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农业与科技兴农 第2课时 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农业与科技兴农 第2课时 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 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八上地理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课前小测
1.下列工业原料不是来源于农业的是( )
A.棉花 B.海盐 C.木材 D.羊毛
2.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区应发展( )
A.渔业 B.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3.假如你是住在城市郊区的农民,你可能会发展( )
A.粮食种植业 B.果树种植业
C.蔬菜种植业 D.棉花生产
B
D
C
这就是我国的科技农业,我们要科技兴农。
第四单元 产业分布与产业发展
第一节 农业与科技兴农(第2课时)
学习目标
阅读资料,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认识到科技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明白科技才能兴农。(综合思维)
一般估计,丰年有 60%-70% 的人吃不饱,荒年有80-90%的人吃不饱, 大批人饿死 ,,饥民占中国人口的 22% ,加上半饥饿状态的人,占中国人口的 80% 以上。
旧社会落后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
科技兴农
1.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获得巨大的巨大进步,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取得了许多成就。
通过运用     手段,我国农业     和     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增加,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注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
机械化
专业化
2.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袁隆平院士在实验田中-
「杂交水稻」
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的粮食压力。
这就是科技兴农,也是属于现代农业,那什么叫做现代农业呢?
我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这是运用了什么呢?
科技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超过一半的耕地具备灌溉排水条件,农田质量提升,抗灾能力增强。
「农业灌溉」
「农业机械化」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机械化的转变,带动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智能温室系统」
设施农业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和现代化技术,调控温室、 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空气等环境条件,改善动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实现“食不分四季,地不分南北”的农产品生产。
无土栽培是采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以塑料、锯末、泥炭等作为植物生长支撑介质的栽培方法。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成分易于控制,可随时调节并循环使用,在光照、温度适宜而缺乏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滩、荒岛,皆可推广进行。大都市的近郊,也可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生产蔬菜和花卉。
城郊奶牛场
城郊肉牛场
城郊大棚蔬菜
城郊活鱼塘
城郊农业是指在城市郊区为城区人民提供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的农业。思考:城郊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影响农业分布的条件:“市交政劳科”等人文条件。
首要条件:
靠近城市 , 人口稠密
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其他条件:
交通便利,资金充足
技术先进
3.“中国碗装中国粮”
我国人均耕地少,还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径。
垂直植物工厂
无土栽培技术
冷库保鲜
科学育种
现代仓储
农产品绿色通道
灌溉设施
农业机械普及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山东省潍坊市农民 程汝民:原来我们这儿盐碱地颗粒不收,现在种上“海水稻”了,产量一亩地在一千二三百斤。环渤海湾的山东省潍坊市有着大面积的盐碱地。过去盐碱地没什么用,而现在,耐盐碱的水稻由最初的1000亩试验田,扩大到了今年的5.8万亩。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4年4月公布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水稻专家杨华德是其中一位。他援助非洲逾10载,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解决当地的吃饭问题。
杂交水稻远播五大洲近70国,为各国粮食增产和农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除了科技兴农,我们还要发展可持续农业。
为什么要发展可持续农业?
课堂总结
农业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可持续发展农业
近年来,无人机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无人机的质量小、性能优越,人们可以灵活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路线、飞行速度、喷洒农药高度,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好地提高农药喷洒均匀度,减少农药浪费。下面分别是无人机喷洒和人工喷洒农药情景。据此完成1~2题。
过关训练
1.喷洒方式的改变得益于(  )
A.劳动力的外流
B.农药、化肥效力的提升
C.种植规模的扩大
D.科学技术的提升
D
2.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相比,无人机喷洒农药的优点有(  )
①精准喷洒,有效控制农药残留 ②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农药 ③作业速度快,效率高 ④每次可携带药水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025年1月泉州期末]黑龙江省土地面积广阔,是我国推行“北斗+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试点省份。该生产模式通过使用“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可自动进行精准的整地、播种、施肥、喷药、收获等作业。据此完成3~5题。
3.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能开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B
4.“北斗”和搭载“智慧大脑”的农机能够自动精准(  )
①播种 ②施肥 ③收割 ④预报地质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5.“北斗+智慧农业”的生产模式可以促进(  )
①农业产量提高 ②农产品质量提升 ③土地面积扩大 ④农业科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光伏蔬菜大棚可以实现棚顶发电,棚内发展蔬菜、药材以及苗木种植,兼具观光、休闲等多重功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光伏蔬菜大棚多建设在郊区,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地形复杂多样,适宜开展多种农业生产
B.郊区气温比城市高,利于蔬菜种植
C.郊区消费水平高,便于就地销售
D.郊区地价低,且靠近消费需求大的市区
D
7.光伏蔬菜大棚建设的意义有(  )
①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利于农产品的连续四季生产
②投资费用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③利用光伏发电,减少环境污染
④功能多样,利于提高居民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下图为我国2013—202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变化图。据此完
成8—9题。
8.由图可知,2013—2022年我国粮食作物( )
A.播种面积明显下降
B.总产量呈上升趋势
C.播种面积不断增大
D.产量一直保持不变
9.2016—201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小,但粮食产量却大致保持稳
定,主要得益于( )
A
A.科技进步 B.气候变化 C.灾害减少 D.农民增多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
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服务涵盖旋耕机耕
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方面。“田保姆”模式是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
全的有力保障。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田保姆”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
A.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B.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优化作物种植结构
C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
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保姆式”服务,服务涵盖旋耕机耕
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等方面。“田保姆”模式是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
全的有力保障。据此完成10—11题。
C
11.“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稳定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③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④促进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新情境·科技前沿[2025濮阳期中改编]太空因强辐射、微重力和高
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
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又能改善密闭舱内的环境。我
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蔬菜种植基地。下图示意“太
空蔬菜”。据此完成12—14题。
12.“太空蔬菜”能为航天员创造的有利条件有( )
C
①净化舱内空气 ②提供新鲜蔬菜 ③增加经济收入 ④美化舱内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太空蔬菜”的种植主要得益于我国( )
A.航天员食品匮乏 B.航天员数量增加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蔬菜市场需求大
C
新情境·科技前沿[2025濮阳期中改编]太空因强辐射、微重力和高
真空等环境因素,能快速培育出植株高大、果形增大、抗虫害能力强、生
长周期短的“太空蔬菜”。它既可现摘现吃,又能改善密闭舱内的环境。我
国已在海南、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太空育种蔬菜种植基地。下图示意“太
空蔬菜”。据此完成12—14题。
14.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太空种子的主要优势有( )
①缩短作物生长周期 ②降低农业种植成本
③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④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
读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
种植业区示意图,完成15~17题。
15.形成我国“东耕西牧”
农业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水分条件
C.热量条件 D.光照条件
B
16.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东部的平原地区
B.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地区
C.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D.亚热带山地丘陵和高原区
A
17.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农区南北差异的分界线,关于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多种植水稻
B.秦岭—淮河以北多为水田
C.秦岭—淮河线以南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D.我国南部热带地区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D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