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试题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2.C3.C4.A5.B6.A7.D8.C9.B10.C11.D12.C13.B14.A15.B16.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1)背景:铁器牛耕使用并推广,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关系变革: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诸侯间展开争霸兼并战争,争相招揽人才等。(每点2分,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得6分)(2)特征:多通过科举人仕为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责任意识强;出身寒门者占比多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原因:宋代实行崇文抑武方针: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举录取规模扩大: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理学思想的影响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18.(12分)(1)主要趋势:丞相的决策权被不断分割、削弱:中枢决策中心从外朝逐渐移入内廷:执行机构逐渐细化、专门化:皇权不断加强。(每点2分,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得4分)》(2)评价:积极:能够分担皇帝政务,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政治决策的专业性:有利于保障国家的正常运作: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衡。(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局限:只是皇帝的辅佐机构,本质上权力仍旧依附于皇权:容易导致宦官专权的局面;内阁内部斗争激烈,易引发党争内耗:过于依赖首辅权力,政策易缺乏连续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19.(14分)(1)原因:南方的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北方人民南迁,充实了南方劳动力资源:政府采取安置流民政策,为移民的劳动生产提供稳定环境:北方移民为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士族豪强大规模建设水利工程:南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2)表现: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商业市镇崛起:国内区域经济联系加强:海外贸易繁荣。(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影响:扩充了政府的财政来源: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推动地区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使南方政治、文化地位上升等。(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20.(12分)示例:论题: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通过不断自我调节实现创新发展。(2分)阐述: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并在魏晋时期加速传播。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通过主动改造,将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深度融合,佛教渐趋本土化。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成果。(8分)》综上所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在保持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展现了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高一历史期中校际联考试题-答案-1(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