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二年,之(到)碣石(大致位于今秦皇岛附
近),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二人为传说中战国至秦汉时期的仙人)…三十五年,除
道(修筑道路),道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抵云阳(今陕西春花西北),堑山堙谷(开山
填谷),直通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皇帝使五大夫臣口將方口采樂(药)口险(昆仑),翳(人名)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到
此,翳口前口可口百五十里(到达昆仑)。”
—尕日塘秦刻石铭文(2024年青海扎陵湖原址发现)
刻石文字凿刻于石英砂岩岩壁上…文字风格属秦篆…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分析,
刻痕采用平口工具凿刻,符合秦代工艺特征;矿物和金属元素检测排除了现代合金工具伪
造的可能;风化次生矿物的存在证明其经历了长期自然侵蚀,排除了近期新刻的嫌疑…
国家文物局确认了石刻的真实性。
一摘编自国家文物局《关于尕日塘秦刻石文物鉴定结果的公告》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1928年发表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提出近代的历
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请结合上述史料,
就史料实证谈谈你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结论合理)
19.“就食洛阳”说的是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开皇十四年(594年)“五月辛酉,京师地震,关内诸州旱。…八月辛未,
关中大旱,人饥。上率户口就食于洛阳。”
《隋书·高祖纪》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驾幸东都,留太子于京师监国。时属大旱,关中饥乏,令
取廓下兵士粮视之,见有食榆皮蓬实者,乃令家令等各给米使足。”
—《旧唐书》
隋炀帝曾言洛阳“水陆通,贡赋等”。唐朝时,“洛口仓廪,且复充实,更为转运,于
是艰辛,理有便宜,所以行(去洛阳)也。”
《赐京城父老敕》(载《全唐文》)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就食洛阳”现象的核心触发因素,分析洛阳成为
“就食”目的地的优势条件。(8分)
材料二陈寅恪先生认为:“夫帝王之由长安迁居洛阳,除别有政治及娱乐等原因…
其中尚有一主因即经济供给之原因是也。”
一《隋唐兴建洛阳原因考述》引陈寅恪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就食洛阳”现象反映的隋唐时期的深层社会问题。(7分)
高二历史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