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上高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上高二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缕缕光束美景,产生这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
A.水边夜色本身就很美
B.颗粒直径约为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
C.光线是一种胶体
D.烟雾是一种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就一定能与碱反应
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电解质一定能导电,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②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④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⑥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A.①⑦ B.①④⑦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⑦
4.在稀硫酸中几种离子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1的氧化剂为,还原产物为
B.推测不可发生反应:
C.反应3的离子方程式为: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5.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B.、、、
C.、、、 D.、、、
6.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7.2020年8月初,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大规模爆炸,该爆炸是由于储存在仓库的2750吨硝酸铵引起的。已知爆炸时硝酸铵按下式分解:,则该反应中被还原和被氧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
A.1:1 B.5:3 C.3:5 D.5:1
8.下列反应的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钠与溶液反应: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
C.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D.固体与浓盐酸混合: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④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⑤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北宋·王安石在《元日》中描述迎新春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的化学反应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发生还原反应
B.只有为还原产物
C.该反应中氧化性:
D.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分类为钾盐、硝酸盐、含氧酸盐等
11.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利用了下列反应:(和在溶液中的颜色分别为橙色和绿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C.和都是电解质
D.若司机醉酒驾车,则检测器中物质由橙色变为绿色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所以纳米材料全部属于胶体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可使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由于电流的作用,酸、碱、盐溶于水发生电离
13.已知还原性,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1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并列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不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分散系和胶体属于重叠关系
二.填空题(共四小题,共58分)
15.(14分)某透明溶液中可能只存在中的几种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盐酸,严生无色的气体;
Ⅱ.另取适量原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有沉淀a生成。
已知:①NO是一种无色气体;
②不考虑水电离出的和;
③;
④与(或)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⑤不考虑空气对反应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由“取适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可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1个即可)。
(2)仅由“继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的气体”可知:
①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②无色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
③请配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若原溶液为绿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往生成的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16.(14分)Ⅰ.胶体金即金溶胶,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操作步骤如下:
a.取20%白磷(记为①)的乙醚溶液0.5mL,加蒸馏水(记为②)60mL。
b.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记为③)0.75mL,再滴加一定浓度的溶液(记为④)0.6mL,振荡变成棕红色。
c.加热煮沸至液体变成透明的红色。
d.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在5~12nm之间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除②以外能导电的是_________。
(2)所得分散系属于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
(3)所得红色液体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Ⅱ.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
(4)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_________。
(5)在淀粉胶体中加入硫酸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
17.(16分)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进行无害化处理,制取化工原料硫酸钡()。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难溶于水,氯化钡()可溶于水。
(1)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_________。
(2)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II.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3)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4)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_________中,理由是_________。
(5)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_____色。
18.(14分)已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填化学式),HCl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是_________。
(3)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反应Ⅱ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整个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根据离子反应能否判断的氧化性比的氧化性大________(选填“能”、“否”)。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薄雾是胶体,而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约为1nm~100nm,所描绘的景色,其本质原因是颗粒直径约为1nm~100nm的小水滴分散在空气中,产生了丁达尔效应,从而形成了缥缈的美景。答案B。
2.答案:C
解析:A.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能与碱反应,例如CO既不能与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发生反应,A错误;
B.酸性氧化物不一定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是酸性氧化物,由于其难溶于水,因此不能与水直接生成,B错误;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可能不是该酸的酸酐,例如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NO,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因此不是的酸酐,的酸酐是,C正确;
D.固态电解质中可能含有的微粒是离子或分子。若其中含有离子,由于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若其中含有分子,分子是中性微粒,不是带电荷的微粒,也不能导电。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也不属于电解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答案:A
解析: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七氧化二锰为酸性氧化物,故正确;
②强碱氢氧化钡溶液与强酸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故错误;
③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酸式盐硫酸氢钠在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故错误;
④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强还原剂一氧化碳与强氧化剂氧气混合不发生反应,故错误;
⑤两种盐反应不一定生成两种新盐,如硫酸氢钠溶液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只生成一种盐,故错误;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七氧化二锰为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可能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如铜离子转化为铜的反应,也可能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如硫离子转化为硫的反应,故正确;
①⑦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A.反应1为,反应2为,反应3为。反应1中C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为,还原产物为,A错误;
B.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规律可知,氧化性:,推测可发生反应:,B错误,
C.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D
解析:A.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与会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不能与大量共存,C项错误;
D.四种粒子在酸性溶液中均不互相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A
解析: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故A正确;
B.根据电解质在溶液的电离程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故B错误;
C.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由反应可知,铵根中的N化合价由-3价变成产生中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硝酸根中N化合价由+5价变成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被还原和被氧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3:5.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钠虽然比铜的活泼性强,但钠与水的反应要比钠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更容易发生,所以,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后,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与水的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与硫酸铜反应的是氢氧化钠,最终产物是氢氧化铜,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生成,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3+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固体与浓盐酸混合制备氯气,双线桥表示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9.答案:B
解析:①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会发生聚成,河水属于胶体,海水中含有电解质,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因为胶体发生了聚沉,与胶体的性质有关,故①正确;
②硫酸钡是盐,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冰是固态水分子,干冰是二氧化碳分子,所以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③正确;
④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雾是气溶胶,所以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故④正确;
⑤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也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硫气体,所以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故⑤错误;
①③④正确,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S单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均是发生还原反应,和均是还原产物,B错误;
C.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为氧化剂,为氧化产物,C正确;
D.是盐,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分类为钾盐、硝酸盐、含氧酸盐等,D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铬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有离子参加反应,也有离子生成,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
C.和都属于盐,在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都是电解质,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若司机醉酒驾车,检测器中被乙醇还原为,溶液的颜色橙色变为绿色,故D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纳米之间的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A错误;
B.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既不能与酸反应,又不能与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B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征性质,可以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C正确;
D.酸、碱、盐溶于水发生电离是自发过程,不需要外加电流的作用,D错误;
答案选C。
13.答案:B
解析:A.由可判断还原性,与题给还原性一致,遵循“强制弱”的规律,该反应能发生,A不合题意;
B.由可判断还原性,与题给还原性矛盾,该反应不能发生,B符合题意;
C.由可判断还原性,与题给还原性一致,遵循“强制弱”的规律,该反应能发生,C不合题意;
D.由可判断还原性,与题给还原性一致,遵循“强制弱”的规律,该反应能发生,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解析:A.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表现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属于并列关系,A正确;
B.电解质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故化合物包含了电解质,B错误;
C.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化合物包含了碱性氧化物,C错误;
D.分散系分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系包含了胶体,D错误;
答案选A。
15.答案:(1);(或)
(2)AC;(或NO);
(3)
(4)
解析:(1)仅由“取适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沉淀产生”可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这是因为碳酸钡和硫酸钡均为沉淀,故判断的理由为(或)。
(2)①由“继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的气体”,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HCO,碳酸氢根离子可以和钠离子、钡离子共存;
根据已知:①NO是一种无色气体;
②不考虑水电离出的和;
③;
④与(或)在同一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⑤不考虑空气对反应的影响;
则原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离子有,故选AC。
②根据上面AC选项分析,无色的气体可能是碳酸氢根离子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或者是生成的NO。
③该反应中,亚铁离子由+2价升高为+3价,中N由+5价降低为+2价,结合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为。
(3)若原溶液为绿色,则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再根据生成无色的NO,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4)往生成的沉淀a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无色气体产生,则该沉淀为碳酸钡,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6.答案:(1)②;③④
(2)胶体;金颗粒
(3)不能
(4)丁达尔效应
(5)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白磷是非金属单质,不导电,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蒸馏水是弱电解质,不导电;氯化金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氯化金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的是②,除②以外能导电的是③④;
(2)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在5~12nm之间,则为胶体,分散质为金颗粒;
(3)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所得红色溶液不能继续加热。
(4)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操作是为丁达尔效应;
(5)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烧杯的溶液中含有硫酸钠,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其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17.答案:(1)二氧化碳
(2)
(3)等于
(4)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在未滴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小于7
(5)NaCl、HCl;红
解析:(1)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2)反应釜2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故答案为:等于
(4)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7,为酸性溶液,所以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在未滴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小于7;
(5)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仍为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盐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NaCl、HCl;红。
18.答案:(1)
(2);还原性、酸性
(3);置换反应;;能
解析:(1)二氧化锰到氯化锰锰元素化合价降低2价,氯化氢到氯气氯元素化合价升高1价,故单线桥为:。
(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氧化产物为,4个HCl其中两个化合价升高、两个化合价不变,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是还原性和酸性。
(3)①由图可知,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反应Ⅱ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故为置换反应,据图分析,总反应反应物为氯化氢和氧气,产物为水和氯气,氧化铜为催化剂,故总反应为;
③反应中是氯气是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能根据该反应比较和的氧化性强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