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龙东十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年3月21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杭州(30°N)拍摄。其中一张照片中显示北京时间6:08太阳刚好从正东方向升起,与当地一条东西走向街道完美重合。据此回答1-3题。1.该日,若该摄影爱好者想在同一街道拍摄日落景观,应选择北京时间几点拍摄( )
A. 6:08 B. 12:00 C. 17:52 D. 18:08
2.该日,当杭州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时,洛杉矶(34°N,118°W)的日影方位最可能是(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3.该日杭州与洛杉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比( )
A. 杭州比洛杉矶大6° B. 两地相同
C. 洛杉矶比杭州大4° D. 杭州比洛杉矶大4°
大同盆地由若干地块组成,主盆地主要分布于大同市区及周边。盆地内流经多条河流,桑干河为主流。盆地西北部的采凉山山体浑圆,山顶平坦。下图示意大同盆地地质构造。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大同盆地地质构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采凉山地质构造为地堑
B. 桑干河水下切形成地堑
C. 先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后断裂差异升降形成盆地
D. 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采凉山,周边塌陷形成盆地
5.采凉山山体浑圆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受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②岩性均匀,抗侵蚀能力强
③断层活动致山体抬升剧烈
④火山喷发后形成平缓地貌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北京时间2025年4月5日22时1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羲和二号”深空探测器。该探测器将绕日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观测,计划于2025年10月8日返回内蒙古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下图为着陆场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 探测器发射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昆仑站(80°S)科考队员正在科考 B.开普敦未到一年中昼长最短的时候
C.哈尔滨的楼房影长为一年中最小值 D.宇航员观测到晨昏线与赤道面垂直
7. 返回时,与东风着陆场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  )
A.日出地方时更晚 B.昼夜变幅比较小
C.日落方位更偏西 D.极光现象概率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加剧,冰川末端冰碛物堆积形成多种地貌。其中,后退碛是冰川阶段性退缩时,冰川末端间歇性停顿,堆积的冰碛物形成的平行状垄岗。后退碛记录冰川退缩位置。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局部冰川退缩地貌。据此回答8-9题。
关于后退碛的形成与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后退碛由冰川前进时堆积形成,平行分布
B. 多条后退碛平行,表明冰川持续稳定退缩
C. 后退碛C比A形成早,因其距离冰舌更远
D. 后退碛的分布与海拔无关,仅受气温影响
9. 为减缓冰川消融,科学家提出“覆盖白色材料”的方案,其原理主要是( )
A. 隔绝热量传递,减缓冰川消融 B. 提高表面反照率,减少热量吸收
C. 增加冰川厚度,提高抗融化能力 D. 促进冰川内部热量散失,减缓消融
鲁汶流是南印度洋的重要洋流,其形成与帝汶海和澳大利亚西南沿岸之间的海平面压力梯度密切相关。该洋流沿澳大利亚西岸向南流动,并在鲁汶角附近受陆地轮廓影响转向东。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的强度变化会显著干扰鲁汶流的动力机制。据此回答10-11题。
10.鲁汶流在鲁汶角附近转向东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南信风持续作用使洋流向东偏转 B. 澳大利亚陆地轮廓阻挡洋流向北扩散
C. 西风漂流推动表层海水向东补充 D. 赤道逆流增强导致区域海水回流
11. 厄尔尼诺现象期间,鲁汶流的强度变化及成因最可能是( )
A. 增强,因东南信风增强使压力梯度增大 B. 增强,因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的升高
C. 减弱,因赤道逆流阻断了表层海水输送 D. 减弱,因东南信风减弱使压力梯度减小
热带气旋“弗雷迪”于2023年2月生成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洋面,初始路径稳定西行,横跨南印度洋后登陆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其强度迅速减弱,但移至莫桑比克南部时路径出现徘徊、转折且移速减缓,最终持续长达36天,成为全球历时最长的热带气旋。据此回答12-13题。
热带气旋 “弗雷迪” 登陆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后强度迅速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
A. 脱离南印度洋暖洋面,能量补给中断 B. 移速突然加快,中心气压快速升高
C. 受陆地地形阻挡与摩擦,能量被消耗 D. 进入高纬度地区,地转偏向力减弱
13.“弗雷迪”移至莫桑比克南部时,出现路径徘徊、转折且移速减缓的现象。推测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寒流降温,削弱气旋能量
B. 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对气旋的吸引力减弱
C. 受副热带高压与附近小型低压影响
D. 陆地地形平坦,摩擦力小
萨尔瓦多位于中美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区年降水量超过1800毫米,沿海地带约1000毫米。月均温25℃-28℃,降水量夏秋集中,冬春较少。该国盛行东北信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据此回答14-16题。
14. 萨尔瓦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 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
C.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15. 圣萨尔瓦多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主要原因是( )
①4月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 ②雨季尚未开始,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③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④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萨尔瓦多山区降水显著多于沿海地带,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东北信风迎风形成地形雨 B. 沿海暖流增湿作用明显
C. 山区间对流雨活动更频繁 D. 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山区
湄南河发源于泰国西北部的掸邦高原,上游流经山地与丘陵区,河流落差较大;进入中下游后,地势逐渐平缓,形成广阔的湄南河下游平原;最终该河注入泰国湾,河口地带发育有湄南河三角洲。近年来,受上游水库建设等因素影响,下游及河口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据此回答17-18题。
17.湄南河上游山地、丘陵区与下游平原区的河流地貌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流量 B.河流流速
C.河流含沙量 D.河流结冰期
18. 下列关于湄南河补给类型及水库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上游水库建设会增加地下水补给
B.以雨水补给为主,上游水库建设会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升高时径流量达到峰值
D.以湖泊水补给为主,上游水库会替代原有湖泊的功能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和地层地质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乙地地质构造为( )
A.背斜 B.向斜 C.背斜谷 D.向斜山
2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断层丙的形成时间最可能晚于下列哪个地层的形成时间( )
A. 晚奥陶纪(O )地层 B. 早志留纪(S1)地层
C. 中志留纪(S2)地层 D. 晚志留纪(S3)地层
二、综合题(本题有三道小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气候干旱,地表多荒漠。2023年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异常的影响,河西走廊遭遇近60年最强区域性高温干旱事件。9月6—7日,民勤县经历了一次强烈天气过程。下图为该县某气象站及附近区域2023年9月6日20时近地面天气形势示意图(图中等压线单位为hPa)。
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气候干旱的原因。(4分)
(2)分析2023年夏季河西走廊异常高温干旱的原因。(4分)
(3)推测民勤县9月6—7日经历了何种气象灾害,并简述其形成过程。(8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原本由苏北入海的黄河北归由山东省入渤海,苏北海岸线发生显著变化。下图为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变迁示意图。研究人员在废黄河不同河段采集河床沉积物样本,下表为废黄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径特征。
位置 中值粒径(mm)
凹岸 0.25
凸岸(与凹岸同一河段) 0.12
下游平直段 0.08
(1)说出黄河改道北归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表格数据,说明废黄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径差异的成因。(6分)
(3)有人提议在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沿岸大规模修建斜坡式防波堤。分析这可能对海岸带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
分析土壤冻结期长的地区春季河流易出现春汛的原因。(6分)
从热量收支的角度,分析图中高纬度地区(如70°N以北)土壤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值较小的原因。(4分)
(3)结合海—气相互作用,阐述北半球高纬度沿海地区土壤冻结天数较少的原因。(6分)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4年3月21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杭州(30°N)拍摄。其中一张照片中显示北京时
间6:08太阳刚好从正东方向升起,与当地一条东西走向街道完美重合。据此回答1-3题。
1.该日,若该摄影爱好者想在同一街道拍摄日落景观,应选择北京时间几点拍摄()
A.6:08
B.12:00
C.17:52
D.18:08
2.该日,当杭州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时,洛杉矶(34°N,118°W)的日影方位最可能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3.该日杭州与洛杉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比()
A.杭州比洛杉矶大6
B.两地相同
C.洛杉矶比杭州大4°
D.杭州比洛杉矶大4
大同盆地由若干地块组成,主盆地主要分布于大同市区及周边。盆地内流经多条河流,
桑干河为主流。盆地西北部的采凉山山体浑圆,山顶平坦。下图示意大同盆地地质构造。
据此回答4-5题。
海拔/米
采凉山
桑干河
海拔/米
2000
-2000
0
0
-2000
-2000
老新
衣火山群√断层 新生代玄武岩
4.关于大同盆地地质构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采凉山地质构造为地堑
B.
桑干河水下切形成地堑
C.
先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后断裂差异升降形成盆地
D.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采凉山,周边塌陷形成盆地
5.采凉山山体浑圆的主要原因是()
①长期受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②岩性均匀,抗侵蚀能力强
③断层活动致山体抬升剧烈
④火山喷发后形成平缓地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北京时间2025年4月5日22时1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羲和二号”深
空探测器。该探测器将绕日进行为期半年的科学观测,计划于2025年10月8日返回内蒙
古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下图为着陆场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
>
四子王旗
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
420.1007
1049
20
429
·着陆场一河流黑沙漠会冷草原
6.探测器发射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昆仑站(80°S)科考队员正在科考
B.开普敦未到一年中昼长最短的时候
C.哈尔滨的楼房影长为一年中最小值
D.宇航员观测到晨昏线与赤道面垂直
7.返回时,与东风着陆场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
A.日出地方时更晚
B.昼夜变幅比较小
C.日落方位更偏西
D.极光现象概率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加剧,冰川末端冰碛物堆积形成多种地貌。其中,后退
碛是冰川阶段性退缩时,冰川末端间歇性停顿,堆积的冰碛物形成的平行状垄岗。后退碛
记录冰川退缩位置。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局部冰川退缩地貌。据此回答8-9题。
冰舌
后退碛A
后退碛B
后退碛C
8.关于后退碛的形成与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后退碛由冰川前进时堆积形成,平行分布
B.多条后退碛平行,表明冰川持续稳定退缩
C.后退碛C比A形成早,因其距离冰舌更远
D.后退碛的分布与海拔无关,仅受气温影响
9.
为减缓冰川消融,科学家提出“覆盖白色材料”的方案,其原理主要是()
A.
隔绝热量传递,减缓冰川消融
B.提高表面反照率,减少热量吸收
C.增加冰川厚度,提高抗融化能力
D.促进冰川内部热量散失,减缓消融
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D 2.A 3.D
解析:第1题,3 月 21 日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12小时,故该日杭州日落北京时间为 18:08,故选 D。
第2题,A解析:当杭州(120°E)北京时间 6:08 时,洛杉矶(118°W)的地方时计算如下:两地经度差为 120°+118°=238°,时差约 15 小时 52 分,洛杉矶时间为前一天 14:08。春分日,14:08 太阳位于西南天空,物体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故日影朝向东北,选 A。
第3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 H=90°- 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90°-30°=60°;洛杉矶(34°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H=90°-34°=56°。两者差值为 60°-56°=4°,即杭州比洛杉矶大 4°,故选 D。
C 5.A
解析:第4题,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其形成需经历两阶段:①早期受水平挤压作用,岩层发生褶皱,形成基底构造;②后期地壳伸展,导致岩层断裂并产生差异升降,西北侧断层抬升形成采凉山地垒,中部断层下陷形成大同地堑。图示中断层切穿不同时代岩层,印证先褶皱后断裂的时序关系。A 错误,采凉山为地垒;B 错误,地堑由内力断裂下陷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D 错误,采凉山为断层抬升形成,与火山喷发无关,故选 C。
第5题,采凉山山体浑圆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①该区域气候较干旱,长期风力侵蚀作用显著,磨蚀山体棱角;②山体岩性均匀,抗侵蚀能力一致,侵蚀作用均匀,使山体形态浑圆。③断层抬升剧烈不会呈现浑圆山体;④材料未提及采凉山与火山喷发相关,故选 A。
6.B 7.A
解析:第6题,4 月 5 日,太阳直射点约位于 5°N。A 错误,昆仑站(80°S)昼短夜长,气温低,不便科考;B 正确,开普敦位于南半球,昼长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4 月尚未到该时间;C 错误,哈尔滨楼房影长一年中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4 月未到;D 错误,晨昏线与赤道垂直仅在春分、秋分日,4 月 5 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线倾斜,故选 B。
第7题,10 月 8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四子王旗着陆场纬度高于东风着陆场。A 正确,四子王旗着陆场纬度高,日出地方时更晚;B 错误,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四子王旗着陆场昼夜变幅更大;C 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日落方位偏南,纬度越高,日落越偏南,四子王旗着陆场日落更偏南;D 错误,极光主要出现在极圈内,四子王旗着陆场无极光现象,故选 A。
8.C 9.B
解析:第8题,后退碛是冰川阶段性退缩时,末端间歇性停顿堆积形成的垄岗,记录冰川退缩位置。A 错误,后退碛由冰川退缩堆积形成,非前进时;B 错误,多条后退碛平行表明冰川间歇性退缩,非持续稳定退缩;C 正确,距离冰舌越远,形成时间越早,后退碛 C 距冰舌最远,形成早于 A;D 错误,后退碛分布与海拔、气温均有关,海拔影响冰川消融速度,故选 C。
第9题,“覆盖白色材料” 的核心原理是提高冰川表面反照率(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白色材料能反射更多太阳辐射,减少冰川对热量的吸收,从而减缓消融速度。A 错误,白色材料主要反射辐射,非隔绝热量传递;C 错误,该方案不增加冰川厚度;D 错误,该方案不促进冰川内部热量散失,故选 B。
10.B 11.D
解析:第10题,鲁汶流沿澳大利亚西岸向南流动,在鲁汶角附近因澳大利亚陆地轮廓阻挡,无法继续向南,被迫转向东。A 错误,东南信风对洋流的偏转影响非主要原因;C 错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与低纬度的鲁汶流无关;D 错误,赤道逆流位于赤道附近,与南印度洋的鲁汶流无关,故选 B。
第11题,材料指出鲁汶流形成与帝汶海和澳大利亚西南沿岸的海平面压力梯度相关,且受东南信风调控。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导致上述区域气压梯度减小,鲁汶流动力不足,强度减弱。A 错误,厄尔尼诺时东南信风减弱;B 错误,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与鲁汶流强度无直接关联;C 错误,赤道逆流未阻断鲁汶流的表层海水输送,故选 D。
12.C 13.C
解析:第12题,热带气旋 “弗雷迪” 登陆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后,受陆地地形阻挡与地面摩擦作用,其能量(来自海洋水汽蒸发的潜热)大量消耗,导致强度迅速减弱。A 错误,登陆后仍可能受部分海洋水汽补给,非完全中断;B 错误,材料未提及移速突然加快;D 错误,马达加斯加东部沿海纬度较低,地转偏向力变化小,故选 C。
第13题,“弗雷迪” 移至莫桑比克南部时,受副热带高压与附近小型低压系统共同影响,引导气流紊乱,导致路径徘徊、转折且移速减缓。A 错误,沿岸寒流降温对气旋路径影响小;B 错误,4 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对南半球气旋的吸引力影响小;D 错误,陆地地形平坦、摩擦力小不会导致路径偏离,反而可能使移速稳定,故选 C。
14.B 15.A 16.A
解析:第14题,萨尔瓦多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 1000mm,且集中于夏秋,结合其热带纬度位置(12°N-14°N),符合热带草原气候 “干湿季分明” 的特征。A 错误,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需>2000mm;C 错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集中且年降水量更大;D 错误,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极少,故选 B。
第15题,圣萨尔瓦多 4 月气温最高,原因有二:①4 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至该区域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辐射强度增强;②当地雨季集中于夏秋,4 月雨季尚未开始,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削弱少。③错误,赤道低压带控制时多雨,会降低气温;④错误,材料未提及地形闭塞,故选 A。
第16题,萨尔瓦多盛行东北信风,山脉呈西北 - 东南走向,山区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显著多于沿海背风地带。B 错误,沿海有寒流;C 错误,山区降水以地形雨为主,非对流雨;D 错误,中美洲无长期滞留的锋面雨带,故选 A。
17.B 18.B
解析:第17题,河流地貌类型由河流作用(侵蚀或沉积)决定,而作用类型取决于河流流速。湄南河上游山地、丘陵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 “V” 形谷;下游平原区地势平坦,流速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形成平原。A 错误,流量影响侵蚀 / 沉积强度,非类型;C 错误,含沙量影响沉积厚度,非地貌类型;D 错误,该河位于热带,无结冰期,故选 B。
第18题,A 错误:湄南河流域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占比低,并非主导补给类型;上游水库建设主要拦截地表径流,对地下水补给占比影响极小,不会使其增加;B 正确:湄南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季,雨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上游水库具有调蓄功能,可在雨季拦蓄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旱季释放,从而调节雨水补给的季节分配,使下游径流量更稳定;C 错误:湄南河发源于掸邦高原,该高原纬度较低(热带地区),且海拔未达到永久积雪、冰川的分布高度,无大规模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峰值出现在雨季(受夏季风影响),而非夏季气温升高导致;D 错误:湄南河流域内湖泊较少,湖泊水补给并非主导类型;上游水库建设是新增的人工调蓄设施,主要作用是调节地表径流,而非替代原有湖泊的补给功能。
19.B 20.D
解析:第19题,判断地质构造需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向斜的特征是 “中心地层新,两翼地层老”。图示乙地中心地层为较新的石炭纪(C)地层,两翼为较老的泥盆纪(D)、志留纪(S)地层,符合向斜特征。A 错误,背斜中心地层老;C、D 错误,题中问地质构造,而非地貌,故选 B。
第20题,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其切穿的所有地层。图示断层丙切穿了晚奥陶纪(O )、中志留纪(S )、晚志留纪(S ),故断层丙形成时间晚于晚志留纪(S )地层。A、B、C 错误,其对应的地层均被断层切穿,形成时间早于断层,故选 D。
二、主观题
21.(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2 分);
周边祁连山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进入(2 分)。
(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并西伸北抬,长期控制河西走廊,盛行下沉气流,异常干旱 (2
分);
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异常高温(2 分)。
(3)沙尘暴
前期高温干旱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松散沙尘物质丰富(2 分);
冷锋过境时,冷气团迫使暖空气抬升,将地表沙尘卷入空中(2 分);
同时锋后强冷空气快速入侵,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沙尘扩散,形成强沙尘暴(2
分)。
22.(1)海岸线后退。(2 分)
黄河改道后,苏北废黄河河口失去稳定的泥沙补给,河流沉积作用消失;(2 分)
波浪、潮汐、沿岸流侵蚀作用持续进行,海岸遭受冲刷,岸线后退。(2 分)
(2) 凹岸水流湍急,细颗粒物质被带走,残留较粗沉积物;(2 分)
凸岸流速缓,细颗粒物质易沉积;(2 分)
下游平直段流速整体减缓,沉积物最细。(2 分)
(3)负面影响:
①破坏自然海岸地貌(如沙滩、礁石),改变沉积格局,影响滨海植被生长。(2 分)
②阻碍海洋生物洄游通道,影响鱼类、底栖生物的栖息繁殖,降低生物多样性。(2 分)
正面影响:
①能拦截外海强浪和风暴潮带来的污染物,改善近岸水环境。(2 分)
②保护海岸地貌,减少海浪侵蚀和风暴潮破坏,稳定滩涂与岸线。(2 分)(意思对即可)
23.(1)高纬度地区土壤冻结期长,冬季积雪不易融化,多以地表积雪形式储存;(2 分)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河流径流量显著增大,出现春汛;(2 分)
春季,土壤解冻缓慢,下渗量有限,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快,易出现春汛。(2 分)
(2)该区域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少,全年热量亏损严重,冬季寒冷漫长且持续;(2 分)
土壤一旦进入冻结期,气温便稳定在冰点以下,难以出现使土壤解冻的显著回暖过程 ,所以冻结期与冻结
天数接近,差值小。(2 分)
(3)海洋比热容大,冬季降温缓慢;(2 分)
通过海—气热量交换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沿海地区气温较高,土壤冻结天数较少;(2 分)
海洋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云量较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进一步抑制土壤冻结。(2 分)龙东十校联盟高二学年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D2.A
3.D
解析:第1题,3月21日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12小时,故该日杭州日落北京时间为18:08,
故选D。
第2题,A解析:当杭州(120°E)北京时间6:08时,洛杉矶(118°W)的地方时计算如下:两地经度差
为120°+118°=238°,时差约15小时52分,洛杉矶时间为前一天14:08。春分日,14:08太阳位于
西南天空,物体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故日影朝向东北,选A。
第3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
杭州(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30°=60°;洛杉矶(34°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34°=56°。
两者差值为60°-56°=4°,即杭州比洛杉矶大4°,故选D。
4.C5.A
解析:第4题,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其形成需经历两阶段:①早期受水平挤压作用,岩层发生褶皱,形
成基底构造:②后期地壳伸展,导致岩层断裂并产生差异升降,西北侧断层抬升形成采凉山地垒,中部断
层下陷形成大同地堑。图示中断层切穿不同时代岩层,印证先褶皱后断裂的时序关系。A错误,采凉山为
地垒:B错误,地堑由内力断裂下陷形成,与河流下切无关:D错误,采凉山为断层抬升形成,与火山喷
发无关,故选C。
第5题,采凉山山体浑圆主要受外力作用影响:①该区域气候较干旱,长期风力侵蚀作用显著,磨蚀山体
棱角:②山体岩性均匀,抗侵蚀能力一致,侵蚀作用均匀,使山体形态浑圆。③断层抬升剧烈不会呈现浑
圆山体;④材料未提及采凉山与火山喷发相关,故选A。
6.B7.A
解析:第6题,4月5日,太阳直射点约位于5°N。A错误,昆仑站(80°S)昼短夜长,气温低,不便
科考;B正确,开普敦位于南半球,昼长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4月尚未到该时间;C
错误,哈尔滨楼房影长一年中最小值出现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4月未到:D错误,晨昏线
与赤道垂直仅在春分、秋分日,4月5日太阳直射点北移,晨昏线倾斜,故选B。
第7题,10月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越晚。四子王旗着陆场纬度高于东风着陆
场。A正确,四子王旗着陆场纬度高,日出地方时更晚:B错误,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四子王旗着
陆场昼夜变幅更大;C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日落方位偏南,纬度越高,日落越偏南,四子王旗
着陆场日落更偏南;D错误,极光主要出现在极圈内,四子王旗着陆场无极光现象,故选A。
8.C9.B
解析:第8题,后退碛是冰川阶段性退缩时,末端间歇性停顿堆积形成的垄岗,记录冰川退缩位置。A错
误,后退碛由冰川退缩堆积形成,非前进时;B错误,多条后退碛平行表明冰川间歇性退缩,非持续稳定
退缩:C正确,距离冰舌越远,形成时间越早,后退碛C距冰舌最远,形成早于A;D错误,后退碛分布
与海拔、气温均有关,海拔影响冰川消融速度,故选C。
第9题,“覆盖白色材料”的核心原理是提高冰川表面反照率(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白色材料能反射
更多太阳辐射,减少冰川对热量的吸收,从而减缓消融速度。A错误,白色材料主要反射辐射,非隔绝热
量传递:C错误,该方案不增加冰川厚度:D错误,该方案不促进冰川内部热量散失,故选B。
10.B11.D
解析:第10题,鲁汶流沿澳大利亚西岸向南流动,在鲁汶角附近因澳大利亚陆地轮廓阻挡,无法继续向南,
被迫转向东。A错误,东南信风对洋流的偏转影响非主要原因:C错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
与低纬度的鲁汶流无关;D错误,赤道逆流位于赤道附近,与南印度洋的鲁汶流无关,故选B。
第11题,材料指出鲁汶流形成与帝汶海和澳大利亚西南沿岸的海平面压力梯度相关,且受东南信风调控。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导致上述区域气压梯度减小,鲁汶流动力不足,强度减弱。A错
误,厄尔尼诺时东南信风减弱:B错误,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与鲁汶流强度无直接关联:C错误,
赤道逆流未阻断鲁汶流的表层海水输送,故选D。
12.C13.C
地理答案解析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