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冀人版(2024)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奇妙的身体(知识清单)
第一部分:知识巩固
第1课 我们的身体
1.人体外部可清晰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四部分,各部分功能不同.
2.头部:包含大脑(控制身体活动的“指挥中心”)、眼、耳、口、鼻等,主要负责感知外界信息、思考和指挥身体动作;
3.颈部:连接头部与躯干,能灵活转动,让头部可向不同方向观察;
4.躯干:容纳心脏、肺、胃等重要内脏器官,是身体的“核心支撑区”;
5.四肢:包括上肢手臂)和下肢腿,上肢负责抓握、操作(如写字、拿东西),下肢负责行走、跳跃等运动。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7.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9.消化器官的作用
(1)口腔:搅拌、咀嚼、磨碎食物。(2)食道:把食物运输到胃里。(3)胃:通过蠕动把食物变成糊状。(4)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能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5)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一部分水分和少量营养物质。
10.消化器官是非常容易受到伤害的,过冷、过热、不洁净、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都会影响它们的工作和健康。
第2课 动物的身体
1.哺乳动物(如猩猩、虎、牛、猫)与人类身体组成具有高度相似性,均包含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部分哺乳动物还具有“尾”(如猫、虎)。
2.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1)靠眼睛、鼻子等感官获取外界信息;(2)体表有体毛,且体温恒定(不会随环境温度大幅变化);(3)靠四肢(或尾辅助)帮助运动。
3.昆虫的身体组成(共同结构)所有昆虫的身体均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且具有统一的“器官数量标准”:头部:有1对触角(感知气味、触觉);胸部:有3对足(支撑、运动)和2对翅(飞行,部分昆虫翅退化但仍符合结构);腹部:包含消化、呼吸等内部器官(外部无明显特殊结构)。
5.生物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第3课植物的身体
1.所有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向日葵、狗尾草、花生、草莓)的身体,均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各器官在植物生长中承担不同角色,共同支撑植物的生命活动。
2.不同植物器官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对比凤仙花、向日葵、狗尾草、草莓等植物,可发现:相同点:均具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器官生长位置具有规律性(根在地下,茎连接地下与地上,叶、花、果实长在茎上);
不同点:器官形态、结构差异显著(如根:凤仙花是须根,向日葵是直根;果实:草莓果实表面有小颗粒,花生果实埋在地下;叶:狗尾草叶细长,向日葵叶宽大)。
3.将一颗带根的植物放入有水的试管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试管中的水位会下降,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植物的树干是茎,树枝也是茎。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养料和支撑植物的作用。
6.根的最终功能总结结合事实与实验,根的核心功能:①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②固定植物,防止植物被风吹倒或冲走;③部分根(如胡萝卜、山药)能储存营养物质。
7.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运输到植物全身(叶、花、果实),同时支撑地上器官(叶、花)的生长。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题
1.呼吸是怎样进行的?
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的是人体的呼吸系统,装置中的各部分分别模拟的是人体中的呼吸器官。实验时我们上下移动橡胶皮膜B,观察到气球会变大或变小。
(1)A代表的是 ;B代表的是 。
(2)吸气时,膈肌下移,胸腔空间变 (填“大”或“小”),肺扩张,从而吸入空气:呼气时,膈肌上移,胸腔空间变 (填“大”或“小”),肺收缩,从而排出废气。
(3)呼吸是我们身体进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呼气主要是为了排出 气体。
【答案】 肺 膈肌 大 小 二氧化碳
【解析】【小题1】在这个模拟实验中,瓶子模拟人体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Y形玻璃管模拟人体气管。
【小题2】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胸腔空间变大,吸入了空气。呼气时,胸廓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除体外。
【小题3】在呼气的过程,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胸腔空间变小,肺泡里的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
2.在鱼缸内放入一些河水,再放入一条鲫鱼。用凡士林把另一条大小、活力等条件相近的鲫鱼两侧的侧线封住,放入鱼缸。用木棒顺时针搅动水,观察两条鲫鱼的活动情况。实验结果是被凡士林封住侧线的鱼在水中无方向地翻动。
(1)在探究活动中,选择的两条鲫鱼大小、活力等要相近,原因是 。
(2)鲫鱼两侧各有一条侧线,侧线是一种特殊的 器官。
(3)本探究活动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 。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感觉
(3) 鲫鱼的侧线是否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 侧线能帮助鲫鱼感知水流方向,维持身体平衡
【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是对比(对照)实验。
【详解】(1)实验中要求两条鲫鱼条件相近,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确保实验变量(是否封闭侧线)是唯一差异,避免鱼的大小、活力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使结论更准确。
(2)鲫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水流方向、水压变化及周围物体的运动,帮助鱼在环境中定位和保持平衡。
(3)实验中通过封闭侧线后鱼的异常表现(无方向翻动),说明侧线缺失导致无法感知水流方向。因此,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鲫鱼的侧线是否与感知水流方向有关?根据实验结果:被凡士林封住侧线的鱼在水中无方向地翻动。可以得出结论:侧线能帮助鲫鱼感知水流方向,维持身体平衡。鱼的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其实是一种特殊感官,侧线和神经相连,能够帮助鱼类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3.探究植物的根是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锥形瓶、水、棉花、记号笔、植物油。
实验步骤:
(1)将带根的植物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根浸入水中,用记号笔在外壁上作好记号,在水面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最后用棉花堵住瓶口。
(2)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①实验中,在水面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主要是为了 ,用棉花堵住瓶口的作用是 。
A.固定植物 B.防止瓶中水蒸发 C.没有作用
②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水位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 作用,除此之外,我还知道植物的根有 (写一种即可)作用。
【答案】 B A 下降或降低或减少 吸收水分 固定植物等
【分析】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本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观察锥形瓶内水位变化,来验证植物根是否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中设置的植物油和棉花等操作,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观察到的水位变化是由根的活动引起的。
【详解】①植物油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覆盖在水面可以隔绝空气,防止瓶中的水因蒸发而减少,避免蒸发导致的水位下降干扰实验结果。棉花质地疏松且有一定固定作用,堵住瓶口能固定植物的位置,防止植物在实验过程中倾倒,保证根始终浸在水中。
②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水位下降,原因是植物的根不断吸收水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所以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此外,植物根还有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的作用。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