氧化铁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小于氧化亚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青砖中含有金属铁,铁能与酸反应,所以青砖不耐酸,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塞住砖窑的通气孔,造成窑内柴火燃烧不充分,生成CO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物质由元素组成以及元素的质量,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来解答。8.【答案】C【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由所给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置换反应为“单化化单”、复分解反应为“双交换价不变”进行分析。9.【答案】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解析】【解答】A、①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②中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对比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①中铁能和硫酸铜反应,说明铁比铜活泼,④中银不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位于氢后面,这两个实验没有确认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所以不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②中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③中铁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这两个实验没有确认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所以不能验证银的活动性最弱,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试管⑤中X为Cu,Y溶液为稀硫酸,铜不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而③中铁能和硫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对比可知铁比铜活泼,②中铜能和硝酸银反应,证明铜比银活泼,则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强者置换弱者,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银不和酸反应来解答。10.【答案】C【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该反应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该反应为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来解答。11.【答案】(1)(2);B【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强者置换弱者;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通过方程式可知,氯气比溴活泼;利用方程式可知,碘比硫活泼;利用方程式可知,溴比碘活泼,故氯比溴活泼,溴比碘活泼,碘比硫活泼,故氯、溴、碘、硫活泼性的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故在ABCD四个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B。【分析】(1)根据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来解答;(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来解答。12.【答案】(1)B(2)(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4)减少;Zn、Ag【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A、铁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B、铜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符合题意;C、黄金首饰利用金属光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而生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4)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铝、锌与硝酸银反应时,金属置换出银,进入溶液的金属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银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铝和锌的活动性都比氢强,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铝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又因为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还含有Zn,可能含有铝。【分析】(1)根据金属的特性有金属具有导电性,传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泽来解答;(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3)根据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解答;(4)根据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和铝均比氢活泼,均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来解答。(1)A、铁锅,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 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铜导线,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故选项符合题意;C、黄金首饰,利用的是金属的光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夺取氧化铁中的氧,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与氧气、水发生反应而生锈,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长时间放置,铁制品锈蚀严重,黄金饰品依然金光灿灿;(4)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铝、锌与硝酸银反应时,金属置换出银,进入溶液的金属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银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减少;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铝和锌的活动性都比氢强,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锌强,所以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铝反应完后,锌再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又因为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还含有Zn,可能含有铝。13.【答案】(1) 盐(2) 物理(3) NaCl(4) 6:10:5(5) B(6) K2CO3 +Ca(OH)2 = CaCO3↓+ 2NaOH(7) 不可再生(8) 碳、一氧化碳(9) 放热(10) 防止灼热的锌与氧气反应【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解析】【解答】(1)碳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2)海盐析出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4)由纤维素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6n:10n:5n=6:10:5;(5)捞纸是将固体(纸)和液体分离的过程,与过滤相似;(6)石灰浆[Ca(OH)2]和草木灰水[K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钾(KOH),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7)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8)煤中的碳以及碳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能将ZnO转化成Zn;(9)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过程放热;(10)“泥封”能将隔绝空气,防止灼热的锌与氧气反应。【分析】(1)根据盐是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来解答;(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3)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来解答;(4)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来解答;(5)根据过滤分离溶和不溶物来解答;(6)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来解答;(7)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来解答;(8)根据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来解答;(9)根据物质由液态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放热来解答;(10)根据锌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锌来解答。14.【答案】(1);7:44(2)不可再生(3)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NaCl;【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解析】【解答】(1)由图知,反应Ⅱ是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知,两种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故填:;7:44;(2)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3)①炼钢的过程中,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故填: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②造“海基二号”的钢管浸泡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造成钢管腐蚀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氯化钠,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③生锈的钢管可以用盐酸除锈,但不能长时间浸泡,因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分析】(1)根据方程式书写及方程式计算知识分析;(2)根据化石能源知识分析;(3)根据金属锈蚀条件及酸化学性质分析。15.【答案】(1)1:2(2)0.2(3)由图可知,第一次加入8g粗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5.6g+8g-213.4g=0.2g,第二次加入2g粗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13.4g+2g-215.4g=0g,故稀硫酸完全反应,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205.6g-105.6g=100g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x=9.8%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6g+8g+2g-215.4g=0.2g。【分析】(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1)硫酸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5.6g+8g+2g-215.4g=0.2g;(3)见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学生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